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2014-10-31李桂霞
李桂霞
1.把握好教学中的“度”
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蓝本,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也是教与学的依据。因此,要把握好教学的“度”,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但在实践中,对教学内容深广度的把握却存在两种比较激化的倾向:
深度上,对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学习水平把握不准确(特别是刚上完高三,回高一任教),在教学中往往把简单应用的知识点提高到综合应用层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节教材所传授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这些知识未必恰好都在一个水平上,未必适合所有学生。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的难易进行处理,做到浅中求深,深中求浅,使所教内容适合大多数学生。所谓“适合”,并非让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而是必须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不可否认,教材知识都很重要,但其程度是不等同的,教师在备课时若对教材研究不够,则挖掘不出教材中隐含的内容,课堂教学就显得肤浅。只有深入钻研大纲、教材,把握其精神实质,课堂教学中才能讲得深入浅出,练得恰到好处。研究教材就是要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本上,真正体现以本为本,追求课本知识的到位,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广度上,有的教师把知识范围任意扩大。例如,在目前使用的中学教材与过去相比,许多内容已删除掉了,但有的老师把已删除的内容又补充进来,超出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或之后才深入学习必修、选修的课程内容要求。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使更多学生“望而却步”,学习兴趣也为之锐减。在教学中,如果认为多多益善,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什么都教,其结果将似蜻蜓点水,收获无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抽象理论,补充典型实例,经过具体分析,再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但补充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并要适时适度,知识的广度反映了教材的外延和内涵。
2.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主动性强,知识接受快,课堂效果好。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2.1创设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的社会、生活、自然情境,营造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多种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突破唯点。教学难点,有些很难用传统的方法讲清楚,若以电脑模拟,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2.3模拟实验。对有毒害、危险物质出现的实验进行模拟,可以避免毒害物质对师生身体的损害,减少实验仪器和药品消耗;也可以对实验仪器仿真和某些实验过程进行仿真,使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仪器操作原理,尤其对综合实验的仿真,将学生由不可视的机械操作,带入主动介入的情境;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化学模拟实验室)等软件学习实验知识,自行设计实验,使开放实验室成为可能。
2.4内容整合。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例如化学实验的复习,用常规手段复习,教师很难把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仪器装置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而利用电脑模拟或录像,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3.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
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因此,要制定出教学方案的“蓝图”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熟悉学生情况、充分备课、对演示实验有充分准备、加强学习和不断扩大知识面。
4.强化记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试题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很大比例,这就需要记住大量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教师要经常注意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识记方法,并将多种方法密切配合、综合应用,最后达到最佳效果,这样,就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5.问题的设置要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问题的难易程度是问题设计的关键因素。问题难度太大容易致使课堂“沉默寡言”,学生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问题过于简单,容易导致课堂“唧唧喳喳”或“无人问津”,使学生处于“不思问题而热热闹闹”或“不愿思索而冷冷清清”的状态。
研究表明,那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是仅凭已有的知识经验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最能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索。因此,设计问题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的事,要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设计,使解答问题成为“跳一跳,够得着”。
比如在教学氯气后接着教学二氧化硫时我问:“氯气和二氧化硫有毒吗?他们具有什么性质?”这样的问题似乎过于简单,学生没怎么思考就回答了,根本吊不起学生的胃口。于是我换了个问法:“你们之前都学过哪些有毒气体?如何使其毒性消失?”这样问难度又过高,学生答不上来。最后跟几个老师商量了一下,认为这样问可能较好:“氯气和二氧化硫都有毒,若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后,其毒性就会消失,原因是什么?”对于这种问法,只要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氯气的性质,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就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种问题既能巩固新知,又能联系旧知,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因而是有价值的。
6.布置作业,按时批改
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每周至少一次,并做到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并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让全体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总结与反馈。
7.善于利用晚修
充分利用晚自修的时间,在晚自修的时候为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例如小测、在规定时间内做练习卷并做简单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