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装备制造七行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以沈阳市为例

2014-10-25媛,伟,

关键词:沈阳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李 媛, 汪 伟, 苗 琛

(沈阳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 沈阳 110870)

【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装备制造七行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以沈阳市为例

李 媛, 汪 伟, 苗 琛

(沈阳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 沈阳 110870)

为评价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的竞争力状况,在综述竞争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分析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将全国相应指标作为分母并消除各个指标的量纲后,利用因子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的竞争力状况,指出竞争力处于前三位的分别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并分析其竞争力的主要贡献指标。

装备制造业; 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因子分析法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呈阶梯状分布,即东部竞争力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1]。2003年,我国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装备制造业是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新一轮的东北振兴计划既不像西部大开发计划那样一味地“给项目”,也不像东部沿海地区那样“给政策”,而是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东北振兴[2]。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工业城市,沈阳成为装备制造业的试点城市,经过十年的发展,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状况如何,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的竞争力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竞争力分析的客观性受到质疑。本文在消除金融危机等大环境影响的前提下,综合评价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文献综述

竞争力的相关研究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到现在,虽然已经有了一般性分析框架(Lall,2001,如图1所示)[3]17-23,但是在竞争力的概念、因素识别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理论上和实证上的难点,因此,对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横跨了经济学的若干分支。

图1 竞争力研究的分析框架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对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的主要思路都是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或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周志春(2009)基于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构建相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行业集聚东部;东北、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西部欠发达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4]。王章豹、郝峰(2010)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三方面构建了装备制造业区域产业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黄金分割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省际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创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山东半岛等区域[5]。张约翰、张平宇(2011)采用偏离份额和竞争力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七类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测评,并对其内部结构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6]。常丽(2011)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及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内涵,构建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7]。杜庆华(2010)结合钻石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8]。

众多研究给出许多启示性结论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影响研究结论的困境,例如:如何去除金融危机带来的数据波动,从而客观地评价产业竞争力;作为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的沈阳,对其产业竞争力如何进行更科学的评价等。

二、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1.评价模型的建立

因子分析法是寻找一种不能或不易直接观测到却影响或支配着可测变量的潜在因子,并估计其对可测变量的影响程度以及潜在因子之间的关联性。该方法在不损失或极少损失原有信息的情况下,将多个可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变量,通过计算候选指标在各样本之间的相对差距,将样本差距大的指标提取出来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元素,从而排除样本之间差距不大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函数为

式中:αi为综合因子F的权数,Fi为根据公因子的贡献率确定的公共因子。

2.评价指标的选择

本文遵循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代表性、可获取性和可比性原则,期望在空间上反映装备制造业的静态整体布局和结构,在时间上反映装备制造业的动态发展趋势,在数量上反映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在层次上反映装备制造业的功能和水平。本文将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5个二级指标和9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七大类。本文选择2006—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所有数据来自《沈阳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口径为沈阳市七大类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的企业。

三、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静态竞争力综合评价

1.数据处理

为消除因数据类型的差别而产生的分析误差和量纲、数量级的影响,本文采用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七类装备制造业的9个指标分别与全国指标总值相比,计算各个指标在总值中的占有率,即

式中:xij为沈阳装备制造业9个指标的原值,Xij为全国装备制造业各指标的初始值。作无量纲处理,即有

2011年的x″ij如图2所示。

2.数据分析

运用SPSS输入图2中的9个指标数据,得出成分的矩阵特征值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选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作为公共因子。

由表2可知,F1、F2的主成分方差累计达到89.576%,各自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9.666%和30.010%,所以可将其确定为所需提取出来的两个主成分。根据主成分得分系数和标准化后的各变量观测值,计算出沈阳市七类装备制造业在2011年的两个因子得分,再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样本单元最后综合得分评价公式:F=0.664 971 5F1+0.335 028 5F2。

