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陵区菌渣还田对稻田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

2014-10-23潘明安黄仁军袁天泽沈远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丘陵区菌渣

潘明安+黄仁军+袁天泽+沈远明

摘要:采用菌渣与化肥配施的方法,研究丘陵区菌渣还田对稻田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生育期的推进,稻田土壤的pH值呈“先上升后有所降低”的趋势。土壤pH值随菌渣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灌浆期在化肥50%+菌渣100%时,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化肥用量一致的情况下,随菌渣用量的增加,大部分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灌浆期在无菌渣的条件下,土壤全氮含量随化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单施化肥能促进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素。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有些不同。稻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变化主要受磷素易移动性和菌渣与化肥配施的互作效应影响,在当地化肥用量为50%时,施用大量菌渣会促进土壤对速效磷的释放;而在化肥用量为100%时,随着菌渣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却没有相应地增加反而先升高后降低了。

关键词:菌渣;丘陵区;稻田土壤;氮;磷

中图分类号:S153.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343-02

菌渣是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菌渣的数量急剧增加,据我国食用菌协会的统计,2008年食用菌产量为1 830万t,菌渣为4 570万t。由于对菌渣相关技术研究的滞后,菌渣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往往被随地丢弃或燃烧,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菌渣还易发霉变质,造成对土地和水源污染,霉菌孢子随风到处乱飘,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据研究,菌渣含有众多可利用的如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1]。此外,土壤中添加食用菌菌渣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团粒结构[2-3],并能提高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和pH值[4-6]。因此,将菌渣还田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提升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地生产能力。目前,关于菌渣还田的研究较多,但针对丘陵区菌渣在还田过程中对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还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菌渣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菌渣与化肥配施比例处理,研究菌渣还田后对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从而揭示菌渣还田提升稻田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菌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3年3—9月在重庆市万州区高峰镇马岭村大田(30°43′44″~ 30°43′ 55″N,108°19′15″~108°19′52″E)上进行。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天气温和,无霜期长,境内多年平均气温 17.7 ℃,平均降水量1 243 mm,平均海拔475 m,属于典型的丘陵区。

试验地为单季稻种植方式。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为:pH值7.05,全氮含量2.08 g/kg,碱解氮含量162 mg/kg,速效磷含量3.8 mg/kg。供试菌渣为2012年3月收获的平菇废菌渣,菌渣含水量为65.2%,pH值为7.4,主要成分为:有机碳含量57 g/kg、氮含量29.5 g/kg、磷含量0.29 g/kg。供试水稻品种为深两优,2013年3月19日播种,5月4日移栽,8月30日收获。

1.2 试验设计

设3个菌渣还田水平、3个化肥施用水平,采用2因素完全试验设计方案,共9个处理。菌渣还田量(干质量)分别为0、7 500、15 000 kg/hm2,相对用量记为0(对照)、50%、100%;化肥用量分别为当地习惯施肥量的0、50%、100%,其中100%施肥方案为:尿素(含N 46%)300 kg/hm2、碳酸氢铵300 kg/hm2、磷肥用过磷酸钙(含P2O514%)375 kg/hm2,肥料一次性施入,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27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8 m2,小区施肥量见表1,其他田间管理按照常规栽培技术要求进行。

进土壤对速效磷的释放;而在化肥100%条件下,随着菌渣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3 结论

随着水稻生育期进行,稻田土壤pH值呈先上升后有所降低的趋势。土壤pH值先上升主要与施用肥料有关;土壤pH值随菌渣用量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说明施用菌渣能提高土壤pH值。部分稻田土壤全氮含量整体呈增高的趋势,在灌浆期化肥50%+菌渣100%时,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化肥用量一致的情况下,随菌渣用量的增加,大部分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增加,说明土壤全氮含量与菌渣用量呈正相关关系;在灌浆期菌渣用量为0时,土壤全氮含量随化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表明单施化肥能促进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素。稻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且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及灌浆后期变化情况不一致,这主要受到磷素易移动和菌渣与化肥配施的互作效应的影响。在当地化肥用量减半时,菌渣大量的施用能促进土壤对速效磷的释放;而在化肥过量使用时,随着菌渣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却没有相应地增加反而先升高后降低了。

参考文献:

[1]马嘉伟,黄其颖,程礼泽,等. 菌渣化肥配施对红壤养分动态变化及水稻生长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2013,25(1):147-151.

