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高校“服务学习”现状的认识与反思

2014-10-27梁燕玲何秋宏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服务活动课程

梁燕玲,何秋宏

(渭南师范学院 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1967年,美国教育学家罗伯特·西蒙和威廉·拉姆齐提出了“服务学习”的概念,随后美国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将其定位为“学校与社区的结合”[1]。这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教育模式发展迅速,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已趋于成熟。

服务学习在中国较早被香港和台湾地区引入,并得以持续发展。内地部分高校也已开始了卓有成效的试点推广工作。但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中国高校服务学习仍处于理论引入、浅层次探讨的初级阶段,距离深入实践,实现课程化的服务学习还有相当的距离。这样的差距究竟从何而来呢?结合实际,我们对高校服务学习拟做如下探讨。

一、服务学习认识方面的两个误区

与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服务学习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在学习和服务这两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延伸。但说到服务学习,大多数人会将其等同于志愿服务,或是对其一知半解。为了纠正人们对服务学习的错误看法,对服务学习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我们就从最常见的两个误区来具体分析。

(一)高校服务学习与大学传统课程的主要区别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高校服务学习与传统大学课程在学习对象、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如表1所示。

表1 服务学习课程模式与传统大学课程的比较

由上表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服务学习课程与传统大学课程确实有很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在学习理念方面。与传统大学课程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不同,服务学习更注重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于服务中学习。这种新的实践教育模式受众群体广、评价方式多元化、形式开放,不仅拓宽了学校教育的常规渠道,深化了课堂学习,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明显优于传统大学课程,势必会成为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

(二)高校服务学习与传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区别

从服务的角度来看,高校服务学习与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都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而不同之处在于服务学习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很注重,更加规范和正式,是课程与实践的融合。如表2所示。

表2 服务学习与传统社会实践的比较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与高校服务学习相比,大学生社会实践还是缺少一定的制度与规范。如果把服务学习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发展方向,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综合课程和服务两方面,高校服务学习不仅与大学传统课程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不同,而且是优于大学传统课程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存在。为了顺应国家对高校学生素质与能力发展的需要,服务学习模式应在中国高校广泛应用起来。然而如何将服务学习模式与传统课程模式、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结合起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服务学习模式,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二、高校服务学习的具体分类

通过对服务学习、传统大学课程、大学生志愿服务三者的对比,我们更透彻的了解了服务学习的本质,也对服务学习在中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如今,中国高校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服务学习,想要更好的推行,就应该对已知的服务学习类型做一个分类。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对服务学习认识上的差异,不同高校对服务学习的分类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如以课程化为分类标准,可分为与正式的课程活动和与无课程设计的学生活动;以开展时间为分类标准,可分为持续活动和非持续活动。结合实际,我们以课程化、专业性服务为划分标准,把服务学习划分为:专业的课程化服务学习(如图1中区域Ⅲ所示)、非专业的课程化服务学习(如图1中区域Ⅱ所示)、专业的非课程化服务学习(如图1中区域Ⅳ所示)、非专业非课程化服务学习(如图1中区域Ⅰ所示),共四类,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服务学习的类型

在不同的维度中它们各自又有其分类标准和阶段,可以使所有的活动对号入座。分析如下:

(一)专业的课程化服务学习

提供专业性服务的课程化服务学习是所有服务学习活动中形式最优的一种。此类服务学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社会的实际需要,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再通过反思获得对本专业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的巩固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例如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机电专业学生为社区维修电器等这样一系列学有所用、服务与学习并重的活动。此类服务学习在港澳台地区已普遍开展,在内地却几乎没有。高校现有的专业实习,就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

(二)非专业的课程化服务学习

这一类服务学习可以说是志愿服务的课程化发展。既有学习又有社会实践,这类服务学习因其灵活性、自主性强等特点,颇受学生喜欢。例如南开大学所开设的服务学习公共选修课程,以《儿童权利多步培训手册》为课程的主要教材,用一学期一半的学时来进行相关的社会服务,既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与反思,又让学生体验了社会。比起传统的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言,学生更偏爱于这一类的注重实践的服务学习。虽不是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来服务社会,却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参与服务学习的热情。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蓬勃发展的今天,这种形式的服务学习正在不断发展,作为服务学习的初级阶段,这确实是很不错的选择。

(三)专业的非课程化服务学习

此类服务学习对服务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学生社团、社区服务中心等团体的组织下,针对社区的实际需要,为社区提供专业性的服务。虽未列入教学计划之中,但这类服务学习重在服务的效果,服务内容专业性强,参与者的自觉性高,已成为服务学习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例如学计算机的学生到社区中为需要的人做免费的计算机培训、学艺术的学生到社区中进行艺术设计来满足社区建设的需要等这样一系列的自发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这不仅是对学生专业功底的考验,也是他们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发现社会中的需要,并凭自己的一技之长来服务社会,学生们正在向一个合格的公民转变。

(四)非专业的非课程化服务学习

非专业非课程化的服务学习在中国高校普遍存在且影响深远。这类服务学习是其他服务学习形式的基础,主要是用于引导学生参加服务学习活动,促使其认知服务领域、培养服务学习的兴趣,进而树立长期的服务意识。组织者多为个人、社团及社区。没有课程设计,没有具体的要求和限制。学生参与的服务社区的活动都属于这一类型。例如学生自发组织到残疾人学校陪聋哑儿童玩耍、到敬老院与孤独的老人们聊天等社会服务活动。

