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MEA在跨国协作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14-10-30张欣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项目管理

张欣

摘 要: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正逐步走向一个各国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全球经济体系,这使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竞争。为了更优化的资源配置,许多跨国企业都选择了将产品进行国际协作分工来持续降低成本,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但是此类项目一般都有时间紧、投资大、项目干系人多、公司内组织关系复杂等特点。因此如何合理调配资源,识别、分析、评估、应对项目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对相关企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引入、改良质量管理工具FMEA,尝试探索一种适合此类项目的风险管理方法。

关键词:FMEA;跨国协作;风险管理;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104-02

1 问题的提出

某跨国企业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分析仪器供应商,所生产的分析仪器涵盖食品安全、药物分析、元素分析、基因及环境保护等领域。近年来该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持续十几个季度的增长量保持在20%以上。如果将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及研发中心系统整合,并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直接进行属地化生产,非但可以最快最经济地抢占市场,而且可以利用中国的优势资源实现公司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产品和服务整体的竞争力。但跨国协作项目往往涉及诸多风险,原材料、设备、物流供应链、市场、法律法规甚至国家间文化的差别都会对项目的实施产生影响。目前国内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仍比较薄弱,管理层通常畏惧风险的危害,却不了解风险管理的收益,也没有具体的数字可以体现“风险管理”为项目直接避免了多少损失,背后又创造了多少价值,正所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因此,在现阶段迫切需要研究、开发一个适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来实现项目风险管控,可以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加快中国市场对国外先进产品的熟悉和技术的引入。

2 跨国协作项目风险管理技术路线

谈到项目风险管理,首先要叙述一下什么是风险,简单说,所谓的风险就是对项目成功造成影响的不确定的损失。而风险管理的就是对项目全寿命期内可能导致项目不良后果的风险进行管理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一战后期的德国,属于项目管理九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可以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四个阶段。本文技术路线将基于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如下介绍。

2.1 风险识别

在第一步风险识别中,传统的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风险核对表法、SWOT法等。但这些方法需要基于一个假设,即项目可以分解为独立的工作包和任务,也就是说项目可看作许多独立工作的简单累加。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在跨国协作类项目中,这个影响是很难忽视的。所以在风险识别前需要综合考虑各工作环节的相互影响。可先使用传统方法对项目风险源进行归类、识别,建立风险清单,再搭建一个模型来进行风险识别的修正,将风险识别提高到决策管理的高度,而非原先简单的逐一目标识别,以提高对项目的宏观把控。

2.2 风险评估

在第二步风险评估过程中,现有的方法主要可以按定量法和定性法来区分。如典型的定量法有:蒙特卡罗模拟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进度与费用风险的网络分析法等;而定性分析法主要有:专家法、主观评分法等;当然也有层次分析法这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说各有优劣,定量法缺乏灵活性,且有时数据的采集也难以操作;而定性法相对来说主观性强,有时会产生较大偏离。本文结合作者执行跨国协作生产项目的实际情况,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将尝试运用改良的PFME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实际来考察FMEA在风险评估上的适用性。

2.3 风险应对

在第三步风险应对环节上,作者基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ble”原则,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项目风险应对策略来进行风险应对。

2.4 风险监控

在第四风险监控环节上,通常可以通过建立相应项目风险报告来执行项目风险监控。最终通过此四步来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为项目的成功保驾护航。

为了易于理解,本文来演示生产类项目管理流程中风险的生成机理及风险管理工作的方式如图1所示。

图中的G就是Gate,指每个阶段的分界点,在这个临界点都要进行评估,确认所有相关活动的进行情况以及是否需要进入下一个Gate。例如在G20项目立项处,就需要对上一个项目启动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对下一阶段的项目活动、风险评估、财务预期进行综合考虑,书面确认是否推进下一阶段。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因为风险会出现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所以风险管理的四个阶段也需要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循环进行。

