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策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4-10-27朱彩虹
朱彩虹
关键词:动机 焦虑 移情 情感策略
随着英语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学习,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英语教学中情感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情感反应决定着认知过程的选择性、方向性及随后的行动。本文讨论了一些影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并详细说明了情感策略的内容,即动机、焦虑和移情,以及处理这些情感因素的方法是建立信心、明确动机、端正态度、消除焦虑等。
一、影响英语习得的情感因素
1、动机,是鼓励人们采取某种特殊行动的, 情感或欲望。英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影响英语习得的动机一般分为工具性动机和综合性动机两种。工具性动机指学习者为达到某一目标而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来学的愿望。在我国, 英语学习者的动机主要是工具性动机。学英语是为了在打好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础上培养交际能力, 用英语来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 实现用英语来进行有效交际的目标。这种动机反映出学英语的实际价值和有利之处。综合性动机则指学习者为了在所学语言的文化社会中生活并成为其一员而学习该语言的愿望, 它反映出学习者对目标语国家的人民和文化的个人兴趣。两种动机对语言习得都有利, 只是有的学习者在某种环境下受益于综合性动机, 而有的学习者在不同环境下则受益于工具性动机。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
2、移情,是指能够想象和分享其他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 也就是说, 要走出自我, 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境地去思别人所思, 想别人所想。语言是移情的重要手段之一。移情可以影响我们对说不同语言和具有不同文化的个体或群体的态度, 同时也会影响学习者学习另一种语言的成败。为了进行有效的交际, 学习者就需正确理解别人的认识和情感等状态, 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 从前者将压力变为动力而对任务的完成起促进作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时刻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充满爱心和耐心,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和适当的指导, 并加以鼓励, 让他们相信教师能教好他们这门外语, 更要让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学好英语, 同时建立起两种信心, 因为缺少任何一种,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
3、焦虑。语言学家们使用了“焦虑”来形容人们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中常用的紧张、担扰、害怕等情绪体验和忧虑状态。英语习得中的焦虑也是由诸多自我威胁因素引发的多种不愉快情感反应和心理不适的集合。焦虑可分为“促进性焦虑”和“妨碍性焦虑”(妨碍性焦虑还分为性格型焦虑和“环境型焦虚”)。性格型焦虑由学习者个人的性格所决定, 它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环境型焦虑是因不同的环境而引发的焦虑, 它具有短期生和易变性。这两种焦虚的特点各不相同, 但它们呈正相关。学习者感受到的环境型焦虚越强, 他们就越有可能表现出严重的性格型焦虚。据观察, 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学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交际忧虑; (2) 消极的社会评价; (3) 考试焦虑以及(4) 课堂焦虑。这四方面的焦虑无不同学习者的性格、能力和自信心密切相关, 而教师的课堂行为和态度是引发学生课堂焦虑的重要因素。
二、情感因素的处理与利用
以上所讨论的影响英语习得的三方面情感因素不仅是语言学习的促进剂, 而且也是语言学习的抑制剂, 关键在于如何去对它们加以处理和利用。笔者认为, 我们不但要充分利用那些作为促进剂的情感因素, 更重要的是要将那些作为抑制剂的情感因素转化成促进剂。因此, 笔者建议应着力在以下三方面努力。
1、建立信心。信心在英语习得中主要有两种: 学习者对教师的信心和学习者的自信心。前者要求教师知识广博、热情友好、认真负责。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不但是教师的外语水平高, 而且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能在心理上尊重他们、肯定他们、接受他们, 让他们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使他们真正信赖教师, 激发起他们的志趣, 增强他们的信心, 给他们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来满足自尊的需要, 从而建立起他们的信心。后者, 即学习者的自信心, 在语言学习中更为重要。一个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英语的学生, 绝不会有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动机, 也不会去采取行动努力学习。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缺乏自信的学生。当前, 随着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 英语的使用场合日益增多, 范围日益扩大。何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重心有了明显的变化, 要求英语教学的目标有更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和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就是要求学习者必须明确动机, 调节和纠正那些“为分数而学”、“为文凭而学”的不良动机, 使其向更高的境界转化。
2、端正态度。我们所讲的态度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众所周知,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一面镜子。一个民族的语言常常渗透着丰富的文化。因此, 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接触另一种文化时常会感到不适应, 严重者甚至还会得“文化休克”。由于文化上的隔阂给学习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抑制了他们学习该语言的热情。此时的态度至关重要。要让学生认识到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习得一种语言意味着习得一种文化, 不能把与我国文化不同的别国文化看作是荒唐可笑, 也不应该以西方文化作为标准来贬低自己的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只教语言而不教文化, 其结果必定是语言教学的失败。相反, 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就可以利用他们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发自内心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基础。教师正确的教学态度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心胸要开阔,态度要开明, 不仅要去了解也要去评判别国的价值、习惯、观念等文化因素, 并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去感受其文化, 减少“文化错误”。这将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大有益处。
3、消除焦虑。在英语习得中需要消除的焦虑是妨碍性焦虑, 包括课堂焦虑、考试焦虑和错误焦虑。教师作为引起环境型焦虑的关键因素, 对控制学生课堂焦虑起重要作用。他们的课堂行为和态度影响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值得提倡的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神饱满、声情并茂, 用鼓励和赞赏的目光注视自己的学生, 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有充分的安全感, 在语言活动中感到自在, 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开发和调动, 有利于他们对教师所给的语言信息的接受和反馈, 从而作用于语言习得。考试也常常使学生感到焦虑。一般来说, 好的考试成绩对学习是一种激励, 而经常性的失败则伤人自尊, 损害自我形象, 进而打击和动摇学习者的动机和信心。教与学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 错语乃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语言知识尚未完备的正常结果, 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由此可见, 教师本身首先不应该有“语言错误便是不好甚至学习失败”的消极观念。另一方面, 允许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犯错误,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 语言错误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而无需感到焦虑。更为重要的是, 教师要通过错误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及其根源所在, 然后通过语言训练对错误有意识、有策略地加以纠正, 避免伤其自尊, 来提高他们的语使他们不知所措, 不能为自己制定一个现实的目标。这给我们揭示了考试失败给学习带来的害处。因此, 每次考试的试卷的信度、难度和效度必须加以认真考虑。一份难度适中、反映教学内容、语言能力, 达到克服错误焦虑的目的。
三、结语
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而情感因素是影响英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我们做好上述工作, 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兴趣、意志和情感, 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使之具有很强的自制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在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中扮演好导演的角色, 将学生的情感过滤降低到最低限度, 那么, 促使学生尽早习得英语是不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