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伟志:教育的本质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2014-10-27志军

现代家长 2014年10期
关键词:优点阶段家长

志军

【赵伟志简介】

著名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顺适教育”创始人。他从事家教研究20余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以顺应人类性格发展规律为依据的“顺适教育”理论体系。该体系遵循“婴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立志”的教育规律,为家长“教”子成龙制订了实用、易掌握的6大系统(思想、幻想、记忆、计划、情绪管理、潜能开发)和9大习惯(系统思考、成就他人、自我超越、创新、学习、合理冒险、乐观、自信等)。

目前,“顺适教育”理论体系已在2000多所初高中,近5万个家庭得以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青春期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厌学、偏科、叛逆、迷恋网络、缺乏责任心、胆小等问题。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孩子教育的责任归属是家长。

家庭教育应顺应孩子的性格

记者(以下简称记):什么是顺适教育?

赵伟志(以下简称赵):顾名思义,顺适教育就是顺着孩子的发展方向来,用最适合的方法教育孩子。俗话说“顺四时而适寒暑”,意思是说,人要顺应四季的变化来生活。这既是生存规律,更是生存智慧。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顺着水势来。

家庭教育没有固定标准和唯一模式,百家争鸣,谁都可以有自己的主导思想。养兰花和养荷花,肯定不是一个养法;养鱼和养鸡,也是各有各的规律。

顺适教育的概念、方法以及指导思想是,人的本能都是健康向上的,家长要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来教育他。首先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发展规律,多大开始学说话学走路,多大开始长个子长身体等,家长要有所了解;其次要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孩子多大有了独立意识,多大有了反抗精神等。心理方面,中国跟欧美发达国家比相对薄弱,所以我针对中国家长提出一个主导思想,就是性格心理学,即顺着孩子的性格发展规律来教育孩子。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而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性格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把需要修正的部分在他成人之前尽早帮他修正完毕,帮助他实现良性发展。所以,家长要知道孩子性格中有哪些好的部分,有哪些需要提升的部分,而不是被动地等着树大自然直。家庭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家长要知道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应该怎么养,这就是顺适教育的基本理念,让家长掌握顺应孩子性格的发展规律以及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

记:在顺适教育中,您非常强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请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在哪个阶段最重要?

赵:父母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孩子,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就是这个概念。孩子的未来是一个未知领域,他所有的观点、感受全部从父母那里获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整个人生来说,是第一要素。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人格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有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婴儿养性,通常指0~6岁这个阶段,实际上也包括母亲怀孕的时候。怀孕时,母亲性情平和,多看正向的东西,会对孩子有正面的影响;相反,如果此时母亲悲观、失望,会对孩子有负面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孩子没有出生之前,父母就已经影响甚至决定了孩子出生之后的基本条件。

这个阶段格外重要,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将来成功与否的基础性东西。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孩子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健全的爱,二是孩子是否被充分认同,尤其是后者。中国家长习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跟别人孩子的优点比,没有给予自己孩子充分的认同。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的自我接纳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就会比较弱。

家庭教育中的第二个阶段叫童蒙养正。童蒙养正,泛指孩子6~9岁的年龄段,这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前面说的婴儿养性阶段是让孩子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到了童蒙养正阶段,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孩子形成正面的思维观念,也就是我们说的正能量,看问题多看正面。《易经》里第四卦叫蒙卦,彖辞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说,孩子到了启蒙阶段,应该让他以正面的态度、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就在这个阶段。如,10岁前,孩子有没有大量阅读,词汇量是不是丰富,决定了这个孩子今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家庭教育的第三个阶段叫少年立志,指孩子10~18岁的时候。家长在前两个阶段的任务重点是陪护,到了这个阶段就是陪伴了。这个时期是孩子的青少年时期,正上初中和高中,尤其是初中非常关键。如果前两个阶段是打基础,到了青春期就要开始引导孩子规划人生了。

孩子上初中后,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他思考,将来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能给他的将来带来什么好处等。值得注意的是,思索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是说要考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欧美发达国家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大都开始做人生规划了。而有出息、有大成就的人,也往往是在青春期立的志。

如果家长能抓住时机,帮孩子把这部分做好,就能很好地解决青春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据调查,我国青春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高中生中甚至达到85%以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或者说不知道学习对人生有什么价值。也就是说,学习意识没有被唤醒。而学习意识被唤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婴儿养性和童蒙养正是基础,少年立志是关键。家长一定要清楚在什么时间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如何配合学校,把孩子的教育做好。其实,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孩子教育的责任归属是家长。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不再单纯地依靠学校,而是主动配合学校,一起教育孩子。家长除了推动孩子正向发展外,还要在孩子和老师之间起到媒介和桥梁作用,帮助老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青春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记:很多家长一谈到青春期,就会想到“叛逆”二字。请问,家长应该怎样有效地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

