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想,所以做
2014-10-30谭红
谭红
在看“电影教父”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时,气势磅礴的《女武神》让我们想起了在此片上映15年后,阿甘在这段热血沸腾的音乐中介绍了他的祖辈;当《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杜佛兰说出“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着生,要么赶着死”时,我们想起同年奥斯卡舞台上,阿甘正是忙着生;当克莱尔·安德伍德在《纸牌屋》中协助丈夫从党鞭变身为美国总统时,一头干练的金色短发和高贵的气质让无数男人着迷,我们也会惊讶地发现,那不就是阿甘的珍妮吗?
……
很多种可能在《阿甘正传》中发生了。1995年的奥斯卡舞台上,它力挫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弗兰克·达拉邦特的《肖申克的救赎》,斩获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6项大奖,很多人为另外两部影片惋惜,觉得他们“生不逢时”,认为安迪比阿甘拥有更坚定的信念,昆汀也比泽米吉斯谙熟电影技法……评价的角度决定结果,影片只能通过极为主观的视觉去认知事物,然后表述观念,更何况当年还有《这个杀手不太冷》、《狮子王》,以及《阳光灿烂的日子》、《活着》,这些都是经典之作,阿甘就存在于这个“94辉煌年代”。正如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有人在最坏的时代抱怨没有得到小金人,有人在最好的时代享受着电影盛宴。
罗伯特·泽米吉斯是编剧出身,从《1941年》开始与斯皮尔伯格合作,《回到未来》系列是他们的经典作品。正是编剧的这种敏锐,让泽米吉斯在叙述上显得得心应手,通过电影手段讲述文学语言,没有破坏故事的美感,这种连贯性犹如观影者痴迷于一本小说,直到翻过最后一页才发现故事已经结束。《阿甘正传》除了导演的功力之外,汤姆·汉克斯的表演绝对完美,以至在《拯救大兵瑞恩》、《菲利普斯船长》中,阿甘的形象总会先入为主,哪怕在电影之外,我们也觉得汉克斯就应该是智商75、随时都可能奔跑、爱喝汽水、对陌生人都会喋喋不休的阿甘,这次角色的成功塑造对于再次超越提出了挑战,也许汉克斯更希望在他年老的时候走进阿甘的世界,以让他奔跑的身影留在影迷心中。
评价阿甘的角度有很多,他身上包含了人性、爱情、国家等多重因素,作为美国的缩影,那个年代的猫王、列侬、鲍勃·迪伦、越战、乒乓外交、摇滚青年、花花公子、肯尼迪总统、水门事件……这些都浓缩在《阿甘正传》中,也许在迷茫的年代,美国需要一种阿甘的信念来振奋当时的低迷,阿甘的精神其实就是当时的美国精神,与珍妮所代表的形象刚好相对。“阿甘”执着、坚持、勇敢、善良、向上,他总能包容她,随时对她敞开怀抱;“珍妮”任性、懒散、堕落,在无助时,总能得到他的安慰。
《阿甘正传》的象征意义超越了故事本身和导演技法,所以在美国放映期间,《阿甘正传》的票房一直高居榜首,成为萎靡时期美国的“兴奋剂”。今年刚好是《阿甘正传》上映20周年,它依旧被众人奉为经典,存在于各大推荐榜单中。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在快节奏生活中,人们不敢改变,也不敢放弃,更无法像阿甘那样奔跑在美国66号公路上,对于阿甘来说,所有的一切仅仅是因为“我想跑”,所以,今天对于《阿甘正传》的推崇,不仅仅是因为故事本身,更在于它成了人们的一剂“安慰剂”,让阿甘替自己“放纵”,在自由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和质感。
