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莲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成苗技术探讨
2014-10-23祁永琼王丽莉罗瑞芳李开云
祁永琼+王丽莉+罗瑞芳+李开云
摘要:以金线莲的顶芽、中部茎段和基部茎段为外植体,研究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成苗技术。结果表明,初代培养阶段在MS+6-BA 2.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中,以顶芽为外植体,诱导率、增殖倍数最高;芽苗增殖阶段,在MS+6-BA 1.5~2.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中,3种外植体的芽苗增殖倍数都较高,其中顶芽增殖倍数达到7.5倍;细弱芽苗在MS+6-BA 1.5 mg/L+NAA 0.5 mg/L+10%马铃薯+2%蛋白胨培养基中可长势健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 L+2%活性炭+10%香蕉泥。
关键词:金线莲;外植体;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S682.31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057-03
金线莲,又名金线兰、金丝草、树草莲、金线虎头蕉、金线入骨消等,为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植物,是多年生珍稀中草药,在我国云南、四川、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均有分布,但十分稀少,一般生长于密林下或溪边潮湿的草丛中。金线莲富含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全国中草药汇编》谓其可治疗肺结核、糖尿病、肾炎、膀胱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在治疗肝病、排毒去火、降压凉血等方面有独特效果。民间常用其清水煎服或炖汤,治疗小儿惊风、妇女白带以及毒蛇咬伤等。随着金线莲的药用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同,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保山、文山、德宏等地,农民无节制、掠夺式采收野生金线莲的现象比较普遍[1],且金线莲生长迟缓、开花结果不易,导致资源匮乏。因此,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成为培育金线莲种苗的重要途径[2-6]。本试验利用金线莲进行组织培养,以期探索适宜的外植体和高效的成苗技术,培育健壮试管苗。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材料于2010年4月采自云南保山林区,引种于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实验训练基地。
1.2 方法
1.2.1 不同外植体进行初代培养
取生长正常、叶色浓绿、株高5~6 cm的植株茎段,除去根叶,流水冲洗1 h,洗洁精溶液浸泡约10 min,用软毛刷刷洗茎段节处绒毛,用自来水清洗干净。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灭菌30~60 s,转入0.1%氯化汞中灭菌8~10 min,边浸泡边搅拌以彻底灭菌,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用解剖刀切取,分为顶芽、带1个节中部茎段和带1个节的基部茎段作为接种的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M1、M2、M3、M4,分别添加6-BA为0、1.0、2.0、3.0 mg/L,NAA浓度为0.5 mg/L,培养条件为:光照度1 500~3 000 lx,光照时间8~10 h/d,温度(25±2) ℃,MS为基本培养基,pH值为5.8,蔗糖浓度为30 g/L。每处理4瓶,每瓶5个外植体。培养10 d 后统计污染率,培养50 d后统计诱导率、增殖倍数。
1.2.2 不同激素组合对芽苗增殖途径的影响
用解剖刀切取无菌苗茎段,分为顶芽、带1个节中部茎段和带1个节的基部茎段,接种于增殖培养基I1、I2、I3、I4。增殖培养基I1~I4分别为添加6-BA 1.0、1.5、2.0、2.5 mg/L,添加NAA 0.5 mg/L,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培养50 d后,调查成苗情况,统计增殖倍数、黄化苗率。
1.2.3 壮苗培养
切取增殖培养中产生的芽苗,进一步进行壮苗培养,接种于壮苗培养基H1(MS+6-BA 1.5 mg/L+NAA 0.5 mg/L+10%马铃薯)、H2(MS+6-BA 1.5 mg/L+NAA 0.5 mg/L+10%马铃薯+2%蛋白胨)。每处理4瓶。培养 50 d 后,调查芽苗生长情况。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
1.2.4 生根培养
切取约2 cm、生长健壮的茎段,进一步进行生根培养,采用1/2MS+NAA 0.5 mg/L,添加0~2%活性炭、0~10%香蕉泥为生根培养基,将小苗放在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壮苗生根培养,长成完整植株。30 d后统计结果。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
2 结果与分析
2.1 适宜的初代培养外植体
