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办高校图书馆投入现状的调查报告
2014-10-29贾利娟刘翠王洳苇
贾利娟 刘翠 王洳苇
2013年5月,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民办高职图书馆资源利用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对四川省7所民办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从图书馆规模、图书馆人员和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措施。
一、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问等方法,重点通过四川省各民办高校图书馆的馆舍、书籍、人力资源、经费的投入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分析。调查发现,图书馆馆舍面积较小、费用投入不足、文献资源购置量及馆藏文献总量少、自动化程度低是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现阶段民办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严重不足。
民办高校迅速崛起,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它填补了传统公办高校教育的空缺,使得我国高校教育更加立体化。但是民办高校在追求生源的时候,关注了教学设施设备的购置,却忽视了图书馆的建设与开发,殊不知图书馆更是人才素质提高的力量源泉。
(二)民办高校图书的经费投入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创办者更热衷于研究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图书馆恰恰是只投入、不产出经济效益的部门。因此,图书馆不存在专项经费预算,更没有文献资源建设规划,不可能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为应付高校人才评估,采用突击采购特价书、降价书来充实馆藏数量,无从考虑本校教学科研的现实要求,即使这样,也显尴尬。
表二显示:图书馆2013年平均购书经费在50万以下的3所(42.86%),50万—100万的1所(14.29%),100万以上的3所(42.86%),民办高校年平均购书经费过少,不能保证图书馆书籍资源的质量,也就阻碍了师生的学习及发展。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购置经费在5万/年的1所(14.00%),5万—10万/年的3所(43.00%),10万—15万/年的0所(0.00%),15万/年以上的3所(43.00%),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十分缺乏,导致图书馆资源过于局限,不能更新或购进数字资源,影响学院科研进展和教学改革。图书馆年投资经费在10万以下的2所(33.33%),10万—100万的2所(33.33%),100万以上的2所(33.33%)(其中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未填写);图书馆投资占学院总投资比例在10%以下的4所(80.00%),10%—20%的1所(20.00%)(其中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和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未填写)。民办高校对于图书馆年投入经费不足,这直接影响图书馆不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不能有效发挥图书馆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积极作用。
同公办院校的图书馆相比,民办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有的民办院校只能基本满足日常开馆需要,维持常规工作,工作难以创新。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工数量应为在校学生总数的千分之三,现阶段民办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没有符合规定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无职称和初级职称人数较多,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很少,如此就阻碍了民办高校图书馆科研的推进和发展。有些人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如教师和科研人员重要的错误观念,导致了民办高校对于图书馆建设,尤其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忽视或轻视。
三、建议或措施
(一)改变观念,提高领导重视力度。作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它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院尤其是领导层,应该认识到图书馆对于学院发展的重要性、图书馆建设对民办高校自身长远发展的深远意义,明确图书馆建设水平一直是高校办学水平重要指标之一。
(二)加强图书馆的投入比重,拓展图书馆的经费投资渠道。古今中外的每一所著名大学里都有高档次的图书馆。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民办高校的图书馆也是如此。在学校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势必伴随发展,学院应逐年增加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并且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增加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拓展投资渠道;优化电子文献资源、纸质文献资源、网络资源的比例,并加强数据库的建设。
(三)建章立制,把好人员入职关。建立健全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奖勤罚懒,执行逗硬,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聘请工作人员要注意专业与职称、学历的要求,同时开展图书馆人员培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总之,在高等学校中图书馆、教学和科研一起并列为办学的“三大支柱”。因此,民办高校图书馆投入水平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今后的发展和竞争力,加强图书馆建设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endprint
2013年5月,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民办高职图书馆资源利用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对四川省7所民办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从图书馆规模、图书馆人员和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措施。
一、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问等方法,重点通过四川省各民办高校图书馆的馆舍、书籍、人力资源、经费的投入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分析。调查发现,图书馆馆舍面积较小、费用投入不足、文献资源购置量及馆藏文献总量少、自动化程度低是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现阶段民办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严重不足。
民办高校迅速崛起,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它填补了传统公办高校教育的空缺,使得我国高校教育更加立体化。但是民办高校在追求生源的时候,关注了教学设施设备的购置,却忽视了图书馆的建设与开发,殊不知图书馆更是人才素质提高的力量源泉。
(二)民办高校图书的经费投入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创办者更热衷于研究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图书馆恰恰是只投入、不产出经济效益的部门。因此,图书馆不存在专项经费预算,更没有文献资源建设规划,不可能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为应付高校人才评估,采用突击采购特价书、降价书来充实馆藏数量,无从考虑本校教学科研的现实要求,即使这样,也显尴尬。
表二显示:图书馆2013年平均购书经费在50万以下的3所(42.86%),50万—100万的1所(14.29%),100万以上的3所(42.86%),民办高校年平均购书经费过少,不能保证图书馆书籍资源的质量,也就阻碍了师生的学习及发展。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购置经费在5万/年的1所(14.00%),5万—10万/年的3所(43.00%),10万—15万/年的0所(0.00%),15万/年以上的3所(43.00%),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十分缺乏,导致图书馆资源过于局限,不能更新或购进数字资源,影响学院科研进展和教学改革。图书馆年投资经费在10万以下的2所(33.33%),10万—100万的2所(33.33%),100万以上的2所(33.33%)(其中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未填写);图书馆投资占学院总投资比例在10%以下的4所(80.00%),10%—20%的1所(20.00%)(其中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和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未填写)。民办高校对于图书馆年投入经费不足,这直接影响图书馆不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不能有效发挥图书馆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积极作用。
