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改革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2014-10-23黄金老
黄金老
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随后中国银行业也进入全球三甲阵营。2014年全球10大银行中,中国占据4席;全球100家大银行中,中国占据15席。中国创造了世界级的大银行。面对当下国际国内经济金融领域的新情况,中国体量巨大的银行业需要进一步思索如何深入前行。
挑战和疑惑
目前对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四个方面:国内经济减速带来了不良资产防控压力的增大;存款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利差收窄,风险陡增;监管强化,银行业资产增速下降,低于M2增速,成本上升;债券市场的大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资金脱媒,动摇了银行中介的地位。
对银行业来讲,更为根本的挑战是国民储蓄率的下降。中国一直是高储蓄国家,很高的储蓄率支撑了很高的投资,银行业是中间的中介。从2011年开始至今,即便加入理财分流的因素,依然是存款增长率低于贷款增长率。
最近几年银行净利润增速在下降,2011年净利润增速是36.3%,2012年是18.9%,2013年是14.5%,资本市场也看淡银行业。目前,中国16家上市银行中15家的市净率低于1倍。虽然这里有很多原因,但这至少表明了人们对银行业的怀疑。
回归实体经济之难
银行业本身的很多工作也属于实体经济,银行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从2010年开始银监会严格执行“受托支付”律令,使得银行融资不大可能走向虚拟经济,应该说银行融资的第一手资金基本上都在实体经济之内,但企业借了钱以后,第二手、第三手资金流向哪里,银行是很难把控的。银行融资基本上没有脱离实体经济。但中国目前的问题是社会融资“脱实就虚”,在社会投融资上,银行作为的空间是很有限的。
银行业进一步回归实体经济,挑战不少。目前企业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统计显示,截止到去年年末,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65%。产业结构决定信贷结构,经济有自身规律,这个行业创造的GDP有多大,它所分得的贷款比例就相应有多高。大部分行业是比较接近的,如建筑业的产值占GDP的5.7%,建筑业的贷款余额比例是4.6%。农业、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的GDP占比或贷款占比有偏低或偏高情况。一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信贷结构,很难通过信贷调整来优化产业结构。
回归风险管理的本原
在这方面,首先是要回归股改以来所建立的信贷规则,坚守信贷文化。有四个信贷文化要坚持,一是信贷决策的制衡,有些同业搞的平行作业要回到决策制衡。二是重视第一还款来源。三是对资金流向的监控。四是全过程的贷后管理。
其次是要抑制风险偏好的上升。受业绩推动影响,银行业这些年的风险偏好是上升的,银行需要竞争。但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强抵押不能丢。中国银行业贷款有60%以上是中长期贷款,它要求有抵押物,这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一样。50万元、100万元以下可以做信用贷款,过了这个线去做纯信用贷款是有挑战的。
再次是下决心提升三位一体审贷程序中的专业性含量。我们在贷款审查的时候更多的是把政策的“合规”作为主要的风险审查点,而更核心方面,比如行业前景、企业的盈利模式等往往被忽视了。目前银行业不良资产路线图和1997~2001年时的情况大体一致。那时外贸业出现不良,然后到运输,到仓储,到港口。今天仍如此。今天是批发、零售业不良资产最多,再到制造业,再到资源行业,和那个时代也是一样的。这说明中国产业结构这么多年没有大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也非常有限。
见树木,更要见森林,银行业对具体项目、具体企业看得比较多一些,但是对行业是不是有深入了解?可能了解市场里的小商户,但对这个市场了解有多少?可能对某个集团企业有了解,但关联企业呢?还有对每一个区域的判断,对某一类产品的判断,如果对这些银行业贷款里面的“森林”把握不好,在具体项目上做得再好都会归于失败。大数据的技术给了厘清业务关联,上下游联动的机会,要对“森林”有认识。
回归理性的业绩增长
中国过去的GDP增长率是9%~10%,那个时候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是20%~30%,甚至于40%。今天GDP增长率是7%~7.5%的样子,各银行也要下调业绩增长,要把“规模优先”换为“价值优先”,要关注股东的真实回报。银行业应该停止业绩竞赛。正如韦尔奇所说,“生意人要做的是远离激烈的争斗,投入你真正可以制胜的利基所在。”
回归产权多元化改革和
治理机制优化本位
2003年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主线是产权多元化加公司治理这样一条主线,这些年银行业的效益不错,可能这个主线就会偏离,特别是在产权改革上。所以,现在银行业里面国家股占的股权比例超过50%,在五大行中可能将近70%,但是国家股在制造业上市公司占比仅有0.7%,在A股中间只有0.15%,这表明银行业的产权改革滞后于整个中国经济的产权改革。所以产权改革这条主线不要偏离,不能停顿。
去年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对国有企业提出的改革措施适用于银行业。《决定》里面第六条提到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决定》里第八条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决定》里第七条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这些都是适合于银行业。
银行产权改革的总思路,对银行业来讲还是要大幅降低国家股,同时大幅提升法人股,形成由财政,法人(国有、民营、外资),机构投资者(基金和PE)以及个人均衡型的持股结构。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特别是在董事会的治理。关于董事会的治理,怎么减少股权董事,怎么选好独立董事,怎么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在银行内部组织架构上怎么搞矩阵式管理,怎么提升内部管理的量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都是今天我们内部精细化管理所应该做的事。(作者为华夏银行副行长)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