外植体的选择和适宜的培养基是组织培养的关键,决定着能否建立高效的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在初代培养过程中,以顶芽为外植体,在添加2.0 mg/L 6-BA、0.5 mg/L NAA的M3培养基中,污染率最低,诱导率、增殖倍数最高;中部茎段次之;基部茎段污染率高,诱导率较低(表1),因此认为顶芽适宜作金线莲初代诱导培养时的外植体。
2.2 不同激素组合对芽苗增殖的影响
在芽苗增殖阶段,适宜浓度的6-BA和NAA对顶芽、中部茎段和基部茎段芽苗的增殖有促进作用。NAA浓度为0.5 mg/L时,6-BA 浓度为1.5~2.0 mg/L,3种外植体芽苗的增殖倍数都较高,但是随着6-BA浓度的增大,增殖倍数
3 讨论
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可选用种子、茎段、顶芽或叶片为外植体,再生成苗主要有原球茎、不定芽、丛生芽等3条途径,张铁等用种子诱导原球茎[8],刘芳等用中部茎段诱导丛生芽[9],阚世超等用茎尖诱导丛生芽[5],吴坤林等用中段茎段诱导不定芽[10],杨柏云等用茎段诱导原球茎[11]。本试验采用顶芽、中部茎段和基部茎段增殖培养,发现顶芽的诱导率和增殖倍数高,芽苗健壮;中部茎段诱导易产生不定芽,诱导率和增殖倍数次之;基部茎段诱导产生的不定芽苗较为细弱。究其原因,一方面不同部位外植体的茎段组织发育程度不同;另一方面,不同部位外植体的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也不同,活性生长素在植株顶部芽中含量较高[12]。因此,顶芽生长旺盛,组织培养产生的芽苗健壮,较适宜作为初代培养外植体。
在金线莲的组织培养过程中,芽苗增殖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只有提高增殖系数,才能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组织培养产生的细弱芽苗在添加10%马铃薯+2%蛋白胨的壮苗培养基上可长势健壮。因此,顶芽增殖的健壮芽苗、中部茎段增殖的芽苗、增壮后的基部茎段芽苗等均可作为增殖材料继续用于增殖和生根,提高金线莲的组织培养繁殖系数。
参考文献:
[1]余东莉,张培松,范 萍,等. 西双版纳金线莲分布及利用现状[J].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5):97-99.
[2]郝丽丽,乙 引,申 刚,等. 金线莲腋芽增殖培养条件的优化[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7):18-19.
[3]黄 勇. 金线莲组织培养新体系建立及优化[J]. 北方园艺,2010(13):178-179.
[4]伍成厚,冯毅敏,贺漫媚,等. 金线莲种子培养的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1):47-50.
[5]阚世超,张明生,李 花. 金线莲丛生芽诱导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981-982.
[6]宋丽莎,邓 伟,文治瑞,等. 金线莲外植体的筛选及不定芽诱导的研究[J]. 种子,2009,28(9):19-22.
[7]刘 伟,王牛柱. 金线莲组织培养增殖培养基的筛选[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475-1476.
[8]张 铁,田雪琪,李 彬. 滇越金线莲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110-114.
[9]刘 芳,韦鹏霄,岑秀芬,等. 外植体和基本培养基对台湾金线莲丛生芽诱导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09(4):103-104.
[10]吴坤林. 金线莲快繁及工厂化生产中间试验[J]. 中药材,1997,20(12):595-597.
[11]杨柏云,高荫榆,李春华,等. 金线莲原球茎的诱导与快速繁殖[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99-4001.
[12]郝建军,康宗利. 植物生理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61.
摘要:以金线莲的顶芽、中部茎段和基部茎段为外植体,研究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成苗技术。结果表明,初代培养阶段在MS+6-BA 2.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中,以顶芽为外植体,诱导率、增殖倍数最高;芽苗增殖阶段,在MS+6-BA 1.5~2.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中,3种外植体的芽苗增殖倍数都较高,其中顶芽增殖倍数达到7.5倍;细弱芽苗在MS+6-BA 1.5 mg/L+NAA 0.5 mg/L+10%马铃薯+2%蛋白胨培养基中可长势健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 L+2%活性炭+10%香蕉泥。
关键词:金线莲;外植体;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S682.31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057-03