3.计算综合得分

利用统计软件SPSS计算表2中的9个指标数据,得到各主成分系数矩阵(见表3)。由表3得到F1、F2的主成分表达式,即

F1=0.854X1+0.876X2+0.876X3+0.957X4+0.134X5+0.879X6+0.741X7+0.249X8+0.882X9

F2=0.518X1+0.414X2+0.414X3+0.124X4+0.987X5+0.465X6+0.074X7+0.935X8+0.060X9

图2 沈阳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无量纲处理后各行业占有率

表2 主成分分析的矩阵特征值和累计方差贡献率

表3 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输入数据之后得到两个公因子F1和F2,如表4所示。根据综合得分评价公式和主成分表达式,计算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2011年的综合竞争力因子得分和排名,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得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静态综合竞争力分析结果:

(1) 通用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最强,从图2可知,资产总计、销售总额、新产品产值、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Ramp;D投入都是竞争力的主要贡献因素。

(2) 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次之,外商及港澳台资本、新产品产值等指标贡献率较大。

(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居第三,Ramp;D投入和主营业务及附加贡献率较大。

(4) 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相对不高,竞争力最低的是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四、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动态竞争力综合评价

运用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静态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方法,分别计算2006—2011年的综合竞争力因子得分。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综合竞争力得分如表6所示。

表4 公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表5 2011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因子得分和排名

表6 2006—2011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得分

根据表6绘制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图,如图3所示。

图3 沈阳市装备制造七行业在全国综合竞争力动态图

由图3可以得出沈阳装备制造业动态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

(1) 位于综合竞争力首位的通用设备制造业竞争力逐年上升,经2008年迅速提升后,2008—2010年保持平稳,2010年之后进一步上升。

(2) 处在第二位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2009年得到迅速提升,2010年之后保持相对稳定。

(3) 2009年之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持续下滑明显,2009年之后有了小幅上升。

(4)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一直不强,在全国没有竞争力。

(5) 金属制品业虽然总体竞争力不强,但在2009年略有下滑之后开始保持原有的上升趋势。

(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不强,2006年之后下滑趋势明显,到2009年逐渐上升,但幅度不大。

(7)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最弱。

五、结 论

(1)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装备制造业七行业竞争力,不仅可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还可以消除指标间信息重叠的问题。同时,通过指标的减少来抓住主要矛盾,使得综合评价结果客观、合理且唯一。

(2) 通过对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评价可以看出,作为沈阳市经济贡献重要力量的装备制造业,其各个行业竞争力表现出一定差异,无论进行静态分析还是动态分析,竞争力排名前三强的分别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与现实情况相符。

(3) 由于本研究在标准化处理过程中使用了全国相应行业的数据作为分母,基本消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1] 李相银,韩建安.中国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比较 [J].经济纵横,2003(8):7-12.

[2] 郭长义.基于制度创新的辽宁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提升 [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3):90-94.

[3] Lall S.Competitiveness,technology and skills [M].USA: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1.

[4] 周志春.我国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J].经济问题探索,2009(8):8-13.

[5] 王章豹,郝峰.基于因子分析和黄金分割法的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产业创新力综合评价研究 [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1):2-8.

[6] 张约翰,张平宇.东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28(4):467-473.

[7] 常丽.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实证研究与提升战略 [J].改革与战略,2011,27(9):145-150.

[8] 杜庆华.产业集聚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研究 [J].国际贸易问题,2010(6):87-93.

Comparativeanalysisoncompetitivenessofsevenequipmentmanufacturingindustriesbasedonfactoranalysismethod:acaseofShenyangCity

LI Yuan, WANG Wei, MIAO Chen

(School of Economics,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ompetitiveness situation of seve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evaluating factor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are established of analyzing competitivenes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Shenyang City based on reviewing the analysis method of competitiveness.Taking corresponding national indicators as denominator and eliminating the dimension of each indicator, the competitiveness situation of seve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Shenyang City is analyzed from static and dynamic aspects by apply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in top three positions are gener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pe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main contribution indicators of their competitiveness are analyz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ng factor system; evaluating model; factor analysis method

2014-03-20

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F12-276-5-11)。

基金项目: 李 媛(1964-),女,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 本文已于2014-07-18 13∶24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40718.1324.005.html

10.7688/j.issn.1674-0823.2014.04.10

F 406

A

1674-0823(2014)04-0337-05

(责任编辑:张 璐)

猜你喜欢

沈阳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