甘夫人让阿甘没有在起跑线上落伍,为阿甘树立信心,竭力让阿甘上最好的学校,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生活中如同导师一样,对于生与死的总结总是充满哲理;珍妮陪着阿甘一起成长,让他挣脱腿上的枷锁快速奔跑,也让阿甘学会了爱,而这种爱反衬了“傻”,同时也博得众人的同情,这种同情铺垫了感动;布巴·布鲁和邓·泰勒其实因为“虾”与阿甘的关系更密切——一个人告诉阿甘怎么捕虾,一个人陪着阿甘捕虾,并最终成为了富翁。布巴在影片中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向阿甘透露商机,更在于他说了一句“我想回家”,这句台词的分量很重,是美国社会中反战情绪的真实表达,更何况是从前线的士兵口中说出。
《阿甘正传》是一个时代的标记符,如同《美丽人生》、《美国往事》等影片一样,没经历过的人用来感动,经历过的人则用来怀旧,如同中国人对于罗大佑、Beyond一样,每种元素都代表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阿甘正传》让美国人反思,让失败者励志,它所消减的负面情绪,不是心灵鸡汤可以冲淡的哀愁。在观影中,我们往往抵制一种价值观的植入,但是《阿甘正传》附带了强烈的美国价值体系,并成功完成了意识上的输送,它的初衷是让美国人记住自己的过去,同时也让世界影迷了解美国的价值体系,从影迷的反应可以看出,它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你在一次次感动、一次次称赞后,不断向别人推荐时,其实已经被“利用”了,只是这种“渗透”带有普世的情怀,这种传教形式也是优雅的姿态。在现今各大电影论坛等高端会议中,我们常常会提起一个话题:我们的电影如何走出去?如何被国外观众接受?反观这个提问逻辑,我们发现,这是一个自问自答的设问,电影首先应该让我们自己接受,其次,我们可以总结著名影评人周黎明的观点为“故事先行,意识延后”,切忌浓郁的爱国宣传片输送,李安讲故事技法娴熟,所以他在好莱坞获得了很多,《阿甘正传》也这样做了,所以在中国各大“大学生必看的十部电影”、“男人必看的十部电影”、“最励志的十部电影”榜单中,总会有《阿甘正传》的一席之地。
因为想了,所以做了。对于阿甘来说,就是这么简单。“做傻事的才是傻子”,阿甘是如此的自信,他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行,这种自信在最开始往往被正常人当成笑话,只是在最后,阿甘所取得的成绩必然让人折服,我们只能怀疑自己的眼光,同时对于自己的世俗与低能感到耻辱。所有人都用道德的眼光审视珍妮时,阿甘不离不弃,一直等待珍妮,无论珍妮的生活有多遭、行为有多怪异,阿甘都在等待她回来,这种对爱的放纵,回报是珍妮永远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不管是在童年玩耍的树干上,或者留在了树根旁,珍妮都永远回到了阿甘身边。
阿甘没有我们想象的聪明,不会任何心计,不算计朋友,对待梦想执著,也从不为任何人畅想自己的梦想,包括妈妈与珍妮,他被众人忽视,他的成功往往让大家缓不过神来,永远带给大家的是先惊讶后赞许,正是阿甘这种“抬头看路,低头前行”的向上态度,让所有人看见的都是惊奇,他的“傻”掩饰了自己的缺陷,也隐藏了众人可能出现的失望。我们往往总结阿甘成功的秘诀为“傻人有傻福”,这句话的本质是,阿甘通过运气获得成功,并非是因为自己多聪明或者多努力,这种主观态度来源于我们自己对于生活的定义,这种禁锢的思想也导致了我们都想成为阿甘,但谁也没有成为真正的阿甘,大家等待机会胜过付出行动,在自信与狂妄中断送了自己的未来,所以在阿甘成为富翁并从公司辞职时,大家依旧还在做白日梦,其实原因很简单——当大家都在熟睡之时,阿甘和邓·泰勒正在寻虾中经历狂风巨浪,险些送命,结果天亮时,大家梦做完了,睁开眼一无所有,而阿甘则满载而归。
