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澜的慢连锁之路
2014-10-23王彩霞
王彩霞
名校学医,外企白领;
留美读博,投行工作;
回国创业,美中宜和。
美中宜和因为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产科医生》而名声大噪。记者曾就此求教过专业医生,他们说戏中医学专业方面出错不多,只是那么高级的医院少见。记者又求证了一番,得知剧中医院的确真实存在,并非人工搭景。
这家在专业医生眼里都很“高级”的医院就是美中宜和。胡澜,一位正当年华的秀丽女子,正是它的创始人兼CEO。
胡澜并不像某些品牌创始人那样低调得踪影难觅,而是时不时露一下面。这也许和她做投资的出身、北京市政协委员的身份有关。
美中宜和是“专为收入居前10%-15%人群服务”的私立妇儿医院,提供产前检查、分娩服务、产后休养、女性保健、儿科疾病和儿童保健等全系列服务,已接受分娩新生儿近1.5万,每月门诊量超过1.5万人次,是目前全国分娩量最大的私立妇儿医疗机构。
美中宜和投入运营8年以来,目前在北京有3家医院和1家月子中心,天津、深圳等地有2家已成立的分院和7家正在启动的分院。其中,北京禧月阁五星级月子中心,备受文体影视明星青睐,也备受各类媒体青睐。
带着敬畏之心起步
胡澜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曾在拜耳医药任职临床研究员,后赴美获得俄亥俄州立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密歇根大学MBA学位,2002年曾就职于JP摩根的投资银行部门,主要负责企业融资以及收购兼并的顾问工作。
后来因为看到国内医疗服务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最初,胡澜的计划是做一家中外合资医院,但由于政策的诸多限制而未能实现。与其他民营医院不同,胡澜想打造一个集成高端医疗服务和管理搭建的平台,最终她选了妇幼医院方向。
“妇幼是最容易破冰的领域,因为这个群体最敏感最需要关爱。”胡澜说,另一个原因是,妇产科的技术相对于心脑血管、肿瘤等领域来说更简单一些,对医生的依赖性更低,做连锁的可能性更强,更偏重医疗管理,也更适合民营医院的发展。这是胡澜为自己区别于公立医院做差异化服务所找到的战略缺口。
在国内天使投资人和创业团队的共同投资下,美中宜和2004年开始筹备。
首先横亘在眼前的是选址问题。胡澜做了一份市场调查,询问她的目标客户群最希望医院开设在哪里。答案是住宅区,而不是写字楼区。妇产科医院辐射半径很小,“拿北京来说,3公里以内最密集,5公里也属于密集区,越往外辐射度就越低。当然也有从门头沟过来的妈妈,但很少。不像肿瘤,有从其他城市过来的患者。”作为孕妇,无论是产检还是生产,首先要保证便捷和安全,交通成了必须考虑的项目。因此选址就要挑目标客户群集中、停车位充足、交通便捷的地方。除此之外,楼宇的单层面积要大、楼道要宽、小区绿化也要好。最后还得看卫生部门是否能批——很多区域在一定范围内是不能有医院的,而医疗用地则偏向于公立医院。
胡澜最后敲定的地点是北京望京地区的将台路,2006年美中宜和第一家医院开业。2006年7月8日,是胡澜永远忘不了的一天。她说,这一天好像时时都在眼前,每个场景都由她精心设计,那是她职业生涯中最具转折性的一天。
可医院前期的日子异常艰难。
胡澜记得,医院开业后第一个月的收入只有960元钱,那时候所有的人都很着急。但胡澜不想改变初衷,不想把美中宜和变成一家以赚钱为核心、市场部经理比医生话语权还高的医院。“前几年加起来亏了有几千万吧!”回想那段经历,胡澜至今仍很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
刚开业时美中宜和的医生有20多名,涵盖妇产医生、儿科医生、麻醉师、B超医生、药剂师等,全部从二甲和三甲医院全职聘用。也有一两名来自协和医院和北京妇产医院的权威专家,这几名专家在公立医院和美中宜和间来回坐诊。
医院开张后,胡澜开始寻找第一批客户。她不做广告,而是通过在社区内做公益活动来吸引客户,譬如孕妇课程培训、免费体验参观、优惠体检等;找到一些知名企业,邀请他们来参加免费的产检活动;参加医疗机构学术活动,增加业内影响力。这也是美中宜和后来每到一个新城市后找到第一批客户的保留方式。
