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熟了
2014-11-04周琳
周琳
2014年3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时,讲述了德国友人诺博的故事。他说:“一位德国友人叫诺博,是德国葡萄专家,2000-2009年间他同助手汉斯17次来到中国山东枣庄,向当地农民传授葡萄栽培、嫁接改优技术,将传承几百年的家族商标无偿授予当地酒厂使用。诺博和汉斯资助了8名当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2007年,汉斯突患癌症,弥留之际仍不忘自己资助的两名学生尚未念完高中,嘱托诺博把2000元助学款带给他们。2008年8月1日,当诺博把钱交到孩子手中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得潸然泪下。”
如今,在诺博和汉斯的帮助下,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的万亩葡萄园果实累累,绿波掩映着一座欧式风情酒庄,门口树立着两米高的诺博铜像,他和蔼可亲,端着葡萄酒杯,欢迎八方来客。
种葡萄的新方法
曾经以煤炭为主营产业的山东枣庄逐渐成了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为此,当地政府致力于发展绿色种植产业进行经济转型,以使枣庄的经济持续发展。2000年,政府的葡萄种植引智项目吸引了德国退休专家组织SES成员、葡萄专家诺博·高利斯和助手汉斯·博伊来山亭考察调研,从此他们与枣庄合作结缘,开始在当地指导葡萄栽种及葡萄酒酿造技术。
“2000年,我接到通知,说有外国的专家要到山亭繁育葡萄,便有了第一次的相见。”70岁的汉诺集团技术顾问于庭柏穿着一身宽松发旧的工作服,用浓厚的胶东口音说。
“诺博和汉斯是2000年的3月13日来山亭的,走访了当时还是一片农田的庄园和西集、洪门、水泉等多个地方,用了近4天时间,将他们携带的葡萄苗教给当地农民们试种。”于庭柏说,诺博和汉斯教会了当地农民如何扦插和苗木栽培后,便在这里开垦了2亩地试种不同品种的葡萄。
2000年8月27日,诺博和汉斯再次来到山亭查看苗木栽培、扦插生长情况,他们都很欣慰。山亭人务实肯干,所有步骤都按照两人的教授方式进行,这让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两位德国专家非常放心。
山亭区西鲁村63岁的果树种植能手高振楼对两位专家的印象深刻,最初,两位专家就是在他的农田里进行试种的。如今,他家田里还有一个10多公斤重的喷雾器,正是诺博从德国带过来的,至今还能用。
“2001年的3月份,诺博和汉斯两人各自扛着2大包,长度近1米,每个包里装着两三捆的葡萄苗,出现在了试种点。当时两人的年龄都接近70岁,却毫无怨言。”高振楼回忆说,德国专家做事特别认真,而且亲力亲为,他还介绍,刚开始栽种葡萄苗时,挖坑的深度和距离全部是拿尺子一点点量出来的。
“诺博老先生身高一米八多,体重二百五六十斤,肚子大,蹲不下来,测土配方都只能跪在地上。汉斯虽然身患疾病,带着体外粪便袋,但2米多高,上百斤重的用来支撑葡萄架拉线的水泥杆,抱起来就走。”于庭柏言语中饱含着敬意。
诺博为山亭带来的不仅仅是果树新品种,他曾说:“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要把技术传给贫困人民。”在山亭,常常能看到诺博双膝跪在田间,手把手地将独门技巧毫无保留地教给当地农民。
诺博和汉斯传授的种植方法,将果实距离地面高度从40厘米抬高到了80厘米,并主动将葡萄亩产2000斤降到了 1500斤,使得葡萄种植的通透性和光照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葡萄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17次山亭之旅,两位德国专家共举办培训班25期,现场演示37场,培训人员3200余人次,解决实际疑难问题47个,提供发展合理化建议13条,大范围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技术水平。
在诺博和汉斯的指导下,山亭优良果树品种从无到有,品质从良到优,培育的优质葡萄和樱桃品种在山亭大面积推广,超过10万亩,年产1400万公斤,给农民带来3亿元的收入。“年成好的时候,一年纯收入有10多万元。”农民高振楼已经尝到了承包果园的甜头。
