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2014-10-29陈淑慧

教育界·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诚信家长大学生

陈淑慧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诚信问题开始突显,诚信危机已经悄然进入大学校园。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其原因的深入分析,从理论上提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引言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肩负未来社会希望的大学生被各种内外因素影响着。面对各种诱惑,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开始突显,可以说,诚信危机已经悄然进入大学校园。诚信是做人的基本标准,是立德修身之本。因此,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可以说是高校教育者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

一、大学生诚信危机现状

1. 考试诚信缺失。大学生考试诚信的主流是好的,但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却非只是“个别”现象。通过查阅有关方面的数据,有57.6%的大学生认为作弊现象“可以理解”;有5.3%的学生表示“有机会可试试”。持“可以理解”态度,实质上就是对考试作弊的宽容态度,而持有“有机会可试试”的大学生,则是潜在的“作弊者”。

2. 经济诚信缺失。为了不让一个大学贫困生失学,国家出台了助学贷款政策,圆了不少贫困生的大学梦。但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存在客观原因,如找不到工作而偿还不起贷款,但是,也有一些大学贫困生无视借贷还款这一天经地义的道理,屡屡拖欠贷款甚至恶意违约。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也开始动摇银行继续进行国家助学贷款的信心。

3. 择业诚信缺失。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为了能够谋求一个理想的职位,部分大学生绞尽脑汁不惜弄虚作假,为自己的大学经历“镀金”。招聘者与毕业生素不相识,只能根据毕业生提供的自荐材料来评判。这些不诚信的做法,最终导致招聘单位对学生的诚信甚至学校的信誉产生怀疑。有的大学生为了挑待遇好的工作,脚踩几条船,多头签约,频频毁约。

4. 网络诚信缺失。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隐匿性以及大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网络道德失范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在网上交际时常扮演与自己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相差甚远甚至截然相反的角色;有的学生通过网络肆意传播不负责任的信息,甚至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一些大学生还利用自己掌握的电脑技术,通过网络违法犯罪。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

1.市场经济负面效应。虽然大学生们在主观意义上觉得应该以诚信待人处事,但社会现实迫使他们选择了不诚信。这就说明了这不仅仅只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而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压力和不良价值导向的结果。在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诚信的保障机制未能建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与诚信背离的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对校园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诚信问题更加严重。

2.父母言传身教不妥。家长在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应该起到积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不少家长对子女的诚信教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憾:有的家长对子女诚信教育的责任感不强;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逼得孩子学会说谎;有的家长自身不讲诚信,这些都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

3.应试教育的缺憾。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是一种应试教育机制。无论家长、学校还是社会,都过分关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对学生德育要求不高,诚信教育也就相对弱化。学生们一味读书备考,忽略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4.德育教育的薄弱。学校对于德育教育过于简化,重课堂灌输、轻课外引导,忽略了学生的品德养成和学生个体道德的完善。对于高校来说,虽然教育部规定设有“两课”,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理论的传授,教学形式也是以“说教为主”,理论偏离实际。所有这些都偏离了德育的原本定位,不能从德育角度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

5.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在学校内部管理上,没有建立起学生的诚信档案,对于不诚信现象缺乏详细记录。对于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失信没有相应的惩罚机制,守信者也长期得不到相应的鼓励。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强化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认识。高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和老师感受到诚信是关系到每个人人格修养的切身问题,是关系到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事项。教师在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大学生作为诚信教育的对象,是诚信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2.丰富、创新诚信教育的内容形式。诚信教育从内容上来说,需要丰富和完善,包括马克思主义诚信理论教育、中华民族诚信美德传统教育、经济交往、人际交往、学业、就业等方面。而对于诚信教育的形式,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形成课堂教学与大学生自我教育以及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有效形式。

3.加强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的协调配合。学校的课堂教育是主要渠道,社会、家庭也应积极配合。因此,在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必须整合各种力量,形成一体化的教育格局,多元的教育渠道,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立和完善诚信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才能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大学生改变对现有诚信状态的认识,让大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充分认识到诚信带来的好处,对失信导致的严重后果也清清楚楚,最终在权衡利弊的时候,道德天平自然向诚实守信倾斜。

【参考文献】

[1]赵龙. 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刘学文. 构建和谐校园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

[3]焦冶. 高校学生诚信缺失与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2008(9).endprint

猜你喜欢

诚信家长大学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家长请吃药Ⅱ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