通过活动留下来的妈妈在生完孩子后,第一次口碑传播就开始了。“这就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胡澜说。到2008年,美中宜和门诊量从2006年下半年的2163人增长为3.238万人,门诊量基本保持在每年增长1.5万人次的速度,这个速度一直维持到现在。
“2008年开始觉得顺畅了,医院步入正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了,业内也越来越多地提到我们。”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美中宜和一直处于平稳上升期。权威医生对新客户做出选择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到2010年,美中宜和将台路医院实现满负荷运营,床位和医护人员配比达到1:9左右。
成功引进投资
2010年是美中宜和转折性的一年,这一年美中宜和医疗集团成立,胡澜希望将用了4年时间沉淀下来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复制去开分院,也是这一年,具有联想集团背景的投资机构君联资本进入美中宜和。
“2008年美中宜和开始盈利时,口碑基本已经建立起来,很多投资机构找到我们,我们也有了融资需求。”胡澜说,经济效益是医院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她希望能够把扩张速度放慢,不能像连锁酒店那样迅速布点,不能急功近利,要静下心来真正去按照医疗的本质和核心做医院,这样才能真正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一直以一颗敬畏之心做医疗。”
美中宜和A轮融资,引入了君联投资、中国光大集团与航天基金。君联更能理解胡澜的理念。“君联进入后,帮助我们搭建了很多体系,包括培训、物流等等,美中宜和从一个初创型企业彻底变成了有一定规模的成长型公司。”
在胡澜决定带领美中宜和向集团化发展时,2013年11月引入B轮融资,君联投资因基金到期而退出,华平投资集团领衔投资了1亿美金,光大基金和航天基金亦跟投。B轮增资主要用于支持美中宜和的全国扩张计划。endprint
这是华平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高端医疗集团,完成这笔数额庞大的投资从前期接洽到完成仅用了一个月时间,比“平均投资周期6个月”快了很多。
华平以医疗领域投资起家,几十年来仅局限在投资和培育美国和欧洲的医疗服务机构。在中国,华平花了很多时间寻求合适的合作机构却一直没有实现。原因是国内普遍的私立医院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低于国际标准。而华平内部一个严格的要求就是在考虑医疗服务怎么赚钱之前,医疗服务水平要达到国际水准。
新医改背景下的分类医疗是未来投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熟悉医疗行业、拥有海归创业背景团队的美中宜和渐渐进入了华平的视线。最初华平对美中宜和最直观的的印象是,医院的管理、医疗环境不错,北京市场份额第一,行业地位可以肯定。
华平开始调研美中宜和,先是安排了美中宜和的医疗团队到美国中西部和东海岸,与同行学习和交流,结果美中宜和的团队跟这些国际著名的团队交流,无论是治疗理念还是护理细节,都很有共鸣,甚至很多方面做得更加细致。美国同行高度评价了美中宜和的管理体系,普遍认为美中宜和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同道者。华平很快做出了投资决定,“我们没花时间在投资的技术细节上面,就是看好美中宜和的模式。”
美中宜和医院的面积都在1万到2万平方米之间,床位数在50到60张左右,2013年,总营收突破3亿,占据北京高端产科50%以上的市场,未来几年将在上海、深圳、杭州、武汉等地开设新的分院。