3 FMEA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FMEA全称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是一种策划、预防措施工具,其主要目的是发现、评价产品/过程中潜在的失效及其后果,找到能够避免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时的措施。这个工具的本质非常适合跨国协作生产类项目的风险管理,因为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要找出项目过程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应对。通常FEMA对工程中潜在失效的因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即:严重度、频度和不易探测度。而工程项目中,风险体现为某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项目目标无法实现而造成的损失。所以不易探测度这一项指标不是非常适合项目风险管理时的风险评估工作。

在项目管理中,管理者最为关心的是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也就是潜在的风险可能造成多大的损失,如果进行量化的话就是费用。所以,如果以费用来做统一的衡量工具可以更准确地找到风险评估的核心元素。由此可以得到:对项目成功的影响程度(Damage)和其出现的概率(Rate),就是风险评估的两个核心要素。另外风险评估的结果会影响后续风险应对,所以还要补充的一个要素就是应对风险隐患所需要投入的资源(Cost)。

此外在改良运用FMEA,细化风险分析与评估模型前,还需要明确建模的三个原则:

①评估模型适用所有风险因素,且尽可能简化。(通用性)

②评估模型适用跨国协作生产项目特征,且于项目目标一致。(一致性)

③评估模型足够灵敏,易于在风险出现变化时体现。(灵敏性)

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原则及风险评估的三个核心要素,比照工程FMEA上的三个评价指标,我们用价值来作统一衡量,产生一个综合评估模型:

风险程度RPN=损失程度(D)×发生风险的概率(P)+排除风险的资源(C)

有了改良的风险评估模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FMEA成熟的评估流程和工作分解结构(WBS)和风险分解结构(RBS)这些常用工具来建立风险评价模板,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评级,再根据自身项目的特征制定评分规则。

现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和整理的跨国协作项目特点,将常见风险源罗列见表1。

这些风险源可以总结为一级和二级风险因子,根据具体项目的WBS我们还可以得到更详尽的风险因素核对表,然后使用RPN风险评估模型对每个风险因素逐项评分,按照之前制定的评分规则找出最危险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应对。而后根据风险核对表制作相应的项目风险报告,将风险管理流程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循环进行,最终达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4 结 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证明了FMEA在风险管理全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且并不与其他风险管理方法对立,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作者在自身的工作实践中,利用此方法快速准确地辨识出项目主要风险因素,事先计划风险应对预案,持续跟踪,最终使项目顺利完成。这也证明了该工具的简单、适用和有效。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对后续同业者的工作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严洋,路正南.基于系统动力学机制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商业科技,1990,(8).

[2] 郭波,龚时雨,谭云涛.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 项目管理协会(美).王勇,张斌(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摘 要: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正逐步走向一个各国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全球经济体系,这使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竞争。为了更优化的资源配置,许多跨国企业都选择了将产品进行国际协作分工来持续降低成本,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但是此类项目一般都有时间紧、投资大、项目干系人多、公司内组织关系复杂等特点。因此如何合理调配资源,识别、分析、评估、应对项目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对相关企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引入、改良质量管理工具FMEA,尝试探索一种适合此类项目的风险管理方法。

关键词:FMEA;跨国协作;风险管理;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104-02

1 问题的提出

某跨国企业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分析仪器供应商,所生产的分析仪器涵盖食品安全、药物分析、元素分析、基因及环境保护等领域。近年来该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持续十几个季度的增长量保持在20%以上。如果将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及研发中心系统整合,并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直接进行属地化生产,非但可以最快最经济地抢占市场,而且可以利用中国的优势资源实现公司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产品和服务整体的竞争力。但跨国协作项目往往涉及诸多风险,原材料、设备、物流供应链、市场、法律法规甚至国家间文化的差别都会对项目的实施产生影响。目前国内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仍比较薄弱,管理层通常畏惧风险的危害,却不了解风险管理的收益,也没有具体的数字可以体现“风险管理”为项目直接避免了多少损失,背后又创造了多少价值,正所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因此,在现阶段迫切需要研究、开发一个适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来实现项目风险管控,可以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加快中国市场对国外先进产品的熟悉和技术的引入。

