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转型

2014-10-23王朝阳

金融博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存款市场化利率

王朝阳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转型是一个相伴相随的过程。无论债券、存贷款等各种产品利率的市场化,还是大、中、小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持续进行和相对长期的过程。

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改革思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至今已有18年的历史。自1996年6月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各项内容陆续推出,包括先后放开债券市场利率、银行间市场国债以及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放开境内外币贷款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试办人民币长期大额协议存款,逐步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等。可以观察到,在推出这些改革措施的同时,商业银行的转型也在同步进行,比如业务结构的日趋多元化、管理模式的日益精细化、技术手段的逐步信息化等。

时至今日,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转型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明显加快,银行盈利空间受到挤压。2012年6月和7月,人民银行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2013年7月20日,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同时还宣布,将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外部环境变化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压力。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已成为共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整体处于下降通道中,虽然中间经历了2009~2010年上半年大规模经济刺激后的反弹,但自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直至2013年底连续15个季度经济增速下滑。经济增长乏力,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显著增加,不良贷款率也在提高。银监会的数据显示,到2014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今年年初增加1024亿元,已超去年全年新增规模993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增加483亿元,虽比第一季度回落,但不良贷款上升压力依然存在;如果再考虑到关注类贷款小幅上升等因素,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滑的压力或将进一步凸显。

简单来说,企业转型是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是企业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并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作为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企业,商业银行转型也同样不能脱离这些内容,诸如发展方式、业务模式、管理方式等,都是商业银行转型调整中必须考虑的要点。这其中,有些要点的转型方向具有普适性,而另外一些要点的转型方向则由于商业银行内在条件的差异而必须进行细分。比如,对任何商业银行来说,其发展方式都应该从过去追求规模和速度、外延式的扩张转变为以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的内涵式增长,其管理方式也应该从之前的粗放式、低效率转变为精细化、集约化管理。但是,对于业务模式来说,商业银行必须从现实条件出发,在转型方向和实现路径上形成自己鲜明的特征,以差异化和个性化取胜。因为,对不同类型的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不同的。

对单家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最大机遇莫过于自主权的增加,包括业务经营、模式创新和产品定价等。举例来说,2012年6月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利率上限后,中小股份制银行大多对存款利率一浮到顶,而大型银行对存款利率的上浮幅度较小;部分银行全面上浮了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而另外一些银行则仅对短期存款利率进行上浮,这些差异所体现的正是商业银行经营上的自主性。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导向下,自主权增加必然带来更多的金融创新,因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才能提高服务水平和形成新的盈利模式。可以预见,诸如中间业务、衍生业务等在利率管制环境下不受重视或者难以大规模开展的业务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对整个银行业来说,利率市场化则有望加速差异化竞争格局的形成。多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十分突出,银行只需要做大规模和适当控制风险,就能稳赚由于利率管制形成的净息差,但利率全面放开之后这种局面将不复存在。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最大的挑战是短期风险的加剧和长期定位的调整。国际经验表明,在利率管制完全放开后,贷款利率通常是先下降再趋于稳定,存款利率则是先上升而后趋于稳定;贷款规模短期内可能出现一个增长态势,而存款则有所分化。这种规律背后的原因正是利率市场化所导致的竞争加剧,因为随着存贷利差空间缩小,商业银行只有增加贷款规模才能维持增长。我国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已经有一段时间,对商业银行来说,贷款市场不会产生大的波动,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主要来自存款利率上升和存款增速放缓。目前,国内一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一年期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相差不大,大概在4.5%左右,但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5%,显著低于理财收益率和同业拆借利率,意味着目前的管制存款利率是偏低的,因此资金成本上升所带来的风险显而易见。利率市场化加剧商业银行风险不仅体现在存贷利差缩小和盈利空间的收窄上,更多还体现为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市场利率波动频率和幅度进一步提高,利率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利率水平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进一步增加,从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大大提高。在全新的环境下,各家银行如何明确自身定位并形成独有的特色,如何做到成功转型,就变得异常重要。

就业务模式和发展定位而言,商业银行转型方向可以根据其规模进行一个大致的区分。大型商业银行转型的目标是优化结构、综合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因为对大型银行来说,其业务规模足够大,国际化发展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未来转型的重心在于促使其业务结构、收入结构、风险结构、期限结构更加合理化,通过综合开展国际、国内各类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和相关金融标准的制定,为提升自身竞争力乃至中国金融话语权而努力。相比之下,中小银行受到规模偏小、资本偏弱、渠道偏窄等因素制约,其目标应该是细化市场定位和打造专业特色。中型银行应重点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稳步调整业务结构,打造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小型银行应立足本地,聚焦小微企业,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优势,精心培育自己的业务特色和管理模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无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还是商业银行的转型,都需要与之配套的监管改革和制度体系。一方面,鉴于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短期风险的加剧,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都需要积极筹备并适时推出。因为银行具有很明显的准公共属性,一旦出现破产和挤兑,其引发的风险传染可能威胁整个金融系统。国际上,关于这两项制度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经验可资借鉴。另一方面,为鼓励银行拓展业务范围以适应市场化的利率,监管政策也有必要适时调整,包括再融资、产品创新、资本监管等政策都存在进一步放宽的空间,特别是基于银行差异化特征的差异化监管框架,应该及早准备并择机实施。总之,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只靴子才能平稳落地,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最后1公里路程才能步履坚定。(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endprint

猜你喜欢

存款市场化利率
追回挪走的存款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生命的存款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