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4-11-04陈春仁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化肥生态环境

陈春仁

摘 要 化肥在农业上的施用,一方面实现了农业上的增产,为解决人类的温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化肥的过量施用,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氨挥发氧化氮、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释放,造成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 化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2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三农问题”。化肥价格的涨落、化肥供应的紧缺、化肥质量的优劣等都会对农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农民成为最直接的参与者,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当今化肥已在农业中广泛应用,成为农业中的主要肥源。据资料显示,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20世纪50年代,我国1 kg化肥可生产粮食15 kg,70年代为9 kg,90年代为7 kg;近10 a来,我国肥料的使用增加了90%,而粮食产量增加不足6.5%。这与化肥的利用率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各种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N为40%~50%,P为10%~20%,K为30%~40%;化肥的利用率低,导致减产减收,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加重农民的负担。通常化肥施用量越大,流失也越多,因此如何提升化肥的利用率,成为农业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影响

1.1 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过量施用化肥会引起土壤酸化、土壤地力下降、板结。近年来,不断有农民反映耕种的土地出现板结、酸化现象,影响作物的生长,这正是长期施用化肥所种下的祸根;特别是长期种植蔬菜的土地,土壤板结团粒化,难以耕种,地上作物生长缓慢甚至枯萎,造成蔬菜减产甚至失收。同时,土壤酸化可活化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甚至导致有害物质的释放,使有害物质的毒性加强或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在农田大量的施用单一化肥,用田地而不养田地,造成土壤肥力快速下降。据调查显示,由于不合理地施用化肥,过量施用化肥,华北平原地区2012年土壤有机质已降到1%左右,全氮含量不到0.1%;在东江平原,多年重用轻养,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从10%~11.5%下降到3%~5%。这些表明土壤地力都不同程度下降了。

②化肥的使用会使化肥中的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化肥中的有害元素主要存在于磷肥、硼肥和锌肥。锌肥、硼肥在农业中的用量是比较少的,因此留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相对更少,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很少。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以磷肥为主。

③化肥的施用会造成土壤硝酸盐污染和土壤次生盐渍化。大量施用化肥,容易使保护地NO3-大量剩余与迅速累积,加速了土壤盐积和次生盐渍化。此外,由于农民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对N、P、K及微量元素肥料使用缺乏科学知识。只注重施用见效快的氮肥,导致养分供应失衡,影响作物正常吸收利用,势致使土壤盐分的过剩而累积。设施栽培条件下,次生盐渍化通常是造成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盐分的过分积累会造成作物生理性干旱,甚至生理毒性物质的形成。

1.2 对水环境的影响

①施用化肥对地面水源的污染。据统计,全国农药施用总量由1991年的76.5万t增加至2000年的128万t,增幅近70%,农药平均施用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约5 kg/hm2,增加至2000年的13.4 kg/hm2,增幅达到近1.7倍。目前,我国每年农药总施用量达140多万t(成药),平均每hm2施用14 kg以上,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其中大多数是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和剧毒农药,对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②施用肥对地下水源的污染。以氮素淋溶污染的地下水源为主,农业生产活动中,长期施用化肥,进而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化肥施入土壤中后,可溶性物质给作物吸收一部分后,另一部分将给土壤吸附,还有一部分渗到地下层,随浇灌水流走,下渗流进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造成地下水污染最多的是氮素化肥中硝酸态氮,因为硝酸态氮最容易随水流失。氮肥在土壤中经过硝化作用产生NO3ˉ,一部分的NO3ˉ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之后,剩余部分进入地下水,造成污染。硝酸态氮本身没有毒性,只是它在缺氧的土层中,会还原成亚硝酸盐,同时,它还是形成亚硝酸铵的原料之一,亚硝酸是一种致癌物质,会使人体发生癌症。有研究表明,农业方面的污染已成为资源的污染大户,同时,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施肥上限的2倍,是造成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对食物链和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近年来,质量检测机构不断对超市的蔬菜进行检测显示,有质量问题现象经常发生,而频频出现超市里的蔬菜硝酸盐或农药含量超标的报道,可见化肥对蔬菜质量的影响较为普遍。化肥对食物链的影响:土壤——植物——动物——人类,盲目地施用单一化肥,造成土壤中其余营养元素的缺乏,营养原色的缺乏,影响作物正常的生长,并通过食物链来影响人类健康。盲目过量施肥,不但没有给农作物生长带来好处,反而让农作物减产、低产,农作物品质下降,经济收入下降。

