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初探

2014-10-29吴珊珊

教育界·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游戏幼儿

吴珊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目标的表述,让我们强烈地感到:数学学习明显地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体现了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依据这一理念,我园近年来持续开展了数学一课多研活动,仔细梳理实践过程,我们深深地领会到幼儿数学活动应生活化、游戏化,使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活动中、游戏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并通过不断获得的丰富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一、数学活动内容生活化,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经验

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的数学知识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幼儿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孩子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如:早上几点来幼儿园(时间);来了几个、缺席几个孩子(数量、统计);玩什么样的玩具(形状);玩完玩具该如何整理(分类、集合)、幼儿园的楼梯有多少台阶(数量)等等。“数学教育生活化”正是强调要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将数学教育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中学数学。如:班级自然角里的动植物是幼儿每天观察、照顾的“伙伴”,但孩子们常常只关注“葱、大蒜等植物是不是发芽了?”“今天浇的水够不够?”关注“小白兔、小乌龟有没有吃东西?”“它们会不会生病?”等,此时老师则可以因势利导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向比较葱、蒜的高矮长短,也可学习从高到矮、从矮到高为葱、蒜排序;当自然角材料排列紊乱时,又可引导幼儿按种植区、饲养区、果实区等进行分类摆放。孩子们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开开心心地吃完点心,又自然地认识了图形。

(二)将现成的生活材料运用于数学活动中

如饮料罐、小树叶、石子、扑克牌、串珠、硬币、花片、豆类、小瓶盖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易收集的物品,都可运用于数学活动中来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如根据扑克牌的花样、数字大小进行排序、接龙、比大小、加减运算游戏;利用瓶瓶罐罐进行叠高、认识形体、辨别大小、比高低矮活动。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摆脱了正规数学活动中的任务压力,获得了一种更自然的、无拘束的心境,他们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探索中又得到了无限的乐趣。

因此,数学活动内容生活化是一个让每个幼儿能够“学自己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过程,是实现“数学是属于所有人”的重要途径。而幼儿的思维水平也正是在这一螺旋上升的循环往复中得以提升,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数学活动时间灵活化,体现“有机整合数经验”

在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数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正规活动,更应有机地地把数学内容渗透于主题教学或其他领域教学中,体现“有机整合数学、有机整合数经验”。如:户外活动《跳房子》是一个经典的传统游戏,在幼儿熟悉玩法后,老师可以示范单脚跳入“1“号房间,接着双脚跳入“2”号房间,依次用单、双脚轮流跳完,边跳边念“1、2、3……”或“单脚、双脚、单脚……,也可让幼儿根据指令在第一回合中只跳单数格子、在下一回合中再跳双数格子……使幼儿在这个体能游戏中,充分地感知自然序列中单、双数排列的规律;又如:在中班主题探索活动《汽车家族》中,幼儿纷纷从家中带来了自己喜欢的汽车玩具,不管是在集中活动还是自由活动中,总是得意洋洋地介绍着自己的汽车在颜色、造型、功能方面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趁此机会,老师可启发幼儿将手中的玩具汽车按载人、载货、特殊功用车分别驶入1号(客车)、2号(货车)、3号(特殊功用车)车库内,再启发幼儿数一数每一号车库内分别有几辆车?算一算、比一比哪一号车库里的车最多,哪一号车库里的车最少,在这儿不正体现了数学教育的有机渗透。

三、数学活动组织游戏化,体现“数学教育的主体性、愉悦性”

教师可以在单个的数学活动中运用几个游戏进行贯通,也可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采用一个游戏进行。如:小班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归类这一内容时,老师就是以几个游戏贯通展开的。老师以去米奇妙妙屋参观为主线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中,主人“米奇”请小朋友去帮助他,完成“开锁”(根据门上锁孔的不同颜色,送上相应颜色的花片钥匙)和“搬家” (将各色物品分类,搬进相应颜色的房子里)的任务。当孩子们看到动画片中的“米妮、高菲、唐老鸭”(玩具)出现时,立即引起了高度的兴趣,愉快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游戏过程中,能分辨红、黄、绿三种颜色,学会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而且初步学会分工合作。又如:在大班幼儿学习6的组成这一内容中,老师将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成《逛商店购物》的游戏,商店里全都是六元以下的商品,发给每个幼儿六个硬币,面值为一元,然后让幼儿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要求是必须购买两样东西,合起来是六元,而且必须由售货员验证后才能得到要购买的商品, 幼儿在这种模拟游戏中学习觉得生动有趣,不仅熟练地掌握了6的组成,而且发展了交往的技能。

总之,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活动中、游戏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并通过不断获得的丰富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情景,利用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开展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使数学教学活动充满生活气息和趣味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化游戏幼儿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