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际解磷菌的鉴定
2014-10-23李丽丽郎敬杨洪一邰飞飞来永才
李丽丽+郎敬+杨洪一+邰飞飞+来永才
摘要:利用PVK平板,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出8株解磷菌。培养分析结果显示,这8株解磷菌的溶磷圈均较大。其中,海伦Ⅲ号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余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北安Ⅰ号为链球菌,海伦Ⅱ号、海伦Ⅲ号为球菌,海伦Ⅳ号、北安Ⅲ号为杆菌。基于细菌核糖体16S rDNA序列对北安Ⅲ号菌株进行鉴定,结合形态特征确认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经研究发现该菌株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可进一步开发为生物磷肥。
关键词:解磷菌;溶磷圈;16S rDNA;大豆;生物磷肥
中图分类号:S15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363-03
土壤中存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够将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形态,这些微生物被称为解磷菌,以细菌为主[1]。将解磷菌作为肥料施入土壤,通过其生长代谢可以在作物根际形成一个磷供应较充分的微区,从而改善作物磷元素的供应,增加作物磷素吸收量,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还可以增进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抗病和抗旱能力[2]。因此,解磷菌的筛选及鉴定是当前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2],目前报道的具有解磷作用的细菌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固氮菌属(Azotobacte)、根瘤菌属(Bradxrkizobium)、硫杆菌属(Thiobacillus)、肠细菌属(Enterbacter)、微球菌属(Microeoccus)、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色杆菌属(Clromobacterium)、产碱菌属(Alcaligenes)、节细菌属(Arthrobacte)、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等[3]。解磷微生物在我国应用较早,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发展不快,应用还不普遍。筛选高效微生物肥料菌株手段单一、菌种种类少是影响微生物肥料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有必要对土壤中的解磷菌进行大规模筛选,并进行系统鉴定,丰富菌种资源,但土壤中的细菌种类极为丰富,通过常规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法难以进行有效的鉴定。笔者所在的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获得了8株解磷菌,本研究对这些分离到的解磷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及分子鉴定,为丰富解磷微生物菌种资源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染色及显微观察
利用革兰氏染色法[4]对筛选到的高效解磷菌进行染色,将菌液涂布于载玻片上,干燥,固定,结晶紫初染1 min,水洗至无色;碘液媒染1 min,水洗至无色;95%乙醇脱色30 s,水洗至无色;最后沙黄复染1 min,水洗至无色,干燥,镜检。
1.2 细菌总DNA的提取
接种菌株置于LB液体培养基中,于130 r/min下振荡,37 ℃过夜培养。取1.5 mL新鲜菌液于EP管中,于 4 000 r/min 下离心30 s,弃上清,收集菌体;加100 μg/mL 溶菌酶50 μL,于37 ℃下处理1 h辅助裂解;加入预热的CTAB溶液500 μL,充分混合,于65 ℃水浴30 min,混匀;冷却后,加入等体积的三氯甲烷/异戊醇(24 ∶1)抽提,颠倒充分混合,10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三氯甲烷/异戊醇(24 ∶1),轻轻颠倒混匀,10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30 min,8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用70%乙醇洗涤沉淀2次;在超净工作台上风干DNA,溶于20 μL去离子水中。
1.3 PCR扩增
利用细菌核糖体16S rDNA通用引物27F/1492R[5]进行PCR反应,其反应体系20 μL,包括10×PCR Buffer 2.0 μL、dNTP mix 1.6 μL、25 μmol/mL引物27F/1492R各0.4 μL、Taq DNA 聚合酶 1 U、模板DNA 1 μL,去离子水补足至 20 μL。PCR 反应条件为:94 ℃ 4 min;94 ℃ 30 s,52 ℃30 s,72 ℃ 1.5 min,30 次循环;72 ℃ 7 min;4 ℃保温。
1.4 回收及测序
利用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对PCR产物进行回收纯化,将纯化产物送至大连宝生物公司进行测序。利用BLAST工具在GenBank中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分析[6]。经过NCBI比对后下载相关菌株的细菌核糖体16S rDNA序列,所得序列用Clustal X 1.81程序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经手工校正;然后用软件MEGA 3.1构建系统发育树。
