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民企逆袭
2014-10-27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30年前,福建55位企业负责人大胆发出给企业‘松绑放权的呼吁,很快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成就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段佳话,我对此印象犹深……希望你们和广大企业家一道,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落款:习近平,2014年7月8日。
一封来自中南海的回信,在福建和全国企业界引起巨大反响。信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及的“企业家”,指的是福建30位各种所有制的企业负责人。5月18日,这30位企业家联名致信习近平总书记,以《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题,建言加快企业改革发展。
同月14日,刚刚在搜狐媒体大厦里和朋友一起为世界杯决赛狂欢、度过不眠夜的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当天下午出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作为互联网领域的代表,张朝阳带来了三个建议:一是希望政府要进一步降低行业的准入门槛;二是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处罚应当加大力度;三是期待中国带宽成本过高的问题得到解决。
总书记的来信、总理的座谈,无不显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民营经济的重视。正如,李克强在对马云的回应中所说:“对民营企业家,政府不仅信任,还要依靠!”
当然,信任与依靠绝非一句空话。2014年,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惠及民营经济的重大改革。从强调“微调控”,加强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简政放权,大幅消减审批事项;向民间开放大型项目;到推进混合所有制、财税体制、不动产登记等多项改革。仅6月到8月,这三个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出了10项重大改革方案。
在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刺激下,2014年的中国民营经济,终于开始摆脱十余年来“国进民退”的阴影。一路突围,逆袭而上,不断迈向新的舞台、开辟新的战场。
可以说,2014是民营经济收获的年份。在金融领域,第一次有机会与国有资本在相同的舞台上一较高下;在互联网行业里,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信心,在海外市场与国外企业谈生意……
金融:与国资同台竞争新机遇
金融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液系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然而在中国,一直以来,金融却是民营企业想进入却不可得的市场。
改变从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开始。无论用“翻天覆地”,或是“如火如荼”来形容,互联网金融狂飙突进式的发展都不算过分。就在这一年,金融就像天使一样,从云端降落人间。“普惠制金融”、“金融民主化”等国人原本陌生的概念,开始扑面而来。而这背后,无论是P2P网贷、众筹,还是第三方支付,在互联网金融的场域里,民营资本都占据着优势的地位。
2014年,沿着2013年被互联网金融撕裂的口子,民营资本在金融领域继续深入,不断开疆拓土,占据新的领地。
民营银行的春天
7月25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透露,银监会近日已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这三家民营银行分别是:腾讯、百业源、立业为主发起人,在广东省深圳市设立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正泰、华峰为主发起人,在浙江省温州市设立温州民商银行,以及华北、麦购为主发起人,在天津市设立天津金城银行。
3家试点银行在发展战略与市场定位方面“各有千秋”。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将办成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的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定位于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天津金城银行将重点发展天津地区的对公业务。
“这正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业界评价认为,“3家民营银行要在6个月以内完成筹建,筹建准备完成后提前一个月报开业申请。会有一次延期机会,最长3个月延期时限。否则批复文件就会作废。”银监会给出了筹建期限限制。这意味着,首家民营银行将有机会于年底之前面世。
正如知名财经评论员宋清辉所说,“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讲,民资也能办银行,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进步,说明监管层终于具有了直面金融改革的勇气。目前已有不少实力雄厚的各路资本都正在筹备申请开办民营银行。2014年是民营银行历史上的元年,也是民营企业的一缕曙光,民资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这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因为这背后蕴含着人们对民营银行所寄予的厚望:打破金融垄断、让竞争激活效率、支持农业及小微企业,更好地实现小微企业融资难和城乡居民相应的金融权利。
然而,在此之前却是各方持续整整一年的漫长博弈。2013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随后,全国掀起了一股申请民营银行的热潮。8个月后的2014年3月12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表示,第一批将有5家民营银行落地。当天下午银监会即召开新闻通气会。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公布,在各地转报推荐的试点方案中,择优确定了10家民营企业上报的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据利安达会计事务所统计,目前申请民营银行的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而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名称的近100家。