“除了全国布局,我选择华平的原因是希望能够跟国际化接轨,强化美中宜和的优势。”胡澜说。投资达成后,华平帮助促成了美中宜和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合作,目前美中宜和已经派遣第一批医生赴美学习。
人才和徒弟造成的慢连锁
民营医院最大的困扰来自两方面:人才和土地。
医生的质量与数量决定着医院的扩张速度,美中宜和的医生主力军是从公立医院“跳槽”的全职医生,能够吸引并留住这样的医生,需要民营医院能够解决好他们的职称晋升等问题。胡澜坦承,公立医院对医生资源的垄断尚未打破,集团在这个问题上花了很大的心力物力。
她感慨,他们10年前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用了7年时间才有了第四第五家医院,目的是将服务模块和管理体系标准化,以便更好地规模化扩张,进而破冰人才匮乏瓶颈问题。
美中宜和开张时首先面临的就是专业人才难题。胡澜回忆,当时只能从公立医院挖现有的管理人员过来,但公立医院的管理人才却很难适应私立医院的模式。医生在考虑转型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两个顾虑:一是他们认为薪酬跟服务量有关;二是公立医院的培训教育空间更有优势,尤其可以跟大学携手合作。
胡澜决定从考核体系上做出改变。首先按照病人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打分而非业务量,这是一个吸引点;其次,美中宜和通过跟海外医疗机构合作,把人才送到海外培训。
以她的经验来看,管理人员的培训至少也需要一年时间。另外,引进新医生的入职时间也至关重要。胡澜强调,因为核心医生的培训周期在1年左右,第二梯队医生的培训周期在3个月到半年之间。人才招聘得提前一年时间做准备。
胡澜的A轮融资确保了招人时的“不差钱”。按照这样的招人逻辑,美中宜和在北京和天津都很好地解决了人才问题,同时形成了很好的口碑。
“我们内部的医生分很多层级,核心医生从业资历基本上都是20多年,最年轻的从业也有五六年了。对病情的判断、临场反应和急救能力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胡澜介绍。而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群脑子里装满了不同操作流程的人变得统一。“还有很重要的,是进行医患沟通的培训。但我们发现一群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去新院白手起家,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于是后来成立了模块专家团队。”胡澜说。这种管理方式能把复制过程中的走样控制在最小程度。
对于如何吸引名医加入,胡澜坦言,美中宜和仍在尝试中。在新城市的扩张中,美中宜和主要从三甲和二甲医院招聘那些年富力强的医生。但很多医生并不放心民营医院的质量和口碑,转向时非常犹豫和慎重。对此,美中宜和重点放在跟医生的交流上,请医生到北京医院进行观摩或者直接派一些北京名医过去。
如果说人才问题是民营医院的软实力的话,土地则是民营医院必须面对的硬约束。
胡澜已经为新院的扩张头疼了半年。去年,美中宜和妇儿医院启动了第二批次分院扩张计划,上海是目的地之一。尽管看起来上海对高端私立医院有很多利好政策,但当美中宜和去筛选地址时,经常会被告知:我们区现有的私立名额,已经批完了。美中宜和专门负责扫楼的部门已经做好了持久作战的准备。
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地租在持续不断地推高高端妇产医院的成本。胡澜认为,拥有自己的土地和物业,能够较好地稳定医院的成本结构。
好消息是深圳市率先放开土地限制,允许申请用地的民营医疗资本享受低于工业用地30%的地价。但同时,要享受土地优惠政策,民营医院则须提供不低于50%的基础医疗服务量。美中宜和深圳在建一家,还考虑再建一家。胡澜表示对深圳的新政策非常欢迎,她非常希望新设医院能建在自己的土地上,目前正与地方政府就此进行讨论。
但对于医保定价与高端医疗定价差异极大的妇产科而言,深圳市政府这一“交换”条件并不轻松。如果50%配比医保定价的基础医疗服务,民营高端医院恐怕要面对烧钱运营的窘境。