2 结果与分析
利用PVK平板,从大豆根际土壤中筛选出8株解磷菌,并将这8株解磷菌接种在固体LB培养基上,37 ℃恒温培养条件下菌株的溶磷圈均较大,菌落边缘呈规则的圆形,表面光滑,中心突起,分别编号为北安Ⅰ、北安Ⅱ、北安Ⅲ、北安Ⅳ、海伦Ⅰ、海伦Ⅱ、海伦Ⅲ、海伦Ⅳ(部分菌株菌落形态见图1至图4)。由于培养基中加入了溴酚蓝,菌落吸附了染料呈蓝色,但一些菌株具有降解溴酚蓝的能力,如菌株海伦Ⅱ号(图4),蓝色较淡。
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海伦Ⅲ号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余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可有效观察到菌株的形态(部分菌株形态见图5至图10),其中北安Ⅰ号为链球菌,海伦Ⅱ号、海伦Ⅲ号为球菌,海伦Ⅳ号、北安Ⅲ号为杆菌。
3 结论
利用PVK平板对解磷菌进行分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7],一些菌株(如芽孢杆菌属)在其生长过程中可产酸,将培养基中的磷酸钙溶解产生溶磷圈,通过分析溶磷圈的大小可对微生物的溶磷能力进行初步估测。本研究中的菌株皆产生了较大的溶磷圈,说明它们可能具有较强的溶磷潜力。本研究获得的解磷菌既有球菌,又有杆菌,但已有研究中分离及初步应用的解磷菌主要是杆菌,因而本研究重点选择了一种杆菌——北安Ⅲ号进行细菌核糖体16S rDNA序列鉴定。结合形态学特点及细菌核糖体16S rDNA序列,确定该菌为巨大芽孢杆菌。该菌是土壤中的重要菌群,对农作物无害,且可能具有一些有益生物学作用,因而该菌株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可进一步开发为生物磷肥。
参考文献:
[1]李晓婷. 解磷细菌K3的GFP标记与在土壤中定殖及对玉米生长效应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1-5.
[2]Gyaneshwar P,Naresh K G,Parekh L J,et al. Rol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improving P nutrition of plants[J]. Plant and Soil,2002,245:83-93.
[3]Rodríguez H,Fraga R.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and their role in plant growth promotion[J]. Biotechnology Advances,1999,17:319-339.
[4]万翠番,章昭琳,王报贵,等. 高黏附力双歧杆菌的筛选与鉴定[J]. 中国乳品工业,2012(5):13-15.
[5]Moreno C,Romero J,Romilio T E. Polymorphism in repeated 16S rRNA genes is a common property of type strains and environmental isolates of the genus Vibrio[J]. Microbiology,2002,148:1233-1239.
[6]Altschul S F,Madden TL,Chffer A A,et al. Gapped BLAST and PSI-BLAST:a new generation of protein database search programs[J]. Nucleic Acids Res,1997,25(17):3389-3402.
[7]Kucey R M N,Janzen H H,Legett M E. Microbially mediated increases in plant available phosphorus[J]. Advances in Agronomy,1989,42:199-228.endprint
摘要:利用PVK平板,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出8株解磷菌。培养分析结果显示,这8株解磷菌的溶磷圈均较大。其中,海伦Ⅲ号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余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北安Ⅰ号为链球菌,海伦Ⅱ号、海伦Ⅲ号为球菌,海伦Ⅳ号、北安Ⅲ号为杆菌。基于细菌核糖体16S rDNA序列对北安Ⅲ号菌株进行鉴定,结合形态特征确认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经研究发现该菌株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可进一步开发为生物磷肥。
关键词:解磷菌;溶磷圈;16S rDNA;大豆;生物磷肥
中图分类号:S15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363-03
