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慎对上市
2014-10-23
上市带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但是上市也并非没有风险,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上市应慎重思考。
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浙江有家著名的企业成功上市,据某记者描述,当时,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很兴奋,在一次参加人数众多的大会上,用很浓重的浙江口音高兴地说:上市好,这个钱拿来不用还的。
话语虽直率,但确实一针见血地说出了中国一些上市企业高管的心理:上市企业只知道圈钱,鲜有考虑给予投资者回报的,上市圈钱好象是白拿的。
上市带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比如企业形象的提升,有助于品牌建设,形成新的融资平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但是上市也并非没有风险,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上市应慎重思考。
上市门槛在提高
对于计划上市的企业来说,最为可怕的是上市的难度在加大。
晋江一鞋服企业老板说:“原来我们政府都是比较热衷于上市,一味的鼓励企业去上市。但上市面临一个门槛——交税,你没有交到一定的税额你怎么上市呢,那就造假喽。原来你只有五百个工人,按照正当产值,一年就做五千万,五千万不够啊,要一个亿啊,你就要交一个亿的税。有的企业就是头脑昏了,看上市公司多好多好,那它就愿意再去交五千万的税。”
“现在我们上市没有这么大的热情了,因为现在上市门槛也相对高了,就是审核严格了,因为你虽然能融一些资过来,但是你要付出的还是蛮大的。”一位企业主说。
事实上,不只有税,企业在排队上市期间,企业需改制费用、上市辅导费等十几种费用。而企业发行费用平均占募资比例也在逐渐递增。
“证券公司也要交钱,还要打广告,请明星,铺店面,结果什么都没搞起来,就已欠了一屁股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负债冲击上市无疑于快速自杀。”
投机风险很大
一些企业为冲击上市,伪造业绩,补缴税款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但是,这种投机的风险正变得越来越大。
福建省中小企业互助商会副秘书长吴金标指出:“政府要求企业加快发展,包装上市其实不见得是好事。”他说,企业急速发展致内功不足,政策变化快,碰到问题要调头则不易。
以泉州支柱产业服装为例,当地中型企业大部分纯利仅6%。该行业职业经理人阳兴分析,这类企业盘不大,又要包装上市,做大业绩则推高税收。税收要现金,库存是死钱,还要还供应商、私募的钱。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向月息6、7分的民间借贷求助,无异于饮鸩止渴。丁明权直言不讳:“都是带病上市惹的祸,二三线品牌上市像赌博。”
而泉州金融局人士告诉记者,企业之间联保互保,行情好时一荣俱荣,市场不好,就变成“连坐”。有媒体报道,浙江近年因企业联保互保导致企业经营问题时有发生。此种忽略行业系统性风险隐患的模式,致银行也在当前形势下受到拖累。
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表示,不具备上市的很完备的资格,通过各种资本运作的手段,然后短期内冲刺,实际上是一个投机,带有很大的投机心理。它为了使它的业绩短期内能够达到资本市场的上市要求,就会不择手段!它并不是一个良性运作,它的资金链,很多方面实际上是寅吃卯粮的一个结果。那么它的跑路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维护费用高昂
按照以往的模式,成功上市,也意味着安全落地。从股市中募集到的资金可以还清欠款,还可以做大品牌,重塑管理模式,但是如今开店投入越来越大,上市成本一年比一年高,上市并不意味着安全着陆。
企业上市需要支付不小的费用,包括第一次上市(IPO)的融资成本和每年的维护费用。选择不同的上市地点和板块,费用是不同的。
比如,在国内的中小企业板上市,IPO的成本大约是6%~8%,在境外IPO的成本约为10%~20%。如果某企业IPO融资1亿元,那么,第一次上市最少也要花费六七百万元。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共有99家公司在沪深两市上市,但是它们的首发发行费可以说非常贵,不少只有几千万利润的上市公司,首发上市的发行费占去净利润一大半,有的甚至超过公司的净利润。
据统计,这些公司平均IPO发行费占上一年净利润比例平均为53%,超过100%的公司有两家,它们是凯利泰和天山生物,超过80%的公司有18家公司。99家公司平均发行成本(发行费与融资金额的比值)占8.40%,超过15%的公司有万润科技和吴通通讯。
此外,每年还要支付巨额的年度维护费用。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无异于是一种经营负担。美国出台《萨班斯法案》后,上市公司每年维护费用不会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东莞某从事电子产品制造的台资企业在美国上市第一年,就因维持费用太高而主动放弃上报年报,后被摘牌。
对海外上市企业而言,不了解海外市场的监管制度也可能在无意之中造成很大损失。国内企业多数不熟悉海外资本市场游戏规则,企业自身治理结构不完善。
据统计,近年来在纽约上市的香港和内地公司受到过集体诉讼的比例已经占到11.5%,而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这一比例更是高达17.2%。企业莫名其妙地被拖入法律纠纷之中,损失的不仅仅是诉讼费和赔偿金,企业声誉也大受影响。
经营风险增大
企业上市就意味着向公众开放,在接纳社会融资的同时,将放弃作为非上市企业的一些权利,包括经营决策权和收益索取权。
上市企业的治理结构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董事会不再是最高决策机构,而是代之以股东大会。以前是几个董事关门讨论的经营决策问题,现在要交给上千个股东组成的代表大会公开表决。这就意味着信息更公开,而决策的不确定性更大。
上市公司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直接挑战着商业秘密的极限,这是对上市公司的竞争力的巨大挑战。上市绝不只是简单的“圈钱”融资,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
国内外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明,企业上市后在业绩增长方面会有更大的压力。公众股东往往对企业年度业绩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达不到期望的增长率,股东很容易“用脚投票”,造成股价波动。
中途淘汰率很高
上市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事实上,不少上市企业在中途被淘汰出局。
在纳斯达克上市,中途的淘汰率甚至高达50%。大约50%的上市公司在上市一年后回落到上市初期的股价,大约70%的公司股票在上市的第二年跌破发行价,其中80%左右的股票在上市第三年因公司破产清盘而离场。在纳斯达克OTCBB上市的70 多家中国企业,90% 以上变成了垃圾股。截至今年6 月底,股价在3 美元以上的只有7 家,股价长期在1 美元以下的有约50 家。它们几乎全部失去了再融资能力。
即使在中国,上市公司持续亏损,也会被摘牌。
目前,四季度逐渐临近,一些已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今年中报继续亏损的企业逐渐敲响退市“警钟”。据大智慧通讯社统计,全部A股中有21家上市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且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而这21家公司股东中不乏一些基金和信托机构的身影,共计涉及到11只基金、信托产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