金线莲,又名金线兰、金丝草、树草莲、金线虎头蕉、金线入骨消等,为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植物,是多年生珍稀中草药,在我国云南、四川、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均有分布,但十分稀少,一般生长于密林下或溪边潮湿的草丛中。金线莲富含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全国中草药汇编》谓其可治疗肺结核、糖尿病、肾炎、膀胱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在治疗肝病、排毒去火、降压凉血等方面有独特效果。民间常用其清水煎服或炖汤,治疗小儿惊风、妇女白带以及毒蛇咬伤等。随着金线莲的药用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同,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保山、文山、德宏等地,农民无节制、掠夺式采收野生金线莲的现象比较普遍[1],且金线莲生长迟缓、开花结果不易,导致资源匮乏。因此,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成为培育金线莲种苗的重要途径[2-6]。本试验利用金线莲进行组织培养,以期探索适宜的外植体和高效的成苗技术,培育健壮试管苗。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材料于2010年4月采自云南保山林区,引种于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实验训练基地。
1.2 方法
1.2.1 不同外植体进行初代培养
取生长正常、叶色浓绿、株高5~6 cm的植株茎段,除去根叶,流水冲洗1 h,洗洁精溶液浸泡约10 min,用软毛刷刷洗茎段节处绒毛,用自来水清洗干净。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灭菌30~60 s,转入0.1%氯化汞中灭菌8~10 min,边浸泡边搅拌以彻底灭菌,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用解剖刀切取,分为顶芽、带1个节中部茎段和带1个节的基部茎段作为接种的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M1、M2、M3、M4,分别添加6-BA为0、1.0、2.0、3.0 mg/L,NAA浓度为0.5 mg/L,培养条件为:光照度1 500~3 000 lx,光照时间8~10 h/d,温度(25±2) ℃,MS为基本培养基,pH值为5.8,蔗糖浓度为30 g/L。每处理4瓶,每瓶5个外植体。培养10 d 后统计污染率,培养50 d后统计诱导率、增殖倍数。
1.2.2 不同激素组合对芽苗增殖途径的影响
用解剖刀切取无菌苗茎段,分为顶芽、带1个节中部茎段和带1个节的基部茎段,接种于增殖培养基I1、I2、I3、I4。增殖培养基I1~I4分别为添加6-BA 1.0、1.5、2.0、2.5 mg/L,添加NAA 0.5 mg/L,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培养50 d后,调查成苗情况,统计增殖倍数、黄化苗率。
1.2.3 壮苗培养
切取增殖培养中产生的芽苗,进一步进行壮苗培养,接种于壮苗培养基H1(MS+6-BA 1.5 mg/L+NAA 0.5 mg/L+10%马铃薯)、H2(MS+6-BA 1.5 mg/L+NAA 0.5 mg/L+10%马铃薯+2%蛋白胨)。每处理4瓶。培养 50 d 后,调查芽苗生长情况。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
1.2.4 生根培养
切取约2 cm、生长健壮的茎段,进一步进行生根培养,采用1/2MS+NAA 0.5 mg/L,添加0~2%活性炭、0~10%香蕉泥为生根培养基,将小苗放在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壮苗生根培养,长成完整植株。30 d后统计结果。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
2 结果与分析
2.1 适宜的初代培养外植体
外植体的选择和适宜的培养基是组织培养的关键,决定着能否建立高效的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在初代培养过程中,以顶芽为外植体,在添加2.0 mg/L 6-BA、0.5 mg/L NAA的M3培养基中,污染率最低,诱导率、增殖倍数最高;中部茎段次之;基部茎段污染率高,诱导率较低(表1),因此认为顶芽适宜作金线莲初代诱导培养时的外植体。
2.2 不同激素组合对芽苗增殖的影响
在芽苗增殖阶段,适宜浓度的6-BA和NAA对顶芽、中部茎段和基部茎段芽苗的增殖有促进作用。NAA浓度为0.5 mg/L时,6-BA 浓度为1.5~2.0 mg/L,3种外植体芽苗的增殖倍数都较高,但是随着6-BA浓度的增大,增殖倍数
3 讨论
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可选用种子、茎段、顶芽或叶片为外植体,再生成苗主要有原球茎、不定芽、丛生芽等3条途径,张铁等用种子诱导原球茎[8],刘芳等用中部茎段诱导丛生芽[9],阚世超等用茎尖诱导丛生芽[5],吴坤林等用中段茎段诱导不定芽[10],杨柏云等用茎段诱导原球茎[11]。本试验采用顶芽、中部茎段和基部茎段增殖培养,发现顶芽的诱导率和增殖倍数高,芽苗健壮;中部茎段诱导易产生不定芽,诱导率和增殖倍数次之;基部茎段诱导产生的不定芽苗较为细弱。究其原因,一方面不同部位外植体的茎段组织发育程度不同;另一方面,不同部位外植体的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也不同,活性生长素在植株顶部芽中含量较高[12]。因此,顶芽生长旺盛,组织培养产生的芽苗健壮,较适宜作为初代培养外植体。
在金线莲的组织培养过程中,芽苗增殖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只有提高增殖系数,才能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组织培养产生的细弱芽苗在添加10%马铃薯+2%蛋白胨的壮苗培养基上可长势健壮。因此,顶芽增殖的健壮芽苗、中部茎段增殖的芽苗、增壮后的基部茎段芽苗等均可作为增殖材料继续用于增殖和生根,提高金线莲的组织培养繁殖系数。
参考文献:
[1]余东莉,张培松,范 萍,等. 西双版纳金线莲分布及利用现状[J].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5):97-99.
