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欧孩子的“公共意识”

2014-10-23侯建飞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9期
关键词:公共场合教养芬兰

侯建飞

【适用话题】公与私 教养 身教与言教 功利与公德

之前,我到北欧四国旅行,对那里的儿童无所不在的“公共意识”有深刻印象。

从芬兰的赫尔辛基国际机场排队安检去斯德哥尔摩,当时正值圣诞节前夕,大量的芬兰家庭举家前往南欧,准备度假,因此,安检通道的队伍排得很长。

过了一会儿,团友开始不停地朝着我背后挥手微笑,我转身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我们身后不知什么时候已跟上了一个芬兰家庭,父母带着三个孩子静静地排在我们身后,两个女孩一个男孩,两个女孩七八岁的样子,男孩只有四岁左右。令我惊异的,不仅仅是这三个孩子每人都背着旅行背囊,最大的那个女孩还拉着拉杆箱,还有他们在公共场合表现出的整肃和礼貌。在中国,类似的场景却大相径庭,孩子在公共空间里像在自己家的客厅里一样,纵情嬉闹,家人在一旁看着,不以为意,甚至认为:“孩子天生是吵闹的嘛。”

在西方,父母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就反复跟他说清“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不同,灌输“不要因为我们的存在,就妨碍他人”的观念,这是礼貌和教养的一部分,孩子可以在自家的房间里当“角斗士”“运动超人”和“大分贝演讲家”,但一旦进入影院、剧场、候车室等“公共空间”,父母会反复讲明:这里还有很多与你一起来看戏、吃饭、等待旅行的人,不可肆意喧闹和奔跑,不能影响他人。

不要认为吵闹是孩子的天性而觉得不需要去约束他。

小时忽略了对孩子“公共意识”的培训与诱导,而指望他长大自然变成一个公共场合的“文明人”是不现实的。

【素材分析】邪恶与善良,都是土地上绽放的花。播的是善良的种,灑的是文明的雨,绽放的自然是优雅的生命。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有人教的是极端自我,有人教的是处处利人,起点处高下已辨,未来亦可推知。

【速用名言】

1.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德国文学家 歌德

2.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法国小说家 都德

猜你喜欢

公共场合教养芬兰
锐词
菲律宾·马尼拉
教养方程式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在芬兰坐火车
公共场合,别太放纵“我”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