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流量大举来袭4G深度优化之路并非坦途

2014-11-01鲁义轩

通信世界 2014年24期
关键词:载波频段基站

本刊记者 | 鲁义轩

4G正在成为中国信息消费增长的催化剂。继中国移动TD-LTE用户突破一千万大关之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FDD业务近日扩增至40个城市,第三、四季度将迎来国内4G用户的第二轮增长高潮。

4G用户的爆发意味着大流量业务对网络的冲击也日益加剧,按照中国移动的统计,用户在使用4G终端和选购4G套餐之后,之前每月几百兆的流量往往也会升级至G单位,为此,运营商在网络优化上投入的精力似乎已经与网络建设不相上下。这样的趋势使得深度覆盖、多场景优化成为近日TD产业联盟和《移动通信》杂志社主办的“2014 LTE网络创新研讨会”上,运营商和产业链企业集中热议的话题。而且,聚焦于深度覆盖的小基站,似乎已成为4G网络室内覆盖、室外补盲补热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新设备改善基站现状

4G深度优化最为急迫的无疑是LTE网络覆盖面最大的中国移动。据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称,在各场景的覆盖中,基站逐渐形成了多种形态,包括立体化式、分布式等等,无论是否属于“一体化”基站概念,大多都离不开传输。但根据现有的4G优化需求,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无传输的新型基站,来解决欠缺传输条件的地域的4G覆盖问题,而且在这一领域产业链已经推出了各种类型的微站方案。据黄宇红称,中国移动研究院也开发了一款多模、无需有线传输的室内微基站方案,其功率水平与Wi-Fi的AP相当,同时还支持2G/3G/4G的信号放大,可有效解决弱覆盖和盲点覆盖,并已经开始在各省试点,未来有望作为深入覆盖的解决方案推广。

“4G时代,网络优化的要求和复杂度也比以往更高,因为4G业务会更加丰富,而且运营商关注的除了语音接通率、掉话率,更重要的还有用户体验、网络的多样性,多网的互操作等等。”

大数据融入网优平台

此前中国移动为了更好地实施网优策略,建立了一个全国级的网优平台,4G时代,中国移动有意把大数据技术也应用在该平台上,并提出了基于3层架构的从采集、共享、应用端到端全量网优系统,并已开始逐步实施和完善。据黄宇红称,基于这个系统,中国移动的网优部门可以实现很多新功能,例如对用户分析从单用户到多用户、从单接口到多接口,综合各个渠道的数据进行分析。

“除了端到端全量的平台优化,我们也在研究一系列的专项优化工具,来提高日常的网络优化效率,例如已投入研发的信令网络优化平台,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应用,让网优工程师得以快速解决信令等问题。”

同时,为了解决网络和终端配置问题,中国移动研究院也已搭建了2G、3G、4G、WLAN端到端的网络实验环境,并对各种应用进行测试,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对实际网络进行调整。

小基站从幕后到前台

综合3G/4G用户的数据业务使用和问题投诉情况,室内覆盖仍是4G发展中的一大问题。据国内某运营商统计,目前数据业务的80%投诉来自室内,主要是室内无信号或者信号非常弱。据华为工程师解释,这类问题的具体原因中,施工问题导致的占34%,资源拥塞的原因占23%,室内固件问题占17%。

该工程师坦言:“从运营模式角度来看,早期的室内系统其实是责成不统一的问题,网络规划设计和网络优化都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块,需要统一的统筹管理,但现实中,运营商往往只对大网有统一的管理和运维团队来监控和管理,室内系统基本上没有成熟的管理手段,这也导致了室内覆盖的设备质量也良莠不齐,又难以监控,后期更无法满足容量升级等问题。”

针对此,华为提出了一个“LampSite室内有源分布解决方案”,支持3G、4G覆盖(未来还可以支持Wi-Fi),简化了室内网络结构便于设计和部署。

在技术人士看来,传统的网络系统有很多分层,包括耦合器、分路器、馈线、头端等等,分层越多,网络结点越多,潜在的故障率就越高,如果是无源设备,则难以实现监控,会造成很多问题。另外,据华为的工程师称,LTE MIMO是4G上的一个关键技术,上述设备为了支持这一技术,在架构上做了比较大的改进,此前“室外系统已经部署了MIMO,室内没有MIMO”这类情况给用户体验带来了很大问题以及对用户流量有直接影像,而室内MIMO的实现则从用户角度实现了优化。

此外,支持多频率多模、小区分裂可以通过远程配置完成等特点,也是运营商在小基站方案上的新需求。

大唐移动在此需求下也针对企业和家庭用户推出了“New SAT”小基站方案,支持WLAN、TDSCDMA和TD-LTE,通过相关的回传连到网关,可以和3G、4G的核心网相连,也可以通过网关和宏站的插口连接,实现了既插既用。

