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介绍——康绍辉

2014-10-24

湿法冶金 2014年3期
关键词:预研铀矿碱性

康绍辉(1978-),男,汉族,河北唐山人,高级工程师。200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于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工作至今,现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地矿事业部国防预研项目“碱性铀资源开发技术研究”总设计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铀湿法冶金技术研发及伴生、共生铀资源综合回收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和主持国防预研项目、核能开发项目、中核集团公司重点专项项目、铀地矿系统自主科研项目、铀矿冶技术服务项目等20余项,先后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核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9项。

针对我国铀、钼伴生矿石中辉钼矿难以浸出的特点,提出了加入复合助浸剂预处理的强化堆浸方法,并参与研制复合助浸剂,使钼浸出率由常规堆浸的40%提高到80%,堆浸周期缩短50%,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针对我国特有的胶硫钼矿选矿难、浸出难的特性,研发了加压氧解工艺,使钼浸出率由40%提高到85%以上,为该类矿石的工业开发提供了技术保证。针对“沽源铀钼矿综合开发”水冶工艺研究,提出了完整的工艺流程与参数,为其设计建厂提供了技术支撑,并针对该矿工业生产后萃余水相中油含量高的问题,主持研发了萃余水相处理技术,提出絮凝去浊—活性炭吸附有机物深度净化处理工艺,实现了萃余水相达标回用。针对我国高钙、高镁铀矿石酸法处理时酸耗高、易堵堆的特点,研制出工业活化器,通过活化促进浸出液中杂质“微晶”的形成,使其顺利排出矿堆,减少了堵堆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堆浸效率,降低了试剂消耗,在当时铀价较低的情况下,促进了近10年来我国首座铀矿山的上马投产。

在重点科技专项项目“相山铀矿冶基地水冶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中,针对含磷碱性铀矿石难选别、磷包裹碱法难破解问题,提出了碱性矿石酸法强化堆浸处理思路,在实现铀的高效提取的同时,大幅降低了矿石的水冶成本,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山大基地的建设工作,同时也为我国此类铀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方法。

目前,承担“碱性铀资源提取技术研究”国防预研项目,主要研究碱性体系中铀的高效浸出技术、浸出液中铀的高效提取技术及“三废”处理技术,目标是提高铀资源利用率,拓展铀资源利用范围,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

在科技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猜你喜欢

预研铀矿碱性
军工研究院预研计划管理体系研究
多学科复杂技术群预研项目精益创新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项目管理的预研项目制试点管理方法研究
运载火箭重大预研项目验收管理的思考及应用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铀矿地质勘探设施治理分析
关于铀矿地质退役设施的长期监护
UExplore_SAR软件在铀矿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碱性土壤有效磷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