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教育衔接有关问题思考

2014-10-29马迎迎

教育界·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文秘可持续发展

马迎迎

【摘 要】文章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对文秘专业发展建设进行全方位个案分析,从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组织、职业资格考证和招生模式五个方面提出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构建方案,以推进文秘专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文秘 可持续发展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工作部署,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其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之一是“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这一措施为我们更好地研究中高职教育衔接提供了极大的助推。

一、文秘专业发展建设的SWOT分析

1.竞争优势分析:我校文秘专业于2006年被确立为广东省示范专业,设商务秘书与涉外秘书两个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形成了专业文化、核心技能、现代信息技术三结合的办学特色。不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果丰富;校内实训条件较好,硬件设施完善,校企合作紧密,建有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而且以秘书事务所为载体,搭建了工学结合的良好平台。为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培养输送了大批具有职业道德良好、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优秀秘书人才,获得用人单位好评。

2.竞争劣势分析:文秘专业的发展历程虽然有十余年,但是在教学资源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硬件方面实训环境、计算机设备等一些资源依然有所欠缺。教学的、软件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例如文秘职业资格考证题库目前还不够强大、不够全面,不能满足学生复习使用,教师需要在加强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更多地与其他学校的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以获得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

3.机遇分析:2009年广东省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2008―2020年)》要求,“建设集约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面向更大区域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中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另外,备受社会关注的《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向社会发布,再一次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从初级到高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完整培养链条,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这一系列的规划为文秘专业的未来发展指明的方向。

4.挑战分析:近两年来文秘专业的招生状况不是特别令人满意,相对之前,第一志愿的录取率相对降低。被调剂到本专业的同学多因对专业的认知不明确,导致学习热情不是特别高。目前文秘专业的生源主要的三个来源,一部分是单独招生,另二部分是通过高考的普高和3+证书的中职生。由于三部分同学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接受能力表现差异,为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不是特别令人满意。这样会影响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甚至会导致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率及就业对口率下降。

二、推进文秘专业可接续性发展,做好中高职衔接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对文秘专业发展背景的SWOT分析,为了进一步发挥文秘专业在广东省示范专业骨干带头作用,保持发展绝对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宏观发展的大环境,并结合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有关职业发展战略规划,采取多方面的可行措施,确保文秘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做好文秘专业的中高职衔接研究尤为重中之重。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下,近年来文秘专业的招生计划生源呈多元化分布。具体表现为:中职招生比例不断上升,由最初的3%达到 2013年20%,而且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普高生比例逐渐下降;单独招生比例不断扩大,由2011年的50人上升到 2014年80人;外省生源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生源多元化的不同表现及变化走势, 尤其是中职招生比例不断扩大这一走势,让我们必须重视中高职衔接这一重大科研课题。针对中高职衔接教学计划的研讨、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多方面与同行交流、与企业沟通。只有解决好相关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也才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受欢迎的高端应用技术型人才。

三、中高职衔接有关问题解决路径

1. 针对生源差异分别制定不同的文秘专业教学计划

目前文秘专业的教学进程计划是普高与中职生源共同使用。教学计划中一些课程中职学生已经学习过,对他们来说就是重复再学,浪费时间。还有一些课程的难度对于普高生来说难度中等,但对于中职生来说比较吃力。这一情况和单独招生的学生具有相同学情,所以有必要根据学情差异分“两条路”并行,即分别制定适合中职生源的文秘教学计划和适合普高生的文秘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各有不同,各有侧重。这样可以实现普高生在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基础上提升其技能、中职生在实操技能较强的前提下提升文化理论素质的目的,进而发挥各自强项、扬长避短,分别提高的效果。

2. 制定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一个全方位的衔接,包括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学时等多个方面。而课程是职业教育提供的最重要产品与劳务,是学生学习能力构建的基础。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支撑之一。为此,文秘专业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有关规定,制定了文秘专业课程标准体系,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框架。按梯度原则合理甄选和细分课程内容。所选的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级差上都是有区别的,有明确的学段界域和逻辑梯度。同时强化教师对教材的整合处置力度,治理课程内容重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根据教材难度、深度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进行适应于教学的变通转换处理;使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驾驭和处理。endprint

3. 教学组织上做到科学管理

目前文秘专业班级的教学组织是采用中职和普高混合分班制,这种形式在教学开展上有一定难度。对于一些基础课来讲,中职生文化课内容浅,同样的教学内容掌握起来表现困难一些。而对于一些专业课、实操技能课,中职生源曾经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同样教学内容他们要比普高同学掌握更快,更有少数课程,由于他们曾经学习过,而学院没有相关免修具体规定,对他们而言再学一遍是造成时间上的浪费。鉴于此,在教学管理上建议二点:一是采用中职生源和普高生分班制教学。这样有利于不同的文秘专业教学计划的开展与执行,也便于教师依据教学标准,调整教学内容,运用恰当方法有针对性、深入浅出地开展教学。二是完善选课制度,积极探索弹性学习制度。强化目标管理,建立以学分制为主,兼顾学年制的评价模式。允许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跨专业选课,通过模块课程选修、学分累积等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模式,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选择权,允许学生依据中职时学过课程的成绩免修相应课程。

4. 推广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力争社会企业的认可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实训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从文秘专业中职生源现状来看,他们中职的实训实习体系比较成熟,甚至超越了高职,来到高职之前就获取了一些相关的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但是仍然需要对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参加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考试。它是秘书职业,即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的一种资质考试。获取秘书职业资格是对应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强化技能的一个重要体现。然而尽管我们推广这一考试多年,但是社会行业、企业对这一资质的认识、认同还仅停留在表层阶段。所以有必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倡导下,组织行业、企业对秘书职业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把职业资格证书与岗位、学历 、待遇真正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秘书职业及其资质系统化的管理机制,这项工作势在必行。

5. 提高文秘专业办学质量,探索文秘专业新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招生模式

2010年开始,广东省实行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试点,高职院校自主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口专业应届毕业生和中职学校相关专业毕业、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员,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两年。 这种全新的招考模式,为文秘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机会。我们2012年开展了“广东省开设文秘专业情况”的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包括技工学校在内,全省至少有63所中职学校开设文秘专业,方向有商务秘书、司法秘书、外贸英语、会计等,以商务秘书居多。我校完全可以利用丰富的中职资源,扩大高职自主招生范围,利用国家教育规划政策,与其中有关学校联合开展 “3+2”分段人才培养,并通过加强文秘专业内涵建议,保持文秘专业可持续性的发展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是关乎社会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人的提高发展的历史必然。只有我们不断努力、勇于实践、创新,一定会探索出更多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健.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郑东丽. 浅析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设置模式[J].时代报告,2012(1).

[3]郑迪松.文秘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科教文汇,2011(1月上).

[4]阚丽. 中高职教育衔接路径之选择[J].职教论坛,2011(25).

[5]曾仙乐.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文秘可持续发展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办公室文秘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作策略
中职文秘专业游戏化学习软件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