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的马兰头

2014-11-04许有孜

创新作文(5-6年级) 2014年10期
关键词:马兰头童谣叶子

许有孜

习作指导

开头部分:家乡的产品有很多,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来写,可以是代表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的产品,可以是有独特象征意义的产品,还可以选择对你有特殊意义的产品来介绍。

正文部分:要仔细观察,可从产品的外形特征入手,如颜色、形状等,结合想象,将自己平日看到、听到、尝到、感受到的展现出来,丰富文章内容。

结尾部分:由表及里,介绍产品的价值与贡献。可通过走访调查或在网上收集资料加深对产品的了解,从而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自然地表达出自己对家乡产品以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的家乡——江苏常熟是众所周知的鱼米之乡。这里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有人喜欢王四叫花鸡,因为它的香味浓郁,风味独特;有人喜欢宝岩杨梅,因为它的色泽鲜艳,酸甜可口;还有人喜欢阳澄湖大闸蟹,因为它的体大膘肥,味道鲜美……而我,更喜欢家乡野生的马兰头。

每到春天,田埂上、小河边,处处都能见到马兰头。它们长出了新的叶子,嫩嫩的,绿绿的,一丛丛,一簇簇。一场春雨过后,马兰头就鼓足了劲儿向上长着,叶子水灵灵的,是那样惹人喜爱。春风拂过,马兰头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就像天真的孩子晃动着小脑袋,正在尽情地唱歌呢!你若仔细看,就会发现马兰头好像在笑着说:“嗨,朋友,我变得强壮了,快和家人一起品尝我吧!”

儿时的我常常会挎上小篮子,带上小铲子,跟在妈妈身后,来到田埂上采马兰头。“妈妈,这棵是不是马兰头?”“不是,它长得太高了。马兰头要比它矮一些,而且马兰头的叶子是左右一高一低长的。”“那这棵呢?”“也不是。马兰头的茎还要细一些。”就这样,在妈妈的帮助下,我认识了马兰头,还知道了马兰头叶子有毛面和光面之分。当我用小手铲下一棵马兰头放进篮子里的时候,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儿时的我,就像三心二意的小猫,一会儿采花,一会儿在地上打个滚。我享受着妈妈的陪伴,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等马兰头装满一篮时,我们就要回家准备好好享用这人间美味了。

马兰头的做法有很多种,我们家最喜欢的是凉拌。把马头兰用热水焯一下,去掉涩味,切成细段,加上调料一拌,就可以吃了。夹上一筷放到嘴里,一股清香顿时在嘴里蔓延开了。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爸爸边往我碗里夹马兰头边对我说:“儿子,多吃点,马兰头有很丰富的营养,还能清热解毒呢!”

为了使马兰头更美味,很多人会加入不同的配料将它做成一碟碟华丽的佳肴。如用豆腐丝、笋丁、香肠丁和马兰头一起炒,或者在凉拌时洒上一些白芝麻,还有的人家喜欢把马兰头晒成干包成馄饨,没想到野生的马兰头也能如此华丽变身呢!

马兰头能食用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一过清明就变老了,吃起来味道就不好了,人们只得等来年再采。所以,人们渐渐将它遗忘了。而我则期待着马兰头开花的日子。深绿色的叶片中,一朵朵白色的小花绽放着,是那样的朴实。

这时,我耳畔响起了常熟的童谣:“小酒咪咪,蟹脚瓣瓣,挑挑马兰头,尝尝香椿头……”我似乎又闻到了马兰头的清香,对它的爱,也油然而生于心底……

小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乡物产丰富的特点,更表明了自己对马兰头的特别喜爱之情。

使用叠词和拟人手法,写出了春天里马兰头的“嫩”和“可爱”的特点。

回忆了与妈妈一起采马兰头的情形,在语言描写中勾勒了马兰头的外形特征。语言充满童真童趣。

对马兰头不同吃法的补充介绍,使得习作更丰富,更具体,也让人对马兰头有了更多的了解。

习作结尾引用了家乡童谣,“文虽尽,意犹存”,进一步表达了小作者对马兰头及家乡的赞美!

◆江苏常熟市新区小学六(4)班

指导老师:龚月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兰头童谣叶子
马兰头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一见倾心的优雅——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