地方运营商迎战深度覆盖

显然,激增的流量带来的网络问题已经让地方运营商在深度覆盖上加大了力度。据厦门移动副总工程师傅海称,厦门移动今年上半年的用户数据流量已经超过往期的3倍,因此,厦门移动已经着手构建一个从核心网到无线网的一体全方位深度覆盖网络,“核心网最重要是承载能力和处理能力安全性足够。”

据他称,目前从传统的宏站、微站,到一体化基站,都还需要各种的覆盖延伸系统做保障,包括室内和室外两大体系,从总部到地方,中国移动和产业链都在加强产品的研发和推进。“传统的分层网结构中,高层将被弱化,重点是打造中低层,尤其是室内和延伸部分的网络性能。”

而据深圳移动LTE室经理王博称,深圳的4G网络典型问题是高层楼宇覆盖,目前深圳4G用户的流量已经占到全网流量41%,多来自于高楼楼宇内。对于高楼的信号覆盖,深圳移动此前实施过网络结构的优化,一方面使楼宇间信号避免干扰,另一方面使相关基站发挥强覆盖能力,对周边的楼宇产生良性的覆盖。此前,传统的65度水平天线造成了部分小区边缘的干扰,对于这些密集的场景,通过把部分的天线由65度调到30度、增强主板的覆盖能力、降低其边缘干扰等方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网络优化效果。

2617万

截至2014年6月底,全球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41个TD-LTE商用网络,在建TD-LTE网络总数达到88张。全球TD-LTE用户总数突破2617万,新增用户超过2013年全年总和。全球TD-LTE终端销量超过1522万,进入了规模增长新阶段。

载波聚合已迈入应用

在TD-LTE网络覆盖进一步“精准化”的同时,中国移动也提早进行了研发部署,此前黄宇红已提出会尽早实现TDD载波集合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发挥TDD的优势,满足网络在覆盖与容量的需求。

据她解释,TD-LTE系统的优势包括上下行子帧配置灵活可调,更适于支持移动互联网业务;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有利于进行波束赋形和干扰协调,提高系统性能;频谱不对称,灵活高效,便于实现感知无线电;更适合在高频段、大带宽下进行优化,从而可以更好地支持室内及热点的高性能、高速数据业务。

在去年的中国国际通信展和今年的巴塞罗那MWC展会上,中国移动已对公众展示了载波聚合技术。中国移动已计划按步骤地标准化、做产业、做实验,推广应用载波聚合技术。2013年底,中国移动在现有的频段上,对超过20M的几个频段基本上都完成了标准化的工作,并已开始投入产业化部署阶段。

据悉,目前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已应用载波聚合技术,产业链也加大了对该技术的支持力度。黄宇红称,下一步希望实现TDD和FDD的联合传输,结合载波聚合,或者多连接的方式,把两个LTE技术的资源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给用户提供更高的峰值和更好的体验。

据中国移动研究院技术人士称,载波聚合相对于传统的聚合,更大的优势体现在更加实时的统一调度等方面,在切换上降低了对网络性能不确定性的影响。目前,中国移动已完成了FDD下频段40M的载波标准化,今年要完成跨频段的载波标准化。

2G转网仍有瓶颈

相对于中国移动在覆盖和优化上的加速,中国联通和电信在刚刚把LTE混合组网试验扩充至40个城市的当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组网问题。

对此,中国联通研究院无线技术首席专家马红兵称,中国目前可以分配的FDD频段非常有限的,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在进行基于现有频谱资源的创新,包括基于频谱的整合和载波聚合,而且基于TDD和FDD跨技术的载波聚合路线已经非常清晰,“相信在3年的时间里,基于TDD和FDD载波聚合必然成为现实。”

也正因此,中国联通正在大力进行基于TDD和FDD的融合组网,“但是从当前来看,我们能够做的事情比较有限,包括TDD和FDD在内,中国联通整个网络比较复杂,包括从900M、1800M、2G,到TD和LTE的2300M和2600M等多个频段的网络,这些网上还有存量不少的2G用户,所以联通现在已经着手考虑加速2G转网的工作。”

据悉,2012年中国联通就已停止了对2G网络的投入,但2G用户转网又面临着很多瓶颈问题,例如中老年人担心话费难以控制,所以宁可不上网,只打电话和短信;也有相当多的用户拿3G终端,把模式设置到2G模式,不使用3G模式,这时候用户的业务也都跑在2G网络上,这些对于联通的2G转网和3G/4G一体化经营都有不小的挑战。

包括小灵通在内,如何能让用户尽快从一个低效率、高成本、又缺乏后续保障的网络上转移到更高效、成本低廉、体验更好的网络上去,也是三大运营商都面临的问题。

猜你喜欢

载波频段基站
水声单载波扩频均衡技术研究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历元间载波相位差分的GPS/BDS精密单点测速算法
5G IAB基站接入网络方案研究*
雷声公司交付首套中频段下一代干扰机
用于SAR与通信一体化系统的滤波器组多载波波形
低载波比下三电平NPC逆变器同步SVPWM算法
基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自动化探讨
可恶的“伪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