以上四种分类证明,服务学习的种类确实是具体而多样的,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类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服务学习存在多种类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正常阶段,是服务与学习之间不同关系的直接体现[2]。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服务学习总的发展方向还是课程化的服务学习,而专业的课程化服务学习则是服务学习未来发展的最终趋势。

三、中国高校服务学习的发展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服务学习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有所不同。具体是港澳台地区、特色高校和内地间的差异。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服务学习在中国高校的发展情况。

(一)港澳台地区服务学习先行

服务学习较早被香港和台湾地区引入,并持续发展。本世纪初,服务学习正式成为香港学校课程中必需的学习体验,而台湾地区也已把高校办学业绩、政府资助与服务学习的开展情况相挂钩。据统计,至2009年,台湾地区共计163所大专院校中的125所已正式设立服务学习办公室/学习中心,其中的120所已将服务学习纳入正式课程,计以学分[1],而且台湾教育部已有正式的服务学习网站。

(二)中国内地特色院校服务学习的蓬勃发展

2008年,南开大学率先将服务学习课程纳入正式课程体系,并将其定位面向南开大学全体学生为公共选修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编写的《儿童权利多步培训手册》为教材。课堂学习和实践服务活动的时间各占一半。期末时回到课堂,演讲自己的学习实践报告。最后,接受教师、服务对象和同学的综合评估,合格后才可以获得1.5个学分[3]。

2008年,汕头大学和香港大学合作,开启了“福泽互传”服务学习项目。据统计,自2010年6月至今,汕头大学共开设“脑瘫儿童关怀计划”、“潮汕‘妇女与社会’创意研习服务”、“农村健康促进计划”、“外来工子弟阳光课堂”等37门课程,共开课71门次,近100个服务单位参与服务学习课程的服务,3563名学生修读了课程,教师361人次承担了服务学习课程的讲授。2012年9月,汕头大学将服务学习课程正式升级为本科生的必修课。学生在学习理论后,要制定详细可行的方案。服务结束后要进行反思、分享和评估。评估合格,才可以拿到一个学分[4]。

(三)高校服务学习专题研讨会

2008年,由汕头大学主办,香港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九所高校参与的首届“探索中国高校服务学习模式研讨会”成功举办。2010年1月8日,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通过两次会议,服务学习的理念及办学经验在内地高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分享交流,并且以此为开端,在中国高校开始了缓慢的发展。

从上述服务学习在中国高校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其一,服务学习在中国高校的发展存在着地域性差异,具体表现在港澳台等发达地区与内地高校服务学习发展情况的差距。其二,中国高校服务学习现存的服务学习类型过于单一,具体表现在非专业课程化服务学习和非专业非课程化的服务学习这两种形式的服务学习存在的较多,其它形式的服务学习相对较少。

四、中国高校服务学习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反思

从对开展高校服务学习的必要性的理解到对高校服务学习现状的认识和分析,我们对高校服务学习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服务学习在中国高校发展历程的梳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高校服务学习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我们认为中国高校服务学习在实践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教师欠缺

作为引领开展服务学习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专业教师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实中专业的和有能力的老师却很欠缺。一方面,内地高校服务学习发展才属于理论探索、初步引入阶段,接触和了解服务学习的教师并不多。另一方面,服务学习实施步骤复杂、操作性强,对服务学习活动和课程的指导者的专业功底、组织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要求都很高,能胜任的老师也就少之又少。

(二)组织不规范

服务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教师,还有服务对象,不仅要遵循学校的教学安排和知识学习的规律,还要符合社会组织制度及服务活动的要求。在服务学习的开展过程中,计划、安排、服务、等各种环节都有纷繁复杂的事物需要处理,而与服务对象、教务管理部门、学生活动管理部门间的沟通等各种工作也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所以开设专门管理和组织服务学习相关事宜的部门是至关重要的。面对中国内地服务学习机构混淆于教务管理机构、学生活动管理部门之中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门的服务学习机构更是迫切的。

(三)学校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服务对象范围狭窄

服务学习的开展得益于学校和服务对象间的紧密合作,然而高校与社会中有服务需要的组织和机构的联系却很少。和广泛的社会机构建立其长远的服务关系,不断拓宽服务学习开展的领域,这对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合上述分析,服务学习在中国内地的缓慢发展是有一定原因的。一种考虑周全的教育理念,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理论和方法,却没能得以广泛的实施,归根结底还是投入太少的问题。要真正开展服务学习,就必须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健全组织管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

[1]方志刚.“服务学习”视域中的开放大学与社会责任[J].远程教育杂志,2013(5):39-40.

[2]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9:25.

[3]陈鑫.南开大学首次开设有关志愿服务的义工类课程[EB/OL].[2008-02-29]http://news.nankai.edu.cn/mtnk/system/2008/02/29/000014278.shtml.

[4]阮凤娟.汕大设立公益必修课:教会学生做事,更教会学生做人[N].广东科技报,2013-11-01(3).

猜你喜欢

服务活动课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