透过2014年6月22日于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民营银行论坛,可以清晰看出:民营企业、地方政府、国家监管部门三者之间,就现有监管体制的突破和坚守,所进行的艰苦博弈。
论坛的第一位演讲嘉宾是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他在9分钟的演讲中,对民营银行发展提出了22个问题。
其中,对民营银行提出了十个不可避免的挑战。“是否我们的民营银行就能够心甘情愿的做一家稳健的小银行?我想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虽然我这没有答案。但我们应该记住,民营银行的资本是民营的,但银行是服务于公众。”他最后说。
同时出席论坛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宣昌能提出,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是发展民营银行的先决条件。他的个人理解是:“对民营银行提出自担风险的要求,实际上是我国在存款保险制度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商业银行法、公司法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开,只有尽快设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的配置机制才能为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坚持的制度保障。”endprint
来自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申请者郭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金融监管部门只是在拿金融稳定磨洋工。现在金融行业都在讲创新。因此监管部门让我们拿出创新方案,并要求给出风险处置的解决方法。他们拿出整套方案以后,再用2B铅笔在上面画圈圈。”简单来讲,“监管部门从一开始就把你当坏人”。
而一位来自中部金融办的一位官员则表示,民营银行推进速度缓慢的最主要原因是银监会是既得利益的代言人,他们不愿意打破现有制度体系,而更愿意将现有体系强加给新加入这个行业的参与者来依照他们先看到的路径来发展。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将此解释为“路径依赖”。
万事开头难。三家试点的落地,标志着民营银行的春天来临,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向市场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然而,正如某些媒体所评论的那样,民营银行的发展“生不逢时”。困难显而易见,在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出台的背景下,民营银行是民企又是银行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民营银行肩负着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双重经营风险。
“相较于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有一个很特殊之处,就是发起人在提交的设立民营银行的方案中,要特别聚焦对退出机制的设计。通俗来讲,即必须在活着的时候立下遗嘱,安排好身后事。遗憾的是,对于刚刚蹒跚学步中的民营银行,当下不但需要面对信用体系、配套措施等尚不完善的市场环境,而且还要面对短期内的吸储难等问题。”宋清辉如是说。
但无论如何,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民营银行为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提供了新的路径:在存款端,从第三方理财公司到互联网的“宝宝军团”,都成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方面最方便的一个渠道;而在贷款端,我们已经看到民营资本正在通过小额贷款公司、P2P网贷、众筹等渠道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小贷公司和P2P网贷在一定程度上就弥补了银行信贷的盲点,做到了真正的金融“下沉”。在这些方面,民营资本已经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金融业不同于其他行业,门槛高、风险大、影响面广是监管层对民间资本谨慎放开的重要原因。不过民营资本的进入确是直接、间接的加速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
民间中投
2014年8月18日,民生银行董事会正式批准了董事长董文标的辞职申请。而在此前,董文标与这家有“国内第一家民间资本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之称的银行,有着长达18年的漫长缘分。
三天后,他以中民投(全称中国民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新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事实上,早在四个月前,中民投早已通过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的一条微博,提前面世。“总理签字批准成立的一个国字头民营公司,今天创立大会。
我公司投资10亿,仅占股2%。”微博短短文字透露出的“总理签字、国字头民营、10亿占2%”一时间成为媒体和市场焦点。
今年4月,中民投就获得国务院批复,公司注册资本500亿元,59家参股股东均为大型民营企业,涉及机械制造、冶金、信息科技、资产管理、环保、新能源、电力、电子商务等领域,参股或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参股企业资产总额近1万亿元。据介绍,中民投的经营范围主要为股权投资、股权投资管理、商务咨询、财务咨询、实业投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业内认为,中民投的成立,对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利好作用。
事实上,早在2013年5月,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就曾对外透露过,其正准备成立中民投的想法。而最初的设想就是由中国100家大型民营企业每家出资1亿元,组成100亿元的民营投资平台。除了董事长董文标之外,副董事长的名单也堪称豪华:史玉柱、卢志强、孙荫环和李银珩,分别有巨人网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亿达集团、韩亚金融集团当家人的背景。公开数据显示,在中民投现有59家股东名单中,合计下辖8家上市公司,分别包括巨人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纽交所,GA)、泛海控股(000046.SZ)、东岳集团00189.HK)、宗申动力(001696.SZ)、阳光城(000671.SZ)、星网锐捷(002396.SZ)、红豆股份(600400.SH)、苏宁云商(002024.SZ),其中不乏知名民营企业。
