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2014-10-23郑琳峰赵巨宁
郑琳峰 赵巨宁
[摘 要] 随着农业生产领域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农机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篇文章主要从自然环境概况、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和加快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及建议三个方面来阐述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 农机管理 服务体系 管理职能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9-0205-01
一、自然概况
镇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结合部,有“三乡、三城”的美誉。即中国白鹤之乡、中国鱼米之乡、中国能源产业之乡,全国平安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全县幅员面积47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5万亩。辖18个乡(镇)场、141个行政村、446个自然屯。总人口近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万人。截止到2013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了86.7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8084台,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72.3%。
二、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管理职能
县农机管理总站隶属县政府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农机化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全县农机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农机化管理、农机安全监理、农机技术培训、农机技术推广等工作。
2.机构设置
全县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备、健全,运行良好,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县级设置农机管理总站,正科级建制。下设县农业机械化推广站、县农业机械监理站和7个乡镇农业机械推广站。系统现有干部职工204人,其中:机关19人;县农业机械化推广站76人;县农业机械监理站39人;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站70人。全县现有农机技术人员88人,其中:县级农机推广站36人;乡级农机推广站5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4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33人。人员工资均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开支。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县乡两级农机技术人员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服务情况
3.1抓好农机化生产,做好服务三农工作。
为落实好每年农机化生产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突出作用,确保农业获得大丰收,我们重点抓了机耕、机播、机收等农机化生产工作;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开展农机维修服务工作;搞好送科技下乡培训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操作技能,更好地服务三农。
3.2抓好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推进新技术集成应用。
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农机化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养机户认识农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科学种田的普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已被农民逐渐认可。例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我县从2006年开始进行实验示范和推广,是全省首个承担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专项资金的县份。目前,已由重点示范向全面推广发展,由当年的几十亩地已累计示范推广了30万亩,引进和推广重型牵引式免耕播种机138台,实现了一年一跨越,年年有亮点的推广格局。发展速度如此之快,这与乡村两级干部和农民的认可及农机推广人员的宣传、培训、推广工作是分不开的。
3.3抓好农机监理与培训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确保全县农机安全生产顺利进行。每年我们都重点抓了车辆注册登记、安全检验、田检路查、安全培训等方面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养机户的安全意识,确保了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3.4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变革。
为顺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我们通过引导、扶持、壮大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解放与转移,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已发展到36家,入社(会)员已发展到1440人,拥有农机总动力8.52万千瓦,可实现40.9万亩耕地的全程机械化,有效地加快了我县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步伐。
三、加快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作业需要连片经营。如何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立足我县农业大县且外出务工经商农民较多的实际状况,针对当前农机管理服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出如下建议。
1.在技术推广上要有新举措
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要以政策、法规宣传为引领,以技术推广为先导,以科技培训为平台,大力宣传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农户及早享受党和政府的利民惠民政策。一是在农机推广工作中,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理论数据,增产(增效、增收)因素及主要参数等编制成资料或教材,突出对比效应,以传单、宣传手册或电视讲座等形式直观地传达给农民和农机户。二是开展综合培训,搭建致富平台。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点,把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法律知识作为重要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做到四个结合,即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现场演示与实地操作相结合、市场管理与入户培训相结合、课堂传授与送教下乡相结合。同时,要适时采用广播、网络、短信、电视、现场交流会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推广工作。
2.在投入机制上要有新模式
一是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逐年增加投资比例,形成以国家投入为导向,以乡村集体为动力,以农民自筹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二是呼吁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实行费改税政策时,要制定出从事农田作业和加工业农用油料的补贴政策,以保护农机户的利益。三是各级政府要根据农业推广法的要求,增加对农机管理、试验、推广、教育培训部门的事业经费,同时,要求这些部门要努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现有条件,盘活存量资产,有偿服务,抓好创收,以弥补事业经费不足的实际情况。
3.加快土地有偿流转步伐
实行农业机械大面积规模化作业,不解决耕地分散与农机作业需要连片的突出矛盾,实现农业机械化就无从谈起。因此,建议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打破传统农业耕作和经营方式的束缚。具体措施:一是转变观念,打破传统耕作模式。二是制定土地流转政策,实行集约化经营。
4.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培育农机经济组织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单凭政府和农民的努力远远不够。必须动员社会所有力量参与进来,在工作中实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通过民间中介组织创办的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站(队)及其有利于农机化发展的经济组织等形式,开展代耕、代运、代加工。引导农业机械化逐步朝着“联合体、大功率、多功能、系列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从而解决政府无法解决的矛盾性问题。提高土地产出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5.加强机构建设,拓宽服务领域
加强农机工作机构建设和改革势在必行。要从现有的农机体制改革入手,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出台相对应的政策和法规。一是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要确定相应体制,并加以明确,使之全面开展工作。二是完善县级农机技术推广站职责,建立适应新时期农机推广体制和机制。三是增加县乡两级农业机械推广站人员编制,优化科技人员年龄结构,充实农机技术人员队伍,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更好地服务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