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外引杂交种对自交系玉米植株性状改良的潜势分析

2014-10-23孙君艳董丽平李淑梅王苏燕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玉米

孙君艳+董丽平+李淑梅+王苏燕

摘要:以玉米自交系品种郑58为父本,与7个杂交种杂交组配7个杂交组合,分析了F2群体的株高、穗位高、穗上叶片数、叶长、叶宽等9个植株性状的分离情况并与其自交系相比较。结果表明:F2群体各性状均有较大的分离,且分离情况各不相同。针对单个性状选出最优群体,并从中选出了综合性状比较好的群体,即626、631、638是改良郑58的最优群体。

关键词:玉米;F2群体;植株性状;最优群体;优良自交系

中图分类号:S51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083-04

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动物饲料需求不断增加与耕地资源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决定了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玉米育种目标应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导[1-4]。为提高产量而进行的品种改良有2条途径:一是株型改良,二是杂种优势利用[5-6]。目前我国玉米种植密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最大潜力就在于培育良好株型,以提高其种植密度,但配合力高、产量高、株型好、外观性状整齐、抗病抗逆性强的自交系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对现有的自交系进行改良就变得十分必要。

郑58是一个良好的自交系,以其为母本培育出的郑单958在全国范围已经累计推广接近3 333万hm2,但是笔者也发现,它与先玉335的母本PH6WC无论在株高、穗位高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如何对其加以改良,以发挥其更好的作用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本研究以同一个自交系郑58为父本,与不同的杂交种杂交组配7个F2群体,同时种植了郑单958和先玉335的母本PH6WC,将F2群体与之比较,考察各群体及亲本的株高、穗位高等9个植株性状,同时分析郑58的各性状的变化,从而挑选出改良郑58各性状的适宜群体,以期能够对玉米育种挑选优良自交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其组配方法

2012年在信阳农林学院南湾实习农场以玉米自交系郑58作父本,分别与7个杂交种组配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分别标记为群体615、621、633、638、641、631、626。2013年种植7个F2,同时种植郑单958、先玉335的母本——PH6WC、郑58。

1.2 田间试验和性状考察

2013年在信阳农林学院试验基地夏播种植2个自交系和7个F2群体,亲本为2行区,F2群体单粒播种,行长4 m,每行种植17株,行距0.67 m。各F2群体种植的植株数见表1。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测定供试材料的株高、穗位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雄穗分枝数、茎粗、叶长(L,cm)、叶宽(B,cm),计算叶面积(cm2),其计算公式为:叶面积=L×B×0.75(0.75为叶面积系数)。各项测定结果见表2。

1.3 数据分析

用SPSS Statistics V19.0软件计算2个亲本自交系和F2群体各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和变异系数。

在株高相关性状中,相对于亲本郑58,所有群体的株高和穗位高都显著增加。7个群体的株高平均值都高于郑58,群体633的所有单株株高均高于郑58,其余群体仅有很小比率的单株株高低于郑58,626群体中低于郑58的单株所占比率最大,为8.33%。从穗位高可以看出,低于郑58的单株所占比率最高的群体是631,比率达到9.09%,其次分别是621、638、626,分别为4.73%、1.18%、0.64%,其余群体的穗位高均高于郑58。穗上叶片数小于亲本的群体比率均较高,最高的为群体621,所占百分比为95.95%,其余群体也均高于80%。

由表2株高相关性状可以看出,PH6WC的株高、穗位高的平均值都明显高于郑58。由表3可以看出,F2群体中小于郑58的比率相对较大;低于PH6WC株高的单株所占比最大的群体是621,为97.64%;低于PH6WC穗位高的单株所占比率最大的群体是626、631,分别为90.38%、90.00%,其次是群体638、621,分别为65.09%、64.86%;最小的是633、615、641,分别为45.11%、28.39%、16.77%,均小于50%;穗上叶片数较稳定,郑58略高于PH6WC,在穗上叶片数上,各群体均小于郑58,且比率均高于80%,小于PH6WC的群体比率最高的是626、621、638,其比率分别为51.92%、51.35%、50.30%,均略高于50%。