[2]郝丽丽,乙 引,申 刚,等. 金线莲腋芽增殖培养条件的优化[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7):18-19.
[3]黄 勇. 金线莲组织培养新体系建立及优化[J]. 北方园艺,2010(13):178-179.
[4]伍成厚,冯毅敏,贺漫媚,等. 金线莲种子培养的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1):47-50.
[5]阚世超,张明生,李 花. 金线莲丛生芽诱导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981-982.
[6]宋丽莎,邓 伟,文治瑞,等. 金线莲外植体的筛选及不定芽诱导的研究[J]. 种子,2009,28(9):19-22.
[7]刘 伟,王牛柱. 金线莲组织培养增殖培养基的筛选[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475-1476.
[8]张 铁,田雪琪,李 彬. 滇越金线莲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110-114.
[9]刘 芳,韦鹏霄,岑秀芬,等. 外植体和基本培养基对台湾金线莲丛生芽诱导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09(4):103-104.
[10]吴坤林. 金线莲快繁及工厂化生产中间试验[J]. 中药材,1997,20(12):595-597.
[11]杨柏云,高荫榆,李春华,等. 金线莲原球茎的诱导与快速繁殖[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99-4001.
[12]郝建军,康宗利. 植物生理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61.
摘要:以金线莲的顶芽、中部茎段和基部茎段为外植体,研究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成苗技术。结果表明,初代培养阶段在MS+6-BA 2.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中,以顶芽为外植体,诱导率、增殖倍数最高;芽苗增殖阶段,在MS+6-BA 1.5~2.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中,3种外植体的芽苗增殖倍数都较高,其中顶芽增殖倍数达到7.5倍;细弱芽苗在MS+6-BA 1.5 mg/L+NAA 0.5 mg/L+10%马铃薯+2%蛋白胨培养基中可长势健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 L+2%活性炭+10%香蕉泥。
关键词:金线莲;外植体;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S682.31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057-03
金线莲,又名金线兰、金丝草、树草莲、金线虎头蕉、金线入骨消等,为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植物,是多年生珍稀中草药,在我国云南、四川、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均有分布,但十分稀少,一般生长于密林下或溪边潮湿的草丛中。金线莲富含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全国中草药汇编》谓其可治疗肺结核、糖尿病、肾炎、膀胱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在治疗肝病、排毒去火、降压凉血等方面有独特效果。民间常用其清水煎服或炖汤,治疗小儿惊风、妇女白带以及毒蛇咬伤等。随着金线莲的药用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同,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保山、文山、德宏等地,农民无节制、掠夺式采收野生金线莲的现象比较普遍[1],且金线莲生长迟缓、开花结果不易,导致资源匮乏。因此,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成为培育金线莲种苗的重要途径[2-6]。本试验利用金线莲进行组织培养,以期探索适宜的外植体和高效的成苗技术,培育健壮试管苗。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材料于2010年4月采自云南保山林区,引种于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实验训练基地。
1.2 方法
1.2.1 不同外植体进行初代培养
取生长正常、叶色浓绿、株高5~6 cm的植株茎段,除去根叶,流水冲洗1 h,洗洁精溶液浸泡约10 min,用软毛刷刷洗茎段节处绒毛,用自来水清洗干净。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灭菌30~60 s,转入0.1%氯化汞中灭菌8~10 min,边浸泡边搅拌以彻底灭菌,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用解剖刀切取,分为顶芽、带1个节中部茎段和带1个节的基部茎段作为接种的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M1、M2、M3、M4,分别添加6-BA为0、1.0、2.0、3.0 mg/L,NAA浓度为0.5 mg/L,培养条件为:光照度1 500~3 000 lx,光照时间8~10 h/d,温度(25±2) ℃,MS为基本培养基,pH值为5.8,蔗糖浓度为30 g/L。每处理4瓶,每瓶5个外植体。培养10 d 后统计污染率,培养50 d后统计诱导率、增殖倍数。
