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本的相似性探《诗经》对《楚辞》的影响

2014-10-29项璇

教育界·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楚辞诗经影响

项璇

【摘 要】《离骚》《邶风·北门》及《小雅·正月》在主题思想、表达方式及抒情主人公形象、处境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笔者认为《诗经》对楚辞的创作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笔者拟从文章的主题思想、抒情主人公形象遭遇和政治理想及表现手法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诗经 楚辞 影响

现今留存下来的先秦时代著作,诸子散文及历史散文多,文学作品少。先秦时期,文学的地位比之三国时代之后的历朝历代甚低。由于文学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到,且文学方面的文献仅有《诗经》与《楚辞》两著,故有学者认为先秦时代是一个文学史史前时代[1]。这样看来,《诗经》与《楚辞》两部文学作品在整个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誉为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楚辞》是表现我国南方地方特色的诗体,开辟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2]。对于此两种,历来有研究。有关于作品本身的研究,也有两者的关系研究,而从两者的具体作品出发谈两者关系的研究甚少。故,笔者拟从《离骚》与《邶风·北门》《小雅·正月》的相似性试探《诗经》对楚辞的影响。

一、主题思想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内容很长,通过叙述自己的生平、理想及政治遭遇等,表现自己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以及为理想敢于献身的精神。有关离骚主题之说,历来众说纷纭:有以淮南王刘安“离骚者,犹离忧也”[3]为代表的“离忧说”;有以班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4]为代表的“别愁说”;有以蒋亮夫“韦昭以牢骚释牢愁,牢骚亦即离骚拍转,今常语也,谓心中不平之意”[5]为代表的“牢骚说”;有以钱钟书“盖离者分阔之谓,欲摆脱忧愁而遁避之,与愁告别。”[6]为代表的“与愁告别说”,有以钮国平“离,去也;骚,犹忧也,愁也,意思是离去不离去的苦恼,也就是去留楚国的苦恼。”为代表的“去留之愁”[7]说等三十多种说法,且一直未有定论。然据“屈原创作《离骚》就有可能是在楚怀王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这三年之中,时为公元前305年至前303年,屈原四十八岁至五十岁。”[8]可知此时是遭到旧贵族诬陷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后。从文本看,这一时期的屈原虽保持着追求理想的斗志,但对反动势力的愤恨和自己不平遭遇的抒发及未卜前途的忧虑似乎更多一些。尤其是文末“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9]亦即楚国没有人不知道我的心,既然我不能实现我的美政理想,那又何必怀恋故都,我将追随彭祖(太阳神)去他的住处。或许这是屈原抒发其思想情感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他有怨恨无发泄之处,心中不平需通过创作聊以自慰。

而诗经《邶风·北门》《小雅·正月》中的主人公同样是遭受压迫、委屈,多有鸣不平之处。《邶风·北门》是一首小官吏不堪其苦而向人怨诉的诗,他在外“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10]在内“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亦即有关王事的差事扔给我,赋税收取之事全部堆加于我,回到家,家里人交叉轮番责备我,因而里外不是人,“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即穷到无法讲究礼节,穷到无法生活。而最后,抒情主人公将其命运归于天与屈原将命运交于太阳神的言论极为相似。

《小雅·正月》作者为西周末年一位大臣,文章描写西周末年政治的黑暗,揭露朝廷的昏庸,腐败与残暴,表达了对王朝沦落的哀婉,也对自己的孤独无助表现出无可奈何,显示了诗人对国事民生的深深的忧虑,感叹生不逢时的形象。这与《离骚》的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甚为相似。《小雅·正月》的作者是周幽王时的一位大夫,该诗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全诗不仅有作者感叹身世和遭遇之情,还暴露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由“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可知事情的好与坏完全出于某些人信口雌黄,抒情主人公置身于“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踏”,充满恐怖气氛的压抑环境中,尽管如此,抒情主人公仍不忘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君主要近贤良、远佞臣,小心治国。在披露现实的黑暗、规劝君主向善的过程中,始终透露着对黑暗现实的怨恨和由此产生的无助感与苦闷。

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遭遇及政治理想

三篇文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遭遇及政治理想极为相似。首先,他们都担任着一官半职。《邶风·北门》中主人公是一名位卑禄薄的下层官员,虽然厌务但终不弃务的任劳任怨的官员。《离骚》主人公屈原此时应已被免左徒之职,任三闾大夫,负责宗庙祭祀及贵族子弟的教育等事务,是一位忧国忧民,不惜为理想而献出生命的爱国主义者。他与前者的作者一样虽然遭遇轻视、馋毁但终不愿弃国弃务。《小雅·正月》抒情主人公是西周末年一位大臣,他同样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其次,他们都遭遇了内忧外患,被人构陷之苦。屈原所处的时代,在内奸臣当道,在外有战国诸国之争,而屈原自身由于太过刚直而屡遭陷害,《邶风·北门》中的主人公在外公事缠身,事务繁多,在内则被家里人轮番责备,屡遭诟病,而又无奈无助。从《小雅·正月》的作者是西周末年的一位大臣,从正文看,在当时政治黑暗,朝廷的昏庸,腐败与残暴的情况下,他也是位倍受排挤,孤独无助的清廉官员;另外,三篇文章的作者都有着或明显或隐藏的政治理想,希望国家政治清明、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可都未能如愿。

三、表现手法

《离骚》“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句,以先王成败教训告诉楚王,从《小雅·正月》“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的警句变化而出。《小雅·正月》与《离骚》都运用了比喻、象征手法。如《正月》中以驾车比喻治理国家,以秀苗比喻贤臣,以林中薪木比喻小人;《离骚》中以骑马比喻治理国家,如“乘骐骥以驰骋兮,夹吾道夫先路”;以香草美人比喻贤者,以恶鸟臭木比喻小人,其设喻极相近。总体而言,三篇文章读来,都有一唱三叹之感,仿佛抒情主人公的哀愁始终挥散不去,节节递进,当情感到达高潮,似乎又无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楚辞诗经影响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屈原和楚辞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秋夜读《楚辞》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