“现在,估计在中国很难找到能和我们匹敌的优质葡萄品种了。”于庭柏骄傲地说。
葡萄的结晶
经过诺博的牵线搭桥,中德合作的山东汉诺庄园酿酒有限公司于2006年成立,名字分别取自这两位专家的名字——诺博和汉斯。项目总投资2.2亿元,年生产60万立升优质高档葡萄酒和20万立升果汁饮料。中方投资,“品种由德国引进,设备是原装进口的,酿造工艺也是两位专家亲自指导的。”山东汉诺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运祥说。
“德国专家动手能力比较强,在酒厂规划设计时,所有的图纸都是靠诺博、汉斯亲手绘制,然后交到中方技术人员手里,由中方技术人员按照他的草图用电脑设计制作的,他们有时画到深夜还顾不上吃一口饭。”王运祥说。
毕业于西北农林大学的王照科专门负责葡萄酒酿造技术,据他介绍:“诺博非常认真,而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只有符合他标准的葡萄酒才能使用他们家族的商标。国内的葡萄酒生产都有10天以上的冷冻时间,德国人坚持不需要冷冻,不破坏葡萄的原汁原味,体现生态自然。”
9年间,诺博和汉斯共带来了91个葡萄苗木品种进行试栽。春天插接,秋天再来检查一遍,最终选育出16种适合当地种植的葡萄品种,而庄园则取精择优种植了7个优质的酿酒葡萄品种。
在第二故乡,诺博不仅带来了葡萄种植技术,兴办了葡萄酒产业,还通过希望工程资助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圆大学梦。
汉诺集团向北200米,坐落着枣庄第十八中学,高一年级化学教师慈夫玲告诉记者,当年自己的家庭接连遭遇不幸,正准备退学的时候,诺博和汉斯资助她完成了高中学业,并考上了大学。“当时我都已经决定退学了,两位爷爷先后资助我4000块钱,这笔钱在当时对于我来说真是巨资。”
在山亭的9年间,两位德国友人先后与8名特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捐资3.2万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每次到山亭,诺博和汉斯都要到高振楼家吃饭,做人跟喝酒一样豪爽,说得最溜的中国话就是‘干杯。每次问诺博和汉斯想吃什么,两人又总会用不标准的中文扬着声调笑着说“面条、面条”。于庭柏解释说,在山亭,面条代表着常来常往的意思,诺博和汉斯知道后,每次问吃什么,他们都会说“面条”。
2009年5月,76岁的诺博也因病在罗马尼亚病逝,倒在他一生向世界传授葡萄种植与酿酒技术的路上。山亭区政府派人专程赴德国吊唁,带去“第二故乡”人民的怀念。中国国务院追授他“国家友谊奖”。
祖孙共同的相守
诺博和汉斯的离世,没有让这个引智项目中断。葡萄藤蔓把中国心和德国心,依然紧紧连在了一起。
2010年8月18日,诺博·高利斯先生铜像在枣庄落成,外孙马克·林顿及其夫人出席了落成仪式。为继承“汉诺”遗愿,林顿担任了汉诺集团技术顾问,并授权汉诺集团无偿使用“太阳山酒庄”家族商标。
在德国,诺博·高利斯被人们习惯地尊称为“葡萄酒教授”,他生活的德国阿尔地区,葡萄酒是当地的特色产业。诺博在当地葡萄酒酿造业享有很高声誉,曾被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授予德国最高荣誉奖章“英雄奖”。
2014年3月,得知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德国的演讲中提到诺博·高利斯先生为中德友谊做出的贡献,外孙林顿激动万分。“这是一项莫大的荣誉,外公离开5年后,他在中国还留着这样的美名。那么多人感激他为中国做出的贡献,这也是他本人心甘情愿付出的。”
“外公把中国看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也爱上了这片美丽的土地和淳朴好客的人民。”林顿深情地说。
林顿从小跟着外祖父学习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并考取了德国葡萄酒酿造师资格,2006年正式接管外祖父创办的葡萄酒庄园。如今,林顿又接过了接力棒,让外祖父的心愿得以传承。
林顿介绍,酿造好的葡萄酒,要从培养土壤开始。当年,外公带头经过10多年的努力,通过培养土壤使阿尔地区葡萄酒行业成功转型。
“外公的这种长远眼光,也蕴含于他在中国的酿酒事业中,像从源头培养葡萄酒一样培养阿尔和山亭的友谊。”林顿说,“这是我从外公那里学到的最宝贵经验,我要把他留下的物质和精神遗产,都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