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4-10-28齐红霞
齐红霞
(甘肃省平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甘肃平凉 744000)
对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齐红霞
(甘肃省平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甘肃平凉 744000)
构建新的科技创新体系,对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市科技创新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提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科技创新 体系建设 调查 思考
近年,我市科技综合实力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构建新的科技创新体系,对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越来越重要。
1 我市科技创新现状
1.1 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科技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科技政策法规的同时,先后出台了《平凉市人才开发办法》、《关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实施意见》、《平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加强与科研院所中高等学校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决定》、《平凉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平凉市专利申请资助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得到了很好落实。同时,各级政府将科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所有这些,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2 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重视和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载体和平台建设,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引导条件较好的企业申报和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在虹光公司和红峰公司组建成立了甘肃省微波电子、甘肃省蒸汽系统凝结水与乏汽回收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提高了科技服务能力。有7户企业被认定为省制造业信息化创建企业,有3户企业被确定为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有2户企业被认定为区外高新技术企业。
1.3 科技合作交流广泛深入
全市科技系统不断拓宽领域,创新模式,积极开展院地院合作共建活动,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成效更加显著。目前,全市已与33所大专院校、38所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施科技合作项目86个,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全市科技合作正在由原来的技术咨询、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逐步向产业开发、项目实施和基地建设等更深、更广、更实的层次拓展。
2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2.1 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目前我市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很少,大多数企业,尚不具备创新所必需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条件,缺乏形成主体地位的物质基础。多数企业短期行为严重,创新意识不强,产品多年一贯制,内无技术创新动力,外无技术创新压力;没有建立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有些虽然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但由于技术力量不够,难以独立开展技术创新,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且企业有效投融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证券融资在我市还是空白,造成大多数企业没有资金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甚至有些企业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无法批量生产。这一直是困扰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
2.2 技术创新人才匮乏
据调查,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598人,其中,高级职称976人,中级职称9888人,初级职称24734人。明显存在着初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普通型人才多、学科带头人及创新型人才少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而且分布很不平衡,大部分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占总数的84%,农业、工程技术人员仅占14%,尤其是城市经济领域、新兴产业领域缺乏具有研发能力的人才,缺乏能够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的企业家。
2.3 技术创新环境建设滞后
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主要侧重于项目管理,而在软硬环境营造、创新激励政策等方面做得不够,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法制建设、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从企业内部看,不少企业存在着不愿搞(小富即安思想)、不敢搞(怕担风险)、不能搞(实力弱,不具备条件)创新的现象。同时,由于缺乏激励机制,知识参与分配难落实,技术创新的收益与风险没有与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者挂钩,使他们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也很难吸引人才。
3 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3.1 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活力。(2)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在充分发挥已有研发机构作用的基础上,支持企业独立组建或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研发机构。(3)实施技术创新工程。
3.2 加强中介机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和评估机构、技术交易机构、创业投资服务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科技中介组织,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强以农村科技信息网络为重点的市、县科技信息服务网建设,提升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技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技术交易领域,促进各类技术要素进入市场,开拓农村技术市场,促进各类技术贸易机构、技术交易场所和中介服务组织的现代化,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繁荣技术市场。
3.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
建立有利于科研所、站创新的运行机制,加大科技体制改革专项资金投入,持续提高科研所、站人均事业费标准,改善基础条件,支持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建设、基础性工作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支持科研所、站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业化开发。由企业、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牵头,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积极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对产学研战略联盟推荐并依托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开展的科技项目,通过优先立项给予资金支持。
[1] 平凉科技二十年.2010.4.
齐红霞(1966—),女,陕西宝鸡人,信息工程师,现就职于平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