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健:孩子身上都有家庭“烙印”

2014-10-27小单

现代家长 2014年10期
关键词:民主型烙印家庭

小单

【焦健简介】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家庭教育学、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等。兼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培训专家。

焦健女士是家庭教育专家,对学前教育、亲子关系有深入的研究。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

民主不等于溺爱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两年,“虎妈”、“狼爸”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焦健(以下简称焦):“虎妈”、“狼爸”成为关注的焦点,甚至成为效仿的榜样,是因为他们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判断教育效果和孩子发展是否良好,要从全面着眼,不能只看某一方面。在当下中国,升学竞争比较激烈,在家长们看来,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就是成功,但人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身体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智力的发展等,研究的时候可以把它们分开,具体教育中是分不开的,而衡量教育的效果必须全面来看。大家知道,名牌大学的学生中也有自杀的、杀人的,所以考上名牌大学不等于成功。另外,所谓教育效果,还有短期效果和长远效果之分。有的家长说,打孩子可能不妥,但效果很好,孩子马上就改正了错误。这是短视行为,长远地看,对孩子实施暴力无疑是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伤害,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容易自卑、怯懦,因为他习惯了臣服,或者脾气暴躁,因为他跟父母学会了以暴制暴。

记:很多家长不认同“虎妈”、“狼爸”的做法,他们更愿意做民主型家长,但是又出现了另外的问题:孩子比较任性。请问,民主与溺爱究竟有什么区别?

焦: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教育方式的决定因素,首先是父母的教育观念。专制型家长认为,我在教育孩子,孩子必须服从我;民主型家长认为,虽然我是成年人,我有经验,有知识,有能力,但在人格上我和孩子是平等的。其次,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决定了教养方式。专制型家长和忽略型家长,多半在情感上对孩子比较淡漠或者不欣赏孩子,而溺爱型家长和民主型家长的共同点是对孩子有充分的接纳、欣赏和肯定,所以有时候很难区分。

家庭讲民主,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值得倡导,因为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但是,讲民主不能失控,失控了就变成了溺爱。民主型家长对孩子是有要求的,而且要求是适合孩子年龄的。比如,要求五六个月大的孩子自己吃饭是不适合的,要求太高了。同样,给三四岁的孩子喂饭也是不适合的,要求太低了。民主型家长是循序渐进地引导,放手让孩子练习,耐心地鼓励孩子自己吃饭。另外,民主型家长讲究规则。比如,事先说好了放学之后先做作业再玩,如果孩子先玩后做作业,那晚饭后就不能看电视,或取消周末出行计划。这不是家长施展权威,而是孩子违反了规则。

现在来归纳一下,民主型家长有三个特点:第一,接纳、尊重和欣赏孩子;第二,对孩子有适合的要求;第三,和孩子一起制订规则,并相互监督,严格执行。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通常有如下特点:第一,独立性较强,因为他得到了尊重;第二,有积极的情感,性格开朗、外向,因为他在家里得到了家人的关爱和尊重,建立起了安全感;第三,综合能力较强,做事主动、乐观,善于跟人交往,在集体中比较受欢迎,因为他对自己有要求,做事讲究计划和规则,有自律意识。

记:溺爱型家长有何特点?被溺爱的孩子又会受到什么影响?

焦:溺爱型家长最大的特点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但是对孩子没有要求,而且不给孩子制订规则,所以被溺爱的孩子综合能力差,行为没有底线,人缘不好。溺爱,其实不是爱,而是害,因为溺爱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一旦孩子进入集体,马上就出问题。首先,任性的孩子是痛苦的,因为老师和同伴不会像父母那样溺爱他,不遵守集体规则还会受到惩罚,等等;其次,任性的孩子容易成为“窝里横”,在家里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到了外面,他能力上不及别人,受到的挫折特别多。

记:家长溺爱孩子,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尤其是孩子成年之后,问题会逐渐显现出来。

焦:是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深刻的家庭“烙印”。这个“烙印”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非常不好的。孩子长大以后,即使意识到身上的家庭“烙印”是不好的,却没办法摆脱,会把从小习得的观念、习惯带给配偶、孩子。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幸福,还事关孙辈、孙孙辈的成长和幸福。

父母的多元角色

记: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是孩子的老师,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应该做孩子的朋友,您认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焦: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是多元的,具体来说,我认为家长应该扮演好以下4个角色:

第一,孩子的抚养者。家长必须尽到抚养义务,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家长还是孩子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保护者,这一点非常重要。统计数据显示,14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意外伤害,而且意外伤害多发生在校外。这就是家长的失职。

第二,孩子的教育者。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全方位的老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家长是永不下岗的老师,孩子永远不从家庭“毕业”,而且孩子不能像择校那样选择家庭,更不能选择家长这个特殊的老师,所以,家长必须称职,否则孩子肯定吃亏。家长的教育义务,主要包括孩子的认知发展、习惯和品德培养,还有情绪、情感、社会性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家长有这方面的优势,因为孩子的品德、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庭教育的长期性决定了他有这个优势。

