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数字时代不忘父母
2014-10-27吕晓勋
吕晓勋
如果父母不会用微信,你会花点时间,为他们画出简单易懂又形象的操作图吗?
对此,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的80后男孩张明的选择是:用10个小时画了一份图文并茂的9页《微信操作说明书》,用实际行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图片经微博转发后,网友直呼感受到一股强大而又温暖的正能量,“满满的都是爱”,纷纷表示要下载全部图片,带回去给父母学习使用。
随着城镇化向纵深推进,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生长的村庄与城镇,来到城市为梦想拼搏奋斗;另一方面,中国社会老龄化的步伐加快,空巢老人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保障这些老人衣食无忧的同时,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精神慰藉,值得每个人深思。
曾听过一个故事,某市养老院的一位老人,平时对保健品销售人员的到访来者不拒。当家人提醒他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时,老人说:“你们平时忙,没时间陪我,他们愿意陪我聊天啊。”老人的话,多少反映了当下不少老人的现实境况——空闲时间一大把,没人聊天闲得慌。
不少出门在外、辛苦打拼的游子,常常感叹自己想要尽孝,却碍于回家路途遥远,有心无力。其实,尽孝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不能时常回家,不妨多想想,如何让父母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多姿多彩?比如,教他们熟练操作聊天软件。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心,父母就能感受到来自子女的爱,生活在不经意间就增加了很多温情。
中国网民数量超过6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连年快速增长的数据,固然宣示了互联新时代的到来,也要看到,在带来快捷和便利的同时,很多老年人面对技术的更新换代,往往是心向往之而力不能及。
看不清屏幕上显示的字,手机软件功能太多、操作步骤繁琐……诸多原因造成了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既爱又怕。拿最近挺火的打车软件来说,不少老年人表示,他们也想用手机叫车,但不会操作,也没人教他们,所以只能望“车”兴叹。
年轻人人手一部手机,各玩各的,对于父母的关心却有一下没一下,这样的场景正在不同的家庭上演。当我们享受着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带上我们的父母,他们是最需要也是最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去陪伴的人。正如张明所说:“父母教我们吃饭、穿衣、走路,从没嫌过麻烦,长大了我们花点时间教父母用微信,有什么麻烦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以尽孝要趁早。子女和父母间的数字鸿沟,并非不可填平。多一点陪父母唠嗑的耐心与孝心,少一些自顾自的“埋头苦干”;多一点不厌其烦的交流与教授,少一些“好话不说第三遍”的敷衍了事。这样才有可能纾缓父母心中的“落伍”焦虑,帮助他们跟上子女的生活节奏,这也是为人子女者应该努力去做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