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声音”范畴中虚拟运动的认知研究

2014-10-29李瑞敏

教育界·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声音范畴

李瑞敏

【摘 要】虚拟运动现象受到学界普遍关注。本文考察英语中“声音”范畴的虚拟运动表达,发现声音的虚拟运动主要是虚拟运动的散射路径,人们通过从具体域向(半)抽象域的投射来识解这一运动。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具体的“声音”范畴的虚拟运动的解读,证明听觉感知系统中虚拟运动的存在。

【关键词】虚拟运动 “声音”范畴 识解方式

引言

用动态的句式描述客观上静止场景的语言现象,在英语语言中比比皆是,如在例句中:

(1)The highway runs through the mountains. (Talmy, 2000)

highway实际是静止不动的,却被描述为奔跑着的。有趣的是,这一描述虽然违背了客观事实,却不影响人们对它的理解。这种现象是由认知语言学家Talmy最早指出,并命名为“虚拟运动”。 他认为,语言系统和感知系统密切联系,虚拟现象是感知系统中的“交叠系统”在语言系统中的特殊体现。“交叠系统”是指对人们同一个体进行感知时产生两种真实性存在差异的、相互矛盾的认知表现,其中真实性较低的就被定义为“虚拟”的。

人类感知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和嗅觉等。Talmy (2000)主要研究了视觉感知系统和语言系统中的虚拟运动表达,本文以Talmy(2000)的虚拟运动理论为框架,依托真实语料,研究“声音”范畴中的虚拟运动及其特征,旨在揭示听觉感知系统和语言中的虚拟运动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们对“声音”的运动的识解方式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

1已有的虚拟运动研究

Talmy(2000)根据不同的运动路径将虚拟运动划分为六种主要类型,分别是投射型虚拟运动、型式路径、相对框架运动、出现路径、达至路径和同延路径。其中同延路径的受关注度最高,不少学者都曾对其进行过分析和命名,如“抽象运动”(Langacker,1987)、“主观运动” (Matsumoto,1996)和“模拟运动”( Matlock, 2004)等。相比之下,投射型虚拟运动的受关注度较低,因此Talmy(2000)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类。

投射型虚拟运动即某不可见的事物从始源发出后所做的一种运动,该事物本身是不可见的,因而对其运动的描述是虚拟的。如例句(2)中:

(2)The light is shinning (from the sun) onto the back wall of the cave.

light从始源(the sun)出发到达末端物体(the back wall),人类肉眼无法看到light的运动,因此句中描述的运动(shinning)其实是虚拟的投射运动。Talmy还进一步将投射型虚拟运动划分为方向路径、散射路径、影子路径和感知路径四种类型。

前人的研究多是对虚拟运动的体验基础和认知理据进行理论分析,以语言本体为研究对象的实证性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语料库)中筛选“声音”范畴的典型成员“sound”的虚拟运动表达256例,通过对表达“sound”的虚拟运动的动词的研究,发现声音虚拟运动的特点。

2语料分析

本文所采用语料全部来自COCA。我们首先检索出与“sound”搭配的所有动词,随后筛选出表达“sound”虚拟运动的动词作为进一步分析对象,如句子“It's a little like how sound bounces off a wall”中的“bounce”一词。而表示声音一般运动的动词,如come, stop或become等不在我们的分析范围之内。在COCA语料库中,“声音”的虚拟运动表达式共256例,表达“声音”虚拟运动的动词共24个。

2.1 声音的虚拟运动

物理学认为,声源振动发出声音, 这一声音凭借某一介质传播出去,最终到达接收者。通过对所选取的语料的观察,我们发现声音的虚拟运动无一不是对其从声源到接受者的过程的描述,如下列例句所示:

(3)A small sound escaped her lips, perhaps a sob, perhaps a sigh of contentment.

(4)A thunderous sound echoed from the bell.

(5)The sound filtered into our room from the hallway.

“sound”都是由辐射源her lips∕the bell∕the hallway发出,到被辐射物——听者(的耳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Talmy(2000)把一种辐射从辐射源头到被辐射物的路径命名为虚拟运动散射路径。这种辐射可以是光,也可以是声音。辐射事件包含三个实体:辐射源,辐射,以及被辐射物。声音的散射事件正符合虚拟运动散射路径的这一特征。

2.2 “声音”虚拟运动的识解方式

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声音是无形的,人们无法用肉眼看到声音或者声音的运动,只能用耳朵来听声音。在对“声音”虚拟运动表达式的分析中发现,虽然人们无法用肉眼看到声音,却可以借用其他事物的运动来说明声音的运动,根据声音虚拟运动动词的语义特征,可以将人们对声音运动的识解方式分为三种,分别是声音—实体、声音—流体和声音—生命体。

2.2.1 声音—实体。用表示实体运动的动词来表达声音的运动的现象,在COCA中共出现98次。这类动词主要有:fill(填满),bounce(跳动),build(建筑), break(打破),pierce(刺破),edge(缓缓移动)和rend(撕破)。如下列例句所示:

(6)a. Fifty people filled the hall——pastors, parents, children, mentors...endprint

b. A loud crashing sound fills the house.