土壤中存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够将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形态,这些微生物被称为解磷菌,以细菌为主[1]。将解磷菌作为肥料施入土壤,通过其生长代谢可以在作物根际形成一个磷供应较充分的微区,从而改善作物磷元素的供应,增加作物磷素吸收量,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还可以增进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抗病和抗旱能力[2]。因此,解磷菌的筛选及鉴定是当前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2],目前报道的具有解磷作用的细菌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固氮菌属(Azotobacte)、根瘤菌属(Bradxrkizobium)、硫杆菌属(Thiobacillus)、肠细菌属(Enterbacter)、微球菌属(Microeoccus)、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色杆菌属(Clromobacterium)、产碱菌属(Alcaligenes)、节细菌属(Arthrobacte)、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等[3]。解磷微生物在我国应用较早,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发展不快,应用还不普遍。筛选高效微生物肥料菌株手段单一、菌种种类少是影响微生物肥料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有必要对土壤中的解磷菌进行大规模筛选,并进行系统鉴定,丰富菌种资源,但土壤中的细菌种类极为丰富,通过常规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法难以进行有效的鉴定。笔者所在的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获得了8株解磷菌,本研究对这些分离到的解磷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及分子鉴定,为丰富解磷微生物菌种资源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染色及显微观察
利用革兰氏染色法[4]对筛选到的高效解磷菌进行染色,将菌液涂布于载玻片上,干燥,固定,结晶紫初染1 min,水洗至无色;碘液媒染1 min,水洗至无色;95%乙醇脱色30 s,水洗至无色;最后沙黄复染1 min,水洗至无色,干燥,镜检。
1.2 细菌总DNA的提取
接种菌株置于LB液体培养基中,于130 r/min下振荡,37 ℃过夜培养。取1.5 mL新鲜菌液于EP管中,于 4 000 r/min 下离心30 s,弃上清,收集菌体;加100 μg/mL 溶菌酶50 μL,于37 ℃下处理1 h辅助裂解;加入预热的CTAB溶液500 μL,充分混合,于65 ℃水浴30 min,混匀;冷却后,加入等体积的三氯甲烷/异戊醇(24 ∶1)抽提,颠倒充分混合,10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三氯甲烷/异戊醇(24 ∶1),轻轻颠倒混匀,10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30 min,8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用70%乙醇洗涤沉淀2次;在超净工作台上风干DNA,溶于20 μL去离子水中。
1.3 PCR扩增
利用细菌核糖体16S rDNA通用引物27F/1492R[5]进行PCR反应,其反应体系20 μL,包括10×PCR Buffer 2.0 μL、dNTP mix 1.6 μL、25 μmol/mL引物27F/1492R各0.4 μL、Taq DNA 聚合酶 1 U、模板DNA 1 μL,去离子水补足至 20 μL。PCR 反应条件为:94 ℃ 4 min;94 ℃ 30 s,52 ℃30 s,72 ℃ 1.5 min,30 次循环;72 ℃ 7 min;4 ℃保温。
1.4 回收及测序
利用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对PCR产物进行回收纯化,将纯化产物送至大连宝生物公司进行测序。利用BLAST工具在GenBank中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分析[6]。经过NCBI比对后下载相关菌株的细菌核糖体16S rDNA序列,所得序列用Clustal X 1.81程序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经手工校正;然后用软件MEGA 3.1构建系统发育树。
2 结果与分析
利用PVK平板,从大豆根际土壤中筛选出8株解磷菌,并将这8株解磷菌接种在固体LB培养基上,37 ℃恒温培养条件下菌株的溶磷圈均较大,菌落边缘呈规则的圆形,表面光滑,中心突起,分别编号为北安Ⅰ、北安Ⅱ、北安Ⅲ、北安Ⅳ、海伦Ⅰ、海伦Ⅱ、海伦Ⅲ、海伦Ⅳ(部分菌株菌落形态见图1至图4)。由于培养基中加入了溴酚蓝,菌落吸附了染料呈蓝色,但一些菌株具有降解溴酚蓝的能力,如菌株海伦Ⅱ号(图4),蓝色较淡。
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海伦Ⅲ号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余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可有效观察到菌株的形态(部分菌株形态见图5至图10),其中北安Ⅰ号为链球菌,海伦Ⅱ号、海伦Ⅲ号为球菌,海伦Ⅳ号、北安Ⅲ号为杆菌。
3 结论
利用PVK平板对解磷菌进行分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7],一些菌株(如芽孢杆菌属)在其生长过程中可产酸,将培养基中的磷酸钙溶解产生溶磷圈,通过分析溶磷圈的大小可对微生物的溶磷能力进行初步估测。本研究中的菌株皆产生了较大的溶磷圈,说明它们可能具有较强的溶磷潜力。本研究获得的解磷菌既有球菌,又有杆菌,但已有研究中分离及初步应用的解磷菌主要是杆菌,因而本研究重点选择了一种杆菌——北安Ⅲ号进行细菌核糖体16S rDNA序列鉴定。结合形态学特点及细菌核糖体16S rDNA序列,确定该菌为巨大芽孢杆菌。该菌是土壤中的重要菌群,对农作物无害,且可能具有一些有益生物学作用,因而该菌株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可进一步开发为生物磷肥。
参考文献:
[1]李晓婷. 解磷细菌K3的GFP标记与在土壤中定殖及对玉米生长效应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1-5.