看起来,中民投与民生银行之间并无直接的股权关系,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两者之间依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民投高管名单中,董文标、李怀珍等人刚刚才卸任其在民生银行的高管职务。不仅如此,在中民投多家股东的背后,都有着民生旗下民生加银资产管理公司的身影。另外,从酝酿到成立用时不足一年,组建过程之迅速,出乎各方预料。这家背靠全国工商联,挂名“国字号”的大型民营投资集团,与18年前应运而生的“同门师兄”中国民生银行的组建情形颇为相似。
回溯民生银行成立,从1993年开始,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数次向国务院打报告,多番努力后,国内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于1996年成立。注册资本从50亿元,一降再降,连15亿元都未能募集到位,最终定格在13.8亿元。18年后,中民投500亿元注册资本的募集仅用时一个多月,民营企业家参与热情空前。今年7月,董文标等企业家陪同高层外访中亚,部分中西部的民营企业家仍寻求参股的可能。两个不同的历史时点,两家性质迥异的机构,恰恰是中国民营经济30年改革发展的缩影。
媒体评价,董文标的离开意味着民生银行一个时代的结束。在他任内,这家民营入股的“小行”逐步发展成全国性商业银行,乃至世界五百强。而借助中民投,董文标则开辟了个人事业新天地。董文标戏言:民生银行是全国工商联的长子,已经20岁成人,中民投是工商联的“小儿子”,对于孩子,应该更宽容一些。
对董文标个人来说,相比民生银行,中民投是一个更具成长性的大舞台。民生银行在过去18年发展过程中,一直在主动寻求金融业多元化经营的可能,探路混业经营的可能性,先后控股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民生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但是为满足中国金融、实业严格分离监管要求,以及金融业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现实,这种尝试屡屡受限。endprint
8月16日,中民投挂牌开业前夕,公司董事局主席办公会会议首度公开披露中民投的金融控股集团目标。21日当天,董文标再度明确表示,中民投未来是“产业集团+金融集团”结合的产融结合的业务模式。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刘杉分析,未来中民投主要干三件事:其一,成为民企过剩产能的整合平台。中民投的主要投资业务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整合,公开消息说首先选定的行业是钢铁、光伏和造船等产能过剩行业,而据相关人士透露,第一批投资的项目包括四家民营钢铁企业。其二,担当海外并购的民间推手。近来中国资本赴海外投资已成潮流,并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国资背景导致东道国安全审查不断加码,鉴于此,以中民投为主体进行对外投资并购,并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更容易跨过当地安全门槛,间接实现中国资本的海外战略布局。其三,形成国资改革的股权范式。混合所有制成为未来国资改革基本模式,但混合所有制的路径选择也遭到各方质疑。若国有资本继续控股,则民间资本担心投资打水漂。若民企直接收购国企,则容易产生国有资产流失争议。但中民投作为一家投资公司,实际是民间资本以财务投资者身份参与国资改革,可在所有制形式上完成混合过程。
虽然董文标明确表示,中民投并不是“民间中投”。但是作为受到中央政府支持的民间投资公司,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其成立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目前中国改革聚焦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这个改革也是释放民间资本活力的过程,中民投的出现,应该算是时势造英雄。”刘杉说。
IPO创富
2014年,对民营企业而言,在金融领域的第三块阵地则属于资本市场。或者更准确点说,是IPO(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PublicOfferings)重启。
先从国内的资本市场说起,2013年底,以证监会发布《新股发行改革体制意见》为起点,5家已过会企业率先获得IPO发行批文为标志,停滞了一年多的新股发行正式重启。今年1月17日,纽威股份率先在A股上市,拉开了IPO重启后新股上市的帷幕。首月,第一批公开IPO重启以来,共有45家公司实现募集资金,总额达321亿元。
3月,李克强总理首次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随后,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预计在年内可以完成。而在此期间,IPO新股申请进入暂停状态。
4月18日,首次修订首发审核流程:受审后即安排预披露,同时,公布首批首发企业预披露名单,共计28家。三天后,再次发布18家拟上市公司预披露名单。今年内的第二批IPO启动。5月,证监会牵头,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新国九条”面世,一系列宏观经济的好转使A股市场上看好后市的声音成为最强音。6月7日,证监会出台《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注册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随后,之前暂停的今年第三批IPO启动,但随即很快陷入停滞。直到最近,证监会才又重新下发第四批IPO的批文。
港股方面,4月10日,李克强总理首次向外界披露“金屋藏娇”长达两年之久的沪港通试点方案。同时,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开展沪港通试点。此后经过两轮全网测试,沪港通逐渐进入倒计时。与内地相对封闭的市场不同,而香港股市则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两者之间的差异带来了巨大的套利机会。而来自Wind的统计显示,6月、7月分别有15和14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呈现出扎堆的倾向。这几乎是前五个月的总和。由于IPO长期陷入暂停,8月份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企业数为零。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累计共有76只新股上市,市值总计为515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合计募集到的资金净额为372亿元。今年76只新股造就了168位亿万富豪、177位千万富翁。在168位亿万富豪中,身价超过10亿的多达38位。贵人鸟掌门人林天福以62亿元身家位居首位,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以61亿元身家紧随其后,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则以55亿元位居第三。资本市场神奇的造富能力,得以清晰的展现。