2 跨国协作项目风险管理技术路线

谈到项目风险管理,首先要叙述一下什么是风险,简单说,所谓的风险就是对项目成功造成影响的不确定的损失。而风险管理的就是对项目全寿命期内可能导致项目不良后果的风险进行管理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一战后期的德国,属于项目管理九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可以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四个阶段。本文技术路线将基于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如下介绍。

2.1 风险识别

在第一步风险识别中,传统的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风险核对表法、SWOT法等。但这些方法需要基于一个假设,即项目可以分解为独立的工作包和任务,也就是说项目可看作许多独立工作的简单累加。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在跨国协作类项目中,这个影响是很难忽视的。所以在风险识别前需要综合考虑各工作环节的相互影响。可先使用传统方法对项目风险源进行归类、识别,建立风险清单,再搭建一个模型来进行风险识别的修正,将风险识别提高到决策管理的高度,而非原先简单的逐一目标识别,以提高对项目的宏观把控。

2.2 风险评估

在第二步风险评估过程中,现有的方法主要可以按定量法和定性法来区分。如典型的定量法有:蒙特卡罗模拟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进度与费用风险的网络分析法等;而定性分析法主要有:专家法、主观评分法等;当然也有层次分析法这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说各有优劣,定量法缺乏灵活性,且有时数据的采集也难以操作;而定性法相对来说主观性强,有时会产生较大偏离。本文结合作者执行跨国协作生产项目的实际情况,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将尝试运用改良的PFME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实际来考察FMEA在风险评估上的适用性。

2.3 风险应对

在第三步风险应对环节上,作者基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ble”原则,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项目风险应对策略来进行风险应对。

2.4 风险监控

在第四风险监控环节上,通常可以通过建立相应项目风险报告来执行项目风险监控。最终通过此四步来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为项目的成功保驾护航。

为了易于理解,本文来演示生产类项目管理流程中风险的生成机理及风险管理工作的方式如图1所示。

图中的G就是Gate,指每个阶段的分界点,在这个临界点都要进行评估,确认所有相关活动的进行情况以及是否需要进入下一个Gate。例如在G20项目立项处,就需要对上一个项目启动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对下一阶段的项目活动、风险评估、财务预期进行综合考虑,书面确认是否推进下一阶段。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因为风险会出现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所以风险管理的四个阶段也需要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循环进行。

3 FMEA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FMEA全称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是一种策划、预防措施工具,其主要目的是发现、评价产品/过程中潜在的失效及其后果,找到能够避免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时的措施。这个工具的本质非常适合跨国协作生产类项目的风险管理,因为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要找出项目过程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应对。通常FEMA对工程中潜在失效的因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即:严重度、频度和不易探测度。而工程项目中,风险体现为某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项目目标无法实现而造成的损失。所以不易探测度这一项指标不是非常适合项目风险管理时的风险评估工作。

在项目管理中,管理者最为关心的是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也就是潜在的风险可能造成多大的损失,如果进行量化的话就是费用。所以,如果以费用来做统一的衡量工具可以更准确地找到风险评估的核心元素。由此可以得到:对项目成功的影响程度(Damage)和其出现的概率(Rate),就是风险评估的两个核心要素。另外风险评估的结果会影响后续风险应对,所以还要补充的一个要素就是应对风险隐患所需要投入的资源(Cost)。

此外在改良运用FMEA,细化风险分析与评估模型前,还需要明确建模的三个原则:

①评估模型适用所有风险因素,且尽可能简化。(通用性)

②评估模型适用跨国协作生产项目特征,且于项目目标一致。(一致性)

③评估模型足够灵敏,易于在风险出现变化时体现。(灵敏性)

