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麻烦子女
2014-10-28
四方面老人有难说不出
不少人辛苦一生,到老也不想给子女添麻烦,无论贫穷、富有,不管健康、体弱,他们唯一期盼的就是儿女能够过得好。很多时候他们选择沉默、将就,甚至拒绝帮助。
自身健康评估:低估病症,能扛就扛。当老人身体出现不适时,感觉都是小毛病,扛扛就过去了,殊不知这样的评估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后患。
经济支持:儿女不易,能减就减。在经济支持上,老年人的要求是很低的,他们出于对子女的理解和爱护,遇到困难往往选择瞒着孩子,自己承担。
不少老人和儿女们住在一起,没有自己的收入,就是等着每个月孩子或儿媳妇给些菜钱花,钱没了也不好意思跟孩子要。有时孩子寄回来的钱也都帮孩子存起来,而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吃喝将就过去就行。
利益获取:自作主张,容易上当。老年人判断力减退是客观事实,但往往不愿意接受这一点,而倾向于想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因而容易中骗子的圈套。
新技术学习:不愿示弱,搁置一旁。在接触新事物上,老人比较吃力,又不愿意承认智力衰退的事实,出于自尊、挫败感等因素转而选择沉默。
拒绝背后其实是情感沉默症
老年人怕麻烦儿女,不开口求人,这其实是一种“情感沉默症”。
“情感沉默症”是一种状态,出于某些原因,人们选择沉默寡言,压抑心中想法,形成了排斥情感交流的惯性。老年人吃苦耐劳了一辈子,过去的教育告诫他们要忍耐、要坚强,加上年老后身心、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使老人倾向于选择压抑自己的需求。而且人在年老后,人际交往上也会产生一些顾虑,“会不会事多麻烦人”、“会不会啰啰嗦嗦让人烦”。还有一些老人不服老,不愿意接受身体衰退的事实,不肯示弱。这样的环境和心理易让老人患上“情感沉默症”。
打破沉默让沟通更顺畅
老年阶段是人生的必经阶段,种种变化给老人很多的不适。选择沉默会让老人脱离社会,增加与他人和社会的距离感,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那么,老年人如何走出“情感沉默症”的误区,以积极的心态来适应老年生活呢?
问题早解决早好 专家建议,如果老年人可以转换思维方式,打破这种沉默和失语,能让自己和儿女生活更轻松。接纳自己的年龄,接纳自己的身体状况是第一步。知老而爱老,真正从内心接纳自己变老和身体状态开始走下坡路的事实,老人生活才更幸福。平时如果有些不舒服的时候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妨换种想法:“问题早解决早好”。把需要说出来,这样自己不受罪,以后家人也不受累。
和年轻人互帮互助 保持良性的沟通状态,养成沟通的习惯,双方尽量呈现最真实的状态。老年人放下心理芥蒂后,试着多与儿女进行沟通,在互动中使内心需求得到满足。老年人不要刻意回避困难,真诚地去倾诉和关怀。时代在进步,老年人也需要多学习,不能脱离社会,更不可自我封闭。老年人在平时要多与他人交流,多多学习,做个“与时俱进”的老人。
儿女们多主动关心 关爱老人,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心灵和情感上的交流和慰藉。沟通是双方的,儿女首先要学会和父母沟通,注意沟通的方式和频率。不妨将比较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可以主动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小烦恼,父母才不会心存顾虑,压抑自己的想法。同时,儿女要去主动体察和关照父母,多去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定时带父母去检查身体,给他们一个舒心的晚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