第三,孩子的榜样。成语“言传身教”中的“身教”,就是给孩子做榜样的意思,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都愿意表现出好的一面给孩子看,但孩子观察家长是无选择的,他们随时随地向家长学习。我曾经看过一个小学生写的作文。作文中写道:我的妈妈非常勤劳,每天下班回来要做饭,要辅导我的作业,很晚了,还要洗锅、收拾厨房,最后妈妈会打开窗户,把垃圾从窗户扔下去。这个孩子没有意识到从窗口扔垃圾是不好的事情,他认为妈妈做的都是对的。很多家长觉得家庭教育很难,你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但是很多时候,你无意识的行为也被孩子看在眼里。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从孩子身上,你能够看出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我相信没有哪一个家长刻意地教给孩子不好的习惯,但孩子是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家庭“烙印”就好理解了。

第四,孩子的朋友。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许多家长很困惑,觉得与孩子沟通很困难。为什么呢?因为家长潜意识中觉得孩子应该听家长的。朋友是什么?朋友的前提是平等,是相互沟通。如果一个人必须服从另一个人,一个人必须引导另一个人,那不平等,不是朋友。我觉得在家庭教育中,与孩子做朋友的意识要强化,还要倡导一个理念,即新的儿童观。孩子年龄小,他在生活中需要你的保护,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要看到,孩子是独立于父母的个体,他有他的尊严,他有他的人格,还有他的权利。儿童也是有平等权利的一个人。家长做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欣赏孩子,遇事多商量,共同制订规则,共同遵守,孩子才能有安全感,才能快乐地成长,同时孩子才能更加尊重家长,有强烈的家庭意识。

记:家长应该扮演的这4个角色,您认为哪一个最重要,哪一个相对不那么重要?

焦:每一个家长都愿意扮演好这4个角色,事实上也都能把某个角色扮演得很好,如果扮演哪个角色上有欠缺,哪个角色就最重要;换言之,4个角色一个不能少,平衡最重要。哪个角色不那么重要呢?我认为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功课不那么重要,那是学校老师的工作。许多家长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放学回家还要被家长逼着上各类辅导班、特长班。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是家长在家里客串了学校老师的角色,打破了孩子的生活平衡。我不是说家长不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我是说万事都不能过分,有所得,必有所失,拿孩子的童年快乐换考试成绩,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家长要形成合力

记:沟通在家庭生活中很重要,不仅是亲子沟通,还包括家长之间的沟通。家长之间的沟通是否充分,感情是否融洽,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天天看父母吵架,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焦:我对这个问题有两点看法:第一,家庭生活中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但家长要有理智,争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更不能动手;第二,如果孩子目睹了家长吵架,事后家长要向孩子解释吵架的原因以及解决矛盾的结果,以免孩子把家长吵架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产生内疚心理,同时也能让孩子学到解决矛盾的策略和方法。

记:刚才我们探讨了家长的角色定位问题,请问,父亲和母亲是否应该有分工,比如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

焦:我还是强调沟通后的一致性,不赞成家长搞“双簧”式的配合。这里所说的家长,不仅指父母,还包括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及家族中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所有长辈。家长多了,观念和方法的冲突不可避免,如果不充分沟通,达成一致,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效果,孩子的教育问题更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家庭矛盾,破坏和谐的家庭气氛。从家庭教育的效果来看,家长形成合力的时候,效果是最好的。

孩子都有两面性,他很小就知道谁对他好,当家长意见不一致时,他一定会选择最有利于他的,于是本能地学会了钻空子。同时,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冲突也会消减家长的威信,使家庭教育流于空谈。

当家长有了意见分歧,要加强沟通,千万不要把探讨、争论当成权利之争。如果把握不好,本来是教育孩子的问题,最后容易演变成谁在家里说了算的问题,即使某一方屈服,也不意味着问题解决了,在以后的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会层出不穷。

顺便说一句,加强沟通,保持一致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我国的基础教育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老师特别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看不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牢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老师如何如何不好,因为孩子进入了学校,就要适应学校的规则,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还要听家长的抱怨,孩子的观念就是分裂的,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对孩子的发展非常有害。

记:听您一席话,感觉做家长真不容易。有些家长很想做称职的家长,刻苦学习教育理论,四处请教专家,但过一段时间又纷纷放弃了,因为改变自己太难,即使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不能在孩子身上看到效果。您认为家长应该如何调整自己?

焦:家庭教育是很有魅力的,它看起来是家长教育孩子,其实是家长与孩子携手成长,所以,家长的努力是值得的。任何教育,都是为了让受教育者觉醒,觉醒了就进入了更高境界,就能享受更大的快乐,对孩子如此,对家长也如此。家长如何调整自己,做一个合适的家长,这个话题太大,一言难尽。我换一个角度来谈吧。从事家庭教育这么多年,我深深地感到,合格的家长要从小培养!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习惯、性格以及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现在的家长在培养孩子,孩子长大了都要做家长,当他带着家庭“烙印”做了家长,他会不自觉地把这个“烙印”印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叫薪火相传。如果现在的家长明白这一点,或许就不会有畏难情绪了。最后强调一点:家庭教育,什么时候都不晚。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民主型烙印家庭
家庭“煮”夫
每一“体”都是时代深深的烙印 浅谈音乐载体的变迁史
日本节日里的“中国烙印”
家是一生的烙印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论"向师性"在授课中的作用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