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四、第六单元测试题
2014-10-31任顺增
任顺增
一、积累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黑体字注音。(3分)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 ),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gěng gài( )(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2.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敦煌出土的古纸有力地______:蔡伦不是造纸术发明人。
(2)单位、社区、村镇、家庭都要承担起清洁环境、____陋习的责任。
(3)为了保护消费者,最近市工商局清查并___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
A.印证 革除 销毁 B.论证 祛除 烧毁
C.论证 祛除 销毁 D.印证 革除 烧毁
3.下列各句中,黑体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少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C.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20%,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
D.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屈原的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B.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D.“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6.古诗文积累。(6分)
(1)温庭筠的词《望江南》绮丽清新,抒发女主人公盼夫早归,望眼欲穿的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但又感到未立战功难以返还故乡的句子是: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希望皇帝能重用自己的句子是: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5)唐代诗人李益的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6)《武陵春》中诗人借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苦形象化,从而抒发自己内心深重苦闷的诗句是: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分)
他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文段中的他是( ),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请你写出体现他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的一个情节:
8.综合性学习。(6分)
汉字是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2014年5~7月,东营市举办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3分)
(1)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结论。
材料一:东营有100多所学校,3万多中小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了此项活动,经校、区(县)精心组织和层层选拔,六所学校进入了全市总决赛。比赛促进了各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
材料二:本次活动受到多家媒体及相关部门的关注,教师和家长也非常支持这个活动。赛前的准备复习,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了解,再一次解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经典与历史传承,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喜爱中国的语言文字,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三:某获奖选手说,自开赛以来,学校积极组织了许多相关活动,同学们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学到了不少成语典故,这对本次参赛很有帮助。另一获奖选手表示,这次比赛使她更愿意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
(2)在提笔忘字现象日趋严重的当下,你觉得举办“汉字听写大会”有什么意义?(3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诗歌鉴赏,完成9~10题。(4分)
湘江曲
□[唐]张 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9.“湘水”,点明送行的 ,“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多感的
。(2分)
10.本诗的最后一句“白茫茫鹧鸪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1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解】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1.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2分)
(1)天下缟素( )
(2)以头抢地( )
(3)亲尝教以兵( )
(4)许由无天下之累( )
12.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C.休祲降于天 时宿于野
D.若士必怒 王若无兵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分)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2分)
1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3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5~18题。(13分)
不要误解细节
□王 斌
①不可否认,有时细节不能决定成败,有时细节能够影响成败。但无论细节有什么样的作用,我们都不应该将其绝对化,教条地理解和形而上学地套用。有一个例子:于右任是我国近代、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创办人。他学术造诣高深,堪称大师。于先生有一把漂亮的大胡子,有一次活动,某女生对于先生的大胡子感兴趣,便问于先生:“您睡觉的时候,这把胡子是放在被子外面,还是放在被子里面?”于老先生一时被问住了,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睡觉的时候胡子放在哪里,只好对女生说:“改天我再告诉你。”那天晚上于老先生失眠了。他先把胡子放到被子里,感到不对劲儿,又把胡子拉到被子外面,也觉得不对劲儿。他一个晚上就这样把胡子拉来拉去,还是不知道胡子平时到底是在被子外面还是在被子里面。几番折腾之后,于老先生才知道,他睡觉的时候胡子在被子外面还是在被子里面这样的细节并不重要,太注重这样没有意义的细节,会把事情弄糟的。
②无独有偶。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早期做事并不细致,在学校读书时,做作业很马虎。巴尔扎克成名后,在一所大学作“早期教育与成才”的演讲,他说:“从小看一个孩子有没有出息,看他的作业簿就知道。如果作业认真细心,书写工整,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出息,否则就没有出息。”巴尔扎克走下讲台时,一位老太太迎上去,递给他一个作业簿,并打开问道:“请您看看,这个孩子的字写得如何?他将来有没有出息?”巴尔扎克不假思索地说:“老人家,恕我直言,这孩子书写潦草,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的。”老太太把作业簿合上:“伟大的作家,请您仔细看看这是谁的?”巴尔扎克接过来一看,不由大吃一惊,作业簿上分明写着自己的名字,这不正是自己小时候的作业簿吗?他感慨万千,再仔细端详眼前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突然激动地颤声喊道:“老师!您……”老人家平静地说:“没什么,我为你保留了二十多年,今天还给你。”人们知道,文学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性要有独到的、深入的思考,既要有能发现社会、生活、人性中美的慧眼和歌颂美的热情,也要有反思社会、反思生活、反思人性的勇气和时代的批判精神,并不仅仅是在细节上打圈圈就能成功的。所以,他早年做事的不细致,并没有影响他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由此可以得出,“细节决定成败”只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法则,脱离了“特定条件”,就不能迷信。对于做微观事务的人,细节很重要,某个细节没做好,可能就会导致前功尽弃。但对于做宏观事务、进行宏观决策的人,要的是对全局的把握能力,并不能在细枝末节上花太多的精力,投入太多的关注,那样会把水搅混,会把进程搞乱,从而影响宏观决策。这种情况下,细节就显得非常不重要了,应该提倡忽略细节。对于一些从事创新性事务的人,那要具体情况具体决定,该细的一定要细,不该细的时候千万别事必躬亲,凡事都细,那会影响对创新的思考,会缩手缩脚,难以前进。
③因此,对细节要全面地、辩证地去看待,不能以偏概全,形而上学地用,而要因地制宜地加以贯彻,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成功与快乐!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4年第6期)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3分)
17.全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18.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结合文章和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9~23题。(17分)
把栏杆拍遍(节选)
□梁 衡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的。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情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词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山,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④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写成的。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⑤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所喜欢呢?他在《戒酒》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被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时,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他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⑥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其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选自《梁衡文集》,有改动)
19.文章以“把栏杆拍遍”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
20.作者认为,辛词有别于其他诗人,别具特色,具体指哪两个方面?(3分)
21.文章第③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2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一下朝廷不喜欢辛弃疾的原因。(3分)
23.文章第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4.请以“这才是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