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企业信息化人才需求的供应链课程体系设计
2014-11-01董丽薇马佳琳
董丽薇,马佳琳
(沈阳师范大学 科信软件学院,沈阳 110034)
0 引 言
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是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种数飞速膨胀,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这种严峻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下去,必须利用当今的“大数据”[1]背景,对信息有较强的处理和应变能力,将企业的业务与现代计算机技术、互联网连接在一起[2]。高等教育倡导“能力本位”模式,即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3],作为信息管理专业如何达到此目的,为企业输送各层次需求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是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及任务。为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各高校都相继开设供应链管理相关课程,如何构建一套更加合理的供应链课程体系成为信息化专业教学设计的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目前信息化管理专业相关供应链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以适应企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1 供应链体系课程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4]的范畴非常广泛,对它的认识就像盲人摸象,简单的说供应链管理就是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管理,以达到供应链价值的最大化[5],它是一个综合管理思想,所以本文所指的供应链课程体系并不是单指《供应链管理》一门课程,而是和供应链管理相关联课程的整个供应链课程体系。越来越多的企业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化,在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中越来越偏重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在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的教学设计中,和供应链管理相关联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讨论和供应链管理相关的3门基础课:ERP[6]原理、生产运作管理[7]和供应链管理。通过对这3门课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发现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各门课之间的逻辑层次结构不清晰,教学重点不明确。例如3门课中都会出现ERP的演变,能力需求计划的计算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课程重复,抓不住重点。2)供应链课程体系的设计侧重于理论教学,主要以“案例”、“概念”为主,这种理论教学枯燥无味,而且并没有提供真正的理论基础,并不能为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工作中起到很好的向导作用。3)实践偏离企业需求,目前3门课的实验课程基本均采用ERP软件[8](如金蝶、用友等)分别从财务,供应链,生产等方面进行企业经营的模拟与记录,没有掌握优化供应链设计的应用软件,并不能满足企业高层次的供应链管理需求。
2 供应链课程体系的设置
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企业的需求是高校办学成败的主要评价标准,本文将以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为基础设置供应链课程体系,进行实践设计,解决供应链管理课程体系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2.1 基于企业需求的供应链相关知识点的分析与研究
广义的信息化人才是指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各类人才;狭义的信息化人才主要是指高等学校培养的信息科学技术相关专业人才[9],本文所指的人才为狭义的人才。“大数据”环境正在颠覆企业的产业结构,要求企业跨界经营,不断的创新产品,要更加重视服务,做到服务全球化,专业化,通过对企业的调查研究,企业需要的是梯队式结构的信息化人才,即分为3个层次:一是技术支持及操作层人才,二是管理控制层人才,三是战略规划层人才,具体的说,企业对信息化人才岗位要求的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化人才需求分布图
“信息战略规划”属于对整个企业进行规划的高级职位,一般称为CIO。CIO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工作经验的积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担此重任[10],但对这一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应该有所了解,和供应链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如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供应链战略等还是需要学生有所掌握;“信息分析”是利用信息管理基本知识,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为基础数据的收集,物料清单的编制,财务报表的分析等;“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与实施”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学生重点实践的方向,信息系统优化设计包括运筹学里的基础知识,各种约束理论、运输技术,仓储技术,JIT等都是优化设计的基础,要想真正做到优化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对本科生的培养只需在理论上加以介绍,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校与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供方和客户的关系,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应高度重视客户需求[11]。质量功能配置(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又称质量功能展开,是将顾客需求融入产品开发流程的一种设计方法[12],将此方法应用到为企业培养信息化人才的课程设计中,可以将知识点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为了完成质量屋的构造,需要完成以下几方面内容:企业对信息化人才岗位需求的确定,高校开设课程知识点的确定,知识点和岗位职能之间的关系矩阵,知识点间的相互影响。根据表1给出的信息化人才需求分布表确定5项需求,即信息战略规划(D1),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D2),信息分布(D3),信息系统实施(D4),信息系统优化设计(D5)。根据讨论的3门专业课,将知识点划分为数据收集(C1),编制物料清单(C2),MRP(C3),MRPⅡ(C4),供应链信息集成与 ERP系统平台(C5),生产运作系统设计(C6),供应链战略(C7),采购管理与运输技术(C8),库存管理与仓储技术(C9),JIT 与约束理论(C10),作业排序(C11)。企业需求和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及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定量的用分值来表示:强关系用⊙表示,分值为9;一般关系用○表示,分值为3;弱关系用□表示,分值为1。