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炼就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硬功夫

2014-10-30刘鸿卿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下功夫文本课文

刘鸿卿

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语言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其主要手段之一。笔者觉得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己的语言艺术修养。

一、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在“序”上下功夫

语文教师要备好课,站在讲台上要做到“胸中有丘壑”,对于教材,教师要深入钻研,知识的来龙去脉都要搞得清清楚楚,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都要搞得明明白白,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怎样导入,如何结尾,心中要有思路,严谨缜密的逻辑,按一定的“序”,精心组织好教学语言。

曾经看到一位教师在全国赛课获一等奖的课堂实录,执教的是《都市精灵》。该课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步步带领学生渐入佳境。首先,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对标题的概括、主题的理解,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主旨,这是教学的起点;其次,让学生研读文本,进一步探究主题。揣摩作者构思的深度,为下面的思考积蓄力量;最后,引导学生写,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整理对课文的感悟和思考,以精彩的表达促提升。教师紧扣“现代意识”这个目标点,语言上环环相连,思路清、逻辑严,真正做到心中有“序”。

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在“启”上下功夫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都是那么的活跃,有少部分同学的思维还处在沉潜状态,就如未开垦的“处女地”。语文老师,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自己的语言成为启发学生思维的春风。不过很多场合,教师启发学生的思维时,一些学生身上会“卡壳”。但哪怕是在短暂的启而不发,调而不动的情况下,教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

著名特级教师洪宗礼曾执教《皇帝的新装》,他让学生回答作者为什么让一个孩子来揭穿谎言时,那个学生说了一半,就支支吾吾,讲不出来了,脸也红了。这时,其他同学跃跃欲试,纷纷举手抢答, 可洪老师微笑着对大家说,我相信他一定能答出来,让我们等他一分钟。60次的“嘀嗒嘀嗒”就这样慢慢地过去了,那个同学在洪老师春风般语言的启发和鼓励下,终于圆满、精彩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三、营造氛围,生动活泼,在“趣”上下功夫

语文课堂里如果常有笑声,师生的感情就会融洽,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语文课要让学生觉得“有趣”,关键是教师的语言。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让自己的语言生动活泼一些。趣味性的语言魅力四射,它如欢快的山泉,潺潺地流进学生心底,它能让深奥变浅显,让枯燥成轻松。语文老师要博闻强记,与文本相关的故事,与学习相关的轶事,警句、格言、佳联、诗词、典故等都可作为引入课堂的活水,收放自如,游刃有余,随心所欲,学生一定会感到课堂的新奇有趣,多姿多彩。

有一次,学生抄袭作业,为了教育学生。老师说:人们都说,天底下没有绝对完全相同的树叶,哪怕是双胞胎也不可能长得一模一样。可这次出现了一个现象,彻底颠覆了这个真理,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不少人长得一模一样,比如这个鼻子翘,那个鼻子也翘,这个嘴角咧,那个嘴角也咧,比双胞胎可厉害多了。同学们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先是饶有兴趣地听,接着露出紧张的表情,异口同声:“抄袭”。此时的效果胜过任何的批评!当然风趣、幽默也不可滥用,要用得恰到好处。

四、充分酝酿,有效驾驭,在“情”上下功夫

情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本中有很多名篇佳作,情文并茂,令人感动,甚至催人泪下,如《背影》中深厚的父子情,《最后一课》中浓烈的爱国情,《乡愁》中悠悠的思乡情,《我的老师》中不舍的师生情……教师都要进入文本,充分准备,运用饱含特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去触摸、品味、把玩。

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学《最后一课》时,为了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语言,一方面用文本中的情感激荡学生心中的情感,另一方面以自己胸中的情感去引爆学生心中的火焰。在教文章最后一部分时,她讲了小时候的自己亲身经历:“七七事变”以后,小学将要解散了,当年音乐教师教唱的《苏武牧羊》一课的情景,在她心头怎么也抹不去……于老师抓住此时的情绪,用不同的语调和语气,或喜或悲,或爱或憎,用满蘸情感色彩的的语言感染着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语文老师的语言艺术决定其教学艺术和魅力,它直接影响语文课堂的高效程度。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每一句话,每一节课,每一次发言都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以深厚的学识素养、丰富的教学实践去丰富、构建自己的语言艺术宝库。终有那么一天,一定会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华彩转身!

(作者单位:海安县隆政初中)

猜你喜欢

下功夫文本课文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最简单的字最难写
从“三有青年”到六个“下功夫”谈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半裙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