其中,在财富超过千万的345名高管中,283位来自民营企业。其中,身价排名前16位的高管,全部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其中,民营公司、中小公司已经成为新上市公司的主力,A股市场也成为创业者品尝成功果实的场所,上市有望使得公司实际控制人和部分小股东成为亿万富翁。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发行的股票中,有11位80后高管成为千万富翁,他们分别来自10家上市公司,其身家合计近8亿元。其中,全通教育的董事、副总经理汪凌以2.1亿元的身家脱颖而出。而台城制药的董事罗东敏年仅27岁,本科学历,是上述千万富翁中最年轻的。不止是,如张爱玲所说,出名要趁早。A股市场上的创富故事,向投资者诠释着“挣钱也要趁早”。
尽管A股IPO毫无疑问的堪称“造富机器”,但面对美国纳斯达克、纽交所乃至港交所等成熟的股票市场,依然显得小巫见大巫。时至今日,A股票市场作为吴敬琏老师口中“可以看别人牌的赌场”的现状并没有改变,而国内A股上市公司则依旧心态浮躁、治理水平良莠不齐。2014年,得益于定向降准、PMI数据(采购经理指数)创年内新高、美国股市迭创新高等利好条件,A股外部市场环境正在慢慢改善,股市在2000点站稳脚跟后,再次上涨的机会或将大大增加。但是很显然,对于整体缺乏内在涨升动力机制的A股来说,这一切都不过是隔靴搔痒。因此,改革发审体制可谓势在必行。
然而,年初IPO重启以来的走走停停,几乎将资本市场改革所面临的困境,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这样的情况下,“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屡屡出现,似乎也就成了必然。且不说,前面提到在“沪港通”刺激下,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最临近的、而且让A股市场有着切肤之痛的案例乃是,有着“史上最大IPO”之称的阿里9月19日登陆纽交所。再往前回溯四个月,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在互联网行业,百度、新浪、网易、当当乃至腾讯等前后任寡头都在中国境外上市。
天鹰资本新近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白皮书》显示,2013年共有83家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完成IPO,合计融资接近1200亿元。今年上半年,在A股重启新股发行的背景下,仍有52家中国企业实现海外上市,融资总额超过600亿元。而在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截至2013年底共拥有230家上市公司。其逾2万亿元的总市值中,在海外上市的公司贡献过半。endprint
仅以阿里美国上市为例,美国时间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BABA。截至当天收盘,阿里巴巴股价暴涨25.89美元报93.89美元,较发行价68美元上涨38.07%,市值达2314.39亿美元,超越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同时马云也因此成为中国大陆的新首富,大股东孙正义也因此成为日本新的首富。然而,现行证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公司法则将调整对象明确设定为“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而注册于海外的阿里巴巴集团,不得不因其“外资企业”的身份与A股市场失之交臂。此外,为了保证管理层以少量资本实现对公司的控制,阿里巴巴集团采取了成熟市场较为普遍的二元制股权结构。这种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架构,也为强调同股同权的中国股市(包括港股)所不容。
在这样的条件下,阿里美国上市似乎成为必然。有趣的是,就在阿里上市前数小时,在证监会例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注册制改革方案预期年底前推出,相关工作在正常推进。某种意义上,这可以看成是监管部门就“阿里们”海外流失现象做出的回应。
领跑互联网时代
8月28日,一份榜单引爆了整个财经圈。彭博亿万富豪榜指数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马云以坐拥218亿美元净资产(约合为1339亿人民币),成为了2014年最新的中国首富。在其身后,“榜眼”是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则摘得“探花”。互联网BAT三巨头包揽前三名,去年的首富王健林退居第四名。
另据最新发布的2014年度《3000中国家族财富榜》显示,前十大家族富豪中,互联网业的独占五席,房地产业只剩下世茂房地产许荣茂家族和碧桂园杨惠妍家族,其余三个家族则分布在综合、家电以及汽车产业。其中前三甲分别为,马化腾家族,财富1007亿元,相比于2013年,财富增长了540亿元;李彦宏家族,财富853亿元,同样增幅超过100%;刘强东家族,财富484亿元,是2014年新晋富豪,财富值已经超过2013年榜首。
不管是欢呼,还是冷眼,这样的结果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并不意外。因为首富的轮转背后,更深刻的昭示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也许正如最近很火的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所阐释的那样,属于互联网的时代正在来临。只是2014年,这一切显得似乎格外清晰和分明。
时至今日,经过二十年发展的互联网已经成为这样的行业:国际排名靠前、商业模式和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企业利润较大、未来前景广阔,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始终牢牢占据中心地位。
投资:BAT的跨界并购大战
如果说2013年,BAT三巨头的竞争主要聚焦在互联网金融等虚拟经济上,而2014年,三家之间的战火则朝着更传统的实体产业延伸。
最为耳熟能详的案例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延伸到今年8月初才宣告结束的打车软件补贴大战。交战双方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分别由腾讯和阿里的背书。历时半年之久,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用于补贴的总资金超过24亿元。
然而,补贴的结束并非意味着竞争的结束。7月初,被快的打车收购的大黄蜂发布了新品牌一号专车,开始做中高端商务租车服务。紧随阿里的步伐,8月8日,百度宣布与与易到用车携手推出“百度专车”。而腾讯旗下滴滴打车组建商务租车团队“U优打车”也即将上线。新的战火在商务租车领域里得以继续延烧。
