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差距时空演变分析
2014-10-30于潇黄敦平
于潇+黄敦平
摘要:我国总体区域差距呈倒N型变化;1978—2010年间人均GDP基尼系数在0.268~0.356范围内变动,但由于缺乏成熟的人均GDP基尼系数判别标准,其是否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有待进一步研究。从基尼系数差异分解的结果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受到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影响,且这些差距大部分来自于东西部与东中部之间,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份间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来源于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各省份间,这将为今后国家制定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发展差距;基尼系数;差异分解;人均GDP;非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6-0055-05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创造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奇迹,然而在经济取得高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国家实行局部优先发展策略,导致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速度存在差异,若这种经济发展差距长期存在,将不利于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要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需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并且受众多因素影响,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实行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计划经济,部分学者认为在此阶段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相对较小,其中Riskin(1987)认为改革开放前中国各省之间居民收入差异在缩小[1];但一些学者持相反观点,例如Friedman(1987)与Selden(1988)认为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发展差距在扩大[2][3];而Tsui(1993)则认为在1970年以前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不太大,但在自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差距急剧扩大[4]。国内学者杨开忠(1994)认为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以1978年为转折点,即在1978年以前差距在缩小,而在1978年以后差距呈扩大趋势[5]。陈秀山等(2004)认为1970—2002年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经历了三个阶段,1970—1977年差距逐渐扩大,1978—1992年差距逐渐缩小,但在1992年以后这种差距又开始扩大[6]。蚁荣春(2006)认为建国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别在1960与1976年达到最大[7]。但由于在这些研究中改革开放以前数据缺乏可靠性,因此对于改革开放之前的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的参考价值有限。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策之后,随着数据统计与理论研究的逐渐完善,区域间经济差距研究得到充分发展。在我国区域间经济差异实证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均国民收入、居民收入、人均GDP等指标。在研究区域间经济差距初期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种主要采用描述绝对差距的标准差和极差;另一种主要采用描述相对差距的变异系数、极值比率等,这些方法虽然能体现出这些指标随时间变化的差异,但是并不能表达出这些差异来源与构成,因此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对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逐步走向计量化,并可以对其成分进行分解,由于研究时采取的指标、选取的数据样本长度、地域划分方法不同,分解得出结论也不尽相同。Scott(1994)对中国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得出东部省份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增加,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扩大区域间经济差距[8]。Ying(1999)对中国各省份人均GDP指标进行分解,沿海省份与内陆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在1978—1990年呈缩小趋势,但在1990年以后差距开始扩大[9]。同样刘夏明等(2004)与黄涛等(2006)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差距主要来源于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10][11]。
二、数据样本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样本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统计网数据库,并以1978年为基期消除物价的影响,将我国31个省份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对于目前有多种划分东、中、西部地区的方法,本文将参考国务院在“七五”计划报告中对我国国土所作的划分,由于与东部其他省份相比,广西省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将其划分到西部地区。从而将我国各地区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与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与湖南9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与新疆11个省(区、市),考虑到数据可靠性与可得性,在本文的研究中,西部地区将不再考虑西藏自治区,并将重庆市与四川省合并,因此西部地区将只包括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与新疆9个省(区)。
三、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
为分析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我国总体经济差距的影响程度,本文将采用我国29个省(市)人均GDP数据分析1978—2010年区域差距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1978—2010年我国人均GDP基尼系数在0.268~0.356变动,这种差距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对于人均GDP基尼系数并没有成熟的判别标准,若采用人均收入基尼系数以0.4为收入差距的警戒线为判别标准,我国人均GDP基尼系数处于比较合理的范围内,但黄涛(2006)认为由于每个地区都存在高中低收入者,而人均GDP的差异不能完全反映收入差距状况,所以不能采用收入基尼系数的判断标准进行衡量,且测算出来的区域间人均GDP的差异将往往会低于居民的收入差异[11],但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关系、人均GDP基尼系数警戒线应为多少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
