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的互联网保险
2014-10-27董希淼
董希淼
他们究竟是触犯了什么,导致监管部门非要“清理门户”?一是以预期收益率为噱头,严重误导客户;二是大打“理财”牌,致使部分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违规投向一些高风险项目。
国华人寿、珠江人寿、弘康人寿几家保险公司被监管部门叫停一切电商业务,为其叫好或者鸣冤的人都不在少数。
保监会是否真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全面否定互联网保险,我等不妄加揣测。起码这次“清理门户”针对的是违规行为,也给一部分只想靠“玩噱头”上位的保险公司提了个醒。
叫停没有错
即便是保险业内人士,可能都不完全了解这3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但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他们的确吸引了不少眼球,依靠地便是互联网平台。
去年“双十一”期间,国华人寿淘宝店大卖保险5.3亿元,其中“华瑞2号”还创下4.6亿元的单品记录,一时间让很多同业“羡慕嫉妒恨”。今年2月份,支付宝推出“用户专享权益2期”,号称“余额宝二代”,事实上对接的是珠江人寿的一款万能险。3月底,阿里巴巴高调推出的“娱乐宝”,其实还是国华人寿的一种投资连结型产品,只不过换了一身“100元就能投资拍电影”的新装。而刚成立两年的弘康人寿则更为另类,未设一家分公司,没有一个专职销售人员,就这样通过互联网卖了6亿保险产品。
互联网金融一度承载着保险厚望,监管部门这次全面叫停,对险企而言可谓“人艰不拆”。那么,他们究竟是触犯了什么样的“天条”,导致监管部门非要“清理门户”?
从表象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以预期收益率为噱头,严重误导客户。如“华瑞2号”,号称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但事实上仅是“保本不保息”的产品;若第一年退保,还按照账户价值2%收取手续费。二是大打“理财”牌,频繁使用“低门槛”、“超短期”、“高收益”、“有保底”等用语;有些还将保险产品与货币基金、活期存款等进行短期收益简单对比,违反了相关规范。为支撑向客户承诺的高收益,少数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违规投向一些高风险项目,潜在的投资风险较大。
事实上,那些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退保率不低,冰山下的问题也已经慢慢显现。
潜在的互联网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不规范行为如果不尽快纠正,将带来更多深层次的问题。
从行业看,互联网保险夸张甚至虚假的销售行为将影响保险行业的声誉。在国内,保险行业整体口碑不佳,有些写字楼门口甚至张贴了“保险推销人员不得入内”之类告示。前些年银保业务的无序发展,都给保险业务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现在,互联网保险的那些不当行为,误导的是消费者,损毁的是整个行业。
从监管看,大量销售短期化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压力。今年2月保监会就发布通知,规定保险公司销售高现金价值产品的,应保持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一旦不达标,保险公司就应立即停止销售这类产品。但是就有少数保险公司借助互联网渠道盲目冲大规模,以至于偿付能力触及到监管红线。
如果不及时叫停,或将引发流动性问题。
从市场看,互联网保险特性加剧保险市场供求失衡,为长期发展埋下隐患。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保障,这是保险的根本,是保险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的核心特征。但目前,保险市场的供求存在结构性、阶段性的失衡现象,保障产品仍然偏少。
所以,我们可以为监管部门的这次果断行动点个赞。因为互联网保险需要从一开始就建立好制度,确定好规则。如果等到诸多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的时候才进行补救,对整个市场和消费者的伤害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