此外,在移动领域,9月初,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宣布获得腾讯控股战略投资,投资规模为7000万美元,创下了业界新纪录。在投资完成后,丁香园将和腾讯在各自的平台展开一系列合作,其中包括对微信系统的探索和对接。
此前7月,由北京市政府倡导、百度牵头,与智能设备厂商和服务商联手打造的大型高科技民生项目“北京健康云”正式推出。百度将在平台层面提供基础服务,开放技术能力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
而早在今年初,阿里便收购了手中拥有我国第一个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资格证的中信21世纪。5月,阿里又推出了“未来医院”计划,通过支付宝对医疗机构开放自己的平台能力,从而帮助医院提高运转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支付宝还可以将病情报告直接推送给用户,省去用户取报告时间。“牌照+支付宝”,阿里巴巴走在了前面。
甚至在最传统的电影、体育产业也都有了互联网巨头的身影。9月17日,腾讯宣布,以优质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影视业务平台“腾讯电影+”正式成立。首轮电影IP计划,包括《斗战神》、《QQ飞车》、《天天酷跑》、《洛克王国》、《尸兄》、《QQ炫舞》和《藏宝图》等七部电影。而3月26日,阿里巴巴携手国华人寿,发布“娱乐宝”平台。首批登陆“娱乐宝”的投资项目中,包括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3》、《小时代4》,冯绍峰主演的电影《狼图腾》,以及全球第一款明星主题的大型社交游戏《魔范学院》等。而6月,阿里巴巴投资12亿元收购恒大足球俱乐部50%股权的消息传出,更是让人们大跌眼镜。这意味着,2015赛季,球队将改名为广州恒大淘宝队。
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百度在搜索领域一枝独秀;2011年,腾讯推出新的及时通讯工具微信并很快赶超微博成为主流社交工具;2012年,淘宝“双十一”交易额达到191亿元。与此同时,传统的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逐渐没落。一时间天下三分,巨头江山稳坐,人们以为似乎天下开始太平。
然而,却正是从2012年开始,三巨头的投资并购大战开始全面加速。优酷、UC、91助手等二、三线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始站队,就连新浪微博也难逃被阿里入股的命运。同时,小米、360、京东等虽然异军突起,一举在互联网行业的第二军团站稳脚跟,但却始终难以与三巨头抗衡。
以2013年“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思维”两大热词的出现为标志,互联网开始向金融、餐饮、教育等传统行业全面渗透。而2014年,这股互联网风潮,正向着几乎整个传统行业席卷而去。医疗、汽车、电影、地产、旅游,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三巨头做不到的。“不差钱,肯花钱”,成为2014年互联网行业最典型的特征。endprint
寡头:双峰对峙vs三足鼎立
毫无疑问,在刚刚过去的两三年里,互联网行业进入了寡头垄断竞争的时代。但是,这样的寡头垄断,却绝非如电信行业、石油行业一般三两家企业长期主导的稳定形态,而表现出更多的变动性和扩张性。2014年,互联网行业整体面向传统产业的投资和并购,提供了最佳的论证。
如果你问,这样疯狂的投资并购浪潮何时才会结束,那么,我可以几乎肯定的告诉你,除非其中有人倒下,或是新的王者出现打破竞争格局,否则难有了时。这是因为,互联网发展二十年,从边缘处崛起,不断向中心延伸,其基本的表现形态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两”年。从最初的瀛海威,到后来的盛大、巨人,乃至新浪等三大门户,无不如此。
实际上,就在2014年变化正悄然发生。8月29日,万达集团、百度、腾讯在深圳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共同出资在香港注册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一期总投资约50亿元(约合8.1亿美元),万达集团持有70%股权,百度、腾讯各持股权15%。
新电商公司将整合万达、百度、腾讯的现有资源布局线下与线上,万达发挥线下商圈优势;百度主要贡献大数据,旗下的团购网站糯米网及百度地图等也将与新电子商务公司打通;腾讯主推财富通支付工具。虽然自称与传统电商平台的最大区别是“只卖服务、不卖货”,但是与阿里一争高下的意味却依旧甚浓。
分析指,万达百度腾讯此次联手,意在借O2O“弯道超车”。C2C领域淘宝是霸主,B2C市场有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在这两个领域万达电商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因此万达放弃这两种模式,推崇O2O模式。万达有资金、有线下优势,百度腾讯有海量用户、数据和用户。这次万达电商不卖实物,做服务。特别是O2O刚刚起步,这个市场还未形成所谓的“大佬”,因此寄托着三大公司电商梦的万达电商可充分发挥三者的优点,借生活服务O2O实现超越。
然而,阿里在电商领域的地位让别人遥不可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用户的依赖性,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也逐渐形成。其中2014年上半年,B2B电子商务服务商营收份额中,阿里巴巴继续排名首位,市场份额为40.5%。B2C网络零售市场天猫排名第一,占57.4%份额。但万达、百度、腾讯都曾在电商领域失败,一群失败者的联合是否能有1+1+1>3的效果,却令人怀疑?
巧合的是,就在三家联手消息公布的同时,彭博亿万富豪榜单显示,马云成为中国首富,而在其身后的,正是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以及万达的王健林。
与此同时,阿里美国上市受到市场热捧,招股价由最初的60至66美元提高到66至68美元,并最终在68美元的上限定价,融资218亿美元。阿里巴巴股票当天开盘价为92.7美元,较发行价涨36.32%,阿里巴巴集团市值达到2383.32亿美元。上市后,马云个人身家超过200百亿美元,再加上他在支付宝等公司拥有的财富,马云的身家超过王健林和马化腾,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不仅如此,阿里上市还同时牵动BAT三巨头竞争格局的变化。最新数据显示,腾讯目前市值在1470亿美元左右,百度的市值在800亿美元左右。显而易见,BAT三巨头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事实上,在此之前,百度就在BAT三巨头的投资并购大战中居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从2013年百度百发的后发晚进,到今年上半年打车软件补贴大战的缺席,都是例证。因此,有媒体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正从“三足鼎立”,向“双峰对峙”时代过渡。