[2]卫智涛,周国英,胡清秀. 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J]. 中国食用菌,2010,29(5):3-6,11.

[3]李学梅. 食用菌菌渣的开发利用[J]. 河南农业科学,2003(5):40-42.

[4]陈庆榆,黄守程,姚 政. 蚯蚓和食用菌废渣对土壤的综合改良作用[J]. 中国林副特产,2008(4):24-25.

[5]陈世昌,常介田,吴文祥,等. 菌渣还田对梨园土壤性状及梨果品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2,26(5):821-827.

[6]赵志白,刘美菊,季光孟,等. 单季稻施用食用菌废菌棒的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2010(4):801-802.

[7]周细红,曾清如,蒋朝辉,等. 尿素施用对土壤pH值和模拟温室箱内NH3和NO2浓度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4,35(3):374-376.

[8]温广蝉,叶正钱,王旭东,等. 菌渣还田对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2,26(3):82-86.endprint

摘要:采用菌渣与化肥配施的方法,研究丘陵区菌渣还田对稻田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生育期的推进,稻田土壤的pH值呈“先上升后有所降低”的趋势。土壤pH值随菌渣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灌浆期在化肥50%+菌渣100%时,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化肥用量一致的情况下,随菌渣用量的增加,大部分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灌浆期在无菌渣的条件下,土壤全氮含量随化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单施化肥能促进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素。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有些不同。稻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变化主要受磷素易移动性和菌渣与化肥配施的互作效应影响,在当地化肥用量为50%时,施用大量菌渣会促进土壤对速效磷的释放;而在化肥用量为100%时,随着菌渣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却没有相应地增加反而先升高后降低了。

关键词:菌渣;丘陵区;稻田土壤;氮;磷

中图分类号:S153.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343-02

菌渣是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菌渣的数量急剧增加,据我国食用菌协会的统计,2008年食用菌产量为1 830万t,菌渣为4 570万t。由于对菌渣相关技术研究的滞后,菌渣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往往被随地丢弃或燃烧,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菌渣还易发霉变质,造成对土地和水源污染,霉菌孢子随风到处乱飘,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据研究,菌渣含有众多可利用的如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1]。此外,土壤中添加食用菌菌渣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团粒结构[2-3],并能提高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和pH值[4-6]。因此,将菌渣还田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提升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地生产能力。目前,关于菌渣还田的研究较多,但针对丘陵区菌渣在还田过程中对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还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菌渣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菌渣与化肥配施比例处理,研究菌渣还田后对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从而揭示菌渣还田提升稻田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菌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3年3—9月在重庆市万州区高峰镇马岭村大田(30°43′44″~ 30°43′ 55″N,108°19′15″~108°19′52″E)上进行。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天气温和,无霜期长,境内多年平均气温 17.7 ℃,平均降水量1 243 mm,平均海拔475 m,属于典型的丘陵区。

试验地为单季稻种植方式。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为:pH值7.05,全氮含量2.08 g/kg,碱解氮含量162 mg/kg,速效磷含量3.8 mg/kg。供试菌渣为2012年3月收获的平菇废菌渣,菌渣含水量为65.2%,pH值为7.4,主要成分为:有机碳含量57 g/kg、氮含量29.5 g/kg、磷含量0.29 g/kg。供试水稻品种为深两优,2013年3月19日播种,5月4日移栽,8月30日收获。

1.2 试验设计

设3个菌渣还田水平、3个化肥施用水平,采用2因素完全试验设计方案,共9个处理。菌渣还田量(干质量)分别为0、7 500、15 000 kg/hm2,相对用量记为0(对照)、50%、100%;化肥用量分别为当地习惯施肥量的0、50%、100%,其中100%施肥方案为:尿素(含N 46%)300 kg/hm2、碳酸氢铵300 kg/hm2、磷肥用过磷酸钙(含P2O514%)375 kg/hm2,肥料一次性施入,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27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8 m2,小区施肥量见表1,其他田间管理按照常规栽培技术要求进行。

