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对话“最严食品安全标准”
2014-10-27陈艾真
陈艾真
两岸三地的标准修订方向,大同小异。食品安全事件也推动了标准的修订和执行。但是几位嘉宾均指出,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只有消费者自己。
纵观标准的修订过程,始终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影响着政府、企业、消费者,乃至社会。9月19日,由《消费者报道》杂志社主办的第一届责任消费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的四位嘉宾,以及近150名与会代表围绕“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修订的方向、影响和机遇”主题展开讨论。
食品安全事件推动标准修订
对于号称史上最严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监管三处聂大可在演讲中提到,正在修订的新标准将落实到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上。在政府层面上,将突出抓好“三重一大”。
这里所说的“三重一大”,即包括乳制品(婴幼儿配方奶粉)、肉制品、酒类产品的重点食品,包括塑化剂、添加剂使用、食品标识的重点问题,包括食品生产企业集中区域、食品安全问题易发区的重点地区,以及包括中粮、蒙牛、伊利、双汇、益海嘉里等大型食品企业。
“新标准将对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澳新先进地区,日本、韩国等临近地区进行标准比对、转化,形成基本框架,同时结合食物中危害因素含量、食物摄入量的暴露评估,以及行业调查,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作为这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标准清理专家技术组成员,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健康风险评估室主任陈子慧补充道。
对此,以进出口食品为主的香港,在制订有关食物的安全规例或进行风险评估时,也是主要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英国和中国内地等标准。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研究及普查部首席主任黄蕴明分享道,2011年香港订立《食物安全条例》,特设立食物进口商和分销商强制登记制度,一方面加强食物溯源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对有问题食物回收的应急监管能力。归功于该制度,对近期发生的台湾回收油事件,香港得以迅速追查到问题猪油的分销情况,并回收封存。
类似香港这种食品追溯制度,也在这次回收油事件中得以改进。台湾消费者文教基金会的董事黄钰生谈及此次事件时表示,从9月5日到现在,该事件加快落实了去年12月制定的三级管理制度。从今年10月31日开始,所有油品业者将纳入三级管理制度的第一级——自主管理制度,即管产品,以产品的检验为重点。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检举奖金、“窝里反”条款、成立食品安全基金资助台湾消保团体进行诉讼,改善台湾食品质量安全,推动新标准执行。
与中国内地、香港相比,台湾在标准修订上也不遗余力。“台湾自1975年制定公布《食品卫生管理法》,因历年重大食品事件经历了10年修一次、2年修一次、1年修2次的标准修订过程。”黄钰生介绍。
站在非政府组织(NGO)的角度,黄钰生还分享了由台湾消基会旗下的《消费者报导》等NGO启动的食品安全标准修订的案例,如食品膨胀剂铝含量限量标准的订定。从2010年开始,《消费者报导》连续四年,发布了四次有关食品中含高量“铝”的检测报告,并向上级征求“铝”标准增订问题。
从这次中国内地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修订,陈子慧也以大米镉、溴酸盐为补充例子,说明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适宜性问题。
从标签看消费者保护
谈及近期的立法建议,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的两位嘉宾均提到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归管。香港政府立法建议的四项内容均引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如为婴儿配方奶订明营养成分组合(即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指定的能量和33种营养素)及其含量。
黄蕴明指出,近年香港修订的法例标签是重中之重。以往,营养标签制度中的“营养素含量声称”没有准则,预包装食物不需要标示营养素含量,而消费者不知何谓“高纤”面包、“低脂”牛奶。
究竟膳食纤维要多高才称得上“高纤”产品,脂肪要多低才能叫“低脂”产品?由此,新的营养标签制度应运而生,其中要求标称“高纤”食品膳食纤维不低于6克/100克,“低脂”食品脂肪不超过1.5克/100毫升或不超过3克/100克。此外,所有的预包装食品,都必须加上附有能量及7种营养素(1+7)的营养标签。
“部分国家或地区,例如新加坡、美国和欧盟,已实行销售前评估及批准的机制,用于食物的‘健康声称须经过官方评估及批准才可使用”,黄蕴明解释道。
在台湾,产品标签问题同样备受关注。黄钰生举例,在标准制定前,很多果汁产品并不在外包装上标示原汁含量,即便有标示也极不明显。这就存在着欺骗或隐瞒有关产品信息的情况。就此,新规定要求,果蔬汁产品需在其外包装正面显著位置标注原汁含有率,且标示字体颜色须与底色明显不同。
由此看,标准的修订过程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同时也影响着政府、企业、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那么,作为消费者,又该如何通过责任消费体现自我的价值?黄蕴明认为,消费者虽不能主宰市场,但却是可以影响市场的,如果消费者关注自身的健康、安全,便会克制购买某些食品从而保障自己。
“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只有消费者自己”,黄钰生认为,责任消费最重要的是每个消费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首先买东西要看产品的标识;其次用眼睛看产品是不是保留了原来的样子,有没有过度加工;再者多吃食物少吃食品。所以,责任消费是消费者起码要做到的。
对此,陈子慧均表示认同:“主动权是掌握在消费者手上的,建议尽量吃天然的食品,这才是人体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