声音原本是无形的,并不占据任何物理空间,然而说话者会根据声音音量的大小或从自身想象和感受出发,将声音描述为实在的物体,例句(6b)中巨大的响声就像某种有形物体(6a中的people)一样,占据并填满(fill)了整栋房子。此外,声音也可以跳动(例7中“bounce”),可以叠加(例8中“build”),还可以破坏声音接受者的状态(例9中的“broke”)。

(7)The sound bounces around like a jackrabbit on a trampoline.

(8)The sound builds into a wall of bass, Streisand's voice soars, and the whole sky explodes.

(9)A sudden sound broke the usual silence of the Alysian night.

2.2.2声音—流体。将声音比作流体(液体和气体)在声音的虚拟运动表达中最为常见,因为声音和流体都是由源头出发,经过一定的路径,最终到达目的地。基于这一共同点,人们倾向于在语言表达中借用他们能看得见的流体的运动来描述看不见的声音的运动,如:

(10)No light shone in any window, no sound drifted up the hill.

(11)A rush of sound pouring in denotes an open gate.

(12)He'll let the sound spill out later when he's with Cara again.

(13)Gradually all sound drain away. We hear only Algren's steady breathing.

上述例句中的动词drift(漂流),pour(倾泻),spill(溢出)和drain(流出)都是表示流体运动的动词,语言使用者将流体的流动方式投射到声音范畴中,使得人们即使无法看到声音的运动也可以对其进行动态的描述。其他体现这一隐喻的动词还有flood(涌出)、shower(洒落)、flow(流动)、float(漂浮)、seep(渗出)和filter(过滤)等。

2.2.3 声音—生命体。还有一类虚拟运动表达把“声音”理解为生命体,赋予了声音生命和情感,如:

(14)After perhaps an hour the sound died down...

(15)The guttural sound lingered, echoing in the ravine of a nearby mountain.

只有有生命的个体,如人或动物,才会死亡,而例句(14)把声音比作生命体,将声音的消失描述为声音的“死亡”(die)。动词“linger”本身表示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例句(15)借以表达声音的萦绕不绝好像一个人对某地流连忘返、迟迟不肯离去。

3声音虚拟运动的认知理据

国内外多名学者都曾对虚拟运动的认知理据做出解释。Langacker(1987)用心理扫描(scanning)来解释虚拟运动现象,认为概念化主体用顺序扫描(sequential scanning)的方式观察一个静止的事物或情景时会赋予该事物或情景动态性,从而产生虚拟运动的语言现象。高原和宋龙梅(2010)认为虚拟运动背后的认知机制是隐喻,隐喻将原本不动的事物表述为运动的,体现了从运动域向其他域的投射。李秋杨(2012)则认为视线的真实移动向认知经验上的投射是生成虚拟运动现象的内在机制。

Talmy(2000)提出了与虚拟运动有关的认知功能参数,并根据认知客体的可感知度,将其由高到低划分为四个层次:具体层次、半具体层次、半抽象层次和抽象层次。处于具体层次的事物是客观实在的,是人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处于半抽象层次的事物则是无形的,是人们无法用眼睛看见、只能“感觉”的事物。由此可知,声音属于抽象层次,而实体、流体和生命体都属于具体层次。

据此,本文认为:(1)“声音”范畴中虚拟运动现象中存在从具体域向(半)抽象域的投射;(2)人们通过具体层次的事物来帮助理解(半)抽象层次的事物;(3)对真实运动的经验是感知虚拟运动的基础。

4结语

语言中的虚拟运动现象是感知系统中的交叠系统在语言系统中的体现。本文结合语料分析得出,除语言表达和视觉感知系统外,虚拟运动还广泛存在于听觉感知中;“声音”范畴的虚拟运动属于散射路径虚拟运动,其识解方式主要是通过从具体域(实体、流体和生命体)向半抽象域的投射。证明人们通过具体层次的事物来帮助理解半抽象层次的事物,虚拟运动的体验基础是人们对真实运动的经验。本研究深化了具体的“声音”范畴的虚拟运动的解读,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虚拟运动现象背后的认知机制。

【参考文献】

[1]Langacker, Ronald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2]Matlock, Teenie. Fictive motion as cognitive simulation [J]. Memory& Cognition, 2004, 32: 1389-1400.

[3]Matsumoto Yoshihiro. Subjective motion and English and Japanese verbs [J].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6, 7(2): 183-226.

[4]Talmy,Leonard.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M]. Vol I: 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2000.

[5]高原,宋龙梅. 虚构运动的修辞效果 [J].语文学刊, 2010(20):7-8.

[6]李秋杨. “以动写静”——虚拟位移事件的主观性体验[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2(1): 71-75.endprint

猜你喜欢

声音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余模范畴中的余倾斜预包络和余倾斜挠类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三角范畴中的(n,m)-强ξ-Gorenstein投射对象
不能把范畴不同的两个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