进土壤对速效磷的释放;而在化肥100%条件下,随着菌渣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3 结论

随着水稻生育期进行,稻田土壤pH值呈先上升后有所降低的趋势。土壤pH值先上升主要与施用肥料有关;土壤pH值随菌渣用量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说明施用菌渣能提高土壤pH值。部分稻田土壤全氮含量整体呈增高的趋势,在灌浆期化肥50%+菌渣100%时,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化肥用量一致的情况下,随菌渣用量的增加,大部分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增加,说明土壤全氮含量与菌渣用量呈正相关关系;在灌浆期菌渣用量为0时,土壤全氮含量随化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表明单施化肥能促进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素。稻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且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及灌浆后期变化情况不一致,这主要受到磷素易移动和菌渣与化肥配施的互作效应的影响。在当地化肥用量减半时,菌渣大量的施用能促进土壤对速效磷的释放;而在化肥过量使用时,随着菌渣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却没有相应地增加反而先升高后降低了。

参考文献:

[1]马嘉伟,黄其颖,程礼泽,等. 菌渣化肥配施对红壤养分动态变化及水稻生长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2013,25(1):147-151.

[2]卫智涛,周国英,胡清秀. 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J]. 中国食用菌,2010,29(5):3-6,11.

[3]李学梅. 食用菌菌渣的开发利用[J]. 河南农业科学,2003(5):40-42.

[4]陈庆榆,黄守程,姚 政. 蚯蚓和食用菌废渣对土壤的综合改良作用[J]. 中国林副特产,2008(4):24-25.

[5]陈世昌,常介田,吴文祥,等. 菌渣还田对梨园土壤性状及梨果品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2,26(5):821-827.

[6]赵志白,刘美菊,季光孟,等. 单季稻施用食用菌废菌棒的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2010(4):801-802.

[7]周细红,曾清如,蒋朝辉,等. 尿素施用对土壤pH值和模拟温室箱内NH3和NO2浓度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4,35(3):374-376.

[8]温广蝉,叶正钱,王旭东,等. 菌渣还田对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2,26(3):82-86.endprint

摘要:采用菌渣与化肥配施的方法,研究丘陵区菌渣还田对稻田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生育期的推进,稻田土壤的pH值呈“先上升后有所降低”的趋势。土壤pH值随菌渣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灌浆期在化肥50%+菌渣100%时,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化肥用量一致的情况下,随菌渣用量的增加,大部分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灌浆期在无菌渣的条件下,土壤全氮含量随化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单施化肥能促进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素。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有些不同。稻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变化主要受磷素易移动性和菌渣与化肥配施的互作效应影响,在当地化肥用量为50%时,施用大量菌渣会促进土壤对速效磷的释放;而在化肥用量为100%时,随着菌渣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却没有相应地增加反而先升高后降低了。

关键词:菌渣;丘陵区;稻田土壤;氮;磷

中图分类号:S153.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343-02

菌渣是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菌渣的数量急剧增加,据我国食用菌协会的统计,2008年食用菌产量为1 830万t,菌渣为4 570万t。由于对菌渣相关技术研究的滞后,菌渣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往往被随地丢弃或燃烧,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菌渣还易发霉变质,造成对土地和水源污染,霉菌孢子随风到处乱飘,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据研究,菌渣含有众多可利用的如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1]。此外,土壤中添加食用菌菌渣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团粒结构[2-3],并能提高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和pH值[4-6]。因此,将菌渣还田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提升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地生产能力。目前,关于菌渣还田的研究较多,但针对丘陵区菌渣在还田过程中对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还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菌渣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菌渣与化肥配施比例处理,研究菌渣还田后对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从而揭示菌渣还田提升稻田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菌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3年3—9月在重庆市万州区高峰镇马岭村大田(30°43′44″~ 30°43′ 55″N,108°19′15″~108°19′52″E)上进行。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天气温和,无霜期长,境内多年平均气温 17.7 ℃,平均降水量1 243 mm,平均海拔475 m,属于典型的丘陵区。

