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创新

2014-10-29段瑞峰

教育界·下旬 2014年9期

段瑞峰

【摘 要】本文试图就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设学科馆员队伍的必要性,并在诸多方面进行服务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 服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最心仪的精神殿堂,是知识财富的“海洋”,是精神食粮的“宝库”,是每一所高校、每一个校长心目中无可替代的“镇校之宝”。

面对“知识经济”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和地位骤然面临了诸多挑战,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学科馆员”体制,正是应对挑战的“高招”,如何面对挑战,如何用好“高招”,正是高校各级领导及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试图从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学科馆员队伍设置的相关问题,以及如何创新服务等话题,稍作分析。

1 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面临的严峻挑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师生获得知识的渴望与日俱增,信息获得、信息置换、信息储存等需求急剧增长,高校图书馆多年以来“养尊处优”“独领风骚”的地位不复存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广泛的应用,颠覆了高校图书馆多年以来引以为傲的传统模式,高校图书馆面临了一个“何去何从”和怎样才能“重整雄风”的窘境和挑战。

1.1 网络信息数量激增,高校师生在信息需求方面的专业性不断增强,传统的进馆借阅、相互传抄或一事一问、一事一查的场合已不多见,高校图书馆昔日那种“神秘莫测”和“门庭若市”的风光已不复存在。

1.2 高校图书馆多年积累的丰厚藏书和珍贵的历史文献堆积如山,应有尽有,但师生对其利用率日趋降低。书籍和文献都是人类知识的载体,而且很多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疑是对社会财富和优质资源的极大浪费。

1.3 随着信息载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也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传统图书馆是以文献、图书为服务单元,而现代图书馆则是以信息、图像为服务单元,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强调馆员的专业背景和业务素养。“以人为本”成了“人才为本”,没有复合型的人才组成的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高校图书馆将会是一座沉甸甸的“空城”,一个堆满了知识财富的“死海”。

2 高校图书馆强化“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由于高校图书馆具有其不同于公共图书馆读者群的特殊性,高校图书馆面临了以专家、教授及“天之骄子”组成的高学历、多渠道的读者群,决定了为其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必须具有专业背景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信息化、社会化、功能化则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高校图书馆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向,必须始终定位在与教学、科研紧密相关的学科的专业性服务上,即面向学校的专业性知识服务和因人而异的跟踪服务,这是高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体现其核心竞争力的长期战略,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一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2.1 学科馆员必须具备两项最基本的业务素质。首先,应当是计算机的“高手”,同时,也是图书情报的“内行”。这就是说,称职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必须精通和掌握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全文本、超文本和多媒体的信息传输和检索,熟知国际互联网的运作,确保文献信息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最大限度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同时,又具备图书情报工作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合格的“网上冲浪员”,人见人爱的可以让信息增值的“优质服务员”,否则,就难以成为称职的“学科馆员”。

2.2 学科馆员必须要突出“学科特点”。要熟知本校、本院系、本地区某一学科的基本概况,必须是某一学科的专业人才,对某一学科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水平,要知道它的“前世”和“今生”,同时,还要对它的“研究前沿”也能有所认识,对这一学科的著名人物及其研究动向也要有所了解,否则,难以成为该学校专业研究人员的“信息导航员”。

2.3 学科馆员必须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这对于熟练的获得原始信息、加强对外交流、理解文献本质都有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在主动跟踪、资源收集、设置网络主页、加强与对口院系的直接联系等方面,都可以收放自如、如虎添翼。

2.4 学科馆员必须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较高的文字写作水平。便于取得信任,总结提高,确保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和学科馆员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3 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完善和强化学科馆员制度的保证

在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资源及人等有机组成的全新的“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一定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高校图书馆才能彻底摆脱生存危机,才能无愧于“知识宝库”这一令人敬仰的“封号”:

3.1 服务内容的创新。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馆以提供原始文献为主的服务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现代社会读者需要全面、新颖、及时、广泛的信息,而且不同的读者由于知识构成、学历的不同,可能需要不同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科馆员为读者提供“快”“精”“新”“细”的信息内容,提供具有个性化、专业化的知识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它是图书馆服务“以人为本”原则的体现。它通过对用户个性、兴趣、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这种服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一种深层次的主动性和个性化结合的服务方式,是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实现服务高效化的关键所在。

3.2 服务手段的创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大大增加,这要求学科馆员必须从“坐、靠、等”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开办多种形式的“讲座”“沙龙”,主动上门服务,搞好宣传、导读,加强跟踪式服务。

3.3 服务认知的创新。加强对学科馆员职责、职能的学习和宣传,端正态度,强化服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学科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端正态度、加强认知、创新服务上不断前行。

3.4 服务提高的创新。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学科馆员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让他们不断“充电”,追求“进步”,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培训,鞭策引导;要建立学科馆员队伍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有升有降,有奖有罚,让能人上,让庸人下,保持学科馆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让他们为事业自豪,让他们在事业中闪光。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学科馆员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树立创新服务的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服务,才能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才能使高校图书馆在新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红.国家图书馆学科馆员和学科化服务[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0(3):22-27.

[2]王晓红.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管理与服务[J].图书馆学研究,2009(5):66-68.

[3]高云燕.谈学科馆员及学科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208-210.

[4]邓玲.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初探[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3):96-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