赵:怎么看待青春期“叛逆”,我是有个人看法的。家长口中所谓的“叛逆”,是指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在这点上,我觉得对孩子而言不公平。我认为青春期不应该叫叛逆期,而应该叫迷茫混乱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自认为长大了。对孩子而言,长大是件幸福的事,因为大人可以主宰孩子,所以他愿意长大。于是,男孩子会模仿大人抽烟,女孩子则开始学习打扮自己。可是他有长大的想法,并没有大人的心智,还不能像大人那样考虑事情,正确掌握人际交往的准则。所以,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迷茫混乱。青春期孩子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心理的变化和生理的变化。此时,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很好的引导,那么会大大影响他的未来。孩子在青春期,打个比方,就像弯道超车,超过去就过去了,超不过去就过不去了,很难再有机会。可见,这个阶段对人的一生而言,非常重要和关键。

在这个阶段,有些孩子会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离家出走、对抗父母和老师,甚至出现网瘾、早恋等情况。现在孩子接收外界信息多,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富裕,更容易导致混乱。去年,国家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做了关于学习动力的调研,发现小学四年级以上,有30%~40%的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到了初中,情况比小学严重,而到了高中,情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父母如何正确教育青春期孩子,并顺势把其内在动力转移到学习上,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当孩子知道他为什么要学习、端正了学习态度以后,他不仅会安全度过青春期,更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那么,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具体该怎么做呢?比如,晚饭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外面散步,或者假期带孩子去旅游,然后问问孩子:你看社会上这么多人,有的经商,有的做警察,有的是医生,干什么的都有。对你而言,你希望自己将来做什么呢?这个问题不用急着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想唤醒孩子,对他的将来进行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不要问一遍就不问了,而要隔三岔五地问,且就这个问题和孩子深入探讨下去。这时家长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无论孩子回答什么,都不要紧,他说我将来要去当农民或者摆地摊,你都应该说:“好啊,你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将来着想了,为了达到你的目的,你可以一步一步去设计。”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能做的只是陪伴孩子,对他的将来做启发性的描述,而不是代替他决定什么。

另外,家长还要做一件事,比刚才说的那个还重要,就是一定要引导孩子,让他明白自身有哪些优点。我曾经鼓励家长写下自己孩子的100个优点,然后把这些优点全部告诉孩子。这样,孩子会慢慢自我认同、自我接纳。因为他将来的人生一定是用他的优点创造的。认同他的优点,帮他把优点内化,然后让他思考:这些优点,能为你将来从事的职业提供什么帮助?你的优点如何去发扬?

扬长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叫避短。15岁之前,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身上有哪些短板。当他认识到以后,才能学会自我管理,才能拥有个人成长。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都很重要,且这三个步骤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不论受教育程度如何。

在这期间,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一定要建立在平等、自由和尊重的基础上,因为平等的关系会让孩子更有动力。如果你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管理孩子,孩子就会有负面情绪。家长们请记住:关系大于管理。中国家长很容易在这方面犯错,总觉得“你是我的孩子,就得听我的”,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这种说法其实暗示了一种帝王思想,“孩子是我的私人物品,就得听我的”。这种关系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还会让孩子形成对抗和叛逆情绪。

真正的人生规划不是考大学

记:比起我国的家庭教育,国外的家庭教育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赵:我们可以看看美国和加拿大的教育。他们的教育是建立在平等、自由和尊重的基础上的,他们的教育理念是把孩子培养成最好的他。而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是,期待孩子成为自己所期待的人,会把一些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动机虽然好,但结果不好。中国很多孩子学习成绩好,但高分低能,大学毕业后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甚至大学学习的专业都不喜欢,因为这个专业是父母让他选的。

中国孩子读大学,多数人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希望拥有更多的物质和权利,而不是成为一个完善的自己。父母期待孩子有出息,这本身没错,但是乔木有出息还是灌木有出息,我觉得没有一定的标准,一个人只要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就够了。只要努力了,对人生负责了,并且在努力的过程中没有走偏路,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不要把孩子变成替父母完成某部分价值和父母可以用来炫耀的工具。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只能成为最好的他。但是回过头来说,中国传统教育中有非常好的东西,有儒家思想的文化浸润和文化沉淀等。对这些,我都非常认同。如果家长能把上面我说的和这个结合起来,我觉得会对孩子的教育更有好处。

【编辑:杨子】

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猜你喜欢

优点阶段家长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如此优点》
我的优点是什么(上)
我的优点是什么(下)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家长请吃药Ⅱ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