阿甘的奔跑是全片的高潮,阿甘在珍妮出走后,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之旅,在大家的眼里,阿甘说的那句话应该反过来说——傻子做傻事。阿甘不断扩大自己奔跑的距离,追随的人群不断增多,也许阿甘的奔跑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因为想跑而已,不为世界和平,不为妇女权利,不为环境保护,这只是一场属于自己的旅行,仅仅是因为自己想跑而已,虽然过程枯燥而乏味,但是有珍妮一直陪着,他就有强大的动力,他向着希望奔跑,虽然很孤单,但只要自己可以想着一个人,不管珍妮是否知晓,是否拒绝,但在阿甘心中想着珍妮就很美好,这既是这个男人的无助与无奈,也是他最大的幸福。
阿甘冷静的爱着珍妮,冷静到让珍妮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但是珍妮并不知道,在阿甘的心中,珍妮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他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去拥有,如同没有准备好花瓶,始终不敢剪下娇艳的玫瑰,害怕其枯萎,失去本来的芳华。我们甚至觉得,阿甘希望自己足够的优秀,智商足够的高时,才能对珍妮的爱变得强势,在这个过程中,他有苦闷,但这种情绪因为自己表现出来的傻气而迷惑众人,即使和阿甘一起成长的珍妮,也许并不真正了解阿甘。阿甘在失败、气愤,甚至狂躁时,心中总有一个虚空的位置,这个位置正是留给珍妮的。所以阿甘对于爱情也如同对于跑步一样,因为想了,所以就坚持了,至于珍妮是否能真切感受到,他并不在乎,也许他所理解的幸福就是让被爱的人更快乐,让去爱的人在午夜入眠之时,都可以淡淡的想起。
《阿甘正传》对于阿甘的个人奋斗花了很大的篇幅,实则阿甘对于珍妮的爱更加感人,这种细腻更能触动人心。阿甘就这样爱着,不快不慢,不热不冷,大家看着着急,珍妮等着着急,但阿甘却爱得从容,这种从容来源于发自内心的真实,因为只要是在午夜想起的人,必定是自己无法忘记的人。阿甘是励志的代表,在一个失去活力的时代独自奋进,人们夸大他的社会影响,实则对于他自己,也许爱情更真实,他一直在坚持,比所有旁观者想象得都美好。
“是否我们每个人都有注定的命运,还是我们生命中只有偶然,像在风中飘……也许两者同时发生着”,阿甘在珍妮的墓碑前以妈妈和邓上尉引出这句话,他们正是他生命中的注定与偶然,无法回避,更无法挽留,既然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必然注定失去,甚至是死亡。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 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人,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珍妮在歌厅抱着吉他用迷人的音色唱出鲍勃·迪伦的这首名曲Blowing in the wind,表现出个人在面对爱情、人生和时代的无助、迷茫与反思,而所有的答案都标注在阿甘的生活中,影片通过阿甘解答了珍妮的疑问,这个时代同样也通过阿甘得到了激励。
《阿甘正传》中阿甘始终坐在公交车站的座位上,向同样等待公车的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公车不断在在他面前停下,有人到站下车,有人上车,公车再开走,川流不息、车水马龙,其实这就是人生的隐喻,在我们的生命中,会遇见很多人,有些人陌路同途,由陌生变为熟悉,有些人始终陌生,有的人停下来听我们讲述一段故事,有些人头也不回的离开,还有些人,会在倾听后微笑示意,并为我们指明方向,让“阿甘”找到了“珍妮”。
《阿甘正传》无论是对时代的映射,还是体现的爱与人生,在刨去强加的伟大之外,对于阿甘来说都极为平凡,这就是他的人生,没有伟大,只有“自私”。阿甘用自己的行动提升命运的格调,有过失败,但他从未放弃,而且也绝不会放弃,他一直保持足够的清醒,对于自己选择的任何事情,都是因为自己想去做而已,并努力做好,如果有精力等待运气,不如利用精力获得更大的成功,在阿甘的心中,一切都极为简单——自己爱着珍妮,珍妮总会回来,一切是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