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原则及风险评估的三个核心要素,比照工程FMEA上的三个评价指标,我们用价值来作统一衡量,产生一个综合评估模型:

风险程度RPN=损失程度(D)×发生风险的概率(P)+排除风险的资源(C)

有了改良的风险评估模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FMEA成熟的评估流程和工作分解结构(WBS)和风险分解结构(RBS)这些常用工具来建立风险评价模板,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评级,再根据自身项目的特征制定评分规则。

现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和整理的跨国协作项目特点,将常见风险源罗列见表1。

这些风险源可以总结为一级和二级风险因子,根据具体项目的WBS我们还可以得到更详尽的风险因素核对表,然后使用RPN风险评估模型对每个风险因素逐项评分,按照之前制定的评分规则找出最危险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应对。而后根据风险核对表制作相应的项目风险报告,将风险管理流程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循环进行,最终达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4 结 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证明了FMEA在风险管理全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且并不与其他风险管理方法对立,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作者在自身的工作实践中,利用此方法快速准确地辨识出项目主要风险因素,事先计划风险应对预案,持续跟踪,最终使项目顺利完成。这也证明了该工具的简单、适用和有效。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对后续同业者的工作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严洋,路正南.基于系统动力学机制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商业科技,1990,(8).

[2] 郭波,龚时雨,谭云涛.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 项目管理协会(美).王勇,张斌(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摘 要: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正逐步走向一个各国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全球经济体系,这使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竞争。为了更优化的资源配置,许多跨国企业都选择了将产品进行国际协作分工来持续降低成本,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但是此类项目一般都有时间紧、投资大、项目干系人多、公司内组织关系复杂等特点。因此如何合理调配资源,识别、分析、评估、应对项目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对相关企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引入、改良质量管理工具FMEA,尝试探索一种适合此类项目的风险管理方法。

关键词:FMEA;跨国协作;风险管理;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104-02

1 问题的提出

某跨国企业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分析仪器供应商,所生产的分析仪器涵盖食品安全、药物分析、元素分析、基因及环境保护等领域。近年来该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持续十几个季度的增长量保持在20%以上。如果将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及研发中心系统整合,并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直接进行属地化生产,非但可以最快最经济地抢占市场,而且可以利用中国的优势资源实现公司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产品和服务整体的竞争力。但跨国协作项目往往涉及诸多风险,原材料、设备、物流供应链、市场、法律法规甚至国家间文化的差别都会对项目的实施产生影响。目前国内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仍比较薄弱,管理层通常畏惧风险的危害,却不了解风险管理的收益,也没有具体的数字可以体现“风险管理”为项目直接避免了多少损失,背后又创造了多少价值,正所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因此,在现阶段迫切需要研究、开发一个适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来实现项目风险管控,可以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加快中国市场对国外先进产品的熟悉和技术的引入。

2 跨国协作项目风险管理技术路线

谈到项目风险管理,首先要叙述一下什么是风险,简单说,所谓的风险就是对项目成功造成影响的不确定的损失。而风险管理的就是对项目全寿命期内可能导致项目不良后果的风险进行管理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一战后期的德国,属于项目管理九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可以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四个阶段。本文技术路线将基于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如下介绍。

2.1 风险识别

在第一步风险识别中,传统的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风险核对表法、SWOT法等。但这些方法需要基于一个假设,即项目可以分解为独立的工作包和任务,也就是说项目可看作许多独立工作的简单累加。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在跨国协作类项目中,这个影响是很难忽视的。所以在风险识别前需要综合考虑各工作环节的相互影响。可先使用传统方法对项目风险源进行归类、识别,建立风险清单,再搭建一个模型来进行风险识别的修正,将风险识别提高到决策管理的高度,而非原先简单的逐一目标识别,以提高对项目的宏观把控。