我国地区间人均GDP基尼系数呈倒N型变化,在不同阶段变化趋势将有所不同(见图1)。首先人均GDP基尼系数在1978—1990年逐年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在改革开放之前,考虑到国家安全等因素,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大部分沿海省份人均GDP相对较低,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实行向沿海省份倾斜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沿海省份发展迅速,逐渐减小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因此该阶段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呈缩小趋势,从区域间的基尼系数变化也能得出相同结论。在1991—2003年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此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入,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由于观念、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发展相对较缓慢,这就拉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东部地区在此阶段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653%,而同时期的中、西部地区分别为9.523%与8.213%,远远低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进而区域间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进而此阶段区域间基尼系数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在2004年以后人均GDP基尼系数开始下降,该时期经济差距的缩小主要是由于在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相继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发展中、西部区域经济的总体战略,此阶段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都在发展,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要快于东部,从而中、西部地区省份与东部地区发达省份之间差距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小,国家实施的发展战略取得一定效果。纵观整个阶段三大区域间基尼系数占总基尼系数的比重都在68%以上,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如图2所示)。endprint
从图2给出的我国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间经济差距中,东中部以及东西部差距比较大,其中东西部差距最大,而中西部差距相对较小。且东西部基尼系数与东中部基尼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路径,都经历着先下降再增加最后又开始下降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90年,东西部、东中部的基尼系数呈下降的趋势;第二阶段基尼系数呈上升的趋势,东西部基尼系数由1990年的0.095增加到2003年的0.126,而东中部基尼系数则也由1990年0.085增加到2002年的0.11;在第三阶段两者都呈下降的趋势,其中东西部基尼系数在2003—2010年下降0.028,东中部基尼系数下降0.026。在每个阶段中,东西部基尼系数始终都高于东中部,而这两者又远远高于中西部基尼系数,中西部基尼系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978—1999年为下降阶段,中西部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02下降到1999年的0.016;第二阶段为1999—2010年,在此期间中西部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此阶段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在逐年扩大,但中西部差距始终比较小,在1978—2010年其值在0.016~0.023波动,远远低于东西部与东中部。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受区位因素影响比较大,表现为明显的由东向西梯度特征,东部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交通方便,这些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得该地区经济发展机会较多,而中、西部地区为内陆地区与不发达地区构成,特别是西部地区,多为高原、荒漠,自然条件较恶劣,人口密度非常低,正是这种区位因素以及在区域经济自身集聚与扩散规律作用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布上表现出各自特有的特征,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
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部的基尼系数中,东部地区基尼系数在自1978年以来一直远远高于中部与西部(见图3)。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在1990年以前与2004年以后呈缩小趋势,但1990—2004年差距在不断扩大,这主要由于东部地区各省市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同。从表2中可以看出,1978年东部地区人均GDP比较高的省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在1978—1990年虽然期初人均GDP高达1 281.033元、1 151.936元与2 480.636元,但此期间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仅为4.78%、3.127%、0.772%,而同时期的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省份期初人均GDP仅为200~400元,但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却达到7%~11%,这种经济落后地区赶超经济发达地区的趋势,使得东部地区各省市间经济差距在此时期呈缩小趋势。但在1991—2003年期,虽然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辽宁、海南、河北等省份的人均GDP年增长率大部分超过10%,但北京、天津、上海的年增长率也达到10%左右,而后者的基数相对比较大,使得此阶段的东部地区内部经济差距呈扩大的趋势。在2004—2010年,虽然北京与上海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7.818%与5.713%,但东部其他省市增长率却达到10%以上,这将使得东部地区内部各省市间经济差距得到一定程度缩小,东部地区基尼系数开始下降。
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基尼系数相对较小,在1978—2010年,中部地区人均GDP基尼系数经历着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由1978年的0.009 9下降到2002年的0.006 3,此阶段国家对于中部地区没有政策倾斜,而在东部地区的带动下,中部各省市都保持相同速度发展,人均GDP年均增长率都保持在7%~9%,此阶段中部地区各省市之间差异比较小并有减小的趋势;而在2002—2010年基尼系数开始上升,由2002年的0.0063增加到2010年的0.010 2,此阶段东部地区大量资金向中部转移,使得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靠近沿海省份的中部省份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3%~14%。另外,像山西、内蒙古这些中部地区省份生产矿产资源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中在此期间内蒙古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达到22.326%,远远高于其他中部省份增长速度,这将导致中部地区间经济差距不断扩大。而西部地区人均GDP基尼系数在1978—2010年变化幅度不大,这主要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缓慢,并且各省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相对较小。
四、结论
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分解公式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按照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进行差异分解,以探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得出以下结论:1978—2010年我国人均GDP基尼系数为0.268~0.356,但对于人均GDP基尼系数并没有成熟的判别标准,无法判断是否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且人均GDP基尼系数与收入基尼系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人均GDP基尼系数呈倒N型变化;从基尼系数差异分解的结果来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主要受到三大区域之间差距的影响,而在三大区域之间差距中,东中部与东西部的差距较大,而中西部差距较小;在三大区域内部,东部地区各省市之间经济差距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差距非常小;因此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来源于三大区域之间的东中部差距与东西部差距以及三大区域内部东部地区各省市间差距。
参考文献:
[1]Riskin,C. Chinas Political Economy:The Quest for Development Since 1949[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Friedman,E. Maoism and liberation of the poor[J].World politics,1987,(3):408-428.