最强有力的例证是腾讯和京东全面结盟以及京东的纳斯达克上市。3月10日,腾讯与京东宣布联合,腾讯入股京东15%,成为其一个重要股东。双方联姻后,京东将保持独立。5月22日,国内最大的自营电商,京东集团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目前,京东最新的市值为384亿美元。
阿里一马当先,腾讯借助与京东的深度合作迅速跟上。但若就此认定,百度已经脱离第一阵营,却仍显不够稳妥。一直以来,百度被人诟病最多的地方在于“有流量,无用户”。相较于腾讯的微信和QQ,阿里的淘宝、天猫以及支付宝,百度的用户显得黏性不足。9月3日,“百度世界”重磅推出“直达号”,并宣布了以此为核心的、连接传统企业与移动互联网的百度新战略。
本质上,直达号是传统企业在百度移动平台的服务号,更接近于微信服务号。一方面,“直达号”紧抓入口,补齐在用户方面的不足。但另一方面,此举也意味着百度完全选择了与阿里、腾讯完全不同的B2B战略:更加全面的面向企业用户,而并非如阿里、腾讯一样走大众化路线。
未来,是“三足鼎立“还是“双峰对峙”尚难论定。但至少有一个事实是清晰可见的,万达结盟百度、腾讯进军电商,意味着传统企业巨头开始以资本的方式介入互联网行业的寡头竞争。
逆袭:传统企业的自卫反击战
王健林和万达绝非唯一一个逆袭的传统企业。2014年,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乃至电商O2O等方面,我们都可以发现万达的同路人。
2014年8月25日,“民营餐饮企业第一股”北京湘鄂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鄂情”)正式更名为中科云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云网”),这意味长达两年之久的湘鄂情转型终于暂时划上了休止符。转向完全陌生的互联网大数据,对于董事长孟凯来说,是一个有着壮士断腕般悲怆的决定:“我在餐饮业已无路可走。”
在此之前,湘鄂情一直定位于中高端酒楼业务,但自从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政策出台,实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规定后,公司高端餐饮受到重创。2013年由此成为湘鄂情历史上亏损最为严重、经营最为困难的一年,亏损额达5.64亿元,同比下降789%。
实际上早在2012年初,湘鄂情就已经出资1.35亿元收购了上海齐鼎餐饮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齐鼎”)90%的股权,半年后又在北京开出第一家“味之都”快餐店,以谋求向快餐的转型。此后,又相继涉足团膳、生物环保和影视业等多个领域,先后收购了五家公司。受并购消息影响,二级市场上,湘鄂情股价曾涨幅近30%。但由于收购资产的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随即让公司资金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endprint
湘鄂情最新转型,从7月1日湘鄂情又借更名“中科云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云网”)宣布进军网络新媒体、云服务和大数据领域开始。而在此前,6月,湘鄂情与自然人李莉共同出资成立深圳市爱猫新媒体网络有限公司,业务定位为经营互联网网络流量类产品;几乎同一天,湘鄂情与山东广电新媒体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共全面合作协议。7月,湘鄂情与和安徽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10年的经营权协议,承接安徽省内家庭智能有线电视云终端的独家投资建设工作,覆盖500万用户,计划总投入15亿~25亿元。
转型,再转型,湘鄂情终于在互联网领域停下了脚步。9月11日晚间,中科云网发布公告,剥离朝阳门店、广渠门店、菁英金地店、长沙湘鄂情店以及北京湘鄂情商贸、上海湘鄂情食品6家企业,合计金额3110万元,接手方为深圳前海湘鄂情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据了解,深圳前海公司为克州湘鄂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克州湘鄂情为控股股东孟凯控股企业。尽管只是左手倒右手,但是,孟凯试图剥离湘鄂情的思路还是清晰可见。湘鄂情董秘李漪透露:“餐饮会逐步地剥离出去,未来的湘鄂情会是纯粹的互联网公司。”
相较于湘鄂情的互联网转型在危机的逼迫之下的艰难转型,国内“烟花第一股”熊猫烟花的转型之路则显得平坦的多了。7月1日,熊猫烟花投资1亿元注册成立的P2P网贷平台银湖网正式上线。到9月初,银湖网已积累了超过18000名注册用户,4500名投资用户,人均投资金额超过两万。另据9月15日最新发布的公告,熊猫烟花正式宣布终止收购影视公司华海时代之后,这家公司此前所称的“跨界影视文化产业”计划酝酿半年后却无果而终。而自此之前,从去年年底停牌至今年3月,熊猫烟花宣布拟以5.5亿元收购华海时代100%股权,收购完成后,熊猫烟花的主营业务将扩充为烟花销售制作和焰火燃放服务以及电视剧的制作和发行。此举意味着,熊猫烟花未来将把金融作为其主要业务,而突破口则在银湖网所在的网贷行业。
在接受《中国民商》采访时,银湖网副总裁李俊超表示,银湖网之所以能够迅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并逐渐成为熊猫烟花的业务核心。原因在于,相较于草根P2P平台,银湖网有上市公司的背景,母公司的知名度也比较高,大家对我们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实际上,现在大家对P2P公司最大的担心就是跑路的问题。上市公司有一套更严格的监管体系放在那里。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央企,应该就属咱们的可靠性更高。
不仅如此,熊猫烟花原本在全国的4000多家供应商,是银湖网客户的主要来源。“这些供应商的财务情况,我们比较熟悉,可以说知根知底,所以更好开展业务。”李俊超强调。而在8月18日召开熊猫烟花供应商大会上,熊猫烟花代理商将与银湖网共同成立公司,熊猫烟花有望改名熊猫金融。实际上,在P2P网贷领域,银湖网还有更多来自传统行业的参与者:万好万家斥资2000万元投资黄河金融,还是用友软件斥资1500万元入股前海用友合力、凯恩股份和中捷股份等入局前海理想金融,均显示出实业型上市公司介入金融领域的冲动。
如果说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代表着互联网这一新型行业向传统行业纵深处的渗透,那么“互联网思维”则要求传统企业求新求变,跟上互联网时代前进的脚步。但转型并不轻易,截止目前为止,整个转型过程中,湘鄂情共有21名高管离职。最新的两位分别是:审计总监孟辉、监事会主席刘小麟。甚至连创始人、董事长孟凯和副董事长孟勇,都已经退出了中科云网最新的定向增发名单。未来,是否会彻底退出,难以预料。而银湖网李俊超则向《中国民商》透露,银湖网几乎所有的大部分员工都来自其他P2P网贷平台、或是传统金融机构,由总部空降的高管很少。这也许意味着,随着转型的深入,熊猫烟花所面临将面临巨大的人事压力。也许,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一度借由熊猫烟花创始人赵伟平之口提出的“熊猫金融”或是“银湖金融”计划,后来又遭到否认。