1.2.2 不同激素组合对芽苗增殖途径的影响
用解剖刀切取无菌苗茎段,分为顶芽、带1个节中部茎段和带1个节的基部茎段,接种于增殖培养基I1、I2、I3、I4。增殖培养基I1~I4分别为添加6-BA 1.0、1.5、2.0、2.5 mg/L,添加NAA 0.5 mg/L,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培养50 d后,调查成苗情况,统计增殖倍数、黄化苗率。
1.2.3 壮苗培养
切取增殖培养中产生的芽苗,进一步进行壮苗培养,接种于壮苗培养基H1(MS+6-BA 1.5 mg/L+NAA 0.5 mg/L+10%马铃薯)、H2(MS+6-BA 1.5 mg/L+NAA 0.5 mg/L+10%马铃薯+2%蛋白胨)。每处理4瓶。培养 50 d 后,调查芽苗生长情况。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
1.2.4 生根培养
切取约2 cm、生长健壮的茎段,进一步进行生根培养,采用1/2MS+NAA 0.5 mg/L,添加0~2%活性炭、0~10%香蕉泥为生根培养基,将小苗放在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壮苗生根培养,长成完整植株。30 d后统计结果。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
2 结果与分析
2.1 适宜的初代培养外植体
外植体的选择和适宜的培养基是组织培养的关键,决定着能否建立高效的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在初代培养过程中,以顶芽为外植体,在添加2.0 mg/L 6-BA、0.5 mg/L NAA的M3培养基中,污染率最低,诱导率、增殖倍数最高;中部茎段次之;基部茎段污染率高,诱导率较低(表1),因此认为顶芽适宜作金线莲初代诱导培养时的外植体。
2.2 不同激素组合对芽苗增殖的影响
在芽苗增殖阶段,适宜浓度的6-BA和NAA对顶芽、中部茎段和基部茎段芽苗的增殖有促进作用。NAA浓度为0.5 mg/L时,6-BA 浓度为1.5~2.0 mg/L,3种外植体芽苗的增殖倍数都较高,但是随着6-BA浓度的增大,增殖倍数
3 讨论
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可选用种子、茎段、顶芽或叶片为外植体,再生成苗主要有原球茎、不定芽、丛生芽等3条途径,张铁等用种子诱导原球茎[8],刘芳等用中部茎段诱导丛生芽[9],阚世超等用茎尖诱导丛生芽[5],吴坤林等用中段茎段诱导不定芽[10],杨柏云等用茎段诱导原球茎[11]。本试验采用顶芽、中部茎段和基部茎段增殖培养,发现顶芽的诱导率和增殖倍数高,芽苗健壮;中部茎段诱导易产生不定芽,诱导率和增殖倍数次之;基部茎段诱导产生的不定芽苗较为细弱。究其原因,一方面不同部位外植体的茎段组织发育程度不同;另一方面,不同部位外植体的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也不同,活性生长素在植株顶部芽中含量较高[12]。因此,顶芽生长旺盛,组织培养产生的芽苗健壮,较适宜作为初代培养外植体。
在金线莲的组织培养过程中,芽苗增殖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只有提高增殖系数,才能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组织培养产生的细弱芽苗在添加10%马铃薯+2%蛋白胨的壮苗培养基上可长势健壮。因此,顶芽增殖的健壮芽苗、中部茎段增殖的芽苗、增壮后的基部茎段芽苗等均可作为增殖材料继续用于增殖和生根,提高金线莲的组织培养繁殖系数。
参考文献:
[1]余东莉,张培松,范 萍,等. 西双版纳金线莲分布及利用现状[J].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5):97-99.
[2]郝丽丽,乙 引,申 刚,等. 金线莲腋芽增殖培养条件的优化[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7):18-19.
[3]黄 勇. 金线莲组织培养新体系建立及优化[J]. 北方园艺,2010(13):178-179.
[4]伍成厚,冯毅敏,贺漫媚,等. 金线莲种子培养的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1):47-50.
[5]阚世超,张明生,李 花. 金线莲丛生芽诱导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981-982.
[6]宋丽莎,邓 伟,文治瑞,等. 金线莲外植体的筛选及不定芽诱导的研究[J]. 种子,2009,28(9):19-22.
[7]刘 伟,王牛柱. 金线莲组织培养增殖培养基的筛选[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475-1476.
[8]张 铁,田雪琪,李 彬. 滇越金线莲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110-114.
[9]刘 芳,韦鹏霄,岑秀芬,等. 外植体和基本培养基对台湾金线莲丛生芽诱导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09(4):103-104.
[10]吴坤林. 金线莲快繁及工厂化生产中间试验[J]. 中药材,1997,20(12):595-597.
[11]杨柏云,高荫榆,李春华,等. 金线莲原球茎的诱导与快速繁殖[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99-4001.
[12]郝建军,康宗利. 植物生理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61.