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成第十届文博会亮点

2014-11-03

小演奏家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音乐器民族

不仅意味着李怡函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艺,丰富自己的艺术底蕴,更意味着她自此踏上了一条崭新、美妙的音乐人生之旅,并朝着自己向往的方向和追寻的梦想在一步步前进。

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期间,李怡函师从著名柳琴与阮演奏家、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柳琴首席、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师崔军淼老师,并先后受到徐阳、王惠然、王红艺、花晓蓉、张鑫华等多位名家指导。在崔军淼老师的教导与培养下,李怡函的柳琴演奏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不仅对于作品风格的把握更加精准,在处理当代作品中高难度技巧与丰富情感上也更具表现力。跟随中国少年民族管弦乐团交流演出的经历,让她在收获、积累大量舞台实践经验的同时,更懂得了如何运用手中的柳琴,与乐队其他乐器相互配合、相互倾听。

当记者问及李怡函学习柳琴过程中最令她难忘的人与事时,她告诉记者,每一位曾经教授、帮助过她的老师都将会是她学琴之路甚至一生都难以忘记的,特别是她的恩师崔军淼老师。“对于崔老师而言,与其说我们是师生,倒不如说她更像是我的大姐姐,我们常常一起谈心、聊天,感觉非常贴心。在教学中,崔老师的风格颇具个性,富有激情,敢于突破与创新,她并不严厉,却非常严谨,当我在学习中遇到疑问或困难时,她都会非常耐心地指点、示范。另外,崔老师的演奏也是极具魅力的,她的演奏技巧非常娴熟,极富韵味,具有感染力。同时,她在柳琴的艺术形式和表演形式上都做了非常多的新尝试与努力。对我而言,崔老师在教学、生活及专业演奏上都具有相当大的魅力,是我学习的榜样。”

不离不弃 心存远志

柳琴原是流行于鲁、皖、苏一带的民间乐器,用作柳琴戏、泗州戏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及简单歌曲的弹奏,发音响亮宏大,音色高亢刚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最初的柳琴仅有两根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著名民族音乐家王惠然先生对柳琴萌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长期以来中国民族乐队弹拨乐声部缺乏高音乐器,使得弹拨乐演奏家深感难以充分发挥高音声部的丰富表现力。也正因如此,在王惠然先生与乐器制作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成功研制了四弦高音柳琴,自此,柳琴因其明亮优美的音色,成为了民族乐团中不可或缺的高音乐器,更登上了独奏的舞台。

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虽然柳琴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其仍是一件不被大众所广泛熟知的乐器,更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小门专业”或是“冷门专业”。谈及这一问题时,李怡函也表示当下柳琴的发展的确相对较为缓慢,“我自己在演出时也曾遇到观众不知我手中乐器为何物的情况,这都说明柳琴仍没有被广泛普及。在我看来,柳琴艺术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柳琴的师资力量较为稀缺,有些院校柳琴专业的老师都是琵琶教师兼任的;其次是缺乏足够的作品支撑,虽然前辈名家创作及改编了一些高水平的作品,但仍远远不够,还需要得到更多作曲家的重视,为柳琴创作作品,加快柳琴艺术的普及发展;最后,柳琴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还是有很多人对它一无所知,柳琴音乐的书籍及影像资料也非常缺乏。我认为政府与媒体应当给予柳琴艺术更多的关注,为它提供更为有效的宣传平台。”

采访即将结束之际,当记者问及李怡函是否会因为柳琴的发展相对缓慢,影响其自身发展进而放弃柳琴时,她坚定地告诉记者:“由最初接触柳琴时单纯的喜欢,到现如今对柳琴的热爱,它承载了我太多的汗水与泪水、欢笑与悲伤,可以说柳琴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伙伴。因此,我不会放弃自己选择的道路,更不会抛弃柳琴。我希望自己能够为柳琴艺术的普及、传播尽一份心力,这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梦想,我会为了这一梦想而不断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音乐器民族
MINORITY REPORT
乐器
音乐艺考生需要牢记的五大考试战术
“高音虫”爸爸
乐器也疯狂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China Fire-fighting Day
民族万花筒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