2 防治措施

化肥对人类生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不可否认它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在未来农业中,化肥仍将是主导地位。因此,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要真正做到科学施肥,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效做到合理施肥,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1 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土地最适施肥量

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相同的土壤,不同的地块,它们的水分、光照、气温、农业机械化程度及农耕农艺措施等水平不同。施肥时,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性,结合土壤养分含量,有计划地施肥,确定施用的化肥最适配合量。

2.2 在农业生产上,采用无机化肥和有机化肥结合施用

化肥的特点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而持续时间短,养分较单一;农家有机肥大多是完全肥料,供养分含量低、肥效慢而持续时间长。因此,将化肥与农家肥混合施用可取长补短。在生产上化肥作为速效肥、追肥进行施用,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提高作物的生产力,提高作物的产量。

2.3 合理调配中微量元素

农业生产上由于长期施用化肥,N、P、K以外的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逐步减少,土壤中微量元素不平衡,引起作物产量、品质下降。应合理补充中微量元素,选择含中位线元素合理的复合肥施用。

2.4 应用新技术

如化肥插管渗施肥、液肥滴灌施肥等。

保证质量

通过职能部门把好化肥质量关,防止劣质化肥上市。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摘 要 化肥在农业上的施用,一方面实现了农业上的增产,为解决人类的温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化肥的过量施用,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氨挥发氧化氮、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释放,造成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 化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2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三农问题”。化肥价格的涨落、化肥供应的紧缺、化肥质量的优劣等都会对农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农民成为最直接的参与者,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当今化肥已在农业中广泛应用,成为农业中的主要肥源。据资料显示,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20世纪50年代,我国1 kg化肥可生产粮食15 kg,70年代为9 kg,90年代为7 kg;近10 a来,我国肥料的使用增加了90%,而粮食产量增加不足6.5%。这与化肥的利用率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各种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N为40%~50%,P为10%~20%,K为30%~40%;化肥的利用率低,导致减产减收,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加重农民的负担。通常化肥施用量越大,流失也越多,因此如何提升化肥的利用率,成为农业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影响

1.1 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过量施用化肥会引起土壤酸化、土壤地力下降、板结。近年来,不断有农民反映耕种的土地出现板结、酸化现象,影响作物的生长,这正是长期施用化肥所种下的祸根;特别是长期种植蔬菜的土地,土壤板结团粒化,难以耕种,地上作物生长缓慢甚至枯萎,造成蔬菜减产甚至失收。同时,土壤酸化可活化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甚至导致有害物质的释放,使有害物质的毒性加强或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在农田大量的施用单一化肥,用田地而不养田地,造成土壤肥力快速下降。据调查显示,由于不合理地施用化肥,过量施用化肥,华北平原地区2012年土壤有机质已降到1%左右,全氮含量不到0.1%;在东江平原,多年重用轻养,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从10%~11.5%下降到3%~5%。这些表明土壤地力都不同程度下降了。

②化肥的使用会使化肥中的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化肥中的有害元素主要存在于磷肥、硼肥和锌肥。锌肥、硼肥在农业中的用量是比较少的,因此留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相对更少,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很少。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以磷肥为主。

③化肥的施用会造成土壤硝酸盐污染和土壤次生盐渍化。大量施用化肥,容易使保护地NO3-大量剩余与迅速累积,加速了土壤盐积和次生盐渍化。此外,由于农民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对N、P、K及微量元素肥料使用缺乏科学知识。只注重施用见效快的氮肥,导致养分供应失衡,影响作物正常吸收利用,势致使土壤盐分的过剩而累积。设施栽培条件下,次生盐渍化通常是造成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盐分的过分积累会造成作物生理性干旱,甚至生理毒性物质的形成。

