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公共实训体系的构建*
——以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公共实训体系建设为例

2014-10-26乔凯平赫荣富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实训

秦 毅, 乔凯平, 赫荣富, 辛 颖

(1. 沈阳工业大学 a. 管理学院, b. 后勤处, c. 继续教育学院, 沈阳 110870; 2. 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 沈阳 110023)

【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公共实训体系的构建*
——以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公共实训体系建设为例

秦 毅1a, 乔凯平1b, 赫荣富1c, 辛 颖2

(1. 沈阳工业大学 a. 管理学院, b. 后勤处, c. 继续教育学院, 沈阳 110870; 2. 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 沈阳 110023)

装备制造业作为沈阳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但高端专业人才输送仍然滞后,公共实训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培养基本特点和现有企业培训存在问题入手,以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为研究对象,阐述公共实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公共实训体系具体的构建模式、方法和保障机制,为装备制造业企业实训升级提供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公共实训体系模型参考。

装备制造业; 产业集群; 公共实训体系; 职业能力

沈阳大工业格局已经形成,作为辽宁装备产业两大支点之一,形成了以西、东和南部地域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布局。西部重点建设沈西工业走廊,东部重点建设汽车产业集群,南部重点建设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IC装备产业基地。以沈阳为核心的八城市经济区在产业空间布局、区域分工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已然形成协调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在上下游产业链条对接、标准化零部件配套生产、人才流动与对接、生产企业服务化转型上仍存在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难题。

职业能力作为理解“实训”概念的基础,是指职业活动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智能、体能和工作技巧的总和,也可称为劳动技能或工作技能。职业能力包括保证实现工作目标所必需的职业知识,工作技巧、方法、程序与职业活动相关联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等功能性内容。在职业活动中,职业能力具有可养成、可观摩、可操作和可测量等行为特征。

一、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

1. 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要创新意识,人力资源开发刻不容缓

世界各国百年工业发展实践证明:没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就不可能有经济大国和强国的崛起。中国装备制造业生产和贸易正在高速增长,“世界工厂”正向中国迅速转移,“中国制造”乃至“中国智造”越来越引起世界关注,但西欧、美国和日本仍然被公认为世界“三大工厂”,其根本原因在于拥有发达的装备制造业。与世界“三大工厂”相比,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还需要高新技术的大力支撑。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能再以单纯资本投入和劳动数量投入作为战略资源,而必须用智力和人才作为新的企业竞争力。

2009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表明,中国的劳动技能指标排在世界第59位。在我国13亿人口中仅有7 000万制造业技术工人,而这些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比还不到3.5%。高技术人才缺乏严重阻碍了我国制造业现代化的发展[1-3]。

培养社会紧缺的高级技术人才,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满足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是我国职业教育和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承担了大部分责任,但学校教育同样离不开企业的实训,且解决不了劳动技能培养的全部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统一、协调的企业实训体系,对高级技术人才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 装备制造业职业能力培养更需要接续于学校教育的“下一站教育体系”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大批高技能人才。装备制造业人才的培养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讲,在师资、设施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技能培养需要同时依赖学校与企业培训两方面。学校教育在制造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第一站教育”,而企业培训则是制造业职业能力提升的“下一站教育体系”。高等院校的扩招无论对社会的需求还是学校的生存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校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和区域创新优势,扩招专业不是自己的实力强项,势必处于弱势,学校客观上很难及时增加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和教师队伍[4]。为弥补高校的不足,企业实训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下一站”是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当然,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实训也必须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体系。

3. 全球经济一体化需要协调一致的、科学的培训机制

装备制造业需要一批有实力的大型甚至超大型主机制造企业,同时也需要一批专业化程度高,专业技术强的零配件服务企业,零部件产业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完整、高层次的产业集群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条对接、标准化零部件配套过程是装备制造产业群企业分化和科学发展的必然。