试验地为单季稻种植方式。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为:pH值7.05,全氮含量2.08 g/kg,碱解氮含量162 mg/kg,速效磷含量3.8 mg/kg。供试菌渣为2012年3月收获的平菇废菌渣,菌渣含水量为65.2%,pH值为7.4,主要成分为:有机碳含量57 g/kg、氮含量29.5 g/kg、磷含量0.29 g/kg。供试水稻品种为深两优,2013年3月19日播种,5月4日移栽,8月30日收获。

1.2 试验设计

设3个菌渣还田水平、3个化肥施用水平,采用2因素完全试验设计方案,共9个处理。菌渣还田量(干质量)分别为0、7 500、15 000 kg/hm2,相对用量记为0(对照)、50%、100%;化肥用量分别为当地习惯施肥量的0、50%、100%,其中100%施肥方案为:尿素(含N 46%)300 kg/hm2、碳酸氢铵300 kg/hm2、磷肥用过磷酸钙(含P2O514%)375 kg/hm2,肥料一次性施入,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27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8 m2,小区施肥量见表1,其他田间管理按照常规栽培技术要求进行。

进土壤对速效磷的释放;而在化肥100%条件下,随着菌渣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3 结论

随着水稻生育期进行,稻田土壤pH值呈先上升后有所降低的趋势。土壤pH值先上升主要与施用肥料有关;土壤pH值随菌渣用量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说明施用菌渣能提高土壤pH值。部分稻田土壤全氮含量整体呈增高的趋势,在灌浆期化肥50%+菌渣100%时,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化肥用量一致的情况下,随菌渣用量的增加,大部分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增加,说明土壤全氮含量与菌渣用量呈正相关关系;在灌浆期菌渣用量为0时,土壤全氮含量随化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表明单施化肥能促进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素。稻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且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及灌浆后期变化情况不一致,这主要受到磷素易移动和菌渣与化肥配施的互作效应的影响。在当地化肥用量减半时,菌渣大量的施用能促进土壤对速效磷的释放;而在化肥过量使用时,随着菌渣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却没有相应地增加反而先升高后降低了。

参考文献:

[1]马嘉伟,黄其颖,程礼泽,等. 菌渣化肥配施对红壤养分动态变化及水稻生长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2013,25(1):147-151.

[2]卫智涛,周国英,胡清秀. 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J]. 中国食用菌,2010,29(5):3-6,11.

[3]李学梅. 食用菌菌渣的开发利用[J]. 河南农业科学,2003(5):40-42.

[4]陈庆榆,黄守程,姚 政. 蚯蚓和食用菌废渣对土壤的综合改良作用[J]. 中国林副特产,2008(4):24-25.

[5]陈世昌,常介田,吴文祥,等. 菌渣还田对梨园土壤性状及梨果品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2,26(5):821-827.

[6]赵志白,刘美菊,季光孟,等. 单季稻施用食用菌废菌棒的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2010(4):801-802.

[7]周细红,曾清如,蒋朝辉,等. 尿素施用对土壤pH值和模拟温室箱内NH3和NO2浓度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4,35(3):374-376.

[8]温广蝉,叶正钱,王旭东,等. 菌渣还田对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2,26(3):82-8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丘陵区菌渣
浅谈丘陵区桥梁高墩施工测控系统应用
抗生素菌渣(危废)减量化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食用菌菌渣发酵微生物分离及应用
浅山丘陵区核桃周年管理技术
我国抗生素菌渣资源化研究新进展
南方红壤丘陵区均质土坝安全云评估的研究
菌渣猪粪还田下麦稻重金属富集特征及风险评价
微生物菌渣管理分析
抗生素制药菌渣的处理技术探究
陇东黄土丘陵区坡改梯田土壤有机碳累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