如果继续租用商业地产,不仅成本可控度不高,找到合适的物业也不易。华平执行董事方敏说,医院租赁用地很难找,需要独栋楼,至少1万平方米,有停车位。胡澜理想中的医院,应该符合“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周围社区符合定位”等要素。胡澜坦言,在目前3家运营、4家准备开业的医院中,只有天津符合这些条件,甚至连北京的选址都不算满意。
服务品质就是竞争力
胡澜一直试图找到更符合中国管理风格的经营方式。“美国私立医院的那一套很多都在中国行不通。”最关键是体制的区别。胡澜原来设想的是,一个孕妇在一个房间里能把问询、抽血、B超这些事情全解决了,但国内不行。“卫生局说取血不能在诊室,妇科医生也不能干B超医生的工作,国内工作划分得非常精细。”endprint
这会导致一个问题,孕妇往往要跑很多路才能把全套流程走完。于是胡澜引入了诊疗单元。“按照每个流程配比好放到一个集中的区域,尽量让病人在最小的半径内解决问题。这需要我们多设置几个诊疗单元来满足更多的客户。”还有,国内孕妇对顺产有很大恐惧感,如何引导她们消除恐惧,也必须被考虑进入服务流程中。这些差别会影响到最后的服务流程、标本收取、后续管理等等。
胡澜用3年的时间将医院管理划分成32个管理模块、共计1008条管理条例,每一个模块的服务,都是标准化运营。这32个模块包括妇产科、儿科、妇产科门诊、保洁、工程、供应管理等,条例则包括各个部门的服务流程,也包括出现失误应采取的备用方案。细化到保洁人员从病人住院期间到离院后做保洁的方式有什么区别,该用什么布擦什么地方,该遵循什么顺序去擦拭等等。举例来说,一个病房护士若要上岗,必须要学习136个文件才能达到标准。
这样的服务优化,自然便于连锁化的复制。在胡澜看来,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医疗的安全度,“无论遇到张三医生或者李四护士,服务质量和品质却完全是有保证的”。
胡澜希望能够专注解决公立医院难挂号、病房紧缺和不完善服务等因素。她认为这些才是民营医院的突破点。她说,投资办医的使命就是提供安全、专业、充满人文关爱的医疗服务,而关爱往往需要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来体现。
当2006年开第一家医院开诊时,美中宜和就对自己的差异化定位有了清晰的认识。“那时候妇产服务的水准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公立医院还停留在针对疾患的水准。而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产科服务模式。”
这种全新的服务具有很多特点,比如以家庭为中心,生育不是产妇一个人的事情,医院创造条件鼓励家庭整体的参与和支持;比如注重心理和生理的结合,孕产过程让孕产妇既期待又恐惧,这个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各种变化都会导致她们焦虑甚至抑郁,医院加入了人文关爱,“我们有分娩预演,在生产之前就给产妇创造一个流程,让她到医院来体验。从临产开始需要打什么样的电话,谁会接这个电话,跟她说什么,到医院以后,从哪个通道进去,如何换衣服,在哪个地方观察,最后到产房,产房什么样子,可以到产床上去坐一坐,去感受一下整个过程。”“再比如我们有分娩计划,包括询问孕妇习惯什么灯光强度、喜欢听什么音乐、要不要穿自己的衣服等等。”
美中宜和有很多互动课程,通过教具互动、场景模拟、角色扮演,让准妈妈改变认知,享受孕产过程。技术方面,美中宜和早在2006年就率先推出分娩镇痛。“那时候公立医院的分娩镇痛率还非常低,可能也就不到10%,现在在美中宜和,自然分娩的孕妇99%都会使用分娩镇痛。”胡澜说。
“差异化更重要的在于医院本身的内在品质。这种品质渗透在我们每一个员工的血液里面。”胡澜表示,32个管理模块、1008条标准打造的全新服务模式,就是美中宜和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服务不光出现在我们医院,很多同行也在开始尝试,这让我们非常欣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