在全球经济环境下,高效快速提供产品是企业占据市场的重要条件。快速供给需要有庞大的生产链条[5-8],一些企业不惜重金、不遗余力地构造了大而全的“生产帝国”,形成自给自足的体系,但由于零部件的需求量不均衡,常常有“吃不饱”的分厂(分部)拖企业后腿,吃企业的利润。

在产业集群环境下,建立主辅体系,形成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业,形成规模,形成成套配套能力,形成以主机制造为核心、上下延伸的强大生产产业链,才能使产业总体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迅速提高,才能实现快速供给能力,适应全球经济市场。同样,这也需要通过协调一致的、科学的专业化服务完成培训,建立起适应装备制造产业群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大企业”培训机制。

二、装备制造业企业培训的发展趋势

1. 环境发展理念为装备制造业培训提出新课题

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社会问题给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是制造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向。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扶持具有高效资源利用率的装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是节能减排政策的重中之重,而这需要新材料、新技术的武装,也需要现代技术工人的支撑[9]。

2. 服务化转型为装备制造业培训提出新方向

服务化转型要求制造业产品的终点并不仅仅是产品,安装、调试及服务咨询也是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和新的盈利点,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延续,技术服务和投入也随之加深和扩大。

国外一些先进装备企业依靠服务扩大经营增值空间,如西门子、GE等,有些企业甚至不仅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服务,还为竞争对手的客户提供服务,通过服务获得更多收益。服务化理念作为公司新价值的体现,要求职工由原来面向工位的以“点”为主的技能向面向产品的以“面”为主的技能发展,因此,面向服务化转型的培训也将成为装备制造业培训的重要方向。

3. 成本意识和绿色制造成为培训热点

成本意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水平。装备制造业的命脉是能源,能源价格的不断变化造成成本不断变化,因此,上至作为“大脑”的企业管理层,下至作为“细胞”的生产车间,都离不开对成本的控制。成本控制体现在多方面,包括节约原材料、减少环节等,也包括面向先进制造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

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普遍设立生产制造部或者企业管理办公室,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流程、物流管理,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组织[10]。对于生产车间而言,作为执行机构,采用信息化管理进行物流整合,优化生产流程则显得尤为重要。成本控制问题贯穿始终,绿色制造、信息化制造也逐步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

成本意识和绿色制造需要职工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培训的终极目标就是成本控制。有效地向管理要效益、向新技术应用要效益、向信息技术要效益,是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

4. 品牌意识上升到企业培训重点

目前,虽然“中国制造”乃至“中国智造”越来越引起世界关注,但毋庸置疑,技术含量和品牌化依然是制约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在中国装备制造业中,合资企业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这只是权宜之计。品牌化是强化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伴随着政府《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很多装备制造业企业提高了品牌意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品牌意识培养中,创新意识又是核心竞争力,品牌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品牌意识的培训是一个新趋势。

三、装备制造企业实训存在的问题

1. 对职业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投入不足、重管理轻技能、先进制造与基本操作模糊。一般来说,企业实训的动机限于企业自身运作时出现问题和企业盈利需要,实训内容也限于业务实训与岗位实训,几乎还没有开展从战略角度、从企业发展远景出发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培训[11]。

2. 培训需求评估不到位

目前我国企业的培训需求评估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人员分析不到位、任务分析不合理、组织分析不完善、培训结果反馈机制不完备。当前,企业培训多集中于员工入职、岗位转换和参与新产品研发的团队建设,常常针对性很强,效果明显。而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但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企业长期战略、团队合作、横向整合以及员工自身能力发展等问题,通常缺乏认真分析考虑和策划,更谈不上组织实施。

3. 培训体系不健全,组织力度不够

企业培训是一项长期投入,并且属于不能创造直接价值的“内部服务”。在以效益驱动的企业生产环境下,生产任务紧张时培训部门插不进手,而在生产任务松散时又没有足够的效益支撑企业培训,因此,企业培训得不到重视是非常容易理解的[12]。当然,挖墙脚式的人才流动在高级技能人才流失时体现得最明显,这也是造成企业不重视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健全企业培训体系,需要管理者提升认识,也需要从社会层面进行促进和保护。