通过教师讨论及和企业联系得出知识点和企业需求间的关系矩阵,并通过计算得到各知识点重要程度值hi,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质量屋的屋顶可以看出各个知识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这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体系中也有所表现,比如ERP原理和生产运作管理都会介绍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等,同时3门课都会介绍供应链的采购和库存管理等,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把3门课统一考虑,如ERP除了介绍自己特有的知识点外,还可以把产供销物料信息集成,物流资金流信息集成和供应链信息集成等相关知识点加以介绍,这样在生产运作管理中就不用重点介绍MRP,MRPⅡ等知识点,而把重点放在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和工作排序上,同时现在的企业竞争的是服务,要转变重点,将运作管理进行更多的教学安排,而采购,库存等知识点则放在供应链课程中重点讲解,这样设计教学大纲避免了课程重复,使3门课的逻辑更加清晰。通过图1各知识点的重要程度来进行知识点的学时分配,同时对重要的知识点不仅仅讲解老一套的案例,还要和现在社会信息化的应用相结合,如银行的竞争对手不是彼此,而是“余额宝”;移动的竞争对手已不是联通,而是腾讯;“滴滴打车”改变了出租车行业的应用等,通过这些学生能够体会到的应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度的解剖。
图1 供应链相关知识点质量屋
2.2 实践课程的设计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的《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高等教育法》,均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主要任务[13]。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也确实需要学生对信息化系统平台进行更多的了解,对企业的运营过程进行模拟等,目前供应链管理体系课程的实验主要是让学生熟悉ERP系统软件,即3门课都采用金蝶或用友等软件进行供应链,生产等实验,使学生误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ERP系统的应用。实际上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还包括战略的规划及优化的设计,所以在实践课程的设计中要根据3门课各自的侧重点进行不同的实践设计,将实践课程分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14],第一课堂为教学计划中随理论课的实验课,第二课堂为大学4年级开设的实训课程,学生将根据自己需求和在第一课堂实验情况选择具体的实践项目,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ERP原理课程的实验课通常都采用ERP软件,实际ERP原理课程属于引论性的课程,可以在这门课引入创业之星,让学生模拟创业过程,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组进行第一轮实验,组里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通过创业之星软件对企业进行注册、经营和数据分析,最后看哪个组的利润最大,因为有了竞争,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在比赛中了解了企业的运作过程。第二轮实验减少每组的人数,让一个学生担任多个角色,重点进行数据分析。第三轮实验每个学生代表一个企业,进行全面训练,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同时避开金蝶用友软件的重复使用。在生产运作管理的课程实验中也不采用ERP软件,而是选择仿真设计软件,对各种离散事件进行优化设计,如排队系统仿真,库存仿真等,不仅能让学生把理论讲的优化方法进行实践,还为学生更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基础。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则采用ERP系统软件,仅做供应链部分的实验,采用简单的案例对系统进行实施,了解ERP系统平台的应用,懂得ERP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操作ERP的相关工具。但这些实验基本上是对软件功能的验证,或是孤立地对某些技能点的训练,与真实的“工作任务”相去甚远,所以要开展第二课堂,即实训课堂,在学完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全部课程后,提供一套完整的企业数据让学生更好的理解ERP系统间的数据流转以及各种业务流程[15]。
3 结 论
本文认真研究和分析了供应链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岗位需求,提出了供应链课程体系中知识点的分配方案。同时对实践课程进行了设置,避免了供应链体系课程实验的重复,并通过企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化系统的构成,为学生进入企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只是从最基础的3门课入手进行相关介绍,企业信息化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不只这些,对整个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1]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146-169.
[2]王学颖,王婧.中小企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391-396.
[3]慕庆国.供应链管理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的思考[J].物流教学,2008(2):143-144.
[4]CHOPRA S,MEINDL P.Supply Chain Management[M].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12.
[5]刘宝红.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6]冷丙波,周宏君,王学颖.基于AHP和模糊理论的ERP供应商评价模型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1):100-104.
[7]徐松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71-74.
[8]文家玲.ERP沙盘与ERP软件相结合的ERP综合实训探讨[J].科技视界,2013(22):31.
[9]荣鹏飞,葛玉辉.企业信息化人才梯队建设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7):59-63.
[10]陈维军,李杰.企业信息化调查及其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7):34-36.
[11]董春芳,冯国红,朱玉杰,等.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工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结构研究[J].森林工程,2013,29(4):154-157.
[12]李全喜.生产运作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3]杨叔子,余东升.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思想一大硕果——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6):1-8.
[14]魏培徵,马化祥,马莉萍.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99-102.
[15]王泓.ERP实训课程设计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2(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