[3]Selden,M.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ese Socialism[M].M.E.Sharpe press,1988.endprint
[4]Tsui,K.Y. Decomposition of Chinas regional inequalitie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3,(3):600-627.
[5]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31-33.
[6]陈秀山,徐瑛.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5):117-129.
[7]蚁荣春.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6,(9):26-29.
[8]Scott,R.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creasing Inequality: Emerging Patterns in Chinas Reforming Economy[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4,(3):362-391.
[9]Ying,L.G. Chinas Changing Regional Disparities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Economic Geography,1999,(1):59-70.
[10]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4,(7):70-81.
[11]黄涛,胡宜国,胡宜朝.地区人均GDP分布的基尼系数分析[J].管理世界,2006,(5):45-31.
[12]Dagum,C. A New Approach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Income Inequality Ratio[J].Empirical Economics,1997,(4):515-531.
责任编辑、校对:艾 岚
Abstract: China's overall regional disparity is inverted n-type change.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Per capita GDP changes between 0.268-0.356 during 1978-2010, but the lack of discriminate criteria of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the per capita GDP, it needs further research to decide whether it is within reasonable bounds.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coefficient, the gap of regional economic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economic gap of the three major regional, and most comes from the east and west as well as the east and central, the gap between the provinces with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largest, so the economic disparities mainly comes from the coastal area and inland area as well as between the province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This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countries to narrow the gap in economic policy.
Key words: the gap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ini coefficient, the decomposition of difference, the per capita GDP, unbalanced developmentendprint
[4]Tsui,K.Y. Decomposition of Chinas regional inequalitie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3,(3):600-627.
[5]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31-33.
[6]陈秀山,徐瑛.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5):117-129.
[7]蚁荣春.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6,(9):26-29.
[8]Scott,R.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creasing Inequality: Emerging Patterns in Chinas Reforming Economy[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4,(3):362-391.
[9]Ying,L.G. Chinas Changing Regional Disparities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Economic Geography,1999,(1):59-70.
[10]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4,(7):70-81.
[11]黄涛,胡宜国,胡宜朝.地区人均GDP分布的基尼系数分析[J].管理世界,2006,(5):45-31.
[12]Dagum,C. A New Approach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Income Inequality Ratio[J].Empirical Economics,1997,(4):515-531.
责任编辑、校对:艾 岚
Abstract: China's overall regional disparity is inverted n-type change.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Per capita GDP changes between 0.268-0.356 during 1978-2010, but the lack of discriminate criteria of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the per capita GDP, it needs further research to decide whether it is within reasonable bounds.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coefficient, the gap of regional economic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economic gap of the three major regional, and most comes from the east and west as well as the east and central, the gap between the provinces with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largest, so the economic disparities mainly comes from the coastal area and inland area as well as between the province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This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countries to narrow the gap in economic policy.
Key words: the gap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ini coefficient, the decomposition of difference, the per capita GDP, unbalanced developmentendprint
[4]Tsui,K.Y. Decomposition of Chinas regional inequalitie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3,(3):600-627.
[5]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31-33.
[6]陈秀山,徐瑛.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5):117-129.
[7]蚁荣春.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6,(9):26-29.
[8]Scott,R.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creasing Inequality: Emerging Patterns in Chinas Reforming Economy[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4,(3):362-391.
[9]Ying,L.G. Chinas Changing Regional Disparities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Economic Geography,1999,(1):59-70.
[10]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4,(7):70-81.
[11]黄涛,胡宜国,胡宜朝.地区人均GDP分布的基尼系数分析[J].管理世界,2006,(5):45-31.
[12]Dagum,C. A New Approach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Income Inequality Ratio[J].Empirical Economics,1997,(4):515-531.
责任编辑、校对:艾 岚
Abstract: China's overall regional disparity is inverted n-type change.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Per capita GDP changes between 0.268-0.356 during 1978-2010, but the lack of discriminate criteria of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the per capita GDP, it needs further research to decide whether it is within reasonable bounds.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coefficient, the gap of regional economic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economic gap of the three major regional, and most comes from the east and west as well as the east and central, the gap between the provinces with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largest, so the economic disparities mainly comes from the coastal area and inland area as well as between the province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This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countries to narrow the gap in economic policy.
Key words: the gap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ini coefficient, the decomposition of difference, the per capita GDP, unbalanced developmen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