4. 对不同层次的培训重视程度不一

对于企业的高层而言,其获得培训的机会远远大于中层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且接受的管理培训远多于技术培训,这与培训难度有关,但也表明企业对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培训重视程度不一样。通常来说,管理能力提升和经验策略改变可以在短期快速收到回报,效果明显;而技术研发和技能培训是一个效果并不明显的长期宏大工程,但从产品品质保证、产品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品牌化战略角度来看,这类培训可以带给企业的是长远发展,管理者对此应当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5. 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特别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缺少协调与合作

由于分工不同且存在竞争因素,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同行业组织之间的合作非常少,因此,作为企业内部服务的培训资源也往往得不到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少,造成企业协同度不高,就很难实现集约化生产;同时,企业间合作少,加剧了竞争,不利于行业整体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更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间缺乏合作,行业协会不能很好地整合资源,使得我国装备制造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产业集群环境下装备制造企业公共实训体系的构建策略

1. 建立政产学研合作的装备制造业公共实训体系

早在20世纪90年代,介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第三方培训服务机构就已经出现并迅速发展。经过近20年的发展,第三方培训服务机构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为企业及员工提供了必要的服务。但应看到,现有第三方服务机构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服务面向,主要针对经营管理、单项技能和企业文化等特定内容实施培训,而不能根据产业特点、企业内部员工特点和工厂生产环境深入提供科学的、系统的培训服务。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应以政府、高校为主导,以产业集群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规划设计具有一定机构组织的、符合实训对象特点的具有完整培训职能的装备制造业公共实训体系,并由行业协会与企业一道,配合市、区政府,建设一个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牵头,结合并整合装备制造业企业内部培训团队的,为装备制造行业各级各类员工提供多层次、立体的技术培训、职业素养培养的公共技能实训平台。

以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为例,建立公共实训体系的模型,如图1所示。

2. 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集团化运营,依法监管企业实训

实训体系应建立在政府主导、产学研联合的基础上,建立理事会制度,建立培训资源联合(共享)体,组建企业化运营的职工继续教育(实训)集团,建立公益性服务平台,实施企业化管理,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监督和管理下实施公共实训服务。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法和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意见等政策法律,地方政府有义务监督管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图1 公共实训平台组织结构模型示意图

根据相关促进条例,由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工会组织,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同组织具有规模性、公益性的,有一定前瞻作用的,摆脱“单打一”误区的公共实训平台,符合企业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目标。

3. 合理划分职能,依法监督管理,建立监控机制,促进良性发展

在平台建设上,应分为政府宏观指导(顶层设计)和企业化运营(底层实施)两部分。

顶层设计:在建设方案上,应以人社局和科技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联合工会、行业学会和行业协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机生产企业,成立公共实训平台指导委员会,从规划、管理和设计角度进行顶层设计,进行宏观指导和运营过程监控。

底层实施: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和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教育和技术能否结合转化显得非常重要。其中,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以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际经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形式。

当前,企业大多设立了内训机构,但企业更注重现实的经济效益,内训基地一般都是企业的附属机构和“负担”,而且师资和理论研究的缺乏让企业内训难以摆脱“单打一”的误区,效果并不显著。在具体组织实施上,建议以企业为中心,联合高中职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以校企股份制模式成立公共实训管理委员会(理事会),形成公共教育集团,实施集团化企业运营管理,以企业需求为基础,并以企业现有内训资源为载体,通过教学科研单位用理论知识结合企业实战,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4. 合理规划内容,充分发挥合体力量