走出去:与世界做生意
众所周知,今日的中国大陆经济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三十多年前“改革”和“开放”双轮驱动的战略分不开的。改革之中,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打开国门,迎接来自全世界的资本、人才以及技术;而开放促进了改革进程的加速和深化。
三十年前,邓小平在东南沿海画了一个圈,让深圳从小渔村变成今日的大都市,是如此。三十年后,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同样是如此。
不同之处在于,三十年前中国经济一穷二白,只能靠引进外资,从事进出口加工贸易,而今天,站在世界经济第二的位置上,中国的企业和公民有了更丰富的资本、知识,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就民营企业而言,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证明:开放越早、越深入的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就越旺盛。从最初以深圳特区向内辐射的珠三角,到后来的长三角,无不如此。如果追溯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历史,则可以从郑和下西洋,一路向下到广东十三行,乃至近代的风雨下南洋。潮汕商人和闽浙商人,正是其中的前驱者。
而今天,若论中国企业走出的领军人,则非来自深圳的华为莫属。它曾一度被称为:“欧美跨国公司的灾难”。然而,也正因如此,华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的进军之路,似乎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印尼大罢工、德国专利诉讼的驳回,以及去年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和澳大利亚政府的点名禁足,花样百出,争议不断。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并非像当年“引进来”一般轻易。
向文波:这是尊严的胜利
2014年7月15日,这无疑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天。这一天,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中国三一重工集团(以下简称“三一”)在美国的关联公司罗尔斯(Ralls)起诉奥巴马政府和美国外资委员会一案中获得胜诉。
案件可以追溯到2012年3月,罗尔斯(Ralls)公司从希腊电网公司TernaUS处收购了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海军军事基地附近的四座风力发电厂项目,在拥有项目建设的相关审批和许可的情况下,却在后续施工中被美国政府叫停,并要求罗尔斯公司移走全部设备且只允许获得许可的美国人进入。随后,该临时禁令又被修改为“设备移除前进制转让”。endprint
而当罗尔斯公司抗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做出的决议并将其告上法庭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总统令,命令中止该风场的风电项目,理由是“涉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这也是1990年后的22年里,首次由美国总统出面叫停外资收购的案例。
事实上,此前中国媒体普遍预计不大可能胜诉,三一本身也坦言有困难。甚至,连美国方面的专家,也认为胜算渺茫。因此,胜诉后,美国媒体纷纷使用“令人惊讶的”(Surprising)、“史无前例的”(Unprecedented)、“标志性的”(Landmark)等词语来形容本次判决结果。而在三一官方网站上,公司将此案定性为“尊严胜诉”,称三一集团和罗尔斯公司欢迎华盛顿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并为三一集团和其关联公司在美维权取得的胜利而高兴。
“近年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针对中资企业在美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案件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中资企业在该委员会能否得到公平对待一直是中方密切关注的问题。此次对奥巴马的裁决是中资企业对美国白宫取得的史无前例的法律诉讼胜利,这意味着美国对外资并购所进行的国家安全审查,有望发生重大程序调整。”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曹紫婷分析说,值得注意的是,前文中奥巴马总统所动用的外资否决权,来自于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埃克松-弗洛里欧修正案(Exon-FlorioAmendment)。而此项法案通过的初衷是80年代对美国资产的大肆收购。
但不幸的是,该法案第一个中枪的企业却是来自中国:1990年,老布什总统否决了中航技进出口公司对美国马姆科制造公司(MAMCOManufacturing,一家电机生产企业)的收购。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公司案,虽然在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和时任总统小布什处获得通过,但却在国会遇阻。而2002年,联想收购IBM个人计算机部门,也曾受到该法案的阻挠。因此可以说,三一则是第二次在该领域被美国总统否决的公司。
“目前来看应该是个阶段性的胜诉,但后续有什么影响,子公司项目是否重启我们还在进一步核实。”三一重工品牌公关部长施奕青对媒体表示。
同时,据受理此案的律师称,罗尔斯公司在诉讼过程中并没有直接挑战奥巴马政府的决定,而是认为根据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政府的决定缺乏法定程序。因此,巡回法院的裁定并不意味着该奥巴马政府基于“威胁国家安全”的决定将最终被推翻,该投资案仍将面临进一步的审核,但这一裁决将改变罗尔斯的投资策略。
变数依然存在,但正如华盛顿一些专家所指出,中资企业胜诉白宫的法律案件前所未有,此案是第一宗挑战外商投资委员会的审核流程案例。该案件的胜诉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意味着美国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阻碍外资公司收购美国企业或商业项目未来可能将被动摇。
而对于在海外投资屡屡受阻的民营企业而言,此案无疑是一剂非常有力的强心针。此案见证者之一、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认为,三一状告奥巴马有着中国企业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历史使命。他说:“三一诉奥巴马案获胜带给我们的启发是:国际话语权的赢得不仅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包括经验的累积,也包括印象的累积,更是一个知己知彼、有勇有谋的努力过程,还是一个敢于亮剑,维护自身权益,强化自信心的过程。”
