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花掩映秀山丽水
——成都市龙泉驿区生态示范创建实践

2014-11-04

中国生态文明 2014年4期
关键词:龙泉驿区生态区文明

□ 何 勋

桃花掩映秀山丽水
——成都市龙泉驿区生态示范创建实践

□ 何 勋

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的龙泉驿,坐落于成都平原东缘、龙泉山西侧,是成都“绿肺”,是“中国水蜜桃之乡”。漫山遍野的桃花羞红了脸,掩映着绿树成荫、百鸟啁啾的龙泉城,与碧波荡漾的龙泉湖、郁郁葱葱的龙泉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生态桃源画卷。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龙泉驿区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成都菜篮子”逐步蜕变为“四川现代汽车产业新高地”,成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的起步区、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四川省千亿产业园区所在地。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1亿元,区域综合实力位居四川省县域经济第一。龙泉驿区在从大自然中不断获取丰厚财富的同时,每年坚持投入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3.5%的财力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用实际行动回馈地球母亲,真正实现了“碧水蓝天”和“金山银山”双赢共生的美好愿景。

科学规划,生态引领,奋力共建新气象

面对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谋求发展,成为了龙泉驿区不得不应对的时代课题。针对这一新命题,龙泉驿区委、区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区、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于2008年正式启动生态区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生态区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编制了《成都市龙泉驿生态区建设规划》,科学制定了《龙泉驿生态区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提出了以“生态产业体系”、“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能力保障体系”五大生态体系为核心的建设目标,建立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和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从顶层设计上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

龙泉驿区著名桃花故里

生态建设,人人有责。龙泉驿区在致力于构建大生态格局的进程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

知识放在首位,通过报刊专栏、公益广告等媒体,“指尖上的环保”、“环保达人”、“环保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生态主题宣传活动,以及“生态人居小区”、“生态村”、“生态家园”和“绿色学校”的争创,在全社会营造起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逐步成为群众的共识与习惯。

夯实基础,突出重点,齐抓共管新举措

龙泉山、龙泉湖、桃花故里,是龙泉驿区家喻户哓的生态名片。守护“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本底,需要凝聚全区的每一股力量。区委、区政府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协调,依法推进”为指导思想,确立了全社会协作、各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集结号”。

规划引领,刚性落实生态红线。龙泉驿区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运用“反规划”理念,先行划定生态保护区域,科学界定城市发展边界和工业集中发展区边界,将生态红线落实到《龙泉驿区区区域总体规划》中,为生态保护提供刚性的制度约束。同时,通过坐标定位和竖立界标的方法,将生态红线边界精确化,形成实体化的生态红线,确保生态红线边界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突出优势,全力抓好生态产业。以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龙泉驿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于2014年2月被批准为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通过扎实推进中德国际合作,打造汽车循环经济产业链,每年节约下来的能耗高达3305万度电,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930吨。同时积极实施“中法成都生态园”项目,与法国在节能环保、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拓展经贸投资合作。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方面,龙泉驿区高标准建成环城生态带农业示范基地,积极培育都市休闲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不断提升一三产业互动发展水平;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形成了以桃花故里、龙泉湖、洛带古镇、蜀王陵、石经寺、阳光健身步道为亮点的多元化生态旅游空间格局。

省级生态人居工程-中粮御岭湾

强化治理,全力抓好综合整治。龙泉驿区始终将环境污染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完成了五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和覆盖12个乡镇的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形成了日处理16.3万吨污水的能力,2013年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3.2%,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2%,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为改善大气环境,严格落实改善空气质量“十项措施”,大力开展联防联控,不断加强扬尘、燃煤、油烟污染专项治理,秸秆禁烧和机动车尾气治理等工作,关闭了飞龙页岩砖厂等一批制砖企业,淘汰了成都东方伟业合金有限公司等一批污染重的落后产能企业,全面完成了全区30座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此外,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方面,龙泉驿区着力加强城郊结合部脏乱差治理,完善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深入开展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工作,2013年投入资金492万元,对73家养殖场实施关闭;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和秸秆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高标准实施“一池三改”,实现“猪—沼—果”循环种养业发展,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物排放。

修复生态,打造宜居生态环境。按照“生态上山、农民进城”的思路,龙泉驿区坚决保护基本农田、“两湖一山”等“山水田林”生态本底,大力实施“退果”还林、“退耕”还林、“退人”还林龙泉山生态修复工程。自2008年以来,全区实施生态移民2.2万人,实现退耕还林1.5万亩,实施成片造林2.45万亩,年均零星植树25万株,夯实了龙泉山作为“成都绿色屏障”的良好生态基础,2013年森林覆盖率达41.05%。同时,为了恢复往昔郁郁葱葱,林海荡漾的生态田园风景,完成了环城生态区植绿18.2万平方米,新建紫霞山等绿道22.5公里、湿地憩园13处,2013年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加大投入,提升环保基础能力建设。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实现全域范围内环保工作网格化管理和全方位覆盖,在成都市范围内,龙泉驿区率先开展了基层环境保护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全区12个街镇(乡)均设置环境保护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资金。同时,在村(社区)设立专(兼)职环保监督员,形成了区、镇、村(社区)三级环境监管体系,确保环保工作沉入基层,真正实现环保工作无死角、无遗漏、高实效。此外,为了对排污企业实施有效监管,龙泉驿区还将在辖区内的国控、省控、市控和涉重企业、减排项目、污水处理厂(站)等200余个点位安装在线监控视频,进行全方位监管。

百尺竿头,成果斐然,全民共享新生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龙泉驿区点点滴滴的辛勤付出,终于迎来了生态文明建设欣欣向荣的春天。如今,这里广厦成阵,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绿意葱茏,真正实现了龙泉人民“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协调”的美好蓝图。

生态经济快速发展。随着桃花故里成功创建4A级景区,以及连续28届“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的举办,以“桃源文化”为核心的生态理念,引领着龙泉驿区由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的经济生产方式向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转换。2013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83.45亿元,同比增加31.7%;另一方面,万元GDP能耗低至0.591吨标煤,同比下降3.4%,“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协调共生,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日臻完美。营造氛围、全力支持,龙泉驿区积极鼓励基层开展生态细胞工程建设。目前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省、市级生态小区11个,市级生态村139个,生态家园1116户,农村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开展大气和水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标准,龙泉人民实现“临水而居、亲水而憩”的田园生活方式。打造城市湿地系统和城市园林景观城市,2013年龙泉驿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69%,“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相融”的城市生态格局初具规模。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近几年,通过生态区创建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龙泉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显著提升,对全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更加关注。此外,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环境事件的监督力度显著增强,生态文明理念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助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

2014年龙泉驿区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区建设环保部考核验收,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辉煌的成果。但是,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国家生态区的创建,只是龙泉驿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个节点。通过国家生态区的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才是创建的根本要旨之所在。今天,龙泉人民满怀信心,以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城”和“国际化生活品质城”为蓝图,伴着熠熠生辉的桃源春色,正齐心协力迈向集秀水丽山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生态新区!

(作者系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政府区长)

猜你喜欢

龙泉驿区生态区文明
请文明演绎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
黍稷种质资源的经济系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山西省黍稷高抗倒种质资源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
漫说文明
我的懒爸爸
小淘气是谁
冬天的大炮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