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国梦”,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2014-10-29李伟
李伟
【摘 要】“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国家富强之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高等院校要有报国的责任和担当,院校“中国梦”教育与社会各界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同步,在新时期做好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院校技术、人才优势,做好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中国梦 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在社会各界、军队各级广泛推开。开展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凝聚广大官兵爱国之心、强军之愿、报国之志,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树立实干兴邦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一、围绕“中国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中国梦”深远内涵超越了思想层面,对具体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需要引领梦想实现的步伐,整体走在时代的前列,对国家发展设立的长远的建设规划。“中国梦”是人人的梦,每个人的梦想不同,但是要通过一个个梦想的追逐才能体现自我价值。“中国梦”在倡导人民共同理想的同时,号召全体人民共同努力,鼓励并帮助个人理想的实现。落实到每个人,个人理想并不是空想,要通过努力奋斗来实现。开展中国梦教育,就要坚定理想信念,改进院校的工作作风,凝聚起学员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督促学员端正动机、勤于学习、刻苦努力、砥砺意志品格,适应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以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远大抱负。
二、围绕“中国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院校政治教育模式的新探索
为改善院校政治教育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源泉。“中国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中国梦的提出,紧密契合中国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着眼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党中央长远的战略构想,也是贴近民众、顺应时势的愿景。“中国梦”话语简洁且内涵深刻,已受到不同社会背景、知识层次、工作岗位群众的接受。提法没有特定具体人群但却高度凝练了国家、民族、政党、人民在近期与长期的奋斗目标和实践路径。适用性广,为各界人士在各个阶段、不同环境下,提供远大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精神支柱。从点滴实践中团结群众,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指引民族复兴的前进方向。
为创新院校政治教育提供了不竭的改革动力。政治工作的本质是人的工作,需要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共同推动,相互促进,取得实效。这就要求政治工作组织者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提升素养,提升工作能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感染力。
为深化院校政治教育提供了长远的发展视野。从社会上看,“中国梦”的主题教育以生动的形式开展,激发各界群众畅谈梦想,相互激励助力梦想实现,形成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社会氛围。综合运用了各种传播媒介,成功推出系列的宣传热点和文化产品,有效形成互动,使教育主题进一步深化,教育模式更加新颖,这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选取、开展形式、引导方法均提供了可借鉴的形式。
三、围绕“中国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启示
共同理想形成仍是凝聚人心的最有力手段。伴随着国内社会矛盾凸显,世俗之风侵蚀人民的思想,部分人沾染社会不良风气给院校政治教育带来消极影响。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学员与社会融合紧密的条件下,一味讲述政治理论,空喊号召固然不能使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当前,人民生活基本需要已得到满足,在实现精神层面的跃升是抵制腐朽思想,摆脱追求利益以及低级趣味层次需求的“利器”。实现强国目标,正是院校完成使命、学员实现个人价值需求的完全结点,是内在崇高需求所在,也是开展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贴近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的重要方向。空洞说教不适用于“中国梦”的宣传贯彻。“中国梦”教育需要一甩往常照本宣科的旧形式,以每个学员所处的环境的实际需求进行拓展,话语方能贴切,各方方能产生共鸣。“中国梦”上升为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足以引起领导层及各级群众的高度重视,形成上下级联动,依自身的职责权限、能力水平和发展需要共同献智出力。梦想抒发需要注入真挚的情感,活动组织在主题的约束下本身就抛弃了以往走过场,重形式轻内容,重视材料汇报轻视教育效果的弊端。学员在流露真情实感的同时,自然沟通感情,增进了解,培养和谐的内部关系。在开诚布公的交流中,也更容易接受先进思想,提升学员个体的政治觉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行动力、战斗力。归结起来,就是要使政治教育切实服务学员,形成双向互动,共谋科学发展。
灵活组织是对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现实要求。开展“中国梦”教育,要体现在学员生活的每个点滴,要时时体现教育,事事受到教育,这对政治工作者知识水平、思维层次、理论素养、观察判断分析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政治教育灵活组织的前提是要不拘泥于固有模式,抓住紧扣学员内心深处的话语、事例、典型和态度,灵活科学以正面教育、沟通研讨、人格感化、环境渲染熏陶等不同形式组织。政治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了解国家发展及社会变迁形势,善于把握发现趋势,掌控环境变化,紧抓发展机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