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园到高考——我国着力加强随迁子女教育服务
2014-10-24
新华网消息 根据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就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所做的解读,我国正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以及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等各个环节,加强随迁子女教育服务。
据刘利民介绍,国家在2010年启动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专门设立“城市学前教育的综合奖补”项目,支持地方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问题,目前已有逾300万人次幼儿受益;近年来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教育保持年均百万以上的增长,截至 2013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约有1 200万人,其中逾8成在公办学校就读;在国家政策带动下,今年有19个省市把免学费政策扩大到全部在校的中职学生,在多数省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不收费;根据国务院部署,今年已有28个省市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有5.6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报名参加。
随迁子女接受教育问题事关教育公平,此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结合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使其逐步享有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刘利民表示下一步还要推进4项工作:一是指导各地把常住人口包括随迁子女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二是要求各地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同时加大中央财政对各地接收随迁子女学校的专项奖励力度;三是坚持分类指导,要求各省市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四是不断完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这项服务更好地加强对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服务工作。
据悉,以“一人一号、终生不变,”为宗旨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全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所有学生,不仅可为随迁子女跨省转学提供便利,也可杜绝虚假学籍、高考移民。
云南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草案)听证会举行
本刊讯(记者 张金灿) 建立统一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广受社会、家长、学校、学生高度关注。近日,《云南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草案)》(以下简称《细则(草案)》)听证会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17名听证代表对《细则(草案)》(听证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细则(草案)》在管理体制方面,规定了省、州(市)、县(市、区)学校的具体工作职责,明确了学校是学生学籍管理的责任主体:在管理方式上,明确了采用信息化方式,通过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上传和交换:在入学招生方面,明确了按照学生实际居住地就近或相对就近、划片、免试入学的制度,改变了以户籍为主导的学籍管理弊端,明确了适龄儿童入学的法定年龄及其界定日期,明确了非户籍地学生入学基本要求:在政府行为方面,规定了实行入学通知书发放和义务教育证书颁发制度,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特点;在管理手段方面,规定了从学生注册入学到学生毕业的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网络管理;在管理行为方面,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留级制度,禁止开除学生的行为,规定了学生缓学、转学、休学、复学、跳级以及学生学籍注销的具体情形和办法;在学生评价方面,突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制度和办法,明确了“奖励为主、处分从轻”的奖惩制度,提出了处分不得计入学生学籍档案的要求,明确了学生及其法定监护人对学校处分学生进行申请复议的制度。
“全面改薄”工程3至5年内确保学生1人1桌1椅
《光明日报》消息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全面改薄”20项底线要求,指出要用3至5年时间,消除D级危房,确保学生1人1桌1椅(凳)。
《通知》要求,各地应将底线要求作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优先保障、必须完成的建设内容。《通知》强调,各地可在底线要求基础上,依照相关标准或文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要求,既要“保底”,也要“限高”,严禁搞超标准豪华建设。
《通知》要求各地通过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实现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新建校舍抗震设防类别不低于重点设防类,满足综合防灾要求。学校具备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以利于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活动。
《通知》还对寄宿制学校设置淋浴设施、配备开水供应设施、厕所设置、教室采光以及黑板、图书和多媒体教室配置等提出了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