2.2 F2群体叶片相关性状

由表4、表5可见,在叶片相关性状中,叶宽的变异系数较大,叶长的变异系数稍小;F2群体叶长的平均值基本大于郑58,各群体中叶长、叶宽、叶面积都有小于郑58的单株出现。从叶长变异系数可以看出,最高为12.18%,为群体621,除了群体633的变异系数为8.38%以外,其余各群体均大于10%,分别为群体626(11.23%)、群体638(11.17%)、群体641(10.79%)、群体615(10.72%)、群体631(10.18%),各群体中都有小于PH6WC的单株出现。从叶长可以看出,小于PH6WC的比率最高为97.04%(群体638),最小值为36.09%(群体633),其余群体比率均在60%以上。从叶宽可以看出,各群体都有小于郑58的单株,所占比率均较高,最高为群体633(72.18%),最低为群体626(52.56%);小于PH6WC的比率较高,最高为群体641(92.22%),最低为群体626(72.92),且各群体的平均值对于亲本来说均较高。在2个自交系中,PH6WC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均较大,群体中小于其的比率较大(表4、表5)。

2.3 F2群体茎粗、雄穗长及雄穗分支数

F2代各群体的茎粗、雄穗长及雄穗分支数的性状见表6。可以看出,在茎粗性状中,变幅为7.69~31.19 cm,各群体的变异系数最大的为626,其次为615,分别为22.23%、22.11%,最小的为群体633,仅为13.64%。茎粗小于郑58的单株均较少,比率最高的是群体615,所占比率为8.05%,群体633、626茎粗均比郑58大。茎粗小于PH6WC的单株比率均较高,比率最高的是群体631,占比为93.64%;比例最小的为群体626,占比为57.05%。对各群体平均值比较可知,自交系PH6WC大于自交系郑58。

由表6还可看出,在雄穗长和雄穗分支数性状中,雄穗长的变异系数为16.05%~21.48%,小于雄穗分枝数的变异系数(26.73%~41.06%)。与郑58相比,F2群体中615、633、626、631的雄穗长平均值都增加了,分别为32.34、31.41、30.80、29.63 cm;F2群体中638、641的雄穗分支数增加了,分别为6.21个、7.07个,其余群体均变小。与PH6WC相比,F2群体中633、615的雄穗长平均数变大,分别为31.41、32.34 cm,其余群体均变小;各群体的雄穗分支数均增加,最大的是群体641,均值为7.07个。群体中小于郑58的单株雄穗长的比率为16.10%~66.27%;单株雄穗分支数比率最大的是群体615,所占比率为72.46%。比率最小的是群体641,所占比率为20.96%。群体中小于PH6WC的单株雄穗长的比率27.97%~86.98%;单株雄穗分支数比率均较小,其中最大的是群体626,所占比率为8.97%,群体638、641单株雄穗分支数都比PH6WC大。

3 结论与讨论

要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杂交种,必须选择优良的玉米自交系,而优良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必需有好的基础材料和适宜的选择方法[7]。选择性状差异较大的亲本构建适宜基础群体,是成功实施遗传改良和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关键[8]。比较不同杂交种与郑58杂交后的F2群体的分离情况,有助于选出适宜的群体,从而对郑58的单个性状进行改良,进一步可选出最适宜的群体对其进行综合改良。

在株高相关性状中,株高和穗位高都与抗倒伏性相关,郑58的株高、穗位高是需要进行改良的,7个群体中631、626平均值较小,且群体中出现株高比较低的比例均较大,可用来降低郑58的株高;而穗位高中的适宜群体是626,对于穗上叶片数的适宜群体也是626。

叶片相关性状中,叶面积与产量密切相关,它决定光合面积的大小,叶面积越大,单株产量也越大[9]。群体631、638的叶面积均比郑58明显变大,且占比最高。

茎粗关系到玉米植株抗倒性的能力强弱,2个自交系中郑58的茎粗较细,群体615、631茎粗变粗的比率相对较大。

雄穗的大小与自交系花粉量的多少密切相关,是组配杂交组合时选择父母本的重要依据之一。但雄穗开花时代谢水平高,雄穗过大增加了营养物质的消耗与竞争,从而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10]。在保证花粉量的情况下,雄穗分枝数越少越好。对于郑58来说,其雄穗分枝数也较多,也是改良的重点性状之一。在各个群体中,大部分单株值都小于亲本,群体638、621、633、626是比较适宜的群体。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群体626是郑58的最优群体,它能同时改良郑58的株高、穗位高、穗上叶片数和雄穗分支数共4个性状;群体631次之,能改良穗位高、叶宽和茎粗3个性状;群体638可以改良叶长和雄穗长2个性状。

参考文献:

[1]赵久然,赵 明,董树亭,等. 中国玉米栽培发展三十年[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佟屏亚.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策略[J]. 科技导报,1997(11):22-25.

