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漯河探索”

2014-10-27王中山

决策探索 2014年18期
关键词:贾湖漯河笛声

王中山

“贾湖美,笛声扬,贾湖孕育好儿郎。忠义之士传千古,妖魔鬼怪休猖狂……”9月5日晚,漯河市人民会堂内,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沙河调”,漯河市首部原创神话豫剧《贾湖笛声》中秋献演缓缓拉开帷幕,场内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动情处,有些观众已是泪流满面,暗暗擦拭……

今年以来,漯河市委、市政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贾湖骨笛”活起来,让深奥难懂的贾湖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这也是一次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精彩探索”——

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贾湖骨笛”活起来

1987年,当悠扬的中国民乐《小白菜》从一支距今8400年前的骨管中被吹奏出时,在场的人们震惊了,世界考古界为之震惊了。而这支骨笛,还有更多史前遗物就是在贾湖遗址发现的。

它的发现,把人类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到8000年前,如今更成为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连同骨笛一并出土的碳化稻米、甲骨契刻符号、牲畜驯化家养遗迹、土陶器上附着物酒残留物……表明9000年前生活在淮河流域的贾湖人创造出的文化超乎现代人的想象,专家将这一类型的考古文化定名为“贾湖文化”。

贾湖文化是20世纪全国100项重点考古发现之一,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创造了世界“六个第一”,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是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历史文明。

然而,贾湖遗址与其他一些重大考古发现相比,名气不能同日而语。安阳的殷墟、四川的三星堆、陕西的兵马俑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蜚声中外的文化旅游品牌,而贾湖遗址却一直沉寂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又是今年世界文化遗产日的主题。

如何让贾湖文化活起来?如何能使深藏在博物馆里的“贾湖骨笛”活起来、释放千古灵性,绽放夺目光彩,一举改变其“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让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外化为实际行动。”

如何做到既能让贾湖文化活起来,又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有机结合,弘扬真、善、美,给力正能量,让艺术的灵气穿越万古时空,弥散在漯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这成为漯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认真思考的课题——

历经艰难成此景

精心谋划 选准主题

贾湖文化,内涵丰富,历史久远,在中国文明史以及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因此,开发、利用和保护好贾湖遗址,大力发展和弘扬贾湖文化,不仅对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那么,如何让贾湖文化从8000年的历史沉睡中苏醒?创造了“六个世界第一”的贾湖文明怎样才能以更青春的气息、更美丽的姿态、更艺术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漯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领导班子率领市县文化、文物工作者以及国家级、省级专家,专业创作人员先后多次到贾湖体验生活、速写采风,深入博物馆考察实物,数次征求各方群众意见;陆续在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栏目,制作播出了《贾湖古笛》《贾湖的声音》《贾湖大发现》等专题片;2013年11月,举办了首届“纪念贾湖遗址发掘30周年暨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 ……

2014年3月,河南省文化厅发出举办“第十三届河南省戏剧大赛”的通知,犹如一股春风,吹皱一池春水,荡起层层涟漪。真可谓天降甘露、瓜熟蒂落。漯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敏锐地将艺术的触角伸向地域文化的展示上,决定以赛事促创作、以创作促繁荣,以戏剧艺术打造文化漯河、以地方特色展现沙澧大地风土人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歌颂贾湖文化、赞颂华夏文明。

在漯河文化新闻出版局党组的策划指导之下,汇集各方意见,迅速达成一致:剧目创作以距今约87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贾湖文明为特定历史空间, 以“中华第一骨笛”贾湖骨笛为创作主线,以贾湖文明所创造的“六个世界第一”为再现元素,以“舍己为人、舍身取义”的英雄主义和“礼义仁智信”的忠勇精神为永恒主题,讲述一个忠于爱情、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英雄故事,再现一段荡气回肠、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的神话史诗。竭力塑造一部思想性高、艺术性强、视听结合、深受大众喜爱和欢迎的主旋律神话大戏,既弘扬核心价值观,又将8000年前贾湖儿女的忠义形象艺术化还原和再现。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竭力打造精品

2014年5月,《贾湖笛声》进入全面创作期。漯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党组高度关注,成立了由文艺、文物、戏曲创作研究、戏曲艺术表演、戏曲理论评论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创作班子,同时,邀请国家一级编剧安克慧担任编剧、河南省著名导演张怀堂担任导演、河南省知名舞美设计师余大洪担任舞美设计。

2014年6月,在主创人员大量查阅古籍、搜集资料、考证历史、组织素材的基础上,漯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组织召开了由省艺术研究院、省文联、省文化厅有关专家,舞阳县人民政府及文化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创作研讨会,商定剧名、精修唱词、精改剧本,并采取细排工作台账、一周一看进度的督导措施加大推进力度。

