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顶岗实习生“抗挫能力”的培养
2014-10-29潘红枫
潘红枫
中职顶岗实习生的生理年龄虽然已经成熟,但是每个学生个体的心理成熟的程度却大相径庭。这就使学生在实习过程当中出现不能适应实习岗位、频繁转岗,找不到职业目标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则会对学生的实习质量甚至对学生的就业产生阻碍作用。本文通过对顶岗实习生调查来寻求探讨中职顶岗实习生就业“抗挫能力”教育教学方面的培养途径。
一、调查分析中职顶岗实习生就业抗挫能力差的原因
经过长期的调查,我们发现中职顶岗实习生就业抗挫能力差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适应社会能力差,竞争意识淡薄。2.就业目标理想化,个人期望值过高。3.心理素质和自制力差。4.依赖性强,劳动意识差。
二、学校针对顶岗实习生应如何开展“抗挫”教育
造成部分学生顶岗实习不稳定,有工作条件、工作待遇、气候环境、饮食起居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但学生个体主观方面的因素是造成就业不稳定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针对这些因素,有的放矢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让学生在遇挫后能正确归因,寻求。概括起来说,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劳动意识,磨炼劳动意志。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教育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如让学生以各种渠道广泛搜集有关劳动的格言,以及古今中外名人对于劳动的认识,有关劳动的故事等,让学生能够讲名人的劳动故事,学生在认识劳动意义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劳动的价值。尤其是通过劳动的教育,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共同进步,学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不良现象,敢于提出批评。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具体而明确地指导了学生的言行举止,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充分利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让学生学会自我定位与思考。在课堂上,可以把社会的实例引入教学中,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分析典型事例,进行劳动力市场调查,请就业的往届学生回校讲体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就业的严峻形势,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树立自主就业、多次就业、多渠道就业、创业谋职的新理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3.加强适应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以“多侧面、低起点、广参与”为原则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用成功激励学生去追求更大的成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情干,让每一个学生都为班级尽一份心,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提高学生生存适应的能力,这是加强顶岗实习学生“抗挫能力”的关键。
4.利用榜样教育,提高学生抗挫能力。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教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创业成功事迹,成功人士形象的突出事例能够引起学生的想象,进而产生积极情感,激励他们效法创业人物的思想行为,并将其贯彻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去。
三、几点思考
职业学校学生本身离不开职业,就业指导不仅要针对将毕业学生,更重要的是长期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准备。
1.中职生顶岗实习生“抗挫能力”培养需多方共同努力。影响中职生顶岗实习生“抗挫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因此中职生顶岗实习生“抗挫能力”培养需多方共同努力: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诚信意识、敬业意识、奋斗意识、责任意识和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家长要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在学生实习就业后应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工作,不能学生一诉苦,就不问青红皂白到学校质询;学校应加快职业指导教学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岗前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竞争意识、创业意识等的培养;社会更应加大法规建设,为中职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许多企业对顶岗实习的性质认识不清,应有的育人目标未能形成,导致学生顶岗实习离岗的比较多。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认为顶岗实习就是“顶岗生产”。企业人士普遍认为,顶岗实习生必须遵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要求从事生产性或服务性劳动,学校应重在配合企业做好相关工作;同时普遍埋怨顶岗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不能适应企业要求,而对如何提高学生技能和强化素质培养缺乏热情和关注,更谈不上要引入学校课程教学的相关要素和要求来改进实习过程。根据学校要求,学生应完成一年的顶岗实习期。但是,顶岗实习期间,大多数的企业的劳动时间都是超标的,学生难以适应。
3.选择好优秀的校外实习企业有利于学生顶岗实习的开展。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要加强实践教学,实现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提高顶岗实习的实效性,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企业。选择校外实训基地的条件是:技术先进的企业。学生在这类企业中实习可以更多地接触到行业的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更快地掌握先进的操作技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耐挫性大有益处。企业规模大,就意味着用人量大、接纳能力强,可以多接收学生实习和吸纳就业,有助于学校进行实习安排和提高就业率。企业效益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行业认同感和工作信心。
4.做好定期回访,跟踪服务,帮助学生站稳初次就业的脚步是学校必不可少的工作。借助实习,学生可以初步完成从理想到现实的心理转换和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换。为了能使学生留得住,站得稳,干得好,学校应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建立专职实习指导机制,加强联系,多组织返校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鼓励学生迎难而上,在适应中磨炼意志,激活在校凝聚的知识和技能去求生存,求发展。关注并及时调节学生在实习中的心态,帮助学生完成步入职场的心理和角色转换。这有利于在新的社会环境里指导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有利于学生群体的稳定。
我们知道,职业教育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正因如此,她给我们留下许多空间。我们将继续在职教之路上不懈探索,为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