1.2 对水环境的影响

①施用化肥对地面水源的污染。据统计,全国农药施用总量由1991年的76.5万t增加至2000年的128万t,增幅近70%,农药平均施用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约5 kg/hm2,增加至2000年的13.4 kg/hm2,增幅达到近1.7倍。目前,我国每年农药总施用量达140多万t(成药),平均每hm2施用14 kg以上,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其中大多数是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和剧毒农药,对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②施用肥对地下水源的污染。以氮素淋溶污染的地下水源为主,农业生产活动中,长期施用化肥,进而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化肥施入土壤中后,可溶性物质给作物吸收一部分后,另一部分将给土壤吸附,还有一部分渗到地下层,随浇灌水流走,下渗流进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造成地下水污染最多的是氮素化肥中硝酸态氮,因为硝酸态氮最容易随水流失。氮肥在土壤中经过硝化作用产生NO3ˉ,一部分的NO3ˉ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之后,剩余部分进入地下水,造成污染。硝酸态氮本身没有毒性,只是它在缺氧的土层中,会还原成亚硝酸盐,同时,它还是形成亚硝酸铵的原料之一,亚硝酸是一种致癌物质,会使人体发生癌症。有研究表明,农业方面的污染已成为资源的污染大户,同时,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施肥上限的2倍,是造成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对食物链和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近年来,质量检测机构不断对超市的蔬菜进行检测显示,有质量问题现象经常发生,而频频出现超市里的蔬菜硝酸盐或农药含量超标的报道,可见化肥对蔬菜质量的影响较为普遍。化肥对食物链的影响:土壤——植物——动物——人类,盲目地施用单一化肥,造成土壤中其余营养元素的缺乏,营养原色的缺乏,影响作物正常的生长,并通过食物链来影响人类健康。盲目过量施肥,不但没有给农作物生长带来好处,反而让农作物减产、低产,农作物品质下降,经济收入下降。

2 防治措施

化肥对人类生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不可否认它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在未来农业中,化肥仍将是主导地位。因此,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要真正做到科学施肥,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效做到合理施肥,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1 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土地最适施肥量

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相同的土壤,不同的地块,它们的水分、光照、气温、农业机械化程度及农耕农艺措施等水平不同。施肥时,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性,结合土壤养分含量,有计划地施肥,确定施用的化肥最适配合量。

2.2 在农业生产上,采用无机化肥和有机化肥结合施用

化肥的特点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而持续时间短,养分较单一;农家有机肥大多是完全肥料,供养分含量低、肥效慢而持续时间长。因此,将化肥与农家肥混合施用可取长补短。在生产上化肥作为速效肥、追肥进行施用,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提高作物的生产力,提高作物的产量。

2.3 合理调配中微量元素

农业生产上由于长期施用化肥,N、P、K以外的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逐步减少,土壤中微量元素不平衡,引起作物产量、品质下降。应合理补充中微量元素,选择含中位线元素合理的复合肥施用。

2.4 应用新技术

如化肥插管渗施肥、液肥滴灌施肥等。

保证质量

通过职能部门把好化肥质量关,防止劣质化肥上市。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摘 要 化肥在农业上的施用,一方面实现了农业上的增产,为解决人类的温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化肥的过量施用,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氨挥发氧化氮、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释放,造成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 化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2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三农问题”。化肥价格的涨落、化肥供应的紧缺、化肥质量的优劣等都会对农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农民成为最直接的参与者,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当今化肥已在农业中广泛应用,成为农业中的主要肥源。据资料显示,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20世纪50年代,我国1 kg化肥可生产粮食15 kg,70年代为9 kg,90年代为7 kg;近10 a来,我国肥料的使用增加了90%,而粮食产量增加不足6.5%。这与化肥的利用率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各种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N为40%~50%,P为10%~20%,K为30%~40%;化肥的利用率低,导致减产减收,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加重农民的负担。通常化肥施用量越大,流失也越多,因此如何提升化肥的利用率,成为农业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影响

1.1 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过量施用化肥会引起土壤酸化、土壤地力下降、板结。近年来,不断有农民反映耕种的土地出现板结、酸化现象,影响作物的生长,这正是长期施用化肥所种下的祸根;特别是长期种植蔬菜的土地,土壤板结团粒化,难以耕种,地上作物生长缓慢甚至枯萎,造成蔬菜减产甚至失收。同时,土壤酸化可活化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甚至导致有害物质的释放,使有害物质的毒性加强或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在农田大量的施用单一化肥,用田地而不养田地,造成土壤肥力快速下降。据调查显示,由于不合理地施用化肥,过量施用化肥,华北平原地区2012年土壤有机质已降到1%左右,全氮含量不到0.1%;在东江平原,多年重用轻养,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从10%~11.5%下降到3%~5%。这些表明土壤地力都不同程度下降了。

