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浅析
2014-10-27胡子凡
胡子凡
摘 要:曹操,是《三国演义》中集各种贬责与褒奖为一身的可爱的“奸雄”,众多名人曾与评说,让笔者对其更加着迷,想对曹操人物形象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本文从曹操是伟大的诗人,曹操是有勇有谋的治世能臣这两方面重点分析了曹操形象的光辉一面;进而阐述了曹操毕竟是一个人,一个人难免会存在人性的弱点,其性格的悲剧和处事的失败,综合分析了一个《三国演义》中完整的曹操形象。
关键词:曹操;三国演义;人物形象
前几年,百家讲坛产生了最火的“学术超男”——易中天先生,他的作品《易中天品三国》也成为了当年甚至之后几年的畅销书。让冗长的经典著作《三国演义》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发现原来三国的历史竟然如此有趣,如此令人回味。其中,最让人难忘的当属曹操这个人物形象。《三国演义》被有的人认为是表面尊刘贬曹,实际上却是对曹操的赞扬。易中天先生评价曹操是:聪明透顶、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心胸狭窄,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如此多的形容词都集聚于曹操一人身上,让笔者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更加着迷,想对曹操人物形象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1 各方评说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曹操,何许人也?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目前,比较客观的评价是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众多名人曾评说过曹操的形象,褒贬不一。鲁迅曾评价曹操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三国志》的史学家陈寿说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酷爱读史学类书籍,他认为“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而《三国演义》小说中却称他是“乱世之奸雄”。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通过一系列举事实论证,从曹操的政治作为、处世方式、用人以及军事斗争等等许多层面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和本质。
2 笔者眼中的曹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着历史的春秋,读着时代巨轮的变迁,读着昨日的失败与今日的辉煌,读着文明与野蛮的激烈碰撞。《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没有在岁月中消逝,而是作为极具分析价值的形象流传至今。
首先,曹操是一名伟大的诗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赋予了沧海以苍茫幽深的实行情怀,留下了咏海的千古绝唱。遥想当年,挥着长鞭在戎马倥偬的途中匆匆行军的曹操,看到洪波涌起的沧海,奔腾咆哮的沧海,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人生辞典。沧海,包含的是一种格局,一种情怀,千重感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借诗明志,寓情于景。
曹操是有勇有谋的治世能臣。曹操在收编农民起义的大军中壮大自己,为自己建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和军队力量。然后汉献帝无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步步为营,占据了政治上的高地却又没有动摇民心。其后,曹操在徐州把吕布军队消灭,在官渡之战中大败了袁绍的大军,最后将北方的控制权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在三国鼎立的情形下,曹操深刻地意识到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不会被欺负,才有实力去实现统一大业。他实施了正确的农业政策,广泛开展军屯民屯,积极发展了魏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始终将统一国家作为追求的目标。国有良策、良主,从长远考虑国家的发展,这是国之兴也。
虽然他观沧海顿悟“世界上大海最大,比大海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但是当他位高权重时,他不能舍弃大多数领导者和统治者都具有的——猜忌和自私。孔融、华佗或许不会过早死去,或许能造福更多的人。杨修因才能而担任曹操帐下“主簿”一职,因聪明而三戏曹操,最终被曹操斩首。一切源于妒忌和自私。如果曹操能够做到“海纳百川”,得道者自然有多助。源于自私,所以心狠手辣。当曹操暗杀董卓计划败露后,逃跑到父亲好友吕伯奢的家中,主人为了能好好招待曹操,让自己的儿子磨刀杀猪。但曹操听见磨刀声音,误,以为父亲的好友吕伯奢为了赏金而暗杀自己,遂先下手将父亲好友全家杀害。一家八口,八条人命啊,生命应该值得同等的尊重,但是“利己主义”在曹操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曹操虽然惜才,善于用人,招揽天下贤士,但是他却不懂得与人才相处的方法,导致了他的“众叛亲离,树倒猢狲散”的悲剧结局。
曹操确实也是个好色之徒。在其儿子曹植所作《铜雀台》一诗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攻打赤壁之时,曹操命人建立这座铜雀台,想在占领江东后把大、小二乔两位国色天香的美女,安身于铜雀台之中让他晚年满足欲望和乐趣只用。虽说:食色,性也。但“利己主义”再次将曹操致于被唾弃的深渊。
3 结语
或许,曾有人假设,如果曹操能够大度一些,或许成为人之所向,完成中原统一大业?或许能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赞扬?沧桑的时光只是把这些疑问留给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猜测,曹操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征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极具研究、分析、学习价值未尝不是“人生赢家”啊。但是,《三国演义》小说的曹操形象,毕竟注入了作者罗贯中的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念,小说“虚实结合”的本质,展现的并非一个真实的曹操。于此,只是对《三国演义》小说中的曹操形象进行浅析,若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中琴,杨祎.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再分析[J].科教文汇,2009(24):247-2.
[2]郭秀琦,孔德刚.易中天《品三国》补正[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8,21(1):11-14.
[3]宋培憲.毛泽东与"为曹操翻案"对四十年前一桩公案的探源[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6:001.
[4]陈继征.论曹操的“奸”与“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3:022.
[5]何文.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流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