同公办院校的图书馆相比,民办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有的民办院校只能基本满足日常开馆需要,维持常规工作,工作难以创新。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工数量应为在校学生总数的千分之三,现阶段民办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没有符合规定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无职称和初级职称人数较多,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很少,如此就阻碍了民办高校图书馆科研的推进和发展。有些人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如教师和科研人员重要的错误观念,导致了民办高校对于图书馆建设,尤其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忽视或轻视。
三、建议或措施
(一)改变观念,提高领导重视力度。作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它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院尤其是领导层,应该认识到图书馆对于学院发展的重要性、图书馆建设对民办高校自身长远发展的深远意义,明确图书馆建设水平一直是高校办学水平重要指标之一。
(二)加强图书馆的投入比重,拓展图书馆的经费投资渠道。古今中外的每一所著名大学里都有高档次的图书馆。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民办高校的图书馆也是如此。在学校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势必伴随发展,学院应逐年增加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并且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增加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拓展投资渠道;优化电子文献资源、纸质文献资源、网络资源的比例,并加强数据库的建设。
(三)建章立制,把好人员入职关。建立健全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奖勤罚懒,执行逗硬,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聘请工作人员要注意专业与职称、学历的要求,同时开展图书馆人员培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总之,在高等学校中图书馆、教学和科研一起并列为办学的“三大支柱”。因此,民办高校图书馆投入水平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今后的发展和竞争力,加强图书馆建设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endprint
2013年5月,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民办高职图书馆资源利用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对四川省7所民办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从图书馆规模、图书馆人员和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措施。
一、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问等方法,重点通过四川省各民办高校图书馆的馆舍、书籍、人力资源、经费的投入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分析。调查发现,图书馆馆舍面积较小、费用投入不足、文献资源购置量及馆藏文献总量少、自动化程度低是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现阶段民办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严重不足。
民办高校迅速崛起,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它填补了传统公办高校教育的空缺,使得我国高校教育更加立体化。但是民办高校在追求生源的时候,关注了教学设施设备的购置,却忽视了图书馆的建设与开发,殊不知图书馆更是人才素质提高的力量源泉。
(二)民办高校图书的经费投入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创办者更热衷于研究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图书馆恰恰是只投入、不产出经济效益的部门。因此,图书馆不存在专项经费预算,更没有文献资源建设规划,不可能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为应付高校人才评估,采用突击采购特价书、降价书来充实馆藏数量,无从考虑本校教学科研的现实要求,即使这样,也显尴尬。
表二显示:图书馆2013年平均购书经费在50万以下的3所(42.86%),50万—100万的1所(14.29%),100万以上的3所(42.86%),民办高校年平均购书经费过少,不能保证图书馆书籍资源的质量,也就阻碍了师生的学习及发展。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购置经费在5万/年的1所(14.00%),5万—10万/年的3所(43.00%),10万—15万/年的0所(0.00%),15万/年以上的3所(43.00%),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十分缺乏,导致图书馆资源过于局限,不能更新或购进数字资源,影响学院科研进展和教学改革。图书馆年投资经费在10万以下的2所(33.33%),10万—100万的2所(33.33%),100万以上的2所(33.33%)(其中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未填写);图书馆投资占学院总投资比例在10%以下的4所(80.00%),10%—20%的1所(20.00%)(其中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和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未填写)。民办高校对于图书馆年投入经费不足,这直接影响图书馆不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不能有效发挥图书馆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积极作用。
同公办院校的图书馆相比,民办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有的民办院校只能基本满足日常开馆需要,维持常规工作,工作难以创新。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工数量应为在校学生总数的千分之三,现阶段民办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没有符合规定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无职称和初级职称人数较多,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很少,如此就阻碍了民办高校图书馆科研的推进和发展。有些人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如教师和科研人员重要的错误观念,导致了民办高校对于图书馆建设,尤其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忽视或轻视。
三、建议或措施
(一)改变观念,提高领导重视力度。作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它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院尤其是领导层,应该认识到图书馆对于学院发展的重要性、图书馆建设对民办高校自身长远发展的深远意义,明确图书馆建设水平一直是高校办学水平重要指标之一。
(二)加强图书馆的投入比重,拓展图书馆的经费投资渠道。古今中外的每一所著名大学里都有高档次的图书馆。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民办高校的图书馆也是如此。在学校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势必伴随发展,学院应逐年增加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并且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增加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拓展投资渠道;优化电子文献资源、纸质文献资源、网络资源的比例,并加强数据库的建设。
(三)建章立制,把好人员入职关。建立健全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奖勤罚懒,执行逗硬,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聘请工作人员要注意专业与职称、学历的要求,同时开展图书馆人员培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总之,在高等学校中图书馆、教学和科研一起并列为办学的“三大支柱”。因此,民办高校图书馆投入水平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今后的发展和竞争力,加强图书馆建设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