而正如三一总裁向文波在评价此案是所说:“三一敬畏法律,遵循契约精神。”长期研究关注并研究中国企业走出的浙江大学教授贲圣林,在接受《中国民商》采访时则表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合约意识不足。如何规避法律风险,是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要面对的第一课。而三一胜诉奥巴马案,则正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
尽管依然有人质疑,若是放在国内,三一也许连一个县长也赢不了。对此,向文波回应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很多具体情况不一样。对于企业家而言,需要做的是根据当地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战略。在美国,人家认可这个,凡是都是讲法律,大小的事情都可以上法庭。对于三一来说,诉讼实际上是很耗成本的。而在国内,实际情况不同,我们所采取的策略自然也有所不同。
不一样的走出去
无巧不巧,就在三一胜诉奥巴马的三天后,同样是在西半球。7月18日,百度在巴西推出巴西版搜索引擎,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罗塞夫共同出席百度葡语搜索引擎发布仪式。作为新兴企业的代表,百度此次出海,是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标志性事件,对于中国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次出海,百度搜索引擎整合了百度旗下Hao123、Spark浏览器、百度杀毒等产品线,并以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基础架构的葡语搜索服务,融合了全球顶尖技术。有分析称:百度正在成为向全球输出技术的中国样板。正如,在协议签订后,李彦宏内部邮件所说,除了在巴西,“在移动端,百度的产品已经开始服务于印尼、泰国、印度、美国和菲律宾的广大用户”。
而在此之前,国内一直有一种舆论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之所以在与世界互联网巨头的竞争中屡战屡胜,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国特有的语言文字、政策环境、风俗习惯等特殊国情。而百度正是其中受到质疑最多的企业之一。某种意义上,百度此次出海,有着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名”的特殊意义。
就百度的此次签约仪式,实际上还有另外的一种观察视角: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罗塞夫总统共同出席了签字仪式。在人们以往的认识中,跟随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并签订商务协议,通常是只有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国有企业才有的特权。但最近几年,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
就在此前不久的7月初,习近平带去的超过250人的“最大访韩国经济使团”中,就包括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华为总裁任正非、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企业家。访韩期间,李彦宏还代表中国企业家发表演讲。更早之前的3月,习近平的德国之行就包括潍柴控股集团董事长谭旭光。
实际上,民营企业当中随领导人出访最活跃的要数温州商人。最早追溯到,2003年12月奥康集团总裁等5名温州企业家随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塞俄比亚。此后,民营企业家参与经贸团的热情日趋高涨。
近几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愿意加入领导人出访所组的经贸团,从早年几十人的经贸团发展到如今经常是几百人的经贸团规模。到2013年在2013年11月25日至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中东欧之行中,就有来自中国国内一个近300人的庞大经贸团。据《南方都市报》的统计,这些企业家中,3/4来自民营企业,其中大多数来自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他们来自轻工业、房地产、机械设备、食品、服装等多个行业。而今年3月,习近平访问南非时,随行企业家团队有61人,其中民营企业家占26人。
虽然,这些随行的民营企业家通常需要自掏腰包,甚至还需要向组织协调的协会方面交纳一定的费用,但与当地官员和企业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却更为难得,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完全没有了参观、访问的闲情逸致。
与此对应,民营企业家海外并购交易持续火热。2014年8月26日,普华永道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中企回顾与前瞻》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大陆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金额为137亿美元,相比于2013年下半年的43亿美元,环比增幅达218.6%。而所披露的中国大陆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环比增幅仅5.03%。
“我们预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将持续蓬勃发展,而中国大陆民营企业仍将引领这一发展。他们的海外并购活动专注于寻求多元化投资机会,尤其是电信、高科技和房地产等高增长行业;民营企业希望收购适用于中国市场的品牌和技术。然而,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显示放缓迹象,民营企业同时也积极寻找新的成长市场进行兼并收购。”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部主管合伙人黄耀和总结道。
关于民营企业走出去,贲圣林认为,民营企业到海外理论上讲受到所在国的歧视或者怀疑还少一点,大家对政府控股的企业其实是有抵触的。很多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是这个原因。从这点上来说,民企走向海外有一定的优势。不仅如此,互联网实际上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比如说,淘宝平台上的义乌小商品企业,实际上很多就是面向海外的,阿里巴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