[2]Gyaneshwar P,Naresh K G,Parekh L J,et al. Rol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improving P nutrition of plants[J]. Plant and Soil,2002,245:83-93.
[3]Rodríguez H,Fraga R.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and their role in plant growth promotion[J]. Biotechnology Advances,1999,17:319-339.
[4]万翠番,章昭琳,王报贵,等. 高黏附力双歧杆菌的筛选与鉴定[J]. 中国乳品工业,2012(5):13-15.
[5]Moreno C,Romero J,Romilio T E. Polymorphism in repeated 16S rRNA genes is a common property of type strains and environmental isolates of the genus Vibrio[J]. Microbiology,2002,148:1233-1239.
[6]Altschul S F,Madden TL,Chffer A A,et al. Gapped BLAST and PSI-BLAST:a new generation of protein database search programs[J]. Nucleic Acids Res,1997,25(17):3389-3402.
[7]Kucey R M N,Janzen H H,Legett M E. Microbially mediated increases in plant available phosphorus[J]. Advances in Agronomy,1989,42:199-228.endprint
摘要:利用PVK平板,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出8株解磷菌。培养分析结果显示,这8株解磷菌的溶磷圈均较大。其中,海伦Ⅲ号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余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北安Ⅰ号为链球菌,海伦Ⅱ号、海伦Ⅲ号为球菌,海伦Ⅳ号、北安Ⅲ号为杆菌。基于细菌核糖体16S rDNA序列对北安Ⅲ号菌株进行鉴定,结合形态特征确认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经研究发现该菌株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可进一步开发为生物磷肥。
关键词:解磷菌;溶磷圈;16S rDNA;大豆;生物磷肥
中图分类号:S15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363-03
土壤中存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够将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形态,这些微生物被称为解磷菌,以细菌为主[1]。将解磷菌作为肥料施入土壤,通过其生长代谢可以在作物根际形成一个磷供应较充分的微区,从而改善作物磷元素的供应,增加作物磷素吸收量,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还可以增进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抗病和抗旱能力[2]。因此,解磷菌的筛选及鉴定是当前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2],目前报道的具有解磷作用的细菌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固氮菌属(Azotobacte)、根瘤菌属(Bradxrkizobium)、硫杆菌属(Thiobacillus)、肠细菌属(Enterbacter)、微球菌属(Microeoccus)、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色杆菌属(Clromobacterium)、产碱菌属(Alcaligenes)、节细菌属(Arthrobacte)、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等[3]。解磷微生物在我国应用较早,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发展不快,应用还不普遍。筛选高效微生物肥料菌株手段单一、菌种种类少是影响微生物肥料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有必要对土壤中的解磷菌进行大规模筛选,并进行系统鉴定,丰富菌种资源,但土壤中的细菌种类极为丰富,通过常规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法难以进行有效的鉴定。笔者所在的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获得了8株解磷菌,本研究对这些分离到的解磷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及分子鉴定,为丰富解磷微生物菌种资源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染色及显微观察
利用革兰氏染色法[4]对筛选到的高效解磷菌进行染色,将菌液涂布于载玻片上,干燥,固定,结晶紫初染1 min,水洗至无色;碘液媒染1 min,水洗至无色;95%乙醇脱色30 s,水洗至无色;最后沙黄复染1 min,水洗至无色,干燥,镜检。
1.2 细菌总DNA的提取