2.2 风险评估

在第二步风险评估过程中,现有的方法主要可以按定量法和定性法来区分。如典型的定量法有:蒙特卡罗模拟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进度与费用风险的网络分析法等;而定性分析法主要有:专家法、主观评分法等;当然也有层次分析法这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说各有优劣,定量法缺乏灵活性,且有时数据的采集也难以操作;而定性法相对来说主观性强,有时会产生较大偏离。本文结合作者执行跨国协作生产项目的实际情况,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将尝试运用改良的PFME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实际来考察FMEA在风险评估上的适用性。

2.3 风险应对

在第三步风险应对环节上,作者基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ble”原则,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项目风险应对策略来进行风险应对。

2.4 风险监控

在第四风险监控环节上,通常可以通过建立相应项目风险报告来执行项目风险监控。最终通过此四步来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为项目的成功保驾护航。

为了易于理解,本文来演示生产类项目管理流程中风险的生成机理及风险管理工作的方式如图1所示。

图中的G就是Gate,指每个阶段的分界点,在这个临界点都要进行评估,确认所有相关活动的进行情况以及是否需要进入下一个Gate。例如在G20项目立项处,就需要对上一个项目启动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对下一阶段的项目活动、风险评估、财务预期进行综合考虑,书面确认是否推进下一阶段。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因为风险会出现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所以风险管理的四个阶段也需要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循环进行。

3 FMEA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FMEA全称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是一种策划、预防措施工具,其主要目的是发现、评价产品/过程中潜在的失效及其后果,找到能够避免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时的措施。这个工具的本质非常适合跨国协作生产类项目的风险管理,因为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要找出项目过程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应对。通常FEMA对工程中潜在失效的因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即:严重度、频度和不易探测度。而工程项目中,风险体现为某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项目目标无法实现而造成的损失。所以不易探测度这一项指标不是非常适合项目风险管理时的风险评估工作。

在项目管理中,管理者最为关心的是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也就是潜在的风险可能造成多大的损失,如果进行量化的话就是费用。所以,如果以费用来做统一的衡量工具可以更准确地找到风险评估的核心元素。由此可以得到:对项目成功的影响程度(Damage)和其出现的概率(Rate),就是风险评估的两个核心要素。另外风险评估的结果会影响后续风险应对,所以还要补充的一个要素就是应对风险隐患所需要投入的资源(Cost)。

此外在改良运用FMEA,细化风险分析与评估模型前,还需要明确建模的三个原则:

①评估模型适用所有风险因素,且尽可能简化。(通用性)

②评估模型适用跨国协作生产项目特征,且于项目目标一致。(一致性)

③评估模型足够灵敏,易于在风险出现变化时体现。(灵敏性)

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原则及风险评估的三个核心要素,比照工程FMEA上的三个评价指标,我们用价值来作统一衡量,产生一个综合评估模型:

风险程度RPN=损失程度(D)×发生风险的概率(P)+排除风险的资源(C)

有了改良的风险评估模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FMEA成熟的评估流程和工作分解结构(WBS)和风险分解结构(RBS)这些常用工具来建立风险评价模板,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评级,再根据自身项目的特征制定评分规则。

现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和整理的跨国协作项目特点,将常见风险源罗列见表1。

这些风险源可以总结为一级和二级风险因子,根据具体项目的WBS我们还可以得到更详尽的风险因素核对表,然后使用RPN风险评估模型对每个风险因素逐项评分,按照之前制定的评分规则找出最危险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应对。而后根据风险核对表制作相应的项目风险报告,将风险管理流程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循环进行,最终达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4 结 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证明了FMEA在风险管理全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且并不与其他风险管理方法对立,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作者在自身的工作实践中,利用此方法快速准确地辨识出项目主要风险因素,事先计划风险应对预案,持续跟踪,最终使项目顺利完成。这也证明了该工具的简单、适用和有效。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对后续同业者的工作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严洋,路正南.基于系统动力学机制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商业科技,1990,(8).

[2] 郭波,龚时雨,谭云涛.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 项目管理协会(美).王勇,张斌(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