几番座谈、几度修改、几经打磨、几次易稿,在全体主创人员创作思路、创作灵感的不断碰撞之下,《贾湖笛声》的故事情节、人物设置、矛盾冲突、主题脉络等逐渐明朗,次第清晰,跃然纸上: 8000年前的贾湖镜月族,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同时被猎人、湖妖和碧罗族少主所倾慕。为争夺佳人,湖妖挟持了公主弟弟,并要水淹镜月、残害生灵。碧罗族少主和公主乳娘的儿子山甲得仙人所赐人间第一骨笛,同往紫藤洞取“降妖”宝剑除魔。不料,少主和两位武士为毒气所伤而死,山甲冒生命危险采来还魂草救活三人。而碧罗少主觊觎镜月族族长之位,在湖妖除去后,将贪天之功据为己有,杀害了公主弟弟和山甲,不料仙女用“山河宝镜、日月明鉴”记录下了这一罪恶行径,并昭示于公主。公主满怀悲愤,刺死碧罗少主。

全剧自始至终贯穿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道不欺人,善恶终有报”的警示真言,充溢着闪光的人性、浓郁的人情,包括远古人类对正义的信仰和敬畏,演绎了一场真情与假意、善良与阴毒、美好与邪恶的激烈较量,以情感人、以文化人,与观众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7月中旬,《贾湖笛声》进行第一次彩排,特地邀请国内、省内知名专家,文史学家、戏剧表演艺术家、戏剧评论家及各界群众前来观看,进行专题会诊、改进提升。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专家刘景亮表示:“这是一台近年来很少看到的以历史写神话,以神话说历史的原创戏剧,这部大戏的创作产生与持续打造,也证明了漯河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是一种自觉维护和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责任担当,非常难得。”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吴亚明说:“《贾湖笛声》不仅仅是戏曲艺术、戏曲武功的传承、创新和展示,更是贾湖文化、史前文明的发掘、保护和再现。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以贾湖文化为创作题材的豫剧《贾湖笛声》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精神价值。”

飞入寻常百姓家

7月27日晚,《贾湖笛声》从稿件搬上舞台,由文字变成画面,在漯河市人民会堂成功首演。省、市有关专家及全市1000多名群众观看了演出,引发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漯河市豫剧团青年演员用武打功夫和戏曲语言演绎了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源文化,让沉睡了8000年之久的贾湖文明得以苏醒和绽放,开创了漯河以神话题材展现地域文化的先河。

目前,《贾湖笛声》正在不断演出中征求各界群众的意见,进行反复艺术锤炼和精心打磨,力求在艺术构思、剧情设计、人物设置到配器音效、舞美道具、服装阵容等各方面做到精益求精。

“《贾湖笛声》的问世,开创了漯河以神话题材展现地域文化的先河,其本身已成为再现漯河历史文化的有效载体、亮丽名片。《贾湖笛声》将在全市进行巡回演出,进一步扩大该剧目的影响力,全面彰显漯河文化艺术水平。同时,通过豫剧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努力使贾湖文化从中华文明宝库中活起来、走出来,走近寻常百姓,走向广阔舞台;以高品质的精品力作回馈社会、奉献人民、惠及大众;以正能量的豫剧大戏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倡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文明和真理正义永远飘扬在沙澧大地,根植于群众心中,让贾湖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漯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吴玉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精彩的探索

近年来,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许慎文化园、陈星聚纪念馆等一批文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三馆”正在紧张施工;周末沙澧文化超市、幸福漯河健康舞、幸福漯河梨园情……一张张靓丽名片叫响中原,让人目不暇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可以说齐头并进,风生水起,有人称之为“漯河文化现象”。

特别是自去年以来,漯河以举办首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为契机,大力宣传弘扬贾湖文化。为贯彻落实习主席“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讲话精神,借助“第十三届河南省戏剧大赛”的东风,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大胆创新,精心打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了神话豫剧《贾湖笛声》。

《贾湖笛声》的问世,可以说开创了漯河以神话题材展现地域文化之先河,是让贾湖文化从中华文明宝库中活起来的有益探索,它不仅唱响了时代主旋律,讴歌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洋溢着忠、勇、仁、义的人性光辉,而且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体现习主席提出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让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外化为实际行动”精神内涵。

正如河南省艺术研究院专家刘景亮所说:《贾湖笛声》的问世,证明了漯河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是一种自觉维护和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责任担当。

但愿这种探索,能给全省其他地市文化发展带来启示和借鉴,我们相信,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漯河探索”,对建设“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贾湖漯河笛声
《贾湖骨笛的“七声”研究与东亚两河的音乐文明》(插图)
杨优秀
贾湖骨笛
漯河:依法履职的坚定足印
漯河地区林下植物应用探讨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贾湖低处
你仍未娶 我仍未嫁——漯河女孩苦等40年 63岁终和去台湾的初恋情人结婚
河南贾湖遗址再现八千年前骨笛
甜甜的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