接种菌株置于LB液体培养基中,于130 r/min下振荡,37 ℃过夜培养。取1.5 mL新鲜菌液于EP管中,于 4 000 r/min 下离心30 s,弃上清,收集菌体;加100 μg/mL 溶菌酶50 μL,于37 ℃下处理1 h辅助裂解;加入预热的CTAB溶液500 μL,充分混合,于65 ℃水浴30 min,混匀;冷却后,加入等体积的三氯甲烷/异戊醇(24 ∶1)抽提,颠倒充分混合,10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三氯甲烷/异戊醇(24 ∶1),轻轻颠倒混匀,10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30 min,8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用70%乙醇洗涤沉淀2次;在超净工作台上风干DNA,溶于20 μL去离子水中。
1.3 PCR扩增
利用细菌核糖体16S rDNA通用引物27F/1492R[5]进行PCR反应,其反应体系20 μL,包括10×PCR Buffer 2.0 μL、dNTP mix 1.6 μL、25 μmol/mL引物27F/1492R各0.4 μL、Taq DNA 聚合酶 1 U、模板DNA 1 μL,去离子水补足至 20 μL。PCR 反应条件为:94 ℃ 4 min;94 ℃ 30 s,52 ℃30 s,72 ℃ 1.5 min,30 次循环;72 ℃ 7 min;4 ℃保温。
1.4 回收及测序
利用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对PCR产物进行回收纯化,将纯化产物送至大连宝生物公司进行测序。利用BLAST工具在GenBank中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分析[6]。经过NCBI比对后下载相关菌株的细菌核糖体16S rDNA序列,所得序列用Clustal X 1.81程序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经手工校正;然后用软件MEGA 3.1构建系统发育树。
2 结果与分析
利用PVK平板,从大豆根际土壤中筛选出8株解磷菌,并将这8株解磷菌接种在固体LB培养基上,37 ℃恒温培养条件下菌株的溶磷圈均较大,菌落边缘呈规则的圆形,表面光滑,中心突起,分别编号为北安Ⅰ、北安Ⅱ、北安Ⅲ、北安Ⅳ、海伦Ⅰ、海伦Ⅱ、海伦Ⅲ、海伦Ⅳ(部分菌株菌落形态见图1至图4)。由于培养基中加入了溴酚蓝,菌落吸附了染料呈蓝色,但一些菌株具有降解溴酚蓝的能力,如菌株海伦Ⅱ号(图4),蓝色较淡。
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海伦Ⅲ号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余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可有效观察到菌株的形态(部分菌株形态见图5至图10),其中北安Ⅰ号为链球菌,海伦Ⅱ号、海伦Ⅲ号为球菌,海伦Ⅳ号、北安Ⅲ号为杆菌。
3 结论
利用PVK平板对解磷菌进行分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7],一些菌株(如芽孢杆菌属)在其生长过程中可产酸,将培养基中的磷酸钙溶解产生溶磷圈,通过分析溶磷圈的大小可对微生物的溶磷能力进行初步估测。本研究中的菌株皆产生了较大的溶磷圈,说明它们可能具有较强的溶磷潜力。本研究获得的解磷菌既有球菌,又有杆菌,但已有研究中分离及初步应用的解磷菌主要是杆菌,因而本研究重点选择了一种杆菌——北安Ⅲ号进行细菌核糖体16S rDNA序列鉴定。结合形态学特点及细菌核糖体16S rDNA序列,确定该菌为巨大芽孢杆菌。该菌是土壤中的重要菌群,对农作物无害,且可能具有一些有益生物学作用,因而该菌株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可进一步开发为生物磷肥。
参考文献:
[1]李晓婷. 解磷细菌K3的GFP标记与在土壤中定殖及对玉米生长效应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1-5.
[2]Gyaneshwar P,Naresh K G,Parekh L J,et al. Rol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improving P nutrition of plants[J]. Plant and Soil,2002,245:83-93.
[3]Rodríguez H,Fraga R.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and their role in plant growth promotion[J]. Biotechnology Advances,1999,17:319-339.
[4]万翠番,章昭琳,王报贵,等. 高黏附力双歧杆菌的筛选与鉴定[J]. 中国乳品工业,2012(5):13-15.
[5]Moreno C,Romero J,Romilio T E. Polymorphism in repeated 16S rRNA genes is a common property of type strains and environmental isolates of the genus Vibrio[J]. Microbiology,2002,148:1233-1239.
[6]Altschul S F,Madden TL,Chffer A A,et al. Gapped BLAST and PSI-BLAST:a new generation of protein database search programs[J]. Nucleic Acids Res,1997,25(17):3389-3402.
[7]Kucey R M N,Janzen H H,Legett M E. Microbially mediated increases in plant available phosphorus[J]. Advances in Agronomy,1989,42:199-2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