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描林毅夫

2014-11-04秦舸

商周刊 2014年20期
关键词:后发优势林毅夫禀赋

秦舸

蓝图绘就,只需努力便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最后,以他的名字的出处结尾,这也是最好表达林毅夫的关键语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9月20日,林毅夫来青岛做讲座,很多人是冲着他著名经济学家的名号而来,也有很多人是因其传奇经历而来。听着他始终未改的闽南口音,看着他儒雅谦和的君子模样,坐在台下的听众,很难将他与1979年5月那个纵身一跃的台湾年轻军官联系起来。30多年来,林毅夫对自己当时的决定从不辩解、不炫耀,在讲座时也只谈学术。或许,终会有一天,林毅夫会敞开心扉,向听众讲述他的人生传奇。

关于林毅夫,至少有几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关键词一:两个篮球。1979年5月16日晚上10点,潮水最低的时候,金门岛“马山连”连长林毅夫纵身一跃,泅水游向对岸的祖国大陆。后来,盛传林毅夫是抱着两个篮球游回大陆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篮球成为了金门驻军的违禁品。对于这一说法,在2008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林毅夫夫妇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被证实是谣传。当时,林毅夫夫人陈云英说:“没有人能抱着篮球游过台湾海峡,不信你试试看!”林毅夫则在一旁幽默地说:“尤其是两个。”而对于为何回到祖国大陆,林毅夫渡海一个月后,仍在台湾的妻子陈云英与父亲林火树收到林毅夫写给在日本东京的表哥李建兴转来的家书,阐明了他选择投奔大陆的心声:“台湾的未来,正在处于十字路口,长期维持那种妾身未明的身份,对台湾一千七百万同胞来说,并非终久之计。”“台湾不该独立,更不应该再次沦为次殖民地。那么台湾到底应该往何处去,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我心中思索的主题。基于对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认识,我觉得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选择方案。”

关键词二:世行副行长。2008年2月4日,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在世界银行这一全球最大发展机构60多年的历史上,他是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这也是林毅夫被广为人知的事件。讲座中,林毅夫也说,当时他被选为世行副行长,是因为世行看重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但这是谦虚之语,根本原因还是林毅夫在经济学上取得的成就。别忘了,林毅夫是第一个登上马歇尔讲座的中国人,是第一位在国际最权威的经济学学术杂志——《美国经济评论》和《政治经济学》发表论文的中国经济学家,也是呼声最高的有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学者。

关键词三:比较优势。林毅夫的理论体系可以简单表述为,“一个国家只有遵循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其企业才能具有‘自生能力,经济才能实现最优发展。林毅夫将此总结为“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最优的产业技术选择取决于其要素禀赋结构,也就是资本、劳动、自然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的状况。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能够按照其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技术,该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中会具有自生能力,经济会有最大的竞争力。目前,我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相对较低,同时,劳动力素质高,信息化基础较好,如果一味发展高技术、高资本企业,与发达国家“掐尖”,或者一味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比谁劳动力更便宜而发展纯劳动密集型产业,都不是我们的比较优势。青岛现在确立的蓝色引领发展战略,也是符合比较优势的。比如海洋学术机构和人才云集,产业发展基础雄厚,青岛港的快速发展等,这些都是青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优势。

关键词四:后发优势。在讲座中,林毅夫说,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青岛现在有优势的产业都是引进的。想想看,不管是动车还是家电,都是我们“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果。但林毅夫丝毫不反对技术引进,反而觉得这是发挥后发优势一个最好的办法。林毅夫表示,超过专利保护期的技术引进成本很低。总的来讲,购买的成本约相当于新技术发明成本的三分之一。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和发达国家的这个差距,进行快速技术变迁。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要创新,而是特定阶段的发展战略。林毅夫说,后发优势用了35年了,但因为我们在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上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还有20年的后发优势,如果把握好了,可以获得每年8%的中高速增长。最多是2022年,就可以达到12700美元的人均收入,我们就能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蓝图绘就,只需努力便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最后,以他的名字的出处结尾,这也是最好表达林毅夫的关键语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后发优势林毅夫禀赋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全球教育同质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探究
周建平:中国空间站将有诸多后发优势
林毅夫:去产能需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协同发力
基于禀赋压力系统分析的水资源承载与分区管理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探析——基于后发优势理论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以煤企为例
利用后发优势 实现弯道超车
林毅夫:探索中国经济“哥德巴赫猜想”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