②化肥的使用会使化肥中的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化肥中的有害元素主要存在于磷肥、硼肥和锌肥。锌肥、硼肥在农业中的用量是比较少的,因此留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相对更少,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很少。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以磷肥为主。

③化肥的施用会造成土壤硝酸盐污染和土壤次生盐渍化。大量施用化肥,容易使保护地NO3-大量剩余与迅速累积,加速了土壤盐积和次生盐渍化。此外,由于农民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对N、P、K及微量元素肥料使用缺乏科学知识。只注重施用见效快的氮肥,导致养分供应失衡,影响作物正常吸收利用,势致使土壤盐分的过剩而累积。设施栽培条件下,次生盐渍化通常是造成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盐分的过分积累会造成作物生理性干旱,甚至生理毒性物质的形成。

1.2 对水环境的影响

①施用化肥对地面水源的污染。据统计,全国农药施用总量由1991年的76.5万t增加至2000年的128万t,增幅近70%,农药平均施用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约5 kg/hm2,增加至2000年的13.4 kg/hm2,增幅达到近1.7倍。目前,我国每年农药总施用量达140多万t(成药),平均每hm2施用14 kg以上,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其中大多数是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和剧毒农药,对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②施用肥对地下水源的污染。以氮素淋溶污染的地下水源为主,农业生产活动中,长期施用化肥,进而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化肥施入土壤中后,可溶性物质给作物吸收一部分后,另一部分将给土壤吸附,还有一部分渗到地下层,随浇灌水流走,下渗流进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造成地下水污染最多的是氮素化肥中硝酸态氮,因为硝酸态氮最容易随水流失。氮肥在土壤中经过硝化作用产生NO3ˉ,一部分的NO3ˉ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之后,剩余部分进入地下水,造成污染。硝酸态氮本身没有毒性,只是它在缺氧的土层中,会还原成亚硝酸盐,同时,它还是形成亚硝酸铵的原料之一,亚硝酸是一种致癌物质,会使人体发生癌症。有研究表明,农业方面的污染已成为资源的污染大户,同时,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施肥上限的2倍,是造成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对食物链和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近年来,质量检测机构不断对超市的蔬菜进行检测显示,有质量问题现象经常发生,而频频出现超市里的蔬菜硝酸盐或农药含量超标的报道,可见化肥对蔬菜质量的影响较为普遍。化肥对食物链的影响:土壤——植物——动物——人类,盲目地施用单一化肥,造成土壤中其余营养元素的缺乏,营养原色的缺乏,影响作物正常的生长,并通过食物链来影响人类健康。盲目过量施肥,不但没有给农作物生长带来好处,反而让农作物减产、低产,农作物品质下降,经济收入下降。

2 防治措施

化肥对人类生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不可否认它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在未来农业中,化肥仍将是主导地位。因此,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要真正做到科学施肥,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效做到合理施肥,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1 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土地最适施肥量

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相同的土壤,不同的地块,它们的水分、光照、气温、农业机械化程度及农耕农艺措施等水平不同。施肥时,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性,结合土壤养分含量,有计划地施肥,确定施用的化肥最适配合量。

2.2 在农业生产上,采用无机化肥和有机化肥结合施用

化肥的特点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而持续时间短,养分较单一;农家有机肥大多是完全肥料,供养分含量低、肥效慢而持续时间长。因此,将化肥与农家肥混合施用可取长补短。在生产上化肥作为速效肥、追肥进行施用,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提高作物的生产力,提高作物的产量。

2.3 合理调配中微量元素

农业生产上由于长期施用化肥,N、P、K以外的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逐步减少,土壤中微量元素不平衡,引起作物产量、品质下降。应合理补充中微量元素,选择含中位线元素合理的复合肥施用。

2.4 应用新技术

如化肥插管渗施肥、液肥滴灌施肥等。

保证质量

通过职能部门把好化肥质量关,防止劣质化肥上市。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化肥生态环境
泰国批准化肥涨价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
史上最难的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