APP下载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新论

2014-11-04纪宏德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

纪宏德

摘要: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作为会计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一直备受关注,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成为如今会计领域里火热的关注点。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采用折旧与减值的方式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正确核算与监督,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主要措施与有效方法。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折扣 减值

一、前言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的核算与监督力度还不够。固定资产具有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属性,折旧是固定资产价值减少的体现,是在正常使用及自然力作用的情况下造成的无形消耗与有形消耗。为了解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的管理问题,必须采取计提折旧及减值准备以加强对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的核算与监督力度,前提是要对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准确的考核,可以准确地掌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指标及发展情况,为行政事业单位最高管理者的重要决策提供依据。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

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一般的企业或者其它非营利性组织的固定资产都存在折旧及减值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的有效分析能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对其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

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固定资产期间会出现无形及有形损耗,其性能及作用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以至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固定资产的后续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及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具体内容主要表现为应急折扣总额、使用年限及折旧方法。应急折扣总额是原始数据取得固定资产时的交换价值,也就是实际价值,交换价值是不同种类的使用价值进行交换的量的关系体现[1]。使用年限是根据固定资产在后续阶段的具体使用情况,通过科技发展水平、单位人员的知识能力、社会的供给需求及产业政策的导向等方面对其使用年限进行判断。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有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薪平均法及年数总和法等多种方法,在使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还需要根据科技发展水平及未来存续期间的使用情况及使用价值的实现方式进行判断,最终选取最佳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2]。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减值

减值问题普遍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固定资产减值中的账面价值及可同收金额是同属价值范畴内的两种货币表现。可同收金额需按照一定会的规则进行估计与确定,主要是依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后的净额原则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最高的原则来进行的。公允价值是在交易双方自愿的原则下进行债务清偿及资产交换的金额,是交易双方都接受的市场价格,这个市场价格在价值范畴内。而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根据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而选择最适合的折现率进行折现的金额,同属价值范畴[3]。由于对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后的净额难以进行准确估计,因此可以将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的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可同收金额。由此可见,固定资产减值是由可同收金额及账面价值的作用下决定的,是固定资产的减少体现。

虽然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核算中将无形磨损归到固定资产的折旧范畴中,但是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中,无形磨损也属于资产减值的属性。只是在计提折旧时难以准确计量资产的无形磨损程度,对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可以将无形磨损包含在内。无形磨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由于生产方式的改进及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而致使固定资产被贬值,另一种是由于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大量投入而使得原有的固定资产被贬值。究其原因,都是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而降低了商品的价值。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核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核算的必要性

(1)加强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客观需求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核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有效性,是加强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客观需求。在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中,并不能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与固定资产的购建及更新进行直接挂钩,在更新资金小的情况下可以向财政部门进行拨款申请,以至于行政失业单位并没有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在降低财政资金的使用率的同时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与减值核算难以体现原有的核算及监督职能,会计信息的预测、决策及分析处理等职能更难以发挥,这些问题是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缺陷。折旧与减值核算能对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及使用状况进行全面及时的反映、监督及控制,有效地防止非法挪用、私自占有等现象,有利于加强对各部门的绩效考核,能有效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从根本上加强并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2)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与其他企业固定资产一样,会面临很多不可预计的因素。行政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如果不进行折旧与减值核算,会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会计信息出现造假现象,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并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而且不利于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群面了解与掌握,影响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而且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使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增大了固定资产的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实现会计目标及基础与前提,而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与减值核算才能实现。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及减值核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要求。

(3)解决现行固定资产核算弊端的主要途径

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中,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提折旧及减值准备。这一规定在现实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很大的弊端,会使得固定价值的账面价值及实际价值出现严重的偏差,容易造成虚增资产的问题,而且已消耗的固定资产由于长期挂账,既没有报废也没有更新,以至于固定资产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提取折旧及减值准备是解决现行固定资产核算弊端的主要途径,能全面有效地反映固定资产在任何时点的具体价值及期末净值,保证账目的真实性,以免出现虚增资产现象。同时还能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实时了解与掌控,从而做出合理有效的价值补偿。endprint

2、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核算的可行性

(1)相关政策的支持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及减值是落实相关资产管理制度的关键。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有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这些规定为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核算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反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减值的有效实施也促进了相关政策的落实,有效地避免行政失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

(2)现实基础的支持

收付实现制长期占据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主导地位,但是收付实现制存在一些缺陷,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实现,如当期归还的债务本金及利息。在这种情况下,权责发生制的出现可以有效地弥补收付实现制的不足之处,修正后的权债发生制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扫清了障碍,提供了现实基础。

(3)企业会计折旧与减值核算提供的实践经验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一种账面转移,并不是现金的支出。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中已经形成并完善了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的会计处理准则、程序及方法。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与其他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目的不一样,但是其折旧与减值核算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反映固定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减少。通过可以借鉴其他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及减值核算的实践经验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核算的有效实施。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最大的区别是其非营利性较强,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并不注重收益,并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最后导致在现行会计制度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与减值准备。这样的规定并没有考虑经济效益问题,也不符合经营性事业单位的特点。由于我国的缺少财政资源,这就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核算能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合理支出与优化配置,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核算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固定资产管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路文秀.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提折旧问题的几点讨论[J].现代商业,2011,16(15):96-97

[2]周世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思考[N].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03):73-75

[3]杨晓宏.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J].经济师,2010,13(10):215-2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