[3]佟屏亚. 中国玉米生产形势的发展前景[M]//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玉米品种科技论坛.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刘京宝,杨克军,石书兵,等. 中国北方玉米栽培[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赵久然. 超级玉米指标及选育模式[J]. 玉米科学,2005,13(1):3-4,9.

[6]杨彦忠,杜鸣銮. 沈综玉米群体植株性状改良效果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10(11):7-11.

[7]高长健,张宝石,李明德,等. 玉米植株形态和穗部性状的遗传特性及育种的选择方式[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6):6-9.

[8]申炳涛,董永斌,周 强,等. 玉米F1、F2代植株性状的遗传背景及适宜群体筛选[J].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5):8-14.

[9]王振华,张 新. 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形态性状的鉴定与评价[J]. 玉米科学,2004,12(2):7-9.

[10]孙 振,莫乔程,程备久,等. 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遗传、杂种优势与亲子相关分析[J]. 作物杂志,2012(2):31-35.

由表6还可看出,在雄穗长和雄穗分支数性状中,雄穗长的变异系数为16.05%~21.48%,小于雄穗分枝数的变异系数(26.73%~41.06%)。与郑58相比,F2群体中615、633、626、631的雄穗长平均值都增加了,分别为32.34、31.41、30.80、29.63 cm;F2群体中638、641的雄穗分支数增加了,分别为6.21个、7.07个,其余群体均变小。与PH6WC相比,F2群体中633、615的雄穗长平均数变大,分别为31.41、32.34 cm,其余群体均变小;各群体的雄穗分支数均增加,最大的是群体641,均值为7.07个。群体中小于郑58的单株雄穗长的比率为16.10%~66.27%;单株雄穗分支数比率最大的是群体615,所占比率为72.46%。比率最小的是群体641,所占比率为20.96%。群体中小于PH6WC的单株雄穗长的比率27.97%~86.98%;单株雄穗分支数比率均较小,其中最大的是群体626,所占比率为8.97%,群体638、641单株雄穗分支数都比PH6WC大。

3 结论与讨论

要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杂交种,必须选择优良的玉米自交系,而优良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必需有好的基础材料和适宜的选择方法[7]。选择性状差异较大的亲本构建适宜基础群体,是成功实施遗传改良和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关键[8]。比较不同杂交种与郑58杂交后的F2群体的分离情况,有助于选出适宜的群体,从而对郑58的单个性状进行改良,进一步可选出最适宜的群体对其进行综合改良。

在株高相关性状中,株高和穗位高都与抗倒伏性相关,郑58的株高、穗位高是需要进行改良的,7个群体中631、626平均值较小,且群体中出现株高比较低的比例均较大,可用来降低郑58的株高;而穗位高中的适宜群体是626,对于穗上叶片数的适宜群体也是626。

叶片相关性状中,叶面积与产量密切相关,它决定光合面积的大小,叶面积越大,单株产量也越大[9]。群体631、638的叶面积均比郑58明显变大,且占比最高。

茎粗关系到玉米植株抗倒性的能力强弱,2个自交系中郑58的茎粗较细,群体615、631茎粗变粗的比率相对较大。

雄穗的大小与自交系花粉量的多少密切相关,是组配杂交组合时选择父母本的重要依据之一。但雄穗开花时代谢水平高,雄穗过大增加了营养物质的消耗与竞争,从而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10]。在保证花粉量的情况下,雄穗分枝数越少越好。对于郑58来说,其雄穗分枝数也较多,也是改良的重点性状之一。在各个群体中,大部分单株值都小于亲本,群体638、621、633、626是比较适宜的群体。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群体626是郑58的最优群体,它能同时改良郑58的株高、穗位高、穗上叶片数和雄穗分支数共4个性状;群体631次之,能改良穗位高、叶宽和茎粗3个性状;群体638可以改良叶长和雄穗长2个性状。

参考文献:

[1]赵久然,赵 明,董树亭,等. 中国玉米栽培发展三十年[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佟屏亚.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策略[J]. 科技导报,1997(11):22-25.

[3]佟屏亚. 中国玉米生产形势的发展前景[M]//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玉米品种科技论坛.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刘京宝,杨克军,石书兵,等. 中国北方玉米栽培[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赵久然. 超级玉米指标及选育模式[J]. 玉米科学,2005,13(1):3-4,9.

[6]杨彦忠,杜鸣銮. 沈综玉米群体植株性状改良效果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10(11):7-11.

[7]高长健,张宝石,李明德,等. 玉米植株形态和穗部性状的遗传特性及育种的选择方式[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6):6-9.

[8]申炳涛,董永斌,周 强,等. 玉米F1、F2代植株性状的遗传背景及适宜群体筛选[J].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5):8-14.