在内容上,应针对应岗培训、提高培训和发展培训等多层次,开展非常规教育活动和一系列的常规教育活动。在非常规教育活动中,以产业群公共发展为主要目标,从管理层面的制造业高端论坛,到世界先进制造行业发展讲座,以及以企业间技术人员工作经验交流和各类技术交流为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训服务。在常规教育活动中,从技术发展层面,定期开展面向高端设计和绿色制造的公共CAD/CAE/CAM及CAPP等技术提升教育;从生产层面,实施更多的技术培训、安全生产培训、技术演练培训,并通过现场实习完成岗位(岗前、轮岗)技能训练、企业(产业群)文化训练及生产标准训练。

另外,还可以针对高中职业学生就业和创业,积极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职前教育等,为产业集群发展、人才积累和人才流动提供服务。

5. 建立保障和促进机制

资金保障方面:(1)依法管理企业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资金,建立公共实训基金池,专款专用,按企业实际参与实训发生费用核销。(2)整理以就业和创业为目标的公益职业教育投入,纳入基金池,有效管理、规范使用,加强面向装备制造行业的专项服务。

制度保障方面:(1)依法制定促进相关企业加强职工职业教育、加强上下游企业配套建设的条例和政策,从大局出发,促进产业集群良性发展。(2)建立职业技能考评标准,实施上岗证制度,从规范性上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中主辅企业的配套能力。

建立职业(岗位)技能认证制度,通过专业的认证机制,积极促进产业集群内部人才流动,增强产业集群公共人才服务框架的作用。

五、结 论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装备制造业必须不断查找不足,从质量、产品和技术多方面保障产业群屹立于世界制造业之林。开展公共实训有助于促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主辅企业划分,有助于健全企业内控机制,提高生产过程监控,保障质量规范,提高标准化程度,让高端产品向精细产品升级。

企业培训目标是使员工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作为集团化运营的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特点和发挥企业实训的作用,合理化管理,必将对员工职业能力培养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对上下游企业合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产生重大影响,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贡献力量。

[1] 邢凯旋.辽宁产业结构成长的现状及调整 [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5):31-34.

[2] 刘金悦.区域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辽宁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为例 [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55-56.

[3] 黄经元,沈芳.完善企业培训体系,提高企业培训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J].职教论坛,2009(28):36-39.

[4] 刘元才,戚璇,郭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2):87-90.

[5] 李明,杨倩,周娟.装备制造企业人岗匹配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J].价值工程,2012,21(5):166-168.

[6] 林啸.福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研究 [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16-18.

[7] 范伟.近年来企业培训模式的研究述评 [J].职教通讯,2010(7):15-18.

[8] 吴晓天.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23-24.

[9] 杨菁,李曼丽.当前美国企业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4):25-28.

[10]李颖.产业升级背景下内蒙古装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研究 [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2:30-32.

[11]孙德英,王大民,周平.基于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J].装备制造技术,2013(2):13-15.

[12]孙德英,张吉林.大连市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J].价值工程,2013(2):33-35.

Constructionofpublictrainingsystemofequipmentmanufacturingindustrycluster:acaseofequipmentmanufacturingindustryinTiexiDistrictofShenyang

QIN Yi1a, QIAO Kai-ping1b, HE Rong-fu1c, XIN Ying2

(1a. School of Management, 1b. Logistics Department, 1c.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2. Shenya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School, Shenyang 110023, China)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Shenya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luster has already formed tentatively, but the input of high-end professionals is still lagg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training system will resolve the problem effectively. Based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nterprise training, taking Tiexi cluster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Sheny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training system is elaborated.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model, methods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of public training system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perfect and scientific model reference for the upgrading of public training system fo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dustrial cluster; public training system; occupation ability

2014-09-24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JY080); 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F12-276-5-13)。

秦 毅(1963-),男,辽宁宽甸人,教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与决策、产业集群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 本文已于2014-11-27 09∶36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41127.0936.005.html

10.7688/j.issn.1674-0823.2014.06.07

F 402.2

A

1674-0823(2014)06-0518-05

(责任编辑:张 璐)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实训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