[9]王振华,张 新. 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形态性状的鉴定与评价[J]. 玉米科学,2004,12(2):7-9.

[10]孙 振,莫乔程,程备久,等. 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遗传、杂种优势与亲子相关分析[J]. 作物杂志,2012(2):31-35.

由表6还可看出,在雄穗长和雄穗分支数性状中,雄穗长的变异系数为16.05%~21.48%,小于雄穗分枝数的变异系数(26.73%~41.06%)。与郑58相比,F2群体中615、633、626、631的雄穗长平均值都增加了,分别为32.34、31.41、30.80、29.63 cm;F2群体中638、641的雄穗分支数增加了,分别为6.21个、7.07个,其余群体均变小。与PH6WC相比,F2群体中633、615的雄穗长平均数变大,分别为31.41、32.34 cm,其余群体均变小;各群体的雄穗分支数均增加,最大的是群体641,均值为7.07个。群体中小于郑58的单株雄穗长的比率为16.10%~66.27%;单株雄穗分支数比率最大的是群体615,所占比率为72.46%。比率最小的是群体641,所占比率为20.96%。群体中小于PH6WC的单株雄穗长的比率27.97%~86.98%;单株雄穗分支数比率均较小,其中最大的是群体626,所占比率为8.97%,群体638、641单株雄穗分支数都比PH6WC大。

3 结论与讨论

要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杂交种,必须选择优良的玉米自交系,而优良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必需有好的基础材料和适宜的选择方法[7]。选择性状差异较大的亲本构建适宜基础群体,是成功实施遗传改良和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关键[8]。比较不同杂交种与郑58杂交后的F2群体的分离情况,有助于选出适宜的群体,从而对郑58的单个性状进行改良,进一步可选出最适宜的群体对其进行综合改良。

在株高相关性状中,株高和穗位高都与抗倒伏性相关,郑58的株高、穗位高是需要进行改良的,7个群体中631、626平均值较小,且群体中出现株高比较低的比例均较大,可用来降低郑58的株高;而穗位高中的适宜群体是626,对于穗上叶片数的适宜群体也是626。

叶片相关性状中,叶面积与产量密切相关,它决定光合面积的大小,叶面积越大,单株产量也越大[9]。群体631、638的叶面积均比郑58明显变大,且占比最高。

茎粗关系到玉米植株抗倒性的能力强弱,2个自交系中郑58的茎粗较细,群体615、631茎粗变粗的比率相对较大。

雄穗的大小与自交系花粉量的多少密切相关,是组配杂交组合时选择父母本的重要依据之一。但雄穗开花时代谢水平高,雄穗过大增加了营养物质的消耗与竞争,从而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10]。在保证花粉量的情况下,雄穗分枝数越少越好。对于郑58来说,其雄穗分枝数也较多,也是改良的重点性状之一。在各个群体中,大部分单株值都小于亲本,群体638、621、633、626是比较适宜的群体。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群体626是郑58的最优群体,它能同时改良郑58的株高、穗位高、穗上叶片数和雄穗分支数共4个性状;群体631次之,能改良穗位高、叶宽和茎粗3个性状;群体638可以改良叶长和雄穗长2个性状。

参考文献:

[1]赵久然,赵 明,董树亭,等. 中国玉米栽培发展三十年[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佟屏亚.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策略[J]. 科技导报,1997(11):22-25.

[3]佟屏亚. 中国玉米生产形势的发展前景[M]//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玉米品种科技论坛.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刘京宝,杨克军,石书兵,等. 中国北方玉米栽培[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赵久然. 超级玉米指标及选育模式[J]. 玉米科学,2005,13(1):3-4,9.

[6]杨彦忠,杜鸣銮. 沈综玉米群体植株性状改良效果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10(11):7-11.

[7]高长健,张宝石,李明德,等. 玉米植株形态和穗部性状的遗传特性及育种的选择方式[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6):6-9.

[8]申炳涛,董永斌,周 强,等. 玉米F1、F2代植株性状的遗传背景及适宜群体筛选[J].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5):8-14.

[9]王振华,张 新. 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形态性状的鉴定与评价[J]. 玉米科学,2004,12(2):7-9.

[10]孙 振,莫乔程,程备久,等. 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遗传、杂种优势与亲子相关分析[J]. 作物杂志,2012(2):31-35.

猜你喜欢

玉米
收玉米啦!
玉米苗发黄怎么办
玉米接连暴跌 真的要崩盘?
